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nazkf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讯] 鸣鸣学习小记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2-3-8 22:2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 javanaise 的帖子

我也是最近才想到这个问题的。 孩子小时候听儿歌就是这样,喜欢的反反复复不停的听,听到后来就会跟着哼了。 中英文都是如此。 这是早就注意到的。 识字方面则是最近,我对他的中文有点警惕了,才发现他认识了不少繁体字——估计是在学校看书看的。 想来想去,还是联系上下文多猜、多听、适当的指读,重复多遍,自然就会了。不需要额外的记忆。 所以找到孩子特别有兴趣的书,就多给他读一些遍数吧。 他不是特别爱的,就当开阔眼界,泛读了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snazkf + 5 + 5 我很赞同。
javanaise + 3 + 3 是啊,指读最近也用上了,以前还比较忌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3-9 11:39:41 | 只看该作者
骗钱来了啊,先之乎者也了一段,要不是久仰久仰,就要弃楼了啊。不带这么考验人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snazkf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3-9 12:51:20 | 只看该作者
偶尔闯进LZ的小楼,拜读了楼上黄老师的转贴,很受用。女儿正在读一年级,已初尝当下教育体制的利害。当然黄老师说得对:“以我们的力量是不可能改变教育体制的,而且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并非都出在体制。。。” 如何能在现行的体制下,将孩子培养成: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的人,黄老师说“我也是在拼命挣扎的教师中的一个”,而我则会是在众多拼命挣扎的家长中的一个。。。感谢LZ这么好的转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snazkf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4:17:19 | 只看该作者
看着大班的小朋友有的出国云游,有的到补习班深造,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javanaise + 3 + 3 啊,我们都成了被羡慕的对象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4:40:15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的思路是不喜欢早教,但是喜欢超前教育,这个想法一直存在着. 那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呢,我当时给个时间点,那就是六周岁好了,尽量别太早开始. 所以比如认字,数学什么的,僵硬都一直提倡越早越好,我却没有敢去教. 我心里总有一种恐慌,那就是孩子的灵性,会不会因为我们教育就给磨光了呢? 比如去年鸣鸣和一个小朋友到科技馆看火箭模型,鸣鸣和这个小朋友都看出来一个火箭是美国的.鸣鸣给出的理由是火箭上画着美国的国旗.这个小朋友给出的理由是下面有介绍的字,写的是美国火箭,虽然这几个字真的很小很小.这个事情倒也没啥,不过认字和不认字,孩子观察东西是有区别的. 不过现在倒是想通了,其实早教早晚并不是重要的. 其实问题在于教育本身,是否是机械训练还是素质教育. 只要总体而言,不是机械训练,那就是可以的,可惜明白这点的时候,有点晚了,鸣鸣已经落后了... [ 本帖最后由 snazkf 于 2012-3-9 14:5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乐乐的妈妈 + 2 + 2 严重同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5:18:08 | 只看该作者

怎样练习一万小时

http://ww123.net/thread-4742499-1-4.html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基本上是反对这个观点的. 家长还是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兴趣上面来. 每个孩子的天赋有所不同,指望孩子语数外,体育,美术,音乐样样都有天赋是不现实的. 家长更应该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鼓励孩子多发扬自己的优势. 而不是靠机械训练提高孩子的水平.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乐乐的妈妈 + 2 + 2 我们就特别不喜欢认字,但是特别喜欢听 ...
