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的妙用与对称文字游戏
今天讲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是回答一位妈妈的问题;第二个话题,还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称。
刚才,看到一位妈妈在辅导孩子“六根六尘”。孩子问:“万一没有声音怎么办?”大家说,万一没有声音怎么办?试回答。说得好:意法!由此想到什么?我们从头来讲。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没有讲“六根六尘”与“作文八法”,是因为前期我们讲到的:结构是最重要的,结构是基本功。所以,希望结构、对称要讲得透一些。当然,如果有妈妈希望提前一步,那么,我们也会顺带讲一些。
有妈妈已经回答出来了,没有声音怎么办?用意法。比如,我们简单地说一个句子:我妈妈生气的时候会一言不发,她的沉默比老爸的暴跳如雷还要恐怖。雷是声,但这沉默比雷还要“雷”。这不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吗?再如,我们再说一个句子:有一只小猫咪,一言不发地趴在我的面前,但它那双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我,好象在对我说:小主人,陪我玩一会嘛,求你了。有了这个意法,还有什么“味道”不能写呢?还有什么“声”不能写呢?
我们用《作文,多大点事儿》里的内容讲过几个例子:古诗里“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个“乌啼”是听到的呢,还是没有听到的呢?李白有句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与“恐惊”,都是意法;再比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啼不住”,是听到的呢,还是没有听到的呢?这些都是意法。
再说个笑话,比如我们说,“此时此刻看到大家的手高高地举起,我就好象听到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看到“腾妈”笑的样子,我好象听到了“腾妈”哈哈大笑的声音;借周六二群“雪花飞”这位妈妈的名字,我们可以说“看到了您的名字,仿佛听到了雪落的声音,闻到了冬天里绽开的梅花的香味”。
所以借此,请大家特别地去看一下《书》中《我还没有见过长城》这篇范文,一个没有去过长城的人都可以把“长城”写出来。也就是说,没有见过的东西也可以写,那声音没有听到,就不能写了吗?同样是能写的。这就是“意法”的妙用。
第二个问题,关于对称。对称,在书中讲得很多,最近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也是一直在讲,但还是要不断地讲。大家想一下啊,我们在这里不断地跟大家讲,不厌其烦地讲,还生怕大家听不懂,那么大家回家跟孩子讲,一天、两天能讲清楚吗?用一句话来讲,叫“讲清楚的希望”与“希望讲清楚”,只能是“希望”。我们这样天天讲、在群里讲、在博文上讲、在微博上讲,其实用意只有一个:希望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突然开窍明了,那就是拈花一笑的境界。我们一直在讲:对称这个东西,光是简单地做定义是没有用处的——言不尽意。所以只能是这样讲、那样讲,正面地讲、反面地讲,这个角度讲、再换个角度讲,一直讲到大家恍然大悟。
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讲。我们在书中讲,对称有四个:一是对称词;二是对称句;三是对称块;四是对称段。对称词是什么呢?一个鸡蛋与另一个鸡蛋,就是这样的关系;什么是对称句呢?一斤鸡蛋与另一斤鸡蛋;什么是对称块呢?一筐鸡蛋与另一筐鸡蛋;什么是对称段呢?一车鸡蛋与另一车鸡蛋。好,我们现在再换个角度:一个鸡蛋与一个鸭蛋,对称吗?怎么不对称呢?我们明白这个是对称。我们再换个深些的问题:蛋与人对称吗?这个,我们可以说不对称,但是,我们可以把不对称的变成对称。怎么变呢?物与人——我宁可做一个鸡蛋,也不做一个坏蛋。这个对称了不?也就是说,虽然一个词与另一个词是不对称的,但一句话与另一句话,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对称。这不就是我们讲的文字游戏嘛?同样的,也许一句话与另一句话不是对称的,但是我们可以把一个块与另一个块对称上。把一个鸡蛋变为一斤鸡蛋,就可以创造对称。体会到这是文字游戏了吗?
成都—乐妈:要达到这个水平还得多锻炼。我们就以这句话来讲一个对称句:成为水瓶不用锻炼,但达到水平必须锻炼。是不是可以呢?我们再用“阳光小子”这个名字,来把一个蛋变成一斤蛋,搞一个对称:我不仅要把孩子培养成阳光小子,还要把他培养成阳光孝子。我们再用星妈的名字“生”一筐蛋,好不好?我要立志做一个星妈,明亮而灿烂;我不能做一个猩妈,愁着眉苦着脸。对称不?简单地讲:对称是蛋与蛋的关系,表现的形式也是蛋与蛋。但实质来说,是逻辑的关系。我们明白了这个逻辑的关系,就不要受字数的限制,受字数的限制,就成对联了。
我们有了这个对称的思想,就有了几个作用:一是语言的节奏;二是表达的丰满;三是(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凑字。既能把字数写够,又写得丰满、有趣。这多有意义啊!刚才心妈有句话:如果今天看不到那漫天的星星,我希望明晚的天空会星光灿烂。这个是不是对称?我们前面讲一个蛋变一斤蛋,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斤蛋变一个蛋。今天看不到那漫天的星星,我希望明晚的天空会星光灿烂。——从逻辑上来讲,是不是这样的:今天我看不到蛋,明天我要看到蛋。这不就对称了吗?逻辑上的对称,才是本质。希望今天我们通过生蛋、圣诞,把两弹搞清楚。原子弹、氢弹,虽然字数不一样,但都是弹,所以对称。同样的,我们还可以讲:虽然我的威力比不上一颗原子弹,但我绝对能轻易打碎一筐鸡蛋。是不是对称?现在我们不仅看到鸡蛋与鸭蛋的对称,不仅看到了鸡蛋与坏蛋的对称,我们还看到了鸡蛋与核弹的对称了。进步啊!
