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新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启蒙] “先认字,后读经”之争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2-1-4 13:01:0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一个不请自来的老师,说了一堆言不及义的话,没留下一点有益的意见,连自己的意思都没能表达清楚——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能用一句话说明白吗?连自己的意思都表达不清楚的“老师”,其作为老师的能力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子墨宝贝儿 + 5 + 5 我很赞同。
天津清羽 -2 -2 这是网络啊大家都是不请自来的啊!难道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4 13:04:27 | 只看该作者
实则此等读经老师才是埋葬经典的掘墓人,这类人不管如何高举圣贤大旗,却正是毁灭经典文化的杀手。除了愚昧,你看不见他身上任何理性的色彩。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子墨宝贝儿 + 5 + 5 我很赞同。
天津清羽 -2 -2 顺着你的意思的便是智慧,不顺你的意思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1-4 17:43:35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所谓的道学家。道学家的一个特点是,无论你怎么努力,总是和他的标准(也就是他的道)差一大截。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子墨宝贝儿 + 5 + 5 谢谢你了
天津清羽 + 2 + 2 确实如此!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1-5 00:00:19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提前声明了真话总是会让人不爱听的。
       也不用着急给我贴标签,人生很多事情即使经过也未必能知道真假。我并无丝毫恶意于人,人未必以为我无恶意,至于果行育德所述,一股恶狠狠的气息,其实只是对于我说根本不相应,不相应自然会觉空洞,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似乎也没打着什么旗帜,如在此做假想,大概文革余气犹存,总想着给别人不同的看法要贴张大字报呢,理直气壮的很,实则这情绪才是一种空洞,君子不逆诈,辩不胜辩,皆自明也。
        我只是以一个网友,只是和大家平常说话,尽可以有人不喜欢,但我说话的权利总是有的,居然引来果行的批判,真是笑死我了,真的很有意思:)。忽然想到《论语》与诸君分享: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12-1-5 00:1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ozma -2 -2 回敬
子墨宝贝儿 -5 -5 我也可以减分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1-5 00:2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天津清羽 的帖子

关于你的问题,之乎者也言语空洞,却不遗余力的在一个力行者的帖子里讨论自己的为人、所谓的真话,不觉得羞愧吗?

