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慢慢来,孩子作文不用愁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4:23:59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后的作文:
  
  
《夏天来了》(广西小琳——2升3年级)
  
  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的季节。夏天,以它的奔放,来展示他的热情。但奔放,并不意味着夸张。夏天里的奔放还有一丝丝的清凉,一点点的悠闲,一些些的自在。
  
  夏天来了,荷花开,荷叶长,荷叶如护花使者一样,打开绿色的伞,罩着粉红的荷花。在绿色的荷塘里,有的小鱼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有的小鱼在吐泡泡,做游戏,还有的小鱼潜到了荷塘底下,看上去还真像个小潜水家呢!夜晚,桂花的暗香最浓。
  
  夏季是热情的。鹅卵石小路上,也有它发烫的热情。在小石头路上,孩子们像脱缰的野马,忘情地奔跑着,似离弦的弓箭。或许,孩子们是用自己的喧闹,迎合着夏天的热情吧!
  
  但如您能闲坐一隅,静下心来,观赏在夏日的天空,有几朵闲云。有的像小白兔,有的像小白羊,还有的像又甜又软的绵花糖。大树下,有人一边乘凉一边闲聊。小鸟一边飞来飞去,一边唱着清脆悦耳的歌曲,花儿和小树轻轻地摇摆,好像在说,唱得真好,好好听呀!
  
  夏天,也不总是骄阳似火。不时地,还会有一声炸雷。然后是倾盆的大雨。雨歇之后,便有一阵凉爽的风,让人心旷神怡。柳树轻轻地摆动了一下柔软的枝条,更是婀娜。
  
  雨后的草地绿油油。雨后,孩子们的欢声笑音,更清爽。小草们随风摆动,好像在跳一支属于它们自己的草裙舞,旁边有风为它们唱歌、伴奏。
  
  雨后的荷塘边,总是聚集了许多人。有的在喂鱼,有的在休息,有的在聊天,还有的在看书。大家都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悠闲自在!
  
  夏天宁静的夜晚到了,人们还喜欢在大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聊聊天跳跳舞。孩子们还是像白天一样,在草地或小路上追逐打闹玩游戏,玩累了,就回到家安然入睡。月亮高挂在天上,星星在眨着小眼睛,它们好像在说着同一句话:夏天的夜晚是最美丽的夜晚。
  
  夏天还是一个多数水果成熟的季节,有西瓜,有哈密瓜,有香瓜等很多很多水果都是在夏季成熟的。所以,夏天可以说是果香四溢呀!
  
  我想,也许,这就是夏天独特的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50:22 | 只看该作者
作文16

(原文):

  
  美丽的秋天》(小升初一)
  
  轻轻地夏走了,正如秋轻轻地来,她挥一挥柳条,作别遮阳的雨伞。悄悄地夏走了,正如秋悄悄地来,小草弯一弯细腰,不带走一丝愉快。
  
  秋天,这个美丽、丰收的季节,在这“再别夏天”的诗中轻轻地、悄悄地来了。俗语说:“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透皮。”没错,秋天最大的特点,也就是最让人愉悦的地方,就是秋高气爽和她的果实累累。
  
  散步时,微微的秋风带走了一夏的炎热和烦恼,吹来了一种期盼已久的凉爽和清新。抬头一看大片的云彩时快时慢地飘过,又时不时飞过一群南飞的大雁,是不是它们也急着去南方看一看丰收的景象?
  
  不知不觉中,已经步入一片树林,目光也转移了回来。地上的落叶铺成了一大片金黄的地毯,与树上还未飘落的叶子构成了一片“水天相接”的景象。美丽的金黄色还不满足只在树上和地面上表现,竟在空中跳起了舞,美丽的落叶使人无法分清它到底是蝴蝶还是落叶。想着想着,鞋面竟已被落叶覆盖,脚下也不禁有一种松软的感觉。
  
  最有意思的要数银杏叶和枫叶了,小小的银杏叶像一把金黄的扇子,仿佛觉得秋天的凉爽还不够,想尽力再添一分凉意。枫叶有深绿的,浅绿的,深黄的、浅黄的,更多的是深红和浅红,错落有致,秋天的五彩缤纷竟在小小的枫叶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地上的花大多已经凋谢,落下的花瓣正被泥土吸收,准备第二年孕育新的生命。唯有菊花还傲然挺立着,有白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有的叶子是针状的,有的细长的花瓣卷向中心,清新淡雅,还有的中间是一个带着很多小孔的球,旁边有几片花瓣。看着看着,不觉想起了元稹的一句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沐浴着清爽的秋风,骑车来到田野中。不远处看到很多红彤彤的小灯笼挂在树上。农民伯伯边高兴地唱着歌边小心翼翼的把它们摘下来。走进一看,原来是熟透的柿子。难怪农民伯伯那么小心,生怕把它们弄破了。还有的树上挂着红通通的苹果,让人垂涎欲滴。有的树上挂着又大又黄的梨,芳香四溢。一旁的庄稼地里,更是一派丰收景象,收割机正在轰隆隆的收割着饱满的、沉甸甸的玉米、大豆。而农民伯伯时而发出的爽朗的笑声和孩子们的追逐打闹声更增加了丰收的喜悦气氛。
  