我们再用这位妈妈的名字(露珠)来“捣蛋”——虽然我不能如露珠一样晶莹透亮,但我也不会像一个鸡蛋一样只能做炒饭。还有浙江-刘妈-17:我叫刘妈,绝不要误以为我是牛马。对称不?浙江-影子-20:我可以做影子,但不要把我当银子。北京-倚天:老师太过分了,开涮了,可以涮肉,但不要涮我——对称。浙江作妈:老师开涮,同学开心。——对称不?今天大家算是开了窍了。现在提问,是不是体会到文字游戏了?是不是语言表达丰富了?是不是体会到如书中讲的——对称是多角度来表达一件事情了?哈哈,今天这个蛋讲得真好啊!
现在,我来发一个在论坛中的帖子,看完以后,大家可以在扯淡中扔鸡蛋。
后记
贴子发到这里,再回头看看,其实讲的还是一堆屁话。因为:
一、没有讲清为什么要学经典。其实,这里没有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漫画,有的人喜欢口袋书,有的人喜欢从小学、初中的语文书中找到灵感,这都是没有问题的。抢盐事件,后来被证明挺弱智的。不要把国学当饭吃,好象不学国学,就不是国人。学了国学,就是国人?为什么要学国学,为什么不学国学?这个问题,既多情又矫情,多情的到了矫情的级别。
二、没有什么操作性可言。因为本帖没有讲什么ABCD,也没有讲什么甲乙丙丁;没有讲吸星大法,没有讲凌波微步,没有写出三七二十一法,也没有讲出九九八十一律。更不是什么葵花宝典,所以也没有必要让江湖人士“争”来“呛”去的。还是一句那句屁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在本帖中,随意写了几条读经典的好处,但这些好处,千万不要当成什么要学习经典的理由。因为,如果让俺当动漫版或是游戏版的版主,也可以写出玩游戏的一百零八个好处,一千零一个理由。这事儿,有的时候还得说点玄的。学不学,是不是能学得下去,还要靠一个缘份,一个慧根。没有缘份与慧根,说破天都是狗屁,而不是狗肉。
四、真的特希望有共鸣,但不希望有共争,或是共震。来共鸣的,你就来吹小号,我就来吹笛子,一起吹一吹,捧一捧。因为吹吹捧捧,挺开心的。如果是来共争,或是共震的,那还是算了,各自回家,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实在憋得不行,那就金鸡独立,提起一条腿来,独唱,独舞,独争,独震。也是会有观众的。
好,我们就顺着今天讲的蛋的思路来看对称。有的人喜欢漫画,有的人喜欢口袋书,有的人喜欢从小学、初中的语文书中找到灵感。——对称。抢盐事件,后来被证明挺弱智的,不要把国学当饭吃。——对称。变一下,逻辑上是在讲:盐不要抢着买,经典也不要跟风学。好象不学国学,就不是国人。学了国学,就是国人?——对称。只不过,后一个是以问话的形式出现——为什么要学国学,为什么不学国学。——对称。这个问题,既多情又矫情,多情的到了矫情的级别。——对称。改一下就更清楚:提这个问题的人,不仅多情,而且娇情。因为本贴没有讲什么ABCD,也没有讲什么甲乙丙丁;没有讲吸星大法,没有讲凌波微步。——两个对称。没有写出三七二十一法,也没有讲出九九八十一律。——对称。“争”来“呛”来——对称。如果让俺当动漫版或是游戏版的版主。——对称。
也可以写出玩游戏的一百零八个好处,一千零一个理由。——对称。还要靠一个缘份,一个慧根——对称。是狗屁而不是狗肉。——对称。屁与肉不是对称,但一只鸡蛋变一斤鸡蛋。就对称了。对不?特希望有共鸣,但不希望有共争,或是共震。——对称。你就来吹小号,我就来吹笛子,一起吹一吹,捧一捧。——对称。如果是来共争,或是共震的,那还是算了。——对称。独唱,独舞,独争,独震。也是会有观众的。——对称。
好,谢谢大家!还要特意地谢谢今天的一筐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