蚂蚁爱豆 + 2 + 2 同意啊,可是现在的体制要坚持很难啊, ...
javanaise + 3 + 3 我要拿显微镜找到我家孩子的天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5:23:45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学琴没有兴趣能学好吗?------著名钢琴家刘诗昆访谈

学琴是学业 不是消遣   记者:有家长遇到这样的难题:孩子刚开始学琴的时候,热情很高;可是一段时间以后,热乎劲过去了,练琴越来越不用心,进度也不理想。此时最让家长为难,如果放弃,半途而废太可惜;如果继续,又担心强迫孩子学,效果也不好。请问刘先生当年是怎么学琴的?   刘先生:学琴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坚持学下去的,学了一段不愿学是正常的。从我办的钢琴艺术幼儿园和钢琴艺术中心看,孩子们自己提出“愿意学钢琴”的人数非常多,这跟过去相比,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认为,这跟儿童的智商有关。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饮食方面家长非常注重营养水平,所以他们的体质都相当棒;而且他们很小的时候已经接收到各种信息,钢琴是怎么回事儿,早就看在眼里了。现在2岁多的幼儿就可以学琴;过去的孩子基本上是4岁到12岁左右,才先后开始学琴。   以我幼年所处的生存年代考察,我能在3岁时学琴已是非常不容易了。我的父亲是搞音乐出身,经商也比较有钱,而且他决心培养儿子成为钢琴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促使我成材。   现在的父母让孩子学琴,或者满足孩子自身的要求送他来学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并不是想让孩子成名成家,享誉全世界。所以当孩子不想继续的时候,父母会说:唉,不想学就别学了吧,反正咱们孩子将来也不想当钢琴家!于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废了。   如果你们是替家长问我这个问题,我个人观点——孩子不愿意学,也得让他学。因为学琴从来都不是娱乐、消遣或游戏。   我要对学琴孩子的家长说:学琴是学业,就像孩子去上学、去完成作业一样。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没兴趣就学不好琴,不如不学。我对家长说:别问孩子,问自己!儿童的心理特征,自然是“来得容易去得快”,他们的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尤其对玩感兴趣,如果不是玩,很快就生厌了。此时家长就应该认真对待,家长不管,孩子就学不好。   还有的家长觉得弹琴就是文娱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是闲着没事时候的消遣。有这样想法的父母,也不会坚持督促孩子学琴。如果孩子对写作业没有兴趣怎么办?家长一定不会说“不想写就别写了”,大家会想尽方法让孩子完成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还要好。在这些方面,家长的办法是很多的,拿出同样的办法来对待孩子的学琴,就没有难题了。   学琴的关键不在兴趣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先生10岁时即获得中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冠军,17岁获得匈牙利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特别大奖,19岁又获得世界最顶尖钢琴比赛的亚军,是他的“学琴之路” 有什么特别的捷径吗?还是他的父母具有特别的教学方法?如果孩子学琴不刻苦,家长应该让步吗?请看本报上周采访内容的继续——   学琴是学业 不是消遣   记者:有家长遇到这样的难题:孩子刚开始学琴的时候,热情很高;可是一段时间以后,热乎劲过去了,练琴越来越不用心,进度也不理想。此时最让家长为难,如果放弃,半途而废太可惜;如果继续,又担心强迫孩子学,效果也不好。请问刘先生当年是怎么学琴的?   刘先生:学琴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坚持学下去的,学了一段不愿学是正常的。从我办的钢琴艺术幼儿园和钢琴艺术中心看,孩子们自己提出“愿意学钢琴”的人数非常多,这跟过去相比,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认为,这跟儿童的智商有关。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饮食方面家长非常注重营养水平,所以他们的体质都相当棒;而且他们很小的时候已经接收到各种信息,钢琴是怎么回事儿,早就看在眼里了。现在2岁多的幼儿就可以学琴;过去的孩子基本上是4岁到12岁左右,才先后开始学琴。   以我幼年所处的生存年代考察,我能在3岁时学琴已是非常不容易了。