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069|回复: 1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慢慢来,孩子作文不用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5 15:5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从六根六尘谈作文的写作(非常国语)

       六根六尘之说是一个方便,是让孩子知道可写的东西很多。
    我们先把六根六尘搞明白了,谈写作文就好理解了。
    六尘六根得自于佛经。哪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哪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
    六根对应六尘。即眼根看到的即为色,不要把色理解成颜色,而是眼睛看到的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称为色;耳根听到的即为声;鼻子闻到的即为香,当然这也不只是香味,是一切气味。舌头尝到的即为味;身体感受到的即为触。意识想到的即为法。当然,这不是佛经里的本意,用六根六尘之说,只是假借而已。
    那么我们用现在的科学名词来说的话,就是五觉一识,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意识。
    用六根也好六尘也罢,还是用五觉一意识也成。我们要搞清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是在用这些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好比一个桔子,它的形状,颜色,大小我们是用眼来感识的,它的气味我们是用鼻子来感觉的,它的味道口感,我们是用舌头来感受的。它落地的声音,是我们用耳朵来感受的。它的质地纹理、以及温度粘度,我们是用触觉来感受的。最后,它象什么?如同什么?仿佛什么?好比什么?是我们用意识来认识的。
    现在很多孩子,写东西往往只会从色的角度入手。所以就犯了写不多,写不生动,写不灵活的毛病。六尘六根之说,就是打开了一个法门,开拓了一个思路。一个东西,一个事物,一个情景,可以通过它的样子,气味,声音,味道,触觉和想象来写。这样写,无不生动。
    比如,我们描写雪花。我们说雪花是白色的,是六角形的。这些孩子大多都会。因为这是用色法。但我们可以不可以用“声”“香”“味”“触”“法”呢?
    声法:雪花,一片一片飞落了下来,仿如一首妙曼的乐曲从天下传来。还可以写成:雪花飘过,阵阵沙沙,不知是风声,还是雪声,抑或,是我内心的发出的声响?我的眼前没有雪,但我是在听雪。听雪的妙界,竟然如此!
    香法:雪花,一片片落下来,我深作一口呼吸,贪婪的就象把整个雪的世界吞进胸肺一般。那是一种凉凉的,湿湿的,沁人心脾和肤肌的舒畅。吸进去的是空灵,吐出来的的所有的烦恼。这雪,难道就是天上的气息?
    味法:如果你有雅趣,捻一小团雪花,放入嘴里,用舌蕾感觉,用意念品尝,你会觉得,有一种比奶香更纯静,比起糖甜更清沏的味道,那是一种洗涤人灵魂、不知不觉你便与自然混为一体的味道。
    触法:小心翼翼的黏起一叶雪花,雪花仿佛精灵,没有重量,你能感受到它,却永远也捕捉不到它,让它出现在你的眼前。当你的手轻轻的捧起它的时候,雪花,却幻化成了一滴水。透明,晶莹。
    意法:雪花,漫天的雪花,一定是天上的神女普洒人间的鲜花吧?一定是宇宙之神突发慷慨,大把大把的把星星扔到凡尘吧?那银装素裹,真如天堂一般的圣洁,如天堂一般神奇。因为只有仙神才可能用如此神功-----用一种颜色,却能把人世装缀的如此华美。
    如果明白了这些写法。我们就不愁没有想象,不愁下笔无文。
    当然,我们所说色声香味触法,只是最基本的要素。最基本的思路。
    要是再加灵活的运用,我们就可以色意通用,声意通用,香意通用,味意通用,触意通用。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东西,一种感情,一个事物,它什么,什么----色意通用。听起来什么,听起来什么----声意通用。闻起来什么,闻起来什么----香意通用。尝起来什么,尝起来什么----味意通用。
    当然,如果妙用其心,那就变化无数了。这里不用强求。只是强调,多看多观多练多感觉。孩子的文章水平提高指日可待。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知足姐姐 + 1 + 1 非常好,收藏啦,慢慢学习!
可77 + 10 + 10 这个方法真是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2-16 08:4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我的好奇谁抢了 的帖子

真实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为孩子的想象力打开了新的窗户,今天就让孩子看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9:03:20 | 只看该作者
【转载】『家有学童』[支招]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原文:
   《苹果》
  
   苹果是一种很普通的水果,物美价廉,家家都买的起,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但是在我心中,苹果代表着我们全家的欢乐,有许多幸福的记忆。
  
   几年前,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苹果的作文,妈妈为了让我写好,特意千挑万选,给我买了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个苹果像一个小皮球那么大,红得发紫,而且有一股浓浓的香味。为了让我描写动态的苹果,妈妈将苹果在餐桌上来回滚,突然“啪嗒”一声,苹果掉在了地上,摔成了好几瓣。我和妈妈吃了一惊,看看地下的碎苹果,又看看对方,不由得都开怀大笑。
  