  秋天的美还不止表现在眼前,就连嘴里也是甜的。傍晚时分,伴着美丽的晚霞回到家中。刚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煮玉米的香味。顿时胃口大开,捧起玉米咬了起来。吃到嘴中甜甜的、粘粘的。有种说不出的美味。吃饱后,在无限的甜蜜与喜悦中休息了……
  
  我爱秋天,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而且有丰硕的果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51:03 | 只看该作者
妈妈点评:
  
  
非常老师好。我是9群的北京-开心。从7月份跟您学论语开始,就喜欢上了您的课。讲得真好,打开了思维,开阔了心胸,提高了兴致。
  
  
呵,点评一下:差一点把“提高了兴致”看成是“提了高兴”。
  
  
非常感谢。这个主要是自己慢慢体会学习的。没怎么给孩子讲。作文课开始都是打印回来,让孩子学习。书也让孩子读了(还没读完)。孩子今年刚上初一,需要一段的适应时间,学习时间很紧张。总是想赶紧完成作业。作文也是,总是想按照以前的方式,随便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完成任务得了。虽然我多次跟他说,按照老师的方法:运用“头身脚,帽衣鞋”,可以避免跑题。运用对称,可以使结构稳定紧凑。运用六根六尘可以使得文章更加丰满生动。
  
  
点评一下,妈妈的这个认识很到位!
  
  
孩子惯性还是懒得运用。我就暗想,那我自己好好学,儿子用不上,将来我辅导孙子用也行啊。还好,在不断地说明别的孩子因为运用老师的方法,不再惧怕作文,而是喜欢上了作文后。
  
  
点评:学习雷锋好榜样,当我们讲话孩子不听的时候,树一个好榜样是好的办法。
  
  
他同意写一篇。借着本周留的限定写秋天的随笔,我鼓励他运用这个方法写写试试。我说哪怕只照顾第一层次,就是“头身脚”的方法使文章不散也是很大的进步了。他同意了,先构思了几个方面。
  
  
点评:说明妈妈学习很认真,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说明妈妈心态好。有了高度,就从低度开始。“眼高手低”是学习作文的好方法。
  
  
中间也有我帮助的一些思路。比如树叶可以写典型的银杏叶和枫叶。文章写完了,他很激动,他说自己认为是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了。希望非常老师看一看。
  
  
点评:每个孩子都是需要成长的进步与鼓励的。当我们夸得孩子能自我夸奖的时候,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当然他自己也说,其实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看他猴急的样子,就说老师讲评要排队呢,可能前面有100多篇呢。他显得有点无奈,说那得好几个月呢。
  
  
点评:没想到这好几个月过得好快啊。
  
  
我说只要你运用老师的方法。这几个月后自己一定也会发现巨大进步的。比起前面的小作者们,我知道还有很多的不足。例如最后一段,我觉得和文章的题目不太吻合。虽然感受了秋天,但没有写出秋天的美丽。孩子说这就是六根的尝嘛。
  
  
点评:妈妈与爸爸站在一起打赌的时候,我们是站在妈妈的亲友团这边。当妈妈与孩子比赛的时候,我们就叛变到了孩子这一边。
  
  不希望我改掉,希望非常老师亲自来点评一下。我想孩子既然有慢慢改变的兴头了,我就把原文直接打上来,让他能听到老师原汁原味的点评。关键对孩子也是一种难得的巨大的鼓励。希望老师满足一下。非常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51:4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点评1:
  
   从大家的评论中,我们也看得出来孩子的作文写得特别棒。我们在这里先归纳一下:一是孩子的文字驾驭能力相当好,特别是第一段借用了《再别康桥》的诗来开头,也说明孩子模仿能力与领悟能力很高;二是结构很严谨,头身脚非常完整。因为有了“头身脚”,所以才会不乱不散;三是对称的运用,也是十分成熟老道,让我们在读的时候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四是引经据典,把作文引向了一个高度。
  
   我们在书里讲过,第二条:借古论今,谈天说地——上识天文下知地理。好的作文,一定要谈古代,论今朝!看一下历届高考的满分作文,哪个不谈古论今?哪个不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引经据典、天南海北,既可以充分展示孩子平时深厚的积累,又可以体现出作文主题的深度及广度。刚才大家说小作者知识丰富,这丰富的知识表现在哪里?就在于引经据典、天南海北。
  