我的父亲是搞音乐出身,经商也比较有钱,而且他决心培养儿子成为钢琴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促使我成材。   现在的父母让孩子学琴,或者满足孩子自身的要求送他来学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并不是想让孩子成名成家,享誉全世界。所以当孩子不想继续的时候,父母会说:唉,不想学就别学了吧,反正咱们孩子将来也不想当钢琴家!于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废了。   如果你们是替家长问我这个问题,我个人观点——孩子不愿意学,也得让他学。因为学琴从来都不是娱乐、消遣或游戏。   我要对学琴孩子的家长说:学琴是学业,就像孩子去上学、去完成作业一样。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没兴趣就学不好琴,不如不学。我对家长说:别问孩子,问自己!儿童的心理特征,自然是“来得容易去得快”,他们的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尤其对玩感兴趣,如果不是玩,很快就生厌了。此时家长就应该认真对待,家长不管,孩子就学不好。   还有的家长觉得弹琴就是文娱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是闲着没事时候的消遣。有这样想法的父母,也不会坚持督促孩子学琴。如果孩子对写作业没有兴趣怎么办?家长一定不会说“不想写就别写了”,大家会想尽方法让孩子完成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还要好。在这些方面,家长的办法是很多的,拿出同样的办法来对待孩子的学琴,就没有难题了。   学琴的关键不在兴趣   记者:但是家长们会这样想——强扭的瓜不甜,孩子没兴趣怎么会学得好呢?   刘先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因此我说不愿意弹琴的多是正常现象。只要家长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孩子就能学得好;相反,家长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学习,就无法保证了。   学琴的关键不在兴趣,没兴趣的孩子不比有兴趣的孩子学得差,有兴趣的孩子也不比没兴趣的孩子学得好,关键是用在学琴上的时间。或者干脆这样说,哭着练和笑着练,练出的效果没多大分别。   记者:对于学习相对较紧张的孩子,每天需用多少时间练琴?您有后来的成就,多半依靠自己的毅力,还是家里的管教?   刘先生:每天半小时,我认为差不多了。我小时候开始学琴,每天弹45分钟吧,我父亲是比较严格的,弹琴不认真,也会挨打。3岁小孩子不懂什么前途、理想,大人让弹就弹呗,弹到10岁获得全国冠军的时候,也不懂得把成绩和理想、前途一类的结合起来,那是大人们的事情。   所以我对家长说,要用鼓励、引导、奖励,适当加入威严、强制的手段,让孩子学下去。 “没兴趣学不好”是针对成年人而言的,成年人成就一项学业,没兴趣就不可能学好,但孩子可不是。不能拿成人的思路套孩子。   “天资”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记者: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说,我的孩子手指特别长,特别适合弹琴;也有父母为孩子的手不够大担心。我们注意到您的手型的确比一般人长、大,先天条件对学琴儿童而言,占多大比重?   刘先生:家长普遍关心两个问题是——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我孩子的手够不够大?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前,我先简单告诉家长一个概念——钢琴不是给世界上少数、极少数超大手预备的,钢琴不是给超音乐天才学的,钢琴是给千千万万人学的。   从这种意义上说,正常大小的手,都可以学,只不过手偏大一点儿,优越性更多一点儿罢了,即使在刘诗昆钢琴艺术幼儿园,长着正常大小的手的孩子也是占绝大多数。关于天资问题,我并不否认,音乐天分高的人成了大音乐家。但这并不等于说普通的人就不能学钢琴。只要智商正常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能够正常学钢琴,而且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学琴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不是成什么“家”。   千万别把弹琴当作享受   最后,刘先生用两个比喻来形容学琴和弹琴:弹琴就像在车间里干活,是一项既艰苦,又枯燥、乏味、苦闷的工作,与其看到孩子半途而废,莫如事先看清楚这一点,并有足够的信心(不是指孩子,而是指家长),不断督促孩子学成。   他告诉记者,回首当年他的学琴道路,“任何时候都没有觉得轻松、愉快、享受、消遣”,所谓成果是对社会、对他人而言的。出了名之后,如果问他愿不愿意演出,他的回答是“愿意”,但那是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从一个音乐工作者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的角度,而不是从“兴趣”的角度。   