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bluebirdfrien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抛砖引玉:我也说说语文学习那点事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2-3-21 13:35:26 | 只看该作者
集中识字很有必要

英文听多了,很快就能认了,典型的拼音文字,阅读容易跟进得快

汉字听再多,也不会认识的,典型的图形文字。最好不要读注音的读物,一个是会影响对图形文字的认识,会记不住认得慢之类的,一个是干扰阅读速度,还有就是可能会影响视力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9 金币 +9 收起 理由
小荷听雨 + 2 + 2 学习一下。
snazkf + 5 + 5 谢谢你了
shwyyan + 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2-3-21 13:4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1 梦幻妖精 的帖子

集中认字在高年级也是有必要的。这时小学生遇到的新字日趋生僻,如果不集中学习,在阅读中碰到的几率太少,很容易成为终生的死角。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酸菜 + 2 + 2 学习一下。
小荷听雨 + 2 + 2 学习一下。
wherezhang + 2 + 2 以前没想到过这个,果然很有必要。
snazkf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2-3-21 14:14: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梦幻妖精 于 2012-3-21 13:35 发表
集中识字很有必要

英文听多了,很快就能认了,典型的拼音文字,阅读容易跟进得快

汉字听再多,也不会认识的,典型的图形文字。最好不要读注音的读物,一个是会影响对图形文字的认识,会记不住认得慢之类的 ...



最近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比较重视,顺便也关心了一下孩子课内的语文学习。
孩子在学校每天要学一些词(不是单独的字),不超过十个。
老师对这些词的要求是要能听写出来。
孩子先抄写两遍,然后自己再看看或者不看,找我听写。听写的结果,如果不会或者写错,就要再抄两遍——我弄错了老师的要求,让他抄三遍,他坚决拒绝了。

对于我来说,这就算是集中识字了。在学校完成学的过程,到家完成复习订正的过程。

除此之外,我就不再和孩子赶着扩大认字,而是让他去读他有兴趣的书,或者听一些讲得的确很好的中文故事。
我的想法是,课外的学习应该是不带任何压力的,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虽然慢,但“学”的同时就“习”了。——昨天碰到一个字,我不认识。今天又碰到它,我还是不认识。但两个地方映照,我好像懂它的意思了。明天后天大后天,我再碰到它,再次再次,混了个脸熟之后,我心里的那个字好像慢慢也就清晰了。不刻意去学,这个字就慢慢熟识了。但中文字不是拼音文字,熟知意思还是不知道读音,那怎么办呢?有可能一辈子都不查,当半边字认了——中国字里面形声字还是挺多的。但这些半边字认下来,并不影响你的中文写作和演讲,也无所谓了。
像我在听的张曼娟小学堂,咏人咏史这一节,谈到《阿房宫赋》,先念作“e fang gong fu”,然后又说“有人说是e pang gong”,可见她也没有完全的把握,且没有兴趣花点时间去考证之。
这么简单一个字,该认识的吧?不认识又有多大影响呢?

