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204|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启蒙] “先认字,后读经”之争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 17:2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国学经典的路上,我们走的一直比较坎坷。
     自从去年9月份开始接触经典以来,从让话都说不利索的Levy跟读,到后面跟读比较顺后又暂停一段时间。从《论语》再到今年夏天开始的《诗经》,直到如今仍然以啃《诗经》为主不可谓不曲折啊。

      孩子从开始边玩边跟读,到有段时间我强迫他指读,再到边玩边读,到不读,再到一天读一小段,然后再到今年夏天开始跟读诗经再每天指读一首,到上了幼儿园又开始边玩边跟读,再到2011年11月下旬先认字再自己指读。从当作玩读开心的跟读,到被我压着哭着读,再到放羊,以及到开始诗经哄着读,到现在每天认几个字再自己指读,读熟练后有了些成就感,真是一波三折。
孩子在这过程中的状态直接是妈妈心态的反应。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过犹豫,但从来没想过放弃,就这么蹒跚着走了下来。

      在近一年半的读经路上,只有在近一个多月来采用先认字再读经的方法,方能让孩子能感受到一点成就感。但这点成就感还远不能使得他有读诗经的兴致,原因大概是出在一个不那么热爱经典的妈妈身上了,没有自然而然的家庭的熏陶,让孩子喜欢经典还是很难的。


      认字读书(经典)仍然是在他心目中不爱做的事,好在目前的时间花的并不长,所以我想这不爱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应该对他引起不了多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还有在认完字读完后有一些成就感之下,也许积少成多,在妈妈铁定了心和他一起打持久战的情况下,也许有个质变也未可知哈。

     从《诗经 式微》开始,我们首先将每首中的生字制作成卡片,然后每天五个的认,现在是每天六个的认。在我制作卡片的过程中,有个特别特别深的感触是:对于一首只有三十多个不重复的字中有20来个不认识的字而让孩子指读实在是极其痛苦的事情。也许这个对别的孩子来说不一定会这样,但对我家的Levy来说绝对是这样的,当我教会了字再让他读的时候也有畏难的过程,当我告诉他每个字他都认识时,他自己看看,不禁笑起来。开始有的篇章还让我带读,后面两首就自己读,遇到卡壳的字让我提醒下,虽然进行了一个多月,我们才读到《北风》,慢是慢了点,但对我来说总算是似乎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我们认完了一首后,后面会有好几天在读这一首,每次也就3-5遍,通常孩子和我讨价还价,基本都依了他,但对于前面的则要求他读一两遍,这他会爽快答应,因为每首读下来也就一分钟以内完成。在读新的篇章中,我们会认其他材料上的字。


  先认字,后读经。我们会以这条路慢慢走下去。

[ 本帖最后由 学而妈妈 于 2012-1-9 00: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68 金币 +68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我很赞同。
蓝田 + 10 + 10 家长的坚持,促进孩子进步
子墨宝贝儿 + 5 + 5 我好喜欢。。。
我爱飞飞 + 3 + 3 支持,支持!新年快乐!Levy识字进度快 ...
Xieno + 30 + 30 学习一下。
子云008 + 10 + 10 适合孩子的方法才能坚持长久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1-3 10:00:25 | 只看该作者
哎!要说真话,不需要这样的,如家长本身对经典是喜爱的,是尊重的,觉得学习经典是不可以商量的,是人生之必须的,则孩子也很容易喜爱,否则用尽方法也很容易使孩子反感,因为在家庭在父母毕竟不是师道。人心一转境界自转,天下哪有能改变的别人,都是先改变我们自己啊!另,如已经开始教了,就要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概念,当老师的身份即不是父母的,不可以因循苟且讨价还价。中庸所谓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现在的孩子还是孩子,天下哪有不是天才的孩子,实在是我们这些父母师长太差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懦弱懈怠娇气比孩子还重。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谢谢参与!
ozma -2 -2 回敬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7:01: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津清羽 于 2012-1-3 10:00 发表
哎!要说真话,不需要这样的,如家长本身对经典是喜爱的,是尊重的,觉得学习经典是不可以商量的,是人生之必须的,则孩子也很容易喜爱,否则用尽方法也很容易使孩子反感,因为在家庭在父母毕竟不是师道。人心一 ...