   第五点,我们在读这篇作文的时候感觉很生动,生动的来源在哪里?六根六尘。什么叫六根六尘?就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声,言之有味。所以在本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秋天,还尝到了秋天,听到了秋天,闻到了秋天,想到了秋天。六根六尘好理解,如果还不不理解,我们就告诉小朋友,能不能写一些声音,写一些味道,写一些感觉;文字里面有声音了,有味道了,有色彩了,就必定生动了,这个就是基本功。
  
   以上就是孩子写得很棒的地方,我们下面就一一来讲评。
  
   我们还要看孩子在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可以上进,我们先来看头:
      

       轻轻地夏走了,正如秋轻轻地来,她挥一挥柳条,作别遮阳的雨伞。悄悄地夏走了,正如秋悄悄地来,小草弯一弯细腰,不带走一丝愉快。
        
       在这一段中用了对称,也是一个对称的意法,这是我们不断讲的东西。另外,大家也看出这是套用了《再别康桥》的诗来开的头,这个技法就是借义,我们讲过,只是大家不曾注意。前几天我们讲的是对一个字一个词的借义,比如我们讲的锦衣卫与锦衣“味”的关系,比如我们常夸妈妈们,美丽动人与美丽“冻”人的关系,这是针对一个字或是一个词来讲的。本文中的借义是对一句话或是一段话来讲的,同样都是借义,是一个修辞的现象。因为我们在这里是学入门的功夫,所以对稍复杂一些的技巧,我们就没有过深地去讲,但孩子在这里就用了一个借义,借得很棒。当然我们如果往更高的水准去要求,这个“借”我们也要借得有技巧,要借得不还回去。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们现在要高明一些,借了不还,占个大便宜。
  
   轻轻地,夏走了,正如秋轻轻地来。柳条轻挥,作别遮阳的雨伞,还有雨伞顶上的烈日。悄悄地,夏走了,正如秋悄悄地来。小草缩一下细脖,却没将往日的愉快深藏。
  
   为什么要这样明确一下呢?第一句是秋天来了,作别了夏天的热;第二句是秋天来了,小草虽然缩起了脖子,但是往日的愉快还是依旧;我们的开头就是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明白了吗?
  
   秋天,这个美丽、丰收的季节,在这“再别夏天”的诗中轻轻地、悄悄地来了。俗语说:“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透皮。”没错,秋天最大的特点,也就是最让人愉悦的地方,就是秋高气爽和她的果实累累。
  
   这一段写的是秋天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让人愉悦的地方,就是秋高气爽和她的果实累累,重点是在果实累累。但是下面几个自然段里又分别写的是——南飞的大雁,步入一片树林,骑车来到田野中,庄稼地里,更是一派丰收景象。也就是讲,从顺序讲,这一自然段写的是果实累累,后面也写了丰收景象,有些分散了,所以我们暂且把这一段放在后面,做一个顺序的调整。
  
   下面我们就承上启下,先来一个帽子:秋天的愉悦就在于多了一分闲情。开头的——小草缩起了细脖,却没将往日的愉悦深藏。——承接上。


      散步时,微微的秋风带走了一夏的炎热和烦恼,吹来了一种期盼已久的凉爽和清新。抬头一看大片的云彩时快时慢地飘过,又时不时飞过一群南飞的大雁,是不是它们也急着去南方看一看丰收的景象?

      我们再把这一段精练一下:散步时,微微的秋风吹走了一夏的炎热和烦恼,吹来了一种期盼已久的凉爽和清新。抬头一看,大片的云彩临虚飘浮,不时还有大雁飞过。云层中的雁阵,雁阵外的云层,都透着一个“闲”字。
  
   云层中的雁阵,雁阵外的云层,都透着一个“闲”字——是不是就是相片与相框,静与动的关系?
  
   好,我们再看下一段:


      不知不觉中,已经步入一片树林,目光也转移了回来。地上的落叶铺成了一大片金黄的地毯,与树上还未飘落的叶子构成了一片“水天相接”的景象。美丽的金黄色还不满足只在树上和地面上表现,竟在空中跳起了舞,美丽的落叶使人无法分清它到底是蝴蝶还是落叶。想着想着,鞋面竟已被落叶覆盖,脚下也不禁有一种松软的感觉。

      这一段也写得极生动,但我们还是要精练一下:步入一片树林,地上的落叶铺成了一大片金黄的地毯,与树上还未飘落的叶子构成了一片“水天相接”的景象。金黄色“地毯”还不满足躺在地上,竟在空中跳起了舞,美丽的落叶使人无法分清它到底是蝴蝶还是落叶。

      金黄色“地毯”还不满足躺在地上,这个技法我们也多次讲过。
  
  比如我们在讲《我的小妹妹》时,讲小妹妹的手像小藕节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小藕节”来指代小妹,这样就显得生动活泼。同样,既然孩子用地毯来比喻树叶,那后面我们就用“地毯”指代树叶,明白了吗?