如果是一辈子都难得碰到几次的字,个人觉得没必要非得认识。
把语文搞成语言学,未免又有点钻牛角尖了。
至少我自己的孩子,我不指望他将来十全十美,变中文大辞典或大百科。
我对孩子语文学习的要求无非几个:
1、阅读理解,能批判性的理解
2、分析写作,能把自己对事理的认识条分缕析、清清楚楚的表达出来
3、公众演讲,能在公众面前自信的演讲,富有感染力。
以上第3条属于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天分和训练的配合。但前两条在家长的陪伴之下,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 本帖最后由 山居 于 2012-3-21 14:4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梦幻妖精 + 2 + 2 我说的集中识字是指识字初期,启蒙
snazkf + 5 + 5 精品文章!
bluebirdfriend + 3 + 3 这三条要求挺高啊!
shwyyan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2-3-21 14:33:56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认字不是问题。就算学前没有集中识字,但是到了小学,在老师的带领下1-2年也是很快能够掌握基本的常用字的。只是刚开始孩子比较累而已。特别是一年级。对于低年级来说,基本上学校里就是字和词的认识和扩充。所以作为家长我觉得可以把这一块交给老师去落实。只是稍微关注一下孩子的掌握程度。我家的孩子现在三年级,学前认识的字很少,不会自己看书,也没有自己看书的习惯。因为一直以来都是我给他讲,而他看的是图片。也没有刻意指着字给他读。但是上了小学以后,认字的速度非常快,除了课内的要求认的和写的以外,我们在家里慢慢地加上了文字书的阅读。刚开始也是短小的故事,配有图片的,字比较大,看着不累。那个阶段基本上都是以亲子阅读的形式,孩子还是不大适应自己独立阅读。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变换着方式,一人读一段或者分饰不同的角色。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就由我代劳。慢慢地慢慢地孩子读的篇幅越来越长,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大概在一下到二上的时候,孩子的识字量猛增,基本上可以自己看了。然后我就可以放手了。阅读和学校里的字词的学习,相辅相承,相互促进。
不过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语文要怎么学。因为现在孩子看书很快,几天一本,看书的量应该是可以的,看的可都是推荐的经典。可是对于作文,或者说语文整体的素质的提高,到底起到什么作用,不得而知。另外,从更深的意义来说,一本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对孩子思想的形成,性格的形成,是不是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做一个引导。引导他们更好地利用好身边的书。得到更多的东西。比如如何指导孩子看书,如何讨论书中的内容等等。因为自己也是书籍缺乏的年代过来的人。自己的爸爸妈妈当年不允许我看跟学业无关的书。所以小时候好像没有正儿八经地看过几本书。所以现在对于文史类的东西真的所知甚少,真的好惭愧啊。这个悲剧不能重演了。
作为一个家长,除了帮孩子挑选好的书之外,在阅读的形式上,具体的实施过程需要如何做。也就是怎么精,精到什么程度,哪些书适合精看或者精读。如何在精读的过程中保持孩子的兴趣。现在孩子的状况是,看过之后就换新的,一本书也就是几天看完了。刚刚关注语文板块,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文言文指导起来好像自己也力不从心,孩子也不会有兴趣。真的不知道如何下手。
希望语文板块也像英语板块一样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提供更多的资料和实践经验。

[ 本帖最后由 diancai 于 2012-3-21 16:1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nazkf + 5 + 5 谢谢你了
bluebirdfriend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2-3-21 15:02:58 | 只看该作者
不能这么简单的看待识字问题,我觉得汉字的学习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认字阶段:
孩子在学前,当然主要是在小学阶段,以认识字形,会读会写为主要目标。学习方法应该是阅读文字与集中认字相结合,大量实践与强化学习相呼应。如果孩子的认字回生率较高,家长帮助孩子集中回顾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温习办法。但应当注意,认字并不等同于识字。
识字阶段:
小学高年级及中学阶段,随着文言文的逐步出现,需要对文字有更为准确的理解,这时识字解字就成了字词学习的重点之一。一位网友提到成语‘和颜悦色’中‘颜’的确切含义及‘颜’与‘色’的区别,回答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学了。靠阅读是可以逐步理解句中词的含义,但词中字的意思恐怕是难以洞穿的。
如果孩子的语文完全是建立在望文生义的基础上,实在是有点问题了。

[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2-3-21 15: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豆屁 + 1 + 1 我非常支持您!
zzfeihua + 2 + 2 我好喜欢。。。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学习一下。
wherezhang + 2 + 2 我很赞同。
梦幻妖精 + 2 + 2 要求很高
snazkf + 5 + 5 越讲越难了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2-3-21 16:06: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ty1122bb 于 2012-3-21 15:02 发表
不能这么简单的看待识字问题,我觉得汉字的学习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认字阶段:
孩子在学前,当然主要是在小学阶段,以认识字形,会读会写为主要目标。学习方法应该是阅读文字与集中认字相结合,大量实践与强化 ...


     这个事情涉及的命题,是想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至少我没有计划,让孩子成为一个高考语文状元,成为一个文字方面的专家,成为卡尔威特,成为西迪斯。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不是父母的。他们没有义务去实现我们的梦想。
     对于大部分父母而言,只要孩子一辈子健健康康的,能够有一份稳定说得过去的收入,能够幸福的生活就可以了。您的那个楼我看过。您有培养牛娃的能力,尽管去做好了。但是您不能把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传递给其他人,制造紧张气氛和焦虑情绪。
     特色是要建立在普世规律基础之上的。我们大部分孩子,成年后终归是要做普通人的。对普通孩子拔苗助长,只会害了他们。人的潜能不是无限的,智力开发对孩子的提高,要限定在合理范围之内。他们的小脑袋瓜不是我们的跑马场。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1 + 1 俺还是比较偏向您的想法的,哈
athna + 2 + 2 我很赞同。学习了!家长也要与孩子一起 ...
snazkf + 5 + 5 你和1122都很强大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7:32:34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说说亲子阅读吧。
      我上面提的识字,只是一个普通家长的普通要求,就是孩子能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从而能够自主阅读他所喜欢的书籍,足以他应付课业,而不是要成为一名语言学家的苗子。我想大部分家长都是这样的意思。