弹琴又像是拍电影,坐在电影院里欣赏电影,自然是赏心悦目的事情,然而拍电影的过程又是极度乏味甚至痛苦的。因此他主张家长在孩子不愿意学的时候,“也得让他学”。因为学琴特别能够锻炼意志,学琴的孩子将来干什么成什么。 但是家长们会这样想——强扭的瓜不甜,孩子没兴趣怎么会学得好呢?   刘先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因此我说不愿意弹琴的多是正常现象。只要家长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孩子就能学得好;相反,家长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学习,就无法保证了。   学琴的关键不在兴趣,没兴趣的孩子不比有兴趣的孩子学得差,有兴趣的孩子也不比没兴趣的孩子学得好,关键是用在学琴上的时间。或者干脆这样说,哭着练和笑着练,练出的效果没多大分别。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先生10岁时即获得中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冠军,17岁获得匈牙利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特别大奖,19岁又获得世界最顶尖钢琴比赛的亚军,是他的“学琴之路” 有什么特别的捷径吗?还是他的父母具有特别的教学方法?如果孩子学琴不刻苦,家长应该让步吗?请看本报上周采访内容的继续——   学琴是学业 不是消遣   记者:有家长遇到这样的难题:孩子刚开始学琴的时候,热情很高;可是一段时间以后,热乎劲过去了,练琴越来越不用心,进度也不理想。此时最让家长为难,如果放弃,半途而废太可惜;如果继续,又担心强迫孩子学,效果也不好。请问刘先生当年是怎么学琴的?   刘先生:学琴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坚持学下去的,学了一段不愿学是正常的。从我办的钢琴艺术幼儿园和钢琴艺术中心看,孩子们自己提出“愿意学钢琴”的人数非常多,这跟过去相比,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认为,这跟儿童的智商有关。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饮食方面家长非常注重营养水平,所以他们的体质都相当棒;而且他们很小的时候已经接收到各种信息,钢琴是怎么回事儿,早就看在眼里了。现在2岁多的幼儿就可以学琴;过去的孩子基本上是4岁到12岁左右,才先后开始学琴。   以我幼年所处的生存年代考察,我能在3岁时学琴已是非常不容易了。我的父亲是搞音乐出身,经商也比较有钱,而且他决心培养儿子成为钢琴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促使我成材。   现在的父母让孩子学琴,或者满足孩子自身的要求送他来学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并不是想让孩子成名成家,享誉全世界。所以当孩子不想继续的时候,父母会说:唉,不想学就别学了吧,反正咱们孩子将来也不想当钢琴家!于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废了。   如果你们是替家长问我这个问题,我个人观点——孩子不愿意学,也得让他学。因为学琴从来都不是娱乐、消遣或游戏。   我要对学琴孩子的家长说:学琴是学业,就像孩子去上学、去完成作业一样。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没兴趣就学不好琴,不如不学。我对家长说:别问孩子,问自己!儿童的心理特征,自然是“来得容易去得快”,他们的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尤其对玩感兴趣,如果不是玩,很快就生厌了。此时家长就应该认真对待,家长不管,孩子就学不好。   还有的家长觉得弹琴就是文娱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是闲着没事时候的消遣。有这样想法的父母,也不会坚持督促孩子学琴。如果孩子对写作业没有兴趣怎么办?家长一定不会说“不想写就别写了”,大家会想尽方法让孩子完成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还要好。在这些方面,家长的办法是很多的,拿出同样的办法来对待孩子的学琴,就没有难题了。   学琴的关键不在兴趣   记者:但是家长们会这样想——强扭的瓜不甜,孩子没兴趣怎么会学得好呢?   刘先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因此我说不愿意弹琴的多是正常现象。只要家长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孩子就能学得好;相反,家长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学习,就无法保证了。   学琴的关键不在兴趣,没兴趣的孩子不比有兴趣的孩子学得差,有兴趣的孩子也不比没兴趣的孩子学得好,关键是用在学琴上的时间。