      想着走着,走着想着,鞋面被落叶覆盖,脚底有一种松软的感觉。其实,松软的岂止是脚底,还有心。

       走着想着,想着走着是我们昨天讲的乾坤颠倒的技法,“鞋面被落叶覆盖,脚底有一种松软的感觉。”——对称,但最后我们要把这个松软引伸到心——来说明闲。
  
  我们再看下一段:最有意思的要数银杏叶和枫叶了,小小的银杏叶像一把金黄的扇子,仿佛觉得秋天的凉爽还不够,想尽力再添一分凉意。枫叶有深绿的,浅绿的,深黄的、浅黄的,更多的是深红和浅红,错落有致,秋天的五彩缤纷竟在小小的枫叶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一段从局部来讲,没有丝毫的问题,文字老到、生动。我们讲过,词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服务,段为中心服务。
  
  本文的中心是什么?看看原文:秋天的愉悦就在于多了份闲情。这是我们刚才给戴的帽子,我们写东西要前后呼应,也就是“帽衣鞋”要一致,所以我们还要从闲字上来做文章。而在本段中,似乎写的东西还在凉意上,比如:仿佛觉得秋天的凉爽还不够,想尽力再添一分凉意。再比如:秋天的五彩缤纷竟在小小的枫叶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两句话要为字服务。


      所以我们就要调整一下:最有意思的要数银杏叶和枫叶了,小小的银杏叶像一层层金黄的火,它们仿佛觉得秋天的凉意过甚,它们堆积成一团团,铺陈为一层层,为秋意新添一分热度。枫叶有深绿的,浅绿的,深黄的、浅黄的,更多的是深红和浅红,错落有致。秋天的乍冷,在五彩缤纷的调和下,闲得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52:25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点评2:
  
  我们接着来看下一段:
  
  
地上的花大多已经凋谢,落下的花瓣正被泥土吸收,准备第二年孕育新的生命。唯有菊花还傲然挺立着,有白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有的叶子是针状的,有的细长的花瓣卷向中心,清新淡雅,还有的中间是一个带着很多小孔的球,旁边有几片花瓣。看着看着,不觉想起了元稹的一句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一段从意境上和字词上讲,都写得很好。但白天我们讲了一个基本的帽子,就是——
轻轻地,夏走了,正如秋轻轻地来。柳条轻挥,作别遮阳的雨伞,还有雨伞顶上的烈日。悄悄地,夏走了,正如秋悄悄地来。小草缩起了细脖,却没将往日的愉悦深藏。秋天的愉悦就在于多了一分闲情。
  
  我们把景物描写的基调定在了“”字上,所以我们的内容就要为这个“”字服务。这也是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中讲过的,也是白天讲过的一个道理——字词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落服务,段落为中心服务。

       所以我们还要细微调整一下:秋天的花,大多已经凋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融为泥土,为的是孕育新的生命。这里搞了一个“引经据典”,就更加突出。


      但这里普遍写的是秋天的花,为的是搞一个对比,比对下面的秋菊。我们来看这秋菊怎么写?怎么对比?唯有菊花还傲然挺立着,有白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有的叶子是针状的,有的细长的花瓣卷向中心,精神饱满,清新淡雅。不觉想起了元稹的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秋菊花开,是不经意的闲,但这份闲情里,透着一种霸气。
  
  这里的前面一句诗,讲的是百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已经是很美丽、很有境界了,但在后面又用了一个对比——“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就写出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这个境界怎么讲呢,用一句诗来讲——“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谭嗣同)。因为当年搞变法失败,谭本来是可以逃走的,但他写了这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意思是让康有为逃走。“去留肝胆两昆仑”里的“”与“”,大体的意思是,我留下来,死了,也是为了变法,是让我的死唤醒国人。而你——康有为的去,活着,是为了下一步搞好变法。留下来的和走了的,死了的与活着的,都是伟大的。所以在这篇作文上,我们就套用这样的意思。“化作春泥”是一种美,但活着的、开着的、精神饱满的,也是一种美。这种美,开得闲,但气质里有一股霸气。
  
  小作者原文的开头是这样的:秋天,这个美丽、丰收的季节,在这“再别夏天”的诗中轻轻地、悄悄地来了。俗语说:“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透皮。”没错,秋天最大的特点,也就是最让人愉悦的地方,就是秋高气爽和她的果实累累。


      我们在白天的时候讲过,前面写到丰收,后面也写到了丰收,这在逻辑上不是很清晰,造成了内容的散,这是其一;其二、小作者讲到“秋天”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让人愉悦的地方,就是秋高气爽和她的果实累累。这个“最”,我们讲,只能有一不能有二。冠军,只能有一,不能有二。所以在前面我们做了调整——秋天的愉悦就在于多了一分闲情。
      我们把这个“最”留到了现在:秋天最愉悦的,还要属果实累累了。俗语说:“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透皮。”没错的!