首先请问生在新中国的家长们有多少是出自内心的热爱经典,至少我不是,到目前为止,我只能做到的是亲近经典,离热爱还是有长的距离。但对经典是一百二十四个尊重的,毕竟是历史留下来的,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下来的东西。

既然我自己没有出自内心的自发的热爱经典,我拿什么来要求学习经典是不可以商量的呢,如果我这样做,那么做的就是强迫。事实是我正在这么做着,不管我使用了多少魔法,仍然多少有些“强迫”的影子,只是希望在孩子接受的过程中受到的“强迫力”少一些。

作为一位家长,我只能说努力使自己能有外而内的自发的有亲近经典的行为,以此来对孩子有些感染。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天津清羽 + 2 + 2 尊重只停在感性层,说真话,那还是是假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3 18:5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天津清羽 的帖子

看清羽老师的帖子,总感觉有一刀切之嫌

    不管别人说的实际情况怎么样,不管是针对2岁还是10岁的孩子,您给出的解决方案似乎只有一种,这是否有点……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谢谢参与!
天津清羽 + 2 + 2 您误会了,我所说并非否定您的做法!
我爱飞飞 + 3 + 3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22:39:23 | 只看该作者
子云所言极是,本来想再多废话几句,想来也无必要。
大抵推广读经的理念即使读经教育中即使有不成功的例子也与读经教育本身无关,而是与执行的人有关。
而我这个帖子发出来,真正是针对执行者而已,即,不同的家长,不同的孩子,即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一娘养九子,亦有所不同,何况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的孩子。

且我的帖子是实践的结果,也只是针对我的家庭情况,发出来对别人也许仅仅作为一种参考,但对于我自己及我的孩子,此法是可行的,而且亦具有初步成效,我说的成效不是背了多少读了多少,而是孩子不畏惧读,不会说我不会,而是真切的有种自信感。

如上午读《北风》还是读五遍,第三遍的时候自己说:这个还不是很熟练,因为还没有多练习,而前面的都很熟悉,因为多练习了。 这个是我一直想传达给孩子的一种理念,做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练习,玩也一样,不常玩的孩子怎么可能“会”玩?

天津清羽首先发出的就是叹息一声,并得出其实不必这样的结论来。

[ 本帖最后由 新叶 于 2012-1-3 22: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天津清羽 + 2 + 2 其实我很赞同您,但真话难说,非是非之 ...
子云008 + 10 + 10 我很赞同。
我爱飞飞 + 3 + 3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4 07:21:36 | 只看该作者
指点江山都是容易的,事做不做的成、做不做得好、孩子是不是能接受,全看细节。
理念是空的,细节是填补空白建筑高楼的泥沙砖瓦。

