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作文与口说作文
还是先回顾一下上午我们讲的问题:一个是要摆正心态;二是我们如何看小学生的作文。小学生的作文,第一个入门的问题,就是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这是第一个主要的目标,然后才能谈得上别的。也就是说,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作文要宽容一些、大度一些、远视一些。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曹植,七步能就成诗,一定要看到主流、看到大的方向。这也是我们昨天讲的,让孩子有信心、有兴趣。
如果没有兴趣、没有信心,本来很稚嫩的脸,一提作文就皱得比小猩猩还难看,你说这能好写出好的作文吗?我们讲,对孩子要“扶上马送一程”;同时也要讲,给孩子树一个目标。什么目标?不是好高骛远的目标,不是十全十美的目标,而是孩子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明白不?一个让孩子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是让人感动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多好?!孩子天天有进步,家长们也天天开心。
我们今天下午讲的第一个内容是:抄袭作文。作文抄袭不好听,我们就叫模仿作文。第一个问题:抄袭作文好不好?好!一定要模仿。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不会抄。要是有心的家长,在孩子写作文之前,找一篇类似的范文来,让孩子看看、学学、仿仿、再讲讲,这才是提高作文的一大法门。什么叫“扶上马”?这就是扶上马。
我说个自己的经历:当年,我在上海读小学的时候,要去上海动物园。去之前的一周,语文老师就把有关的范文找出来,在班里面讲。还没去动物园呢,在作文里就把动物园先逛了个够,然后大家就去了。回来一写,结果是什么?全班近五十个同学,写出来的作文跟范文一模一样。事隔三十多年,我至今还记得这个作文,现在,试着跟大家说说这种模式: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上海动物园(好像当时叫西郊动物园)。
远远望去,“上海动物园”五个大字金光闪闪很是吸引人。进来动物园,我们首先来到老虎山,只见老虎……
接着,我们转过一道弯,又来到了猴山,只见很多的猴子,有的…… 有的…… 有的……
这一天,我们看到了狮子、熊猫、孔雀 ……
这一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
呵呵,这是我们讲的一个例子。看,现在我都记得这个套路。这个套路,就作文来讲,是多么的标准:首先、其次、再次、还,这些关联词按时间顺序一一写出。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写作不是简单地模仿,更不是抄袭,而是“消化”之后的一种回馈,是自己记忆之后的一种“反刍”。这个模仿,是模的精髓,不是简单地把别人的文章抄一遍。
学过书法、练过书法的人就知道,读帖、临帖、摹帖是必须的!什么叫读帖?看而不写,把字的精神记在心里;临帖,就是把帖子放在前面,一个字一个字地照着写;摹帖,就是把帖放在一张透明的纸下,一笔一划地照着写。天长日久,这字就成形、成样了,再写就有自己的味道、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气息了。否则,不去临摹,想发明一个字体出来,可能吗?如果只临摹,不求新、不求变,那还不如印刷体。对不对?创新的前提是,要临,要摹,不临不摹就能出口成章,那是方仲永!
我在将要出来的书里,特别的讲了一句话:一定要模仿。但模仿不是偷懒,是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应付别人的一种行为。同样的,我们在书中讲了很多名家的作品,那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让大家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我们还是要强调那句话,作文,跟做一切事一样,有四个过程。大家跟着把这八个字打出来:僵化、固化、强化、优化!讲了这八个字,我们就知道,现在对孩子就是一个僵化的标准,现在不要用优化的标准来要求,不要去羡慕那些天才孩子、达人儿童。我们就让自己的孩子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每天吸收一点。这个道理,就跟练剑一样,开始学的时候,一比一划,中规中矩,再后来练得多了、纯熟了,就可以手中无剑、剑在心中了。
现在我们的前提是:一比一划、一招一式、中规中矩。这就是我在书的前言中讲的定位——先登堂,把登堂的问题解决了,再入室。假如说,还没有“登堂”,就找一本大学写作教程来让孩子看,看得懂吗?吸收得了吗?说句玩笑话,真的登了堂,以后再看深入一些的写作理论,准保孩子会一拍大腿:嗨,原来是这么回事!所以,还是一句话,求简、求易,扎扎实实地把写作功夫搞好。
我们来讲第二个内容:口说作文。还是第一个问题:口说作文好不好?不是好,是太好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讲一些道理。我们孩子的学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听开始的。不会讲话的时候,爸妈就天天跟他讲:“这是苹果,这是汽车”。说得最多的是什么?是不是天天跟孩子说:叫爸爸、叫妈妈?所以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就是说“妈妈”、“爸爸”。再大一些,孩子最喜欢的一件事,是什么?是听妈妈讲故事。为什么?从儿童的生长发育来讲,这个时候耳根是最发达的(所以,英语的学习,也要从听开始,而不是从看开始)。再后来,孩子的舌根就发达了,就会说了;再后来,才是触觉,就会写了。
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孩子讲话的时候,语言很丰富,很搞笑,但一提笔,这就提笔忘字了?一提笔,说的跟写的就是两回事了,问题在哪里?说、写分家,说是说、写是写,那就有问题了。文通则理通,理通则文通。说的顺,写出来的就顺;写下来的顺,读出来就顺!写出来的东西,读着不顺,读着不通,那是“狗屁”,或者说叫“便秘”。搞得人一窍不通,难受!如果都用这种让孩子“便秘”的方法让孩子写作文,不难受才怪。所以,刚才有朋友说“口说作文好”,我们说“错了!不是好、是太好、是好上加好的办法!”
这里面真的没有什么理论,非常简单,再简单不过。毛选、邓选,大部份的文章,都是先说出来,然后再由秘书文字加工出来的。去读一读,感觉一下,是不是“口感”很好?大家不妨去百度一下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一张相片,毛主席掰着手指头,穿着补丁裤,站在那里说话。大家找一下,都是说出来的,说出来通了,写出来的文字才通。
我们再加以“理论”一下,写作文有几个步骤:一是嘴说、二是腹稿、三是草稿。先是嘴上说,嘴上说累了,说好了,就开始心里说,这叫腹稿;腹稿搞好了、熟练了,那就开始写,写出的就是草稿;草稿写好了、成熟了,就下笔如有神了。嘴上都说不利索呢,就想写好?那不是草稿,那是草纸,对不对?呵呵,笑够了?那我们就带着笑声下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