      这样,逻辑是不是更加清楚了?

  好,我们来看原文:
  
  沐浴着清爽的秋风,骑车来到田野中。不远处看到很多红彤彤的小灯笼挂在树上。农民伯伯边高兴地唱着歌边小心翼翼的把它们摘下来。走近一看,原来是熟透的柿子。难怪农民伯伯那么小心,生怕把它们弄破了。还有的树上挂着红通通的苹果,让人垂涎欲滴。有的树上挂着又大又黄的梨,芳香四溢。一旁的庄稼地里,更是一派丰收景象,收割机正在轰隆隆地收割着饱满的、沉甸甸的玉米、大豆。而农民伯伯时而发出的爽朗的笑声和孩子们的追逐打闹声,更增加了丰收的喜悦气氛。
  
  秋天的美还不止表现在眼前,就连嘴里也是甜的。傍晚时分,伴着美丽的晚霞回到家中。刚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煮玉米的香味。顿时胃口大开,捧起玉米咬了起来。吃到嘴中甜甜的、粘粘的。有种说不出的美味。吃饱后,在无限的甜蜜与喜悦中休息了……
  
  这段原文写得特别好,我们只需稍加改动就可以了:
  
  田野中,不远处看到很多红彤彤的小灯笼挂在树上。农民伯伯边高兴地唱着歌边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摘下来,那是熟透的柿子。果树上,还有高高地挂着的又大又黄的梨,以及苹果红通通的笑脸,芳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另一旁的庄稼地里,更是一派丰收景象。收割机、拖拉机在轰隆隆的欢快声中收获玉米、大豆,也收获着充溢的幸福。
  
  我们再来看原文:
  
  秋天的美还不止表现在眼前,就连嘴里也是甜的。傍晚时分,伴着美丽的晚霞回到家中。刚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煮玉米的香味。顿时胃口大开,捧起玉米咬了起来。吃到嘴中甜甜的、粘粘的。有种说不出的美味。吃饱后,在无限的甜蜜与喜悦中休息了……
  
  在这里,孩子最亮的一句话是——就连嘴里也是甜的。所以我们接着发扬,先是结合主题戴一个帽子——收获的幸福还不止眼前。傍晚时分,伴着晚霞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煮玉米的香味。我捧起玉米啃了起来,粘粘的、甜甜的,粘在了嘴上,甜在了心里。
  
  最后我们来看原文的结尾:我爱秋天,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而且有丰硕的果实。

      其实,我们从结尾中看到,孩子在写秋天的时候,也是分了两个层次:一是风景,二是丰收。所以我们把前面原文中的“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透皮”调整一下,是符合孩子本意的。这样调整后,我们可以看到作文的身子分了两个对称段:一个是秋景,一个是秋实。
  
  最后,我们只需把脚再明确一下就可以了:我爱秋天,爱它闲的趣致,更爱它趣致里蕴含的丰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52:53 | 只看该作者
点评后的文章:
  
  
《美丽的秋天》(小升初一)
  
  轻轻地,夏走了,正如秋轻轻地来。柳条轻挥,作别遮阳的雨伞,还有雨伞顶上的烈日。悄悄地,夏走了,正如秋悄悄地来。小草缩起了细脖,却没将往日的愉悦深藏。秋天的愉悦就在于多了一分闲情。
  
  散步时,微微的秋风吹走了一夏的炎热和烦恼,吹来了一种期盼已久的凉爽和清新。抬头一看,大片的云彩临虚飘浮,不时还有大雁飞过。云层中的雁阵,雁阵外的云层,都透着一个“闲”字。
  
  步入一片树林。地上的落叶铺成了一大片金黄的地毯,与树上还未飘落的叶子构成了一片“水天相接”的景象。金黄色的“地毯”还不满足躺在地上,竟在空中跳起了舞,美丽的落叶使人无法分清,它到底是蝴蝶还是落叶。想着走着,走着想着,鞋面被落叶覆盖,脚底有一种松软的感觉。其实,松软的岂止是脚底,还有心。
  
  最有意思的要数银杏叶和枫叶了,小小的银杏叶像一层层的金黄的火,它们仿佛觉得秋天的凉意过甚,它们堆积成一团团,铺陈为一层层,为秋意新添一分热度。枫叶有深绿的、浅绿的、深黄的、浅黄的。更多的是深红和浅红,错落有致。秋天的乍冷,在五彩缤纷的调和下,“闲”得和谐。
  
  秋天的花,大多已经凋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融为泥土,为的是孕育新的生命。唯有菊花还傲然挺立着,有白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有的叶子是针状的,有的细长的花瓣卷向中心,精神饱满,清新淡雅。不觉想起了元稹的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秋菊花开,是不经意的闲,但这份闲情里,透着一种霸气。
  