建议版主把所有天津清羽的帖子都分割出去,单开一帖,题为:关于天津清羽是什么样的道学家

楼歪没关系,离题万里让楼主无法继续记录,其为人、其用心,可见一斑。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ozma + 1 + 1 加分
天津清羽 -2 -2 您看不懂就是语言空洞吗,您自己现在不 ...
子墨宝贝儿 + 5 + 5 留着让大家看看也好,每个家长都有自己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1-5 09:59:30 | 只看该作者
回Xieno 管理员:
:)不知您认识我多久了,居然从这发言里可以看出为人和用心,佩服佩服!向您汇报一下我也是一个力行者呢,当然您也可以反对,您有这个评判的自由,正如我也有用我自己的语言风格表达我意思的自由一样呵呵。
    我有离题吗?您根据什么标准说我离题呢?我觉得我切题的很,一直很切题呢,您看的懂就叫切题,看不懂就不叫切题吗?那何必开这个版面呢。
   这里叫亲近国学版又不是党同伐异版,干嘛这样大无明火。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12-1-5 11:0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ozma -2 -2 回敬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1-5 10:3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子墨宝贝儿:
     人其实心理上不平正有意气,总是容易误会人的,我一直是很平和的说道理,并没有去呵斥谁,你尽可以不同意,也可反对,但不需要恶狠狠的给我立即贴上的标签,虽然其实也无所谓,还有人说这是“道学家”,哎呀真的不敢当,我也无道也学未成家,只是平心说说自己的看法,就被人呵斥,本版风气不知何时这样偏狭不容人了呢?这是文革余气甚不足取,都什么时代了啊!还搞这一套,呵呵:)。
       我打个比喻啊,有很多人都知道牛顿的万有引力论,这是个被公认的真理,我了解这个道理也实践可应证这个道理,我因此赞成他也经常引用这个道理和别人探讨,不能因为人尽可知皆知,就说其道理空洞。有其理必有其事,不明道理是因为个人知识或智慧一时未能触及。
      而后来又有了相对论,我经过思考觉得这也是一个可以相信的真理,我一样还是认同牛顿的物理原理,只是同时看到他的界限,因此我只是表述需要各安其位,赞成爱因斯坦也并没有贬低牛顿的意思,只是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更往真理本质上靠了一层,运用范围也有不同。但一些偏执的人便认为我这是反对一般人认同的牛顿,必以驳斥打倒而后快!因为相对论当然没有那么好了解了,因此连着相对论也要一起反对,其实不过是嗔心发作慢痴疑念念紧随,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这样其实是很可怜的您知道吗?这个就是洞窟之蔽,最后就只能师心自用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了!
      反正反对的情绪一旦被挑拨起来就会波动,所谓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人云亦云甚至众口铄金,你平心说道理他便说你是没安好心,他也不具体和你辩驳完整的道理,只是抓住一些语言上的片段或断章取义就煽动自我的情绪,也煽动他人之情绪,他好像是上帝一样,只有他讲的道理是理性的是正确的,凡有不合他心思的就罗织罪名予以攻讦,其实这样对其生命递进涵养都是极大的伤害,且未必自知而以为是满腔子的真理,因为可以鼓动很多人的不平之气,以此为胜,借众人一时之不察与对浅显易明道理之比较好认同就行自我偏狭之境,党同伐异,动辄给人家扣上愚蠢啊非理性等等标签,手段和希特勒法西斯并没什么根本不同,能鼓动人不平之气就是尔等的道场吗?!这是很可怜的人啊!真的可怜~~聪明人善讲,智慧者善听,有福分人善行。
    相信大家最终还是皆为善行者!
    另,提醒果行育德这位老朋友,果行育德不是刚愎自用哦!怎么最近气息这样不平呢呵呵:)
   欲罪于人何患无辞啊!真的要亲近国学,请先学夫子之温良恭俭让吧!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12-1-5 10:5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ozma -2 -2 回敬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1-5 10:59:33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如果不是新叶指给我看此帖,我是不会进来说话的。一般在网上看见某个id,我会直接忽视跳过,眼珠子都不想转过来,何况多言。这些人我太熟悉了,不用看都知道他们会说些什么。之所以不再跟这类人讨论是因为这种纠缠最浪费时间,我倒不在乎观点是否对立,而是某类id的行文语气甚至措辞都是出奇的一致,而且无一例外的逻辑混乱。你不指明吧,于理不通;你试图讲清楚吧,马上你会觉得是自取其辱。正如某人睁着眼睛对着一朵红花说是绿色的,我去争辩,人家笑话的应该是我,跟这类人去认真,那真是不懂识人。

清羽,我不是恶狠狠说话,而是厌恶地说话。为什么厌恶呢,你可以想发挥下想象力,一群东施效颦的画面。所以我的言辞其实不是单指你个人,而是一类人。

牟先生的语气行文,配合他的气质以及学识,就是充满洞见和智慧,气概万千。而这种文体和观点被一群无知的人模仿,他们似乎从社会底层毫无自信的人生里找到了希望,如同模仿一个有钱人说话也幻想自己有钱了一样,他们模仿着智者,背下某些段落,然后俨然成了智者,然后要对人训话,要发言,要显示他的学问。他们还经常引经据典,当然一般是在想讥讽人的时候用,把经典拿来当鞭子抽别人。他们逻辑混乱,比如我随便抓一句:“但我说话的权利总是有的,居然引来果行的批判”,你有说话的权利跟会不会引来批判有什么内在逻辑吗?难道说有权利说话就不能被人批判?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一抓一大把。

所以我不是恶狠狠,而是对这类人极为厌恶,不仅是对他们的一无所知的贫乏学识表示厌恶,更多的是这类人模仿真理出现时的扭捏作态的假和丑表示厌恶。我厌恶的是假带给人的丑感,而不是厌恶某个具体个人。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0 + 10 深有同感。太有同感了。
天津清羽 + 2 + 2 五十步笑百步吗?不知看别人是什么样的 ...
77498139 + 3 + 3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1-5 11:04:06 | 只看该作者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满口孔孟之言,却背孔孟之道,杜绝幼童上问之路者.死后以何面目见孟老夫子于九泉之下呢.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ozma + 1 + 1 精品文章!
77498139 + 3 + 3 顶你!
天津清羽 -2 -2 此话从何而来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1-5 11:0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天津清羽 的帖子

路过看看。俺一直以为清羽先生是读经方面的老师,
而后来又有了相对论,我经过思考觉得这也是一个可以相信的真理
没想到您还是科学大师呢,或许用“科学大师”一词贬低您了,因为大师级的科学家不见得敢说这样的话呢。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08 金币 +1007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如果可以,请慎用减分。谢谢!
Xieno + 300 + 999 无妄之灾,无妄之灾。
天津清羽 -2 -2 不好意思这个话还真是连他们也未必能说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5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9 , Processed in 0.102182 second(s), 4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