      上学前要不要集中识字,我觉得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适合他的才是最好的——这话虽然是废话,但也是真话。在我和儿子的阅读过程中,我比较懒,觉得集中识字是一件吃力的事情,所以一直没有进行。但是阅读我们是比较享受的,所以就坚持了下来。我曾经想过,是不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去让他认字或者提问题,所以阅读就很轻松,孩子就很喜欢?如果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让识字不多的他结结巴巴地给我朗读书本,或者随时抽查他对字的认识,那他会不会把阅读当成一件可怕的事?阅读的过程被打断了,故事的完整被支离了,阅读还能美好吗?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不提问题。但在读完一些书后,我们会就其中的一些细节、一些内容或者话题进行讨论,这算不算读后的思考呢?

      能够自主阅读了,还有必要进行亲子阅读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坚持。正如我在上文所说,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我认为重要的并不是给孩子讲了什么故事,孩子懂得了什么道理,重要的是感情的交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学识的增长,而是心灵的成长。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这种陪伴,我的理解是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引导者,还是朋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精神上的支持。而亲子阅读,是陪伴的一种方式。因为我们共读了,所以我们有共同的话题,并且可以了解孩子的喜恶。比如说,前段时间我们共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个小男孩的成长历程展现在我们面前,读完之后我们讨论了雷伊的成长、与人相处等问题,在讨论中了解了儿子班上的事,以及他的看法。再比如这段时间我儿子喜欢看科普书,整天抱着本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百科,又翻出了法布尔昆虫记(日本改编版,8册)来看,我就顺便推荐他看《昆虫之美》。

      一个人的阅读容易寂寞啊。我不希望孩子是一个寂寞的读者,所以和他共读,并且带动了他的朋友一起阅读。

      对于刚刚能自主阅读的孩子,亲子阅读更不能少。刚刚能自主阅读的孩子,就象我们刚学会骑自行车,迫不及待地想要甩开大人,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但其实他们还骑不稳,还会摔跤,还需要我们鼓励和帮助。阅读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丢开孩子,任由他们阅读他们自选的书籍,有可能因为书籍过于深奥而打击了阅读的积极性,有可能由于识字量不足而囫囵吞枣。继续亲子阅读,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理解水平的读物,并且继续和他们共读,不仅从阅读方向进行了引导、从精神上给予了鼓励,还在共读中帮助孩子把字和音联系起来,扩大识字量。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SZHFL + 1 + 1 不让孩子成为阅读上的孤独者。很有道理。
shwyyan + 10 + 10 早期父母要干预小孩子的读物,建立阅读 ...
山居 + 1 + 1 精品文章!
学而妈妈 + 10 + 10 孩子喜欢和父母一起读书的感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2-3-21 17:39: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3-21 16:06 发表


   这个事情涉及的命题,是想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至少我没有计划,让孩子成为一个高考语文状元,成为一个文字方面的专家,成为卡尔威特,成为西迪斯。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不是父母的。他们没有义务去实现我们的梦想。
对于大部分父母而言,只要孩子一辈子健健康康的,能够有一份稳定说得过去的收入,能够幸福的生活就可以了。您的那个楼我看过。您有培养牛娃的能力,尽管去做好了。但是您不能把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传递给其他人,制造紧张气氛和焦虑情绪。
特色是要建立在普世规律基础之上的。我们大部分孩子,成年后终归是要做普通人的。对普通孩子拔苗助长,只会害了他们。人的潜能不是无限的,智力开发对孩子的提高,要限定在合理范围之内。他们的小脑袋瓜不是我们的跑马场。


超级赞同!1122bb的观点让人反思。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孩子正常的成长应该是怎么样的?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大环境挟裹着迷失了方向?光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是不够的。学习、交流、反思,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必经之路。

