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榴琏 于 2012-3-14 13:02 发表
鸣爸做得真棒, 有点像现代版的卡尔威特的爸爸。听最美的, 学最好的。
请教关于听音乐这块,鸣鸣最听出哪些演奏家的不好听,这个他是怎样比较的,之前你在孩子小的时候听了哪些优美的东西? 有没有什么顺序?你看过哪些关于音乐指导孩子的书?谢谢, 问题多多, 我们孩子在学,但不爱听音乐。如果做为背景音乐,对于孩子的耳朵来说有多少可以吸收呢?
我做的很不够,音乐和英语对我来说都是绝对的门外汉.鸣鸣爸爸读书很少,也并不喜欢听音乐,唱歌也是五音不全,从来不敢去K歌的...
对于听音乐这块,鸣鸣现在还并没有养成自己听音乐的修养.我希望的修养是这样的,自己弹的曲子,应该能判断哪里弹得不好的地方,并进而能自己改善.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作曲家和演奏家.这些目标也只是空谈,因为我根本没有办法去实现这些.也许孩子长大了自然就获得这些能力了.
鸣鸣目前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贝多芬和巴赫,比如月光和命运交响曲.但是还没有明显喜欢哪个演奏家的倾向.只是当同一个曲子由不同人演奏的时候,鸣鸣会说某某人演奏的不好,其实更有可能的是鸣鸣先入为主,对最早听的那个演奏家印象太深.比如后面的人弹的稍微快了些,他可能就会不太满意.
看过的书不少,但是记住的不多,有些是sofia超版介绍的,比如:
鲍蕙荞--倾听同行:这本书不错,可以长长见识.房龙--音乐的故事:一般般,适合扫盲
聆听古典--忘记是哪个链接了,适合扫盲
学琴日记--百度一下,可以下到电子版,琴童的家长读过两遍,基本就知道孩子未来几年大致将会是啥样了...
蒂娜与钢琴和蒂娜与管弦乐--讲个鸣鸣听的,反响一般.
赵晓声的著作--鸣鸣以前的钢琴老师送的,鸣鸣爸爸基本读不懂.
涅高兹的随笔--论钢琴表演艺术,百度一下即可下载,这种风格的书,鸣鸣爸爸非常喜欢,读了好几遍,是鸣鸣爸爸喜欢反复读的一类书 .里面讲了很多他对音乐,而不是钢琴的理解.还有对于天赋的理解.
还有不少书,实在记不住了.
鸣鸣听音乐做的其实并不好.这一年多,才开始天天必听.之前都是想起来就听,经常想不起来.特别是这半年才对声音本身重视起来,比如换了钢琴,添置了音响,这才有了真正的起色.
听音乐而言,我大致有下面的想法:
1. 听的范围不能局限于钢琴,而应该扩展到其他的乐器.鸣鸣就是坚持听了几个月音乐之后,特别是听到(动物狂欢节),突然跟着唱谱子,鸣鸣爸爸才弄明白鸣鸣已经自然获得了绝对音准的能力.一般而言弹钢琴的孩子没必要去训练啥音准,反正就是弹琴,小提琴需要调琴,所以才需要.而训练全音准,往往要去课外班的,比如视唱练耳啥的.鸣鸣并没有上这个课外班,也通过自己弹琴和多听音乐获得音准,只能说课外班真的不要上或者少上,自己在家熏陶就是了.自从打开了耳朵,鸣鸣的单音,和声,各种调式,都能准确识别.甚至多听几遍的曲子,都可以准确的自然背下来,也就是说鸣鸣的听觉记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2. 听的曲目看来也有很大的学问.音乐我不懂,但是如果让鸣鸣只背最少量的古诗,那必然是选择唐诗300首,基本就是在几千年的诗海中,选出一些初唐和中唐的诗人为主体.也就是说选择的时间段在于事物的发展阶段。
古诗和古典音乐很像的,对应于古诗的选择,那可能巴洛克的晚期,和古典时期的音乐做为早期的首选最好.所以早期的时候,可以让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的比例相对多些.逐步加入亨德尔,海顿,勃拉姆斯这些巴洛克和古典乐派.当然这只是比例的问题,浪漫派和民族乐派也应该听的.
早期几年有个大致的听的比例,会让我这种乐盲,不致于太过迷惘.
3.一些最基本的教育材料也是应该适时引入的:
彼得与狼-管弦乐的教育,有中文英文好多版本,鸣鸣听了很多遍
青少年管弦乐指南--
动物狂欢节--正是这个曲子的反复听,鸣鸣才突然有一天,跟着音乐唱起谱子来,带给鸣鸣爸爸惊喜。
一些绘本,比如zin, zin, zin a violin
鸣鸣爸爸并没有啥幻想,比如让鸣鸣走钢琴专业路线.但弹出动听的曲子,有古典音乐的修养,应该是比较现实的目标.
也许听一年没有啥效果,听五年也没有效果,那就听一辈子好了.
在巴赫哥登堡变奏曲的介绍中,是这样说的:
根据最早的巴赫传记《天才巴赫的一生及其作品》(弗克尔1802年出版)中的说法,《哥德堡变奏曲》是为身患失眠症的凯塞林克伯爵所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帮助他消磨漫漫长夜,减轻失眠的痛苦。“哥德堡”是伯爵身边的羽管键琴演奏家的名字,也是巴赫的学生。变奏曲由一个主题及其30个变奏组成,在30个变奏之后,主题再现,圆满地完成一个循环。伯爵对这首曲子着了迷,慷慨地赐给巴赫100个金路易,相当于巴赫一年的工资。
说的多好啊,漫漫长夜,减轻失眠的痛苦.我想这也正是很多人特别喜欢巴赫的原因吧.
最后引用涅高兹书里的话: 声音应当被笼罩在寂静中,回绕在寂静中,就像钻石放在天鹅绒的小盒子里一般.
让鸣鸣听出这样的声音,鼓励鸣鸣弹出这样的声音,是一个长期的大方向
所以好像也没必要让孩子上什么语数外的课外班,去面对无止境的题海,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学习方法.文科去追求这寂静中钻石般的声音即可:在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有一定的规则约束)的泛读和泛听中,找到孩子喜欢的部分,重复,重复,不肯继续重复,继续找下一个,直到找到,再开始新的一轮重复...
理科慢慢再聊,高手多得是,我不敢太多的废话。
[ 本帖最后由 snazkf 于 2012-3-16 09:1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