所以我就很懒得看空洞的议论,倒是实践出来的,落实到细节的记录,无论成败,对我都有很多启示。

谢谢新叶,在识字的基础上读经,在你家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其实我家也一样,孩子不理解的坚决拒绝,根本不会配合跟读。
有时我也想,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肯定有些孩子天生顺从可以小和尚念经的读一大堆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有些孩子则未必那么顺从只是被打服了骂服了,有些孩子则是打骂都不会顺服,坚决要走自己的路的。
像我家孩子那样的,自己“心中有小宇宙”的这种,不但要识字,而且还得理解并接受其内容了,才肯慢慢记到心里去。。。对我家孩子的做法,又和你家不一样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0 + 10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4 10:17:4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多从各种角度提供意见,我也没必要多讲废话;那些道理是人顺理很容易得到的,此处何必我在饶舌。我的回答是站在对读经教育所讲的教育原则和本质,以及一般人所容易发生误会的地方回应的,如果对读经教育整体了解不够,会因为概念生疏觉得是在绕来绕去,实则我的回答是很原则的解决问题,答案也自在其间,那就是家长要负起家长应有的教育责任,一方面要理解教育的目的和原则,一方面要在孩子不能自我负责的时候和地方,为孩子谨慎选择接收什么教育,以及在什么教育场所以及选择教师。这个首要责任在家长,其次是在教师自身的品质和性情及素养的提升,最后才是孩子自我需要努力改善调适。
但这是从手段和方法讲,因此此还是可诤的,而我的回帖还是立在教育之道和人性角度阐述,有实际读经教学经验的家长和老师很容易体证之。
                  而实际情况家长是很少能被教的,因为他们其他工作事物大抵繁多啊!因为人本能的觉得自己还是蛮高明的,所以说实际也是不可以要求家长什么的,我所说的家长实际喜欢经典并不是理论上的,但即使理论的,以我之实际经验,一个天天教孩子读经的老师,能较快相应明白读经教育理论的也是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我讲体证正是这个意思。 专职教师尚且如此,家长要明白其实也是一样,智慧上可有一觉悟理解,但遇到事情便又转圈迷糊了,因此教授才常说十三岁以上没救了,这是个急辞,也是一个警策。道理看上去很简单,真明白和真做到一样难。 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心最后还是要修养回归自己的本心,最后还是要明了人性,面对现实,难也在此念念清明莹澈念念存乎一心,易也在此,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我说的让家长自己真喜欢是站在家长自身角度讲的,我也是家长也曾经是孩子也是带班老师,所以我才有跳出去后的此讲,会意者明白实无家长可要求,是自我把握教育方向与原则也。
     又,大学讲皆自明也,个人觉得这不是一个方便说,这是一个证道语。执着在家长教师孩子这三者上,就会永远觉得问题绕来绕去,往往因人而异不得恰当解决。但实质上在我们从教育原则和人性之本质上去做教育这件事时,以不易简易应对变易万千是很容易明了的事,我们也不要求家长也不是不要求家长,我们不是不去提高教师的素质,也不是专靠一两个好老师和某种好方法,那都停留在术的层面,大匠示人以规矩,规矩是很平正无特殊相的,老实的,一般人都喜欢新奇和花样。否则孔孟再世释迦亲传尚有不可实证者,我们也不是不关注孩子的心灵,但更要知道生命是活泼的成长的,可以自我觉悟自我挺立的,最终还是只能把握原则面对实际,随着各自不同的因缘调整再调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如此而已,天地犹有所缺人世难免有憾,尽心尽力死而后已。要不又能如何呢?!:)
     事实上我哪里有一刀切,我只是在讲人性本来的原则。好比禅宗懂得就是这个,不懂得生死轮回千万劫还是一个刚强难化的凡夫,这种懂是智慧和实践双重的。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12-1-4 11:2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ozma -2 -2 回敬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4 11:19:55 | 只看该作者
另外如果觉得理念是空洞的,可见还是没有真明白理念,天下事繁难者一定是以虚的理则控实际事物之发展的,并非实践高明还是理论高明的问题,譬如我们去到美国,其间要办签证护照,要购买机票等,这些其实都是虚的步骤,航空公司的规定等在未发生实际事情前,这都是虚的手续,但正需要此虚的次序我们才可以到达目的的。再比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那些元帅和将领,以及政治工作人员,好像也都在策略和地图等上虚着指点和发指令,但这是必须的,因为这是方向和通盘的考量。虚实是在分别心的状态下讲,实则明白的人,有虚的高度才能有智慧调适调整实际的事物。此理亦无所谓虚实,不可执着在此,乃为真实!
    道理是有根本道理和道理之次第的,在这里必须有恰当的思考,而不只是感性的判断。我绝无指责哪位家长和朋友的意思,只是客观把道理往根本处提点与归拢,这是良心并非意气与争辩。每个人皆尽了自我的良心就好,方法上并无根本性质的是非对错,但方向错了,就只八个字,尽心竭力走向失败!这八个字正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真实写照!我们孩子不努力吗,家长不努力吗,教师不努力吗?最大的现实摆在面前,此时此地的心态与辩解,一时的误会等等终会烟消云散,但吾国吾民之命运转折终究还是在每个人的良心上,在每个人的智慧抉择上,在每位用心的家长和用心的老师身上,乃至于还是在我们孩子的身上。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12-1-4 11:4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ozma -2 -2 回敬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2:49:49 | 只看该作者
清羽老师赶紧绕来绕去无非是在讲自己最为懂得“教育原则和人性之本质”。
那首先请问你所认完的教育原则真的就是教育原则吗?你所理解的人性之本质就是真的本质?
人性善与恶,即使是历史大家们,对此亦有不同的看法,自古到今都有争论,何来有一锤定音之说呢?
在我目前看来,人性的本质就是真切的感受,家长的真切感受,孩子的真切感受(这些懂儿童心理学的自然会体会得到,和孩子有亲密关系的家长自然也能体会得到)。脱离此切实的感受,谈教育才真的是虚。
而您所举的登记之手续为虚,实在让我有点莫名。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子墨宝贝儿 + 5 + 5 纯粹支持。
天津清羽 -2 -2 此非我说,乃是有一客观可言,人同此心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4 12:51:38 | 只看该作者
清羽真是不知所云。请看你的言论:

“我的回答是读经教育所讲的教育原则和本质”

“实则我的回答是很原则的解决问题”

“立在教育之道和人性角度阐述”

真是笑死人了,你有何证据表明你回答了读经教育的原则和本质?有何实践表明你解决了原则问题?你了解人性吗?居然堂而皇之说自己“站在教育之道和人性角度”。

其他我就不一一揪出来细细问难了,姑且不说某理念那么空洞,你的言论极端空洞却是事实。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子墨宝贝儿 + 5 + 5 好爱你啊!
天津清羽 -2 -2 我一样可以这样反问你,这套对我无效的 ...
新叶 + 10 + 10 实有同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28 , Processed in 0.11786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