或者干脆这样说,哭着练和笑着练,练出的效果没多大分别。   记者:对于学习相对较紧张的孩子,每天需用多少时间练琴?您有后来的成就,多半依靠自己的毅力,还是家里的管教?   刘先生:每天半小时,我认为差不多了。我小时候开始学琴,每天弹45分钟吧,我父亲是比较严格的,弹琴不认真,也会挨打。3岁小孩子不懂什么前途、理想,大人让弹就弹呗,弹到10岁获得全国冠军的时候,也不懂得把成绩和理想、前途一类的结合起来,那是大人们的事情。   所以我对家长说,要用鼓励、引导、奖励,适当加入威严、强制的手段,让孩子学下去。 “没兴趣学不好”是针对成年人而言的,成年人成就一项学业,没兴趣就不可能学好,但孩子可不是。不能拿成人的思路套孩子。   “天资”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记者: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说,我的孩子手指特别长,特别适合弹琴;也有父母为孩子的手不够大担心。我们注意到您的手型的确比一般人长、大,先天条件对学琴儿童而言,占多大比重?   刘先生:家长普遍关心两个问题是——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我孩子的手够不够大?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前,我先简单告诉家长一个概念——钢琴不是给世界上少数、极少数超大手预备的,钢琴不是给超音乐天才学的,钢琴是给千千万万人学的。   从这种意义上说,正常大小的手,都可以学,只不过手偏大一点儿,优越性更多一点儿罢了,即使在刘诗昆钢琴艺术幼儿园,长着正常大小的手的孩子也是占绝大多数。关于天资问题,我并不否认,音乐天分高的人成了大音乐家。但这并不等于说普通的人就不能学钢琴。只要智商正常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能够正常学钢琴,而且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学琴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不是成什么“家”。   千万别把弹琴当作享受   最后,刘先生用两个比喻来形容学琴和弹琴:弹琴就像在车间里干活,是一项既艰苦,又枯燥、乏味、苦闷的工作,与其看到孩子半途而废,莫如事先看清楚这一点,并有足够的信心(不是指孩子,而是指家长),不断督促孩子学成。   他告诉记者,回首当年他的学琴道路,“任何时候都没有觉得轻松、愉快、享受、消遣”,所谓成果是对社会、对他人而言的。出了名之后,如果问他愿不愿意演出,他的回答是“愿意”,但那是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从一个音乐工作者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的角度,而不是从“兴趣”的角度。   弹琴又像是拍电影,坐在电影院里欣赏电影,自然是赏心悦目的事情,然而拍电影的过程又是极度乏味甚至痛苦的。因此他主张家长在孩子不愿意学的时候,“也得让他学”。因为学琴特别能够锻炼意志,学琴的孩子将来干什么成什么。 对于学习相对较紧张的孩子,每天需用多少时间练琴?您有后来的成就,多半依靠自己的毅力,还是家里的管教?   刘先生:每天半小时,我认为差不多了。我小时候开始学琴,每天弹45分钟吧,我父亲是比较严格的,弹琴不认真,也会挨打。3岁小孩子不懂什么前途、理想,大人让弹就弹呗,弹到10岁获得全国冠军的时候,也不懂得把成绩和理想、前途一类的结合起来,那是大人们的事情。   所以我对家长说,要用鼓励、引导、奖励,适当加入威严、强制的手段,让孩子学下去。 “没兴趣学不好”是针对成年人而言的,成年人成就一项学业,没兴趣就不可能学好,但孩子可不是。不能拿成人的思路套孩子。   “天资”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记者: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说,我的孩子手指特别长,特别适合弹琴;也有父母为孩子的手不够大担心。我们注意到您的手型的确比一般人长、大,先天条件对学琴儿童而言,占多大比重?   刘先生:家长普遍关心两个问题是——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我孩子的手够不够大?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前,我先简单告诉家长一个概念——钢琴不是给世界上少数、极少数超大手预备的,钢琴不是给超音乐天才学的,钢琴是给千千万万人学的。   从这种意义上说,正常大小的手,都可以学,只不过手偏大一点儿,优越性更多一点儿罢了,即使在刘诗昆钢琴艺术幼儿园,长着正常大小的手的孩子也是占绝大多数。关于天资问题,我并不否认,音乐天分高的人成了大音乐家。但这并不等于说普通的人就不能学钢琴。只要智商正常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能够正常学钢琴,而且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学琴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不是成什么“家”。   