   还有一次,妈妈教我用水果刀削苹果,妈妈削出来的皮是长长的一条,中间都不断。我学了半天,可是削出的皮,又厚又总是断,像在苹果上挖沟。最后,我生气地把刀子和苹果使劲一拍,不学了。这时,妈妈说:“儿子,你看,我给你变个魔术。”妈妈将苹果横着放在桌子上,从上往下一切,我惊奇的发现,原来苹果核是一个漂亮的五角星,是褐色的,有点发黑,每个角都是细细的、尖尖的。我来了兴趣,一连将几个苹果都横着切开,发现都是漂亮的五角星,原来苹果的核的形状是这么的美好啊,怪不得西方将苹果称为“智慧之果”呢!
  
   前年甲流流行期间,我感冒了,还没好利索时妈妈又病了。晚上,妈妈躺在床上,对我说:“儿子啊,妈妈真难受。”我听了,故意的跳起舞来,做出幸灾乐祸的样子。妈妈气得笑,爸爸也笑。爸爸让我给妈妈削苹果。我拿来苹果和水果刀,然后又拿来一个袖珍的垃圾盒。妈妈惊讶地说:“儿子,你是要用垃圾盒来给我盛苹果?”我“扑哧”笑了,笑的咳了起来。边咳边说:“什么呀,我是用它来盛苹果皮。”我削好皮,用牙签一口一口的喂妈妈,还不时的馋爸爸,室内一片欢笑,十分温馨。
  
   虽然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奇异的水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水果,还承载着许多欢乐。


[ 本帖最后由 我的好奇谁抢了 于 2011-12-23 22: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2-16 14:28: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14:34:28 | 只看该作者
【转载】『家有学童』[支招]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原文:
   《苹果》
  
   苹果是一种很普通的水果,物美价廉,家家都买的起,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但是在我心中,苹果代表着我们全家的欢乐,有许多幸福的记忆。
  
   几年前,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苹果的作文,妈妈为了让我写好,特意千挑万选,给我买了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个苹果像一个小皮球那么大,红得发紫,而且有一股浓浓的香味。为了让我描写动态的苹果,妈妈将苹果在餐桌上来回滚,突然“啪嗒”一声,苹果掉在了地上,摔成了好几瓣。我和妈妈吃了一惊,看看地下的碎苹果,又看看对方,不由得都开怀大笑。
  
   还有一次,妈妈教我用水果刀削苹果,妈妈削出来的皮是长长的一条,中间都不断。我学了半天,可是削出的皮,又厚又总是断,像在苹果上挖沟。最后,我生气地把刀子和苹果使劲一拍,不学了。这时,妈妈说:“儿子,你看,我给你变个魔术。”妈妈将苹果横着放在桌子上,从上往下一切,我惊奇的发现,原来苹果核是一个漂亮的五角星,是褐色的,有点发黑,每个角都是细细的、尖尖的。我来了兴趣,一连将几个苹果都横着切开,发现都是漂亮的五角星,原来苹果的核的形状是这么的美好啊,怪不得西方将苹果称为“智慧之果”呢!
  
   前年甲流流行期间,我感冒了,还没好利索时妈妈又病了。晚上,妈妈躺在床上,对我说:“儿子啊,妈妈真难受。”我听了,故意的跳起舞来,做出幸灾乐祸的样子。妈妈气得笑,爸爸也笑。爸爸让我给妈妈削苹果。我拿来苹果和水果刀,然后又拿来一个袖珍的垃圾盒。妈妈惊讶地说:“儿子,你是要用垃圾盒来给我盛苹果?”我“扑哧”笑了,笑的咳了起来。边咳边说:“什么呀,我是用它来盛苹果皮。”我削好皮,用牙签一口一口的喂妈妈,还不时的馋爸爸,室内一片欢笑,十分温馨。
  
   虽然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奇异的水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水果,还承载着许多欢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5:16:01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大家来看一下,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我们暂且不说具体的细节。前几天,我也写了一篇关于“苹果”的故事,起因就是这个孩子的作文题。原来,这个孩子写苹果,就是写苹果。大家可能也从前面的情节中看到,孩子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写苹果,还专门拿了一个苹果让孩子观察。但是,可以说这个思路是错误的。写苹果就拿苹果来观察,这样来引导孩子是不对的。换句话来说,我们要孩子多观察,深刻的意思是什么?用眼睛看?大错!
  