  秋天最愉悦的,还要属果实累累了。俗语说:“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透皮。”没错的!田野中,不远处看到很多红彤彤的小灯笼挂在树上。农民伯伯边高兴地唱着歌边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摘下来,那是熟透的柿子。果树上,还有高高地挂着的又大又黄的梨,以及苹果红通通的笑脸,芳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另一旁的庄稼地里,更是一派丰收景象。收割机、拖拉机在轰隆隆的欢快声收获玉米、大豆,也收获着充溢的幸福。
  
  收获的幸福还不止眼前。傍晚时分,伴着晚霞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煮玉米的香味。我捧起玉米咬了起来,粘粘的、甜甜的,粘在了嘴上,甜在了心里。
  
  我爱秋天,爱它闲的趣致,更爱它趣致里蕴含的丰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53:34 | 只看该作者
作文17

(原文):
  
  
《开心农场的鹦鹉》(1升2年级)
  
  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美丽、牙齿锋利、然而又很温和的鹦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的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
  
  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羽毛,黄得像香蕉。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这只鹦鹉很美丽。
  
  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吃草根,就喂了它一根,不料,它用嘴巴把草根咬断了——我只听见“咔嚓”一声,那声音就像照相机的声音!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都会用目光盯着我,我感觉我像它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
  
  这只鹦鹉很温和。因为怕它咬我,我就带着警惕,摸了摸它——还好,它没用嘴咬我,我放心了!它的羽毛摸起来像绵羊的毛,轻轻柔柔的,很舒服。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真像一顶皇冠!而且,它总是一动不动、安安静静的让我抚摸。这真是一只可爱的鹦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54:10 | 只看该作者
妈妈点评:
  
  
开头就是“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鹦鹉,”(在我学习之前,她的日记就一直是开门见山)“它大部分是白色的,”(我问她,白得像什么?她就说了下一句)“白得像云朵,它的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我问她,黄得像什么?她就又说了下一句)“黄得像香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是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它的脚总是抓着铁杆。”(我问她,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怎么样……她就说了下一句)“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这只鹦鹉很美丽。
  
  开始说吃草这一段了,她说“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吃草,就喂了它一根,不料,它用嘴巴把草根咬断了,我只听见“咔嚓”一声,草根断了,它吃草时发出“咔嚓”的声音就像照相机的声音!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会用目光盯着我,我感觉我像它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这一段很好啊!我很满意。女儿对六根六尘掌握得还是比较好的。
  
  最后一段有点问题,“爸爸摸了摸鹦鹉,我带着警惕,也摸了摸它,它没用嘴咬我,我放心了!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这只鹦鹉太温和了”,我总觉得不太好,只能让她先写下来。


稿一:

    《温和的鹦鹉》

      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鹦鹉,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它的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黄得像香蕉。

      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是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它的脚总是抓着铁杆。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这只鹦鹉很美丽。

      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吃草,就喂了它一根,不料,它用嘴巴把草根咬断了,我只听见“咔嚓”一声,草根断了,它吃草时发出“咔嚓”的声音就像照相机的声音!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会用目光盯着我,我感觉我像它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

      爸爸摸了摸鹦鹉,我带着警惕,摸了摸它,它没用嘴咬我,我放心了!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这只鹦鹉太温和了!
  
  我发现她把外形分开几个自然段写,这样有点问题,我就告诉她,外形应该合并成一个自然段。第一段里,“它的脚总是抓着铁杆”,我觉得和外形无关,应该去掉。第二段很好,就不动它了。最后那一段,我考虑好久,就让她把“这只鹦鹉太温和了”放在第一句,算是帽子,不知道对不对?我觉得“爸爸摸了摸鹦鹉”有点多余,就让她去掉了,让她改成“因为怕它咬我,我就带着警惕,摸了摸它”,她说羽毛摸起来像绵羊,我想就绵羊吧,也不去动它,因为我也想不出来怎么比喻更好一些,以前她写过一篇《小狗阿妹》,里面也有形容小狗的毛摸起来像毛毯,我总不能每次都告诉她摸起来像毛毯吧?我让她加上“轻轻柔柔的,”比较对称一些。“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这些是我引导她说出来的,后面“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这一句是我教她的。“真像一顶皇冠!”这一句是她自己说的。我发现。
  
  这个“脚”好像很弱啊!可是我不知道怎么修改,只好这样了。才学习一个月,好像对“脚”掌握得不是很好,“脚”总是有点单薄的感觉,希望老师能够指导,谢谢老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55:02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点评:
  
  有妈妈问这是几年级的孩子写的?我们可以明确地回答:这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写的。应该说,收到这个作文的时候,孩子是刚刚一年级升二年级。我初步统计了一下,孩子写了四百多个字,对于刚升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讲,实在是不简单。字数写得多,写得丰富,写得生动。
  