另插点题外话:在小子跳入初中后,我的内心时常处于高度紧张之中。。。。。也深刻体会到应试教育的对孩子的巨大冲击。。。潜入坛中,看到众多智慧的bbMM们的经验、实践,心中稍有安慰:路还可以这样走,前面还有许多先行者。感谢儿教!感谢各位坛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山居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2-3-21 17:45:24 | 只看该作者
不要把1122讲的识字当成多了不起的事,其实不是拨高的要求。

喜欢阅读的孩子,能够欣赏文字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想要了解正确的音、义。我是个普通人,不是专家,也认识很多生僻字,有不明白的就喜欢查字典,觉得很有意思,不是负担。

我难以想象,能够进行深度阅读与思考的人,只认识几千常用字,会影响他精确思考的吧?

但我们的目标不是识字,识字只是阅读过程的副产品。只要坚持高质量的阅读,识字不是问题。这样说,大家就都能接受了吧?

[ 本帖最后由 wherezhang 于 2012-3-21 17:4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zty1122bb + 2 + 2 不能接受,这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
shwyyan + 3 + 3 您说的也很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2-3-21 18:52:1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能在生活中这样认字,我觉得也不错:

5




象棋盘上,就属这个子儿令张容困扰不已。第一,他惟独不认识这个字;第二,这个字看来有点儿丑;第三,它总是站在兵的对面——尤其是中央兵对面的,一旦祭出当头炮,总会挡一家伙的那个——特别令他看不顺眼。




我说卒就是兵,如果《周礼》的记载可靠,春秋时代每三百户人家会编成一个大约一到两百人的武力单位,这些最基层的军人就叫




,除了作为一个最低级的的武力单位之外,我们在形容末尾、终于、结局、停止甚至死亡的时候,也往往用这个字。就算先不去理会那些比较不常见的用法和读音,我还是将作为士兵这个意义的卒字和作为末了死亡等意义的卒字跟张容说得很清楚,这里面是有一点想法的。我想要告诉他的不只是一个字,而是这个字背后一点一点透过文化累积而形成的价值观。  





讲究的中国老古人命名万物之际,曾经刻意连结(或者混淆)过一些事物。在《仪礼?曲礼》上就记载着:天子死曰,诸侯死曰,大夫曰,士曰不禄,庶人曰大夫这个阶级的人一旦死了,仿佛就自动降等到士这个阶级的最末——这是一个序列转换的象征——生命时间的终了即是阶级生活的沦落;同样的,士这个阶级的人一旦死了,就以停止发放俸给(不禄)来描述之。看起来,这两个阶级的人的死亡是具有一种牵连广泛的社会属性的。所以到了唐代以后,官称还延续这个机制,凡是举丧,三品以上称,五品以上称,六品以下至于平民才叫





往下看,庶人生命的结束看来也没有值得一顾的内容——“这个字是带有歧视性的,在更古老的时代,寿考或封建地位高的君子之人过世了,得以字称之,配不上字的小民和中寿以下就往生的,才称为。  




是因为要打仗,所以兵和卒才会排在最前面吗?张容比较关心的是棋盘。  


是吧。后面的老将和老帅得保住,不然棋局就输了。说这话的时候我还暗自揣摩,猜想,从这个卒字也许可以让他了解很多,关于战争的残酷,关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讽喻,甚至关于制造兵危以巩固权力的坏领袖等等。  


我不喜欢兵和卒。张容继续撇着嘴说,神情略显不屑。  


因为他们是最低级的武士吗?我一时有些愕然。  


我觉得他们不应该在最前面。  


的确,他们总是在最前面,一旦打起仗来,总是先牺牲掉他们。  


不是,我觉得他们就是不应该挡在前面。这样挡着,就不能决斗了。他说时虎着一双眼,像是准备去参加火影忍者的格斗考试。




如果是这样的识字,我喜欢也赞成。

现在我做不到这样和孩子识字,能做到的只是在阅读中去和孩子感受阅读之美。

有趣的识字我不会,无趣的识字孩子强力抗拒。那我只好舍识字而取阅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bluebirdfriend + 5 + 5 《认得几个字》《汉字的故事》都是很好 ...
shwyyan + 5 + 5 读故事学生僻字,耳目一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0:38 , Processed in 0.09026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