  什么叫观察?我们过去做过化学试验,要观察什么形状、形态、气味、响声?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我们人的感官有哪些呢?视觉系统、味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触觉系统、意识系统。再说一遍,这六个系统动用起来,是观察的意思。不能说只是眼睛看,才叫观察。
  
  大家再看一下原文,我们一开始看觉得很生动,但为什么生动,生动在哪里?说不出道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下,哪些是眼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尝到的,哪些是想到的?请大家再回过头去看一看。
  
  大家都相对的找到了,为什么生动,道理发现了吗?我们讲了生动性的问题,孩子的作文,如果写得不生动,怎么办?六根六尘!这是解决之道,也就是说,我们在引导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地问他看到什么?还要引导他,想想看——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除此以外,还要深问——听到了什么,听到的像什么?闻到了什么,闻到的像什么?尝到了什么,尝到的像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闻到的苹果有一股甜味,但这股甜味里还有一股淡淡的香,这种香恰如其分,有如葡萄酒。比之于啤酒与白酒,比前者弥久,但又没有后者浓烈。“比前者弥久,但又没有后者浓烈”,用酒香来做参考、来做比喻,就又显出了一分生动。
  
  这是我们对于苹果的形态的一种写法,现在,孩子的作文经过修改,有了大的提高,提高在哪里?就是从只写“苹果”,提升到了写“苹果的故事”。单纯地写苹果,虽然生动,但是苹果的故事,却更加感人。没有故事,感人就不存在。所以说,我们引导孩子,先不急着从细节上入手,先从大方向上引导,这是入门之道。如果说大家都去写苹果,描写苹果描写得比花还花,有意思吗?没有多大的意思!除了描写苹果,还要写苹果的故事。那就更加深入多了。
  
  我们再来看结尾:虽然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奇异的水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水果,还承载着许多欢乐。听我们讲完上述的,我们再来看结尾才知道,因为有了故事,所以结尾才有了意思,对不对?反过来,如果我们没有故事,只有对苹果的描写,最后。我们的结尾会是什么呢?——苹果啊苹果,你真是一个好的苹果!这样的结尾有意思吗?所以,很多妈妈着急问,孩子作文的立意不好怎么办?立意里要有故事啊,没有故事,只有苹果,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苹果啊苹果,我的最爱!有笑的吗?
  
  所以说,从苹果到苹果的故事,这是本质的提升,换句话来说,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谈提炼,再来谈修整。前者是方向,后者是脚步,才有意思;前者是方向,后者是脚步,方向不对,脚步迈快了,不就是颠南倒北嘛!在此,还是不忘痛批一下,小学老师让孩子们抄好词、好句,抄得孩子们都“近视眼了”,是不是这个现象很普遍?
  
  好!这篇作文我们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4:21:55 | 只看该作者
作文2

(原文):
  
  《
我的小妹妹》(二年级)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她的耳朵也很灵,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但是只要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
  
  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
  
  她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和跳,有时还会连蹦带跳呢!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到门口来送我,一边挥手一边说“姐姐,再见,早点回来哦!”等我回来的时候,她也总是到门口来接我,给我开门,并说:“姐姐,你回来了?”
  
  你们说,我的妹妹活泼吗?可爱吗?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09:23:11 | 只看该作者
妈妈辅导:
  
  
《我的小妹妹》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前半句完全是她自己写的,我点评:嗯,这个头不错,简洁,开门见山。不过我问她:是不是得告诉人家一下,你那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多大了呀?所以又加了后半句。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她的耳朵也很灵,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但是只要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
  
  
在写之前,我和她讲了非常老师教过的“六根六尘”法,当然,没和她直接提这四个字,我在纸上把“六根六尘”分别指什么写给她看(“眼耳鼻舌身意”所对应的,看到什么,看起来像什么?听到什么,听起来像什么?闻到什么,闻起来像什么……),然后让她可以用用对称。黑珍珠啊,红樱桃啊,都是她自己想到的。写到耳朵时,很难形容,我就问她:妹妹的耳朵灵不灵的呀?有什么证据吗?这个“冲”字,也是她想的——原来用过“跑”,后来她觉得“冲”字更好,为下面的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做了铺垫。
  
   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
这“肉嘟嘟”和“白胖胖”也是她想出来的,她说,要对称,哈哈。又对她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后面的想象,是经过我的提示的。因为今天我妈刚好买回了莲藕,我问她,妹妹的四肢有没有点像藕节啊?然后给她讲了哪吒,传说哪吒的第二次生命,就是用藕做成的腿,用荷花做成的心……
  
  
她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和跳,有时还会连蹦带跳呢!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到门口来送我,一边挥手一边说“姐姐,再见,早点回来哦!”等我回来的时候,她也总是到门口来接我,给我开门,并说:“姐姐,你回来了?”
  