  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口说作文”。我们在妈妈的辅导过程中看到,这是一个口说的作文。关于口说作文,在这两天晚上的讲课中也特别重申了,请没有看过的朋友去认真地看看关于《金秋十月话作文的专题》。这个专题一共分三部分发出,上面有PPT,新浪亲子频道也进行了推荐。同样,关于口说作文,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也有比较系统地讲解。我还要强调一下,口说作文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刚刚学习写作文孩子,对于写作文有困难的孩子,都是十分重要的,请大家不要小看。
  
  第二个问题我们也看到了,这篇作文写得特别的生动,也特别的仔细。其实,就写作文来讲,仔细了就生动,生动了必然需要仔细。那么仔细的方法是什么?仔细的方法不只是眼睛去看。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摸到的、想到的都要有,换句话来讲,眼、耳、鼻、舌、身、意这些系统要全部动用起来才叫观察。这样的观察才可能仔细,这样的仔细才会写得生动。我们再换个说法,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听八方”还不够,还要“嘴大吃四方”——味法。“嘴大吃四方”也不行,还要长着小狗一样的鼻子——要闻,依此类推。总而言之,六根全用才叫观察,观察全面才叫仔细;只有仔细,才能生动。
  
  有一些妈妈学了一段时间了,对于六根六尘的方法还是不理解。看看这位妈妈的辅导,好简单的啊!妈妈就是在问像什么?像什么?像什么?

      再来看一下
:“它大部分是白色的,”(我问她,白得像什么?她就说了下一句)“白得像云朵,它的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我问她,黄得像什么?她就又说了下一句)“黄得像香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是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它的脚总是抓着铁杆。
  
  我们以前讲过,怎么样跟孩子讲六根六尘。就是问:“这是什么,像什么?吃的是什么味道,这个味道像什么?”比如我们说吃苹果,我们就问:“吃的时候是什么味道?”孩子会回答:“是甜的或是酸的。”我们就接着问:“甜的像什么?酸的像什么?”这不就是“味意通用”了吗?我们问孩子:“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回答:“是红扑扑的。”我们再问:“红的像什么?”接而引导孩子说:“红的像太阳、像孩子的小脸、像火焰……”就是这样的简单,大道要致简,不要搞那么复杂,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们也看到了孩子的作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然后有“身”、有“脚”,这个意识就是作文观。什么叫“作文观”?就是盖房子时的“四梁八柱”——就是结构。没有“四梁八柱”,没有结构,这房子装修得再好,别说是地震,就是拎一下,就散了啊。作文也是,没有结构,豆腐都不算,只能算豆腐渣。
  
  第四点,就是孩子的对称意识。比如:“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羽毛,黄得像香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的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这只鹦鹉很美丽。”这一句话,不仅只是“色意通用”,而且还是以对称的句式展开的。分别从鹦鹉的头、鹦鹉的眼皮、鹦鹉的眼珠和鹦鹉的嘴巴来展开的。所以,我们要讲对称是主流,对称可以让人感受到文字的节律。
  
  好,我们下面就本着提升孩子水平的原则来进行具体的点评。
  
  
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美丽、牙齿锋利、然而又很温和的鹦鹉。
  
  这个头是开门见山的,是有了开门见山的意识的。为什么我们要讲开门见山?就是直奔主题。一方面是联接着主题,另一方面也是下面身子的一个纲。
  
  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讲过“头”的意义。头,不只是开头的头,还是头脑的头,要有思想、有主题。那么这个思想、主题是怎么体现的呢?是用“身子”来体现。这就是理,这个理讲明白了,就有体会了。
  
  我们来看本文的头,写了三个方面:一是鹦鹉的美丽,二是鹦鹉牙齿锋利,三是鹦鹉的温和。这是“头”要表达的思想,但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去看“身子”,是不是就看出问题了?“身子”并没有完全为这个“头”服务,还是有一些偏差的。对不?我们明白了这个理,从整体上考虑,先把这个题目改动一下,叫《开心农场的可爱鹦鹉》。所以,我们的“头”就可以写得概括一些,“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可爱的鹦鹉。”这样就与题目更加贴切,就更加体现了开门见山。
  
  我们看下文:
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羽毛,黄得像香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的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这只鹦鹉很美丽。
  
  “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这是本段的“帽子”,戴得好!“身子”,刚才我们分析了,是以对称句的形式展开的,非常好,很严谨,很有逻辑,也很有顺序。我们还可以再提高一下: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远远看去,就像一抹白云悬在半空。我们加了一句“远远看去,就像一抹白云悬在半空”,这是什么?是意法。什么是意法?就是想象,就是比喻。过去,联想电脑有一个很著名的广告,叫“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同样的,我们套用一下这个说法,“孩子不会比喻(意法),作文将会怎样?
  