千万别把弹琴当作享受   最后,刘先生用两个比喻来形容学琴和弹琴:弹琴就像在车间里干活,是一项既艰苦,又枯燥、乏味、苦闷的工作,与其看到孩子半途而废,莫如事先看清楚这一点,并有足够的信心(不是指孩子,而是指家长),不断督促孩子学成。   他告诉记者,回首当年他的学琴道路,“任何时候都没有觉得轻松、愉快、享受、消遣”,所谓成果是对社会、对他人而言的。出了名之后,如果问他愿不愿意演出,他的回答是“愿意”,但那是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从一个音乐工作者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的角度,而不是从“兴趣”的角度。   弹琴又像是拍电影,坐在电影院里欣赏电影,自然是赏心悦目的事情,然而拍电影的过程又是极度乏味甚至痛苦的。因此他主张家长在孩子不愿意学的时候,“也得让他学”。因为学琴特别能够锻炼意志,学琴的孩子将来干什么成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javanaise + 3 + 3 不学琴的闪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5:3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 snazkf 的帖子

刘老师的主旨是: 千万别把弹琴当作享受 学琴的关键不在兴趣 学琴是学业 不是消遣 我想文科的学习,应该和钢琴类似吧.记得大粽子也曾经抱刘老师的大腿,以此来说明粽子英语学习方法是科学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成功的. 所以对于我而言,倒是可以将英语,语文,钢琴的学习方法放到一起来讨论,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刘老师的观点基本是和上面的一万个钟头训练是类似的,估计这个思想指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专业钢琴选手,当然里面既有朗朗,也有药加薪. 朗朗和药加薪一样,都是在严父的严格监视之下,刻苦练琴,最终考上了音乐学院,走上了专业路线,应该都是琴童之中的佼佼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这些观点,其实是不适合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的. [ 本帖最后由 snazkf 于 2012-3-9 15:4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乐乐的妈妈 + 2 + 2 我们在雅马哈音乐中心学,孩子很有兴趣 ...
我爱飞飞 + 3 + 3 读经版有个弹琴的帖子转得不错,我贴在 ...
javanaise + 3 + 3 不喜欢专业的,业余选手弹得好最让人仰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3-9 16:09:49 | 只看该作者
学琴是一项枯燥的活,没哪个小孩会坐在琴凳上每天半小时的手指练习。没什么方法可以逃掉 这个就是考验大人的毅力的。要牺牲几千个晚上陪着。准备陪10年。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snazkf + 5 + 5 我很赞同。
javanaise + 3 + 3 俺承受不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2-3-9 17:54:24 | 只看该作者
强贴留名! 道理很对,要从孩子兴趣出发,那么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天赋,有兴趣之后,从孩子的兴趣点着眼来进行培养 可是孩子的兴趣也会随时变化的,也许很快就又会转移,也许仍有点兴趣,但是在经常性的练习中会慢慢磨灭掉兴趣, 家长应该随着孩子吗? 或者说让家长尽力,想办法去调动孩子的兴趣,保持孩子的热情 这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就如 前面看到我爱飞飞说道让孩子反复读,听,很认同,可惜,每次同样的一本小书,孩子非要你读个五遍,六遍,七八遍。 真考验人呢 往往是我这个做家长的先败下阵来。 教育一词,背后要有家长多少心血在里面,在有了孩子后,感受非常深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snazkf + 5 + 5 我很赞同。
我爱飞飞 + 3 + 3 嘿嘿,让你读这么多遍,肯定是有什么东 ...
javanaise + 3 + 3 很在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9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36 , Processed in 0.086455 second(s), 4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