  
这一段基本是她自己写的,我只是把有些词修得更简练点,比如说,她原来写: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步和跳,为了对称,建议她只用“跑和跳”;有了门口送,就有了门口接,对称块的体现,哈哈。
  
   你们说,我的妹妹活泼吗?可爱吗?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吗?
这个“脚”,和“头”对应了,表扬了她。写后半句时,我问她:你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妹妹吗?如果别人也喜欢的话,他们会怎么样啊?她说:羡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2-22 15:03:4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孩子虽然还在看图写话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5:52:41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讲评:
  
  下面我们来讲评,讲评的目的,不是说孩子写得不好。昨天,收到这个作文的时候,很惊叹,惊叹孩子的接受能力,惊叹妈妈的辅导认真。这个孩子的作文写得相当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对称的运用。对称的运用,就把文章的整体性、连贯性写了出来。二是“六根六尘”法的运用,就把作文的生动性表现了出来。三是“头、身、脚”的运用,就把文章的前后呼应、一体化表现了出来,显得集中,而不散乱,结构很严谨。这些优点,我们就不一一评述了。我们下面来讲,如何提高的问题。
  
  在讲如何提高,我们的前提是尊重作者的思路,尊重作者的原文。我们可以重新来审视一下,作者讲了哪些?也就是说,我们来看一下整体的结构,整体的段对称。
  
  这篇作文,小作者讲了三个方面,或者说,有三个对称段:一是妹妹的样子;二是妹妹淘气;三是妹妹爱运动。这样来看,我们就能看出还有一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第一个,题目:我的小妹妹。这个题目,或者说这个主题,还有点平淡,不如起个《可爱的妹妹》。因为,我们读完这个作文,妹妹的可爱、稚嫩都显在纸面上。“可爱、淘气”都是可以的。
  
  作文的第一句话——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开门见山。怎么样开门见山?方法很简单,作文的第一句话里,就要有主题——与题目紧紧相扣。就本文来说,第一句话里面,就要有妹妹两字的出现。如果第一句话没有,前三句话就要有妹妹。如果前三句话没有妹妹,那妹妹就让小作者拐跑了。前三句话,如果还没有妹妹,那第一自然段里,就要有妹妹。否则,小作者就找不着妹妹了。所以说,让孩子写哥哥啊、妹妹啊、爸爸啊、妈妈啊,一定要开门见山。开门不见山,哥哥啊、妹妹啊、爸爸啊、妈妈啊,都让人给拐跑了。别说初中生,就是大学生也要这样啊。
  
  我们来看看,前几天为大家提供的名家作品,都是开门见山的。朱自清先生的《春》,第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香山红叶》中,杨朔先生是这样开头:“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绿》——朱自清先生,头是这样开的:“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吴伯萧老先生的《我还没见过长城》,第一句话是开头:“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我们再看吴伯萧老先生的另一个文章,叫《马》。开篇点题:“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
  
  明白了吗?希望以后,大家再也不要问什么初中生、小学生适不适用的问题。在我们看来,作文只有深与浅,没有适合不适合。小学生,可以让“妹妹跑得远”一些,初中生可以“让妹妹跑得近”一些。但开门见山,一出门,就要想着拉着“妹妹”的手。这个大原则,是不能变的。
  
  刚才,我们讲了三个对称段,其中之一是描写妹妹的外貌。但在本文中,那个“小藕节”是不是长得有点远了?我们先来调整一下顺序,看是不是结构就完整了。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
  
  她的耳朵也很灵,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但是只要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
  
  感受到了吗?我们说完了第一个对称段,我们再来说第二个对称段。
  
  第二个对称段,讲的是淘气的妹妹。但这里,小作者的帽子戴得有些歪。歪在哪?帽子戴的是“耳朵灵”,但衣服穿的是“妹妹很淘气”,帽子与衣服,不相配。似乎就是我们讲的,戴上太阳帽就要穿休闲衣;如果戴的是礼帽,但穿的是功夫衫,就不配套了。对不?
  
  第三个对称段,帽子戴的是“妹妹爱运动”。但是衣服呢?讲的是自己上学与放学的时候,妹妹的送与迎,还是有些不妥,所以,还要动一下。
  
  最后的鞋,写得好,做到首尾呼应,头与脚是相应的,配套的。好,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这里稍作一些改动。
  
  为了增加一些呼应性我们就拿准那个小藕节。因时间问题我们就粗粗地改一下,以这个“小藕节”为文章的核心,来写妹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2:57 , Processed in 0.10130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