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和睦家学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学习以古汉语为主的国学,是没有理智的吗???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8:35:19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4-20 09:07 发表

[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2-11-10 22: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4-20 18:4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 shwyyan 的帖子

您若觉得我发的那些认为对大家有益的帖子是鼓动,那姑且就是鼓动吧。
如果我能让一个摇摆者下定决心读一读论语之类,那我是很高兴。毕竟只有自己去读了,才有去评论的资格。
只是提醒,孩子读不读,怎么读,每天读多少,读什么内容,还是自己根据孩子的情况去摸索、制定,没有一个方法能适合所有的孩子。

而对于读经,我想拥有一颗平常心即可,不要过分夸大,也不是一无是处。
对古文我想体制内的孩子是无法避免的,这也许是众多大孩子妈妈纠结之处,因为若参加高考,就必须去面对,与其抱着一颗抵触的心去面对,还不如先接受她。我想这和我们育儿亦有相似之处,万物相通,不无道理。

而古文在没有视听的环境下,诵读是基础。就我个人而言,也只不过10年下半年才开始读,去年下半年才真的心平气和地读,先读的简体,再读繁体,繁体就通了。手头上有篆书论语,若就此读熟,我想出去旅游看到篆书的对联,碑刻之类估计也能读过大概,只是有其他事情要做,放下了。

大多家庭中对孩子实施的教育内容本身应该都有可取之处,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可能是实施这些教育内容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孩子就是第一反应者,以孩子为主吧。

另对 shwyyan所讨论的内容、观点,虽未明确表示支持,但亦非全部反对。其他的不多讨论。

昨天我才在版务提出请假的,时间实属有限。为2楼的发言略表后悔,这是我的毛病,需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9:10:22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4-20 11:34 发表

[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2-11-10 22: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4-20 19:4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1 和睦家学园 的帖子

我爱飞飞都讲过了。
原本认为你是恶意的,现在来看并非如此。我此前也说过,你是最有勇气来回帖支持读经的版主,以后多交流,互有不对的地方,指出来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23:1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4-20 19:43 发表
我爱飞飞都讲过了。
原本认为你是恶意的,现在来看并非如此。我此前也说过,你是最有勇气来回帖支持读经的版主,以后多交流,互有不对的地方,指出来就好。

读经的概念我始终也没搞懂。到底什么是读经?读多少读什么才算是读经?所以可以说我是支持孩子学习国学的,读经这个词现在我却很少用。
大家多交流彼此就会有更多的了解。每个人的性格和说话的方式处事的风格都不同,正因为这样世界才会这么有意思。我也常常得罪人,大多时候是故意的。我很知道自己说什么话,对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出言不逊,你不计前嫌,还把手伸过来,看来这样的人是值得交往的大气明理的人。 你的国学修养很好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4-21 10:50:0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都保持这个帖子里面探讨问题的状态,那我怎么忍心再去吹毛求疵。既往不咎,过去的就过去了。
   中庸之道,是很多反儒者攻击火力很猛的一个地方。我这个学习和接受了很多西方理念的人,却认为这是我中华文化最精华的地方。批判她的人,即不懂中国文化,也不理解西方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4-21 11:15: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2-4-20 14:51 发表
另外你说我对热爱中国文化也太抬举我了,在中国文化面前我还是文盲一族,了解和理解得太少,还谈不上热爱。比如笑非师讲礼的课,我就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因为自己一点没有储备,没法亲近。倒是刚刚买了<周礼><礼记>准备来读一读。


看了您这段,给您出点主意。您觉得不对可以一笑而过。

个人建议您,也建议其他基础比较薄弱的父母,如果想亲近传统文化,建议从唐诗开始(诗经不在此列)。
大量的读,读这个没有其他古文经典那么痛苦,读进去了是一种愉悦和享受(能学习一下平水韵更好)。积累的差不多,可以尝试写诗。活诗文是胜过死读经的。读诗写诗能够更快的有反馈,更容易建立正向心理循环。爱上写诗,很快就会发现古文历史等等积淀的不够,您会主动的去多读,而且这个时候,本身又有了初步的积淀,啃起来没有凭空开始的时候那么痛苦。
这个办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进行,共同学习。虽然我自己的诗词写的不能说怎么的好,但是如果有需要帮助的话,我一定会尽一份力。

    好的学习如同爬楼梯,一级一级的就上去了。如果非弄一堵墙在那里,会吓住大部人,让其一生都丧失攀登的勇气。
不知您以为然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1 + 1 “在美的边沿揭开另一个崭新世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2-4-21 12:29:03 | 只看该作者
竟然错过如此精彩的辩论。赶紧进来学习一下。除了佩服还是佩服。家长的自我修炼,路漫漫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4-21 19:4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 shwyyan 的帖子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但道理是相通的,切不可以己之经验,就觉得可以退而广之。这和大量读经的一刀切和应试教育的一刀切不是一样的么。

你可以以唐诗入手,我可以从我的诵读古文入手,还有别人从吟诵入手。再者,有的人喜欢论语,有的人喜欢道德经,有的人喜欢易经,有的人喜欢庄子。只要我们不去盲目迷信,不去盲目崇拜,不失去自己,不让自己的孩子失去孩子的个性,至于从哪里入手,那纯粹是个人自己应该去探寻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不就是我们改版后的宗旨么,不就是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吗?!不就是大家一直在寻找的真理吗?

国学研习区,不是有个转贴,一个自己多方求学,最终成就自己的求佛之路么,这样的道路不就是探寻自己生命的过程,我们该学的是这样的结果,还是这样探求人生的过程呢?

别人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作为参考,但不可直接搬来就用,每个家长都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孩子喜欢而享受的读书环境。对自己要有要求,对孩子要有足够的关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2-4-21 19:5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 和睦家学园 的帖子

我们这些都是因孩子学习找到贵论坛,特别是在儿童英语版块,作为一种受益的回报,参与家长们的交流,取长补短,实际都是论坛的过客。我也是把自己的观点在短时间写出来,给小龄家长提个参考。很快就会潜水去了,最多是冒个泡,还是你们的责任重大。

你们是版主的身份,以这个身份来争论,出现一些不当言辞,你认为我们会以此来破坏你们论坛的威信和版主的威信吗?

当然,在当今现实中,谁又能清醒,特别是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也是矛盾中,也希望争论,因为这样更能让我看清,所以反面意见决对是有益的。

但是至少到现在,我坚持我的观点和作法,看到这两天,shwyyan 版主和我爱飞飞及你的叶开的新帖,也证明,我对孩子以英语教学学习科学和人文知识,不管这种赌注将来会是如何,但至少可以保证我孩子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受到的毒害减少到最低,个人发展的空间增大到最大,得到的语言工具最适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和睦家学园 + 2 + 2 我尊重你的决定,理智加坦率,很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41 , Processed in 0.19671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