  我们再看下一句: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羽毛,黄得像香蕉。我们换个写法,叫“驴头不对马嘴”句:“白云”还顶着一片香蕉,那是它头上的黄色羽毛。前面比喻鹦鹉像白云,现在我们用白云指代为鹦鹉,然后我们不说它“头顶上”是什么,我们就说它“头顶着”什么。这样是不是就觉得有趣了许多?
  
  鹦鹉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天空下的眼珠很圆,且黑,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黑色的,黑色里还略泛着青光。这些颜色在一起,很斑斓、很夺目,像贴在家门的门神。小鹦鹉身着彩甲,昂首挺立,英武的样子还真像是门神呢!


      在这里,我们用“蓝得像天空。天空下的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仍然是借代。我们再按着“孩子不会比喻(意法),作文将会怎样”的原则,把鹦鹉想象成英武的门神,是不是就有趣了?
  
  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吃草根,就喂了它一根。不料,它用嘴巴把草根咬断了——我只听见“咔嚓”一声,那声音就像照相机拍照的声音!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都会用目光盯着我。我感觉我像它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


      这一段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我们精简一下:小门神的武器很厉害。我就喂了它一根草,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只听见“咔嚓”一声,草根齐齐地被斩断。那声音就像照相机的声音!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都会用目光盯着我,我感觉我像这位小将军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既然是门神,就要有武器。所以,我们就把鹦鹉的嘴当成武器——大刀;既然是大刀,我们就不用咬断,而是用斩断;既然是斩断,我们就用“齐齐的”。为什么自豪?因为我领导着门神、领导着将军。这样,就把理由说得更清楚了。
  
  再改一下,不要用“它都会用目光盯着我”,而改成“追随着我”。小门神的武器很厉害。我就喂了它一根草,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只听见“咔嚓”一声,草根齐齐的被斩断。那声音就像照相机的声音!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都会用目光追随着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位小将军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
  
  我们再看下面的原文:
  
  这只鹦鹉很温和。因为怕它咬我,我就带着警惕,摸了摸它——还好,它没用嘴咬我,我放心了!它的羽毛摸起来像绵羊的毛,轻轻柔柔的,很舒服。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真像一顶皇冠!而且,它总是一动不动、安安静静地让我抚摸。
  
  前面第二个对称段,我们为小鹦鹉戴了一个帽:小门神的武器很厉害。现在,小作者也戴了一个帽,这个帽子的意识很好。但是,为了承上启下,我们再丰富一下,“鹦鹉的样子英武威严,但它的性情却很温和。
  
  鹦鹉的样子英武威严,但它的性情却很温和。我用手摸了摸它,总是一动不动、安安静静。它不会用大刀砍人的手。它的羽毛摸起来像绵羊的毛,轻轻柔柔的,很舒服。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还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真像一顶皇冠!仿佛是在接受我的检阅。
  
  在这里,我们丰富了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还是用意法,“它不会用大刀砍人的手”,不直接说咬,因为我们把鹦鹉比作了将军手持大刀。我们也用了一个意法:仿佛是在接受我的检阅。来进一步表示鹦鹉的温和、服贴。最后,我们加个脚:这只鹦鹉真的好让人喜爱!
  
  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二年级孩子的作文。我们曾经讲过,什么是立意?立意不是振臂一呼,立意就是把东西表达清楚。比如,我们知道朱自清写过一篇《背影》,写的是父子情深,并没有写全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父亲。鲁迅写过一篇《少年闰土》,写的是兄弟情深,并没有振臂一呼,说四海之内皆兄弟。说简单点,再强调一下:立意,就是表达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56:24 | 只看该作者
点评后的作文:
  
     《开心农场的可爱鹦鹉》(1升2年级)


  
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可爱的鹦鹉。
  
  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远远看去,就像一抹白云悬在半空。“白云”还顶着一片香蕉,那是它头上的黄色羽毛。
  
  鹦鹉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天空下的眼珠很圆,且黑,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黑色的,黑色里还略泛着青光。这些颜色在一起,很斑斓、很夺目,像贴在门上的门神。小鹦鹉身着彩甲,昂首挺立,英武的样子还真是门神呢!
  
  小门神的武器很厉害。我喂了它一根草,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只听见“咔嚓”一声,草根齐齐的被斩断。那声音就像照相机拍照的声音!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都会用目光追随着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位小将军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
  
  鹦鹉的样子英武威严,但它的性情却很温和。我用手摸了摸它,总是一动不动、安安静静的。它不会用大刀砍人的手。它的羽毛摸起来像绵羊的毛,轻轻柔柔的,很舒服。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还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真像一顶皇冠!仿佛是在接受我的检阅。
  
  这只鹦鹉真的好让人喜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5:58 , Processed in 0.078157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