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典润我心之妈妈篇(欢迎各位同道加入)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11-4-28 23:53:20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e0aae0100glvg.html
为什么选择《西方文化经典导读》?
(2010-02-26 23:07:23)
田田正式开始诵读《西方文化经典导读》。2009年9月6日开始第二册1-9,每天一次,一次跟读8-9个。英文诵读比《论语》轻松很多,每天用时15分钟,已经记下大半。最大的问题是从不看文本,直接跟读表演,把这个当成了游戏。

   很多孩子的英文经典选择从莎士比亚十四行开始,但是我从来没有打算从莎翁的作品开始,就像中文我从来没有打算从《唐诗三百首》开始一样(其实唐诗好些也大有深意的)。诵经这个事情,文学的熏陶固然重要,但是我从来都是主张文以载道的,莎士比亚不符合我的温柔敦厚的原则,呵呵。
    几个英文经典版本里我选了这个文化导读,其实就是看中它的内容,里面充满了朴实的真理。我想等田田人生哲学的底子打得再扎实一点之后,再给她文学的东西。不过,这是我个人基于信仰方面的选择,而我本人其实倒是学文学出身的。



《西方经典导读》(ICE国际文教基金会编辑,大方小巨人潜能开发系列的西方文化导读共四册书)第二册目录:

1.Spring-------Thomas NASH
2.Tree-----------Joyce Kilmer
3.Five little Chickens-----Penryhn W.Coussens
4.Work While You Work--------McGuffey's Primer
5.I Meant to Do My Work Today-----Richard Le Gallienne
6.Persevere ----------McGuffey's Reader
7.The Arrow and the Song---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8.A Lovesy Child----Author Unknown
9.The Little Red Hen----Penryhn W.cOUSSENS
10.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Aesop
11.The Lion andthe Mouse----Aesop
12.The Boy Who Cried"Wolf"------Aesop
13.The Boy and the Nuts---Aesop
14.A Speech By chief Seattle-----chief seattle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谢谢您。我以前看到的就是这段,只是记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0:00:34 | 只看该作者
提问:我想请教一个关于胎教的问题,现在我嫂子怀孕,是六七个月,您上午讲的关于胎教,您在怀孕期间,家里准备了三个音响,是24小时同时放那三种音乐吗?那样是不是太杂了,是不是影响效果?
   孟老师:因为成人都没用了,所以成人就觉得太杂了,什么意思呢?因为你的能力已经减低了,所以你必须专注一处你才能听,你现在就专注于在听孟老师讲课,其实你也听到了外面机器的声音,也听到了风声,也听到了他们摇扇子的声音,但是因为你的能力比较差了,你已经长大了,你必须专注一处,在听孟老师的声音,听了孟老师的声音就忽略了其他的声音。而我们的孩子还没有被污染,他的生命就是在天地的声音中,所以你会错乱,他不会错乱,他清楚得很,他都知道德文、英文和法文有什么差别。所以这个声音是同时放,不要说同时放三种,同时放十种都可以,但是我怕你崩溃了。(笑……掌声)
   在我演讲中,我并没有说放十种,其实是可以的,我选了三种,就是想让大家觉得不那么匪夷所思,如果六种语言放六个CD,同样开一样的频率声音让他听,行不行呢?一样行,孩子有这个能力,他可以平等地接受一切的声音,但是我们总是要大小都兼顾吧,所以就用了三种声音,把外文放在一个里面,中文放在一个里面。如果孩子没这个能力,我想请问为什么我们有三岁的孩子,左边一个班,右边一个班,这个班读《大学》,那个班读《中庸》,等《大学》背完了,《中庸》他也会背了?就是孩子有一心多用的能力,你相信吗?
   我们现在总是批评我们的小孩子不专注,我告诉你专注就已经没用了。什么叫专注,就是他所有的精神力气专注在一处才能做一件事情,什么叫专注力?就是能力不行了,才需要专注力。而我们的孩子是可以同时一心多用的,你们去问一问那些带读经班的老师,越小的孩子越有这种能力,为什么我们说及早读经,你今天把一个六岁的孩子送来,我想他可以培养成大才。但是我要直接告诉你,他永远都没办法跟那个三岁开始读经的孩子的综合潜力比,你相信吗?我的女儿是三岁读经,她到今天都记着她读的经,哪一页、哪一行倒数第几个字,所以你让她闭着眼睛,她可以指出,到那页就翻页,她有照相的能力,而且经常我们现在考试她的时候,这边放着十几本书,随便抽一本,你起个头,她就能够念给你听。那一天,她就拿着两只矿泉水瓶,把这只矿泉水瓶的水倒入那只矿泉水瓶,嘴巴给你背书,你十几万字抽哪儿都可以,阿姨在隔壁找牙签找不到,她回头告诉阿姨说,昨天她放在床底下了,她耳朵还在听外面。一个孩子是有这种能力的,但是七岁、八岁读经的孩子就没有这种能力了。所以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提问:孟老师,我请教一个关于办学的问题,因为今天听了你的演讲,我们也都知道读经理念应该是当下开始,刻不容缓。作为我们包括现在在座的大学生们都没有受过这种系统的儒家的教育。现在对于一些有志者来说想办学,是现在就开始学习吗?还是等到自己差不多满腹经纶的时候再开始?有一个什么样的方法?
孟老师:等到大家都满腹经纶的时候再来开读经班和私塾,中华民族老早就灭亡了。所以马上就可以开始,因为不是你在教孩子,是你陪着孩子一起学,所以我们读的是经典,我们学的是圣贤,不是你。人家不是说身教胜于言教吗?普通的言教,身教胜于言教,但是圣贤的言教,言教胜于身教,你的身教再怎么好,你能做到圣贤的言教吗?所以我们是以圣贤的言教来教孩子,我们的身教只能尽己可能地去提升自己,修养自己,你只要对孩子保持一份诚恳,就对得起孩子了。妈妈不行,老师不行,所以才陪着你们读圣贤的经典,我们都不行,才希望你们慢慢的行。所以不要等到自己满腹经纶再去教孩子,你不读书,永远都不能有,你跟着孩子一起读,他背三本了,你才背半本。但是,教育不是由圣贤教出圣贤,教育就是由匹夫匹妇教出圣贤,这才叫真正的教育。(掌声)
即便你肚子里只有一桶水,但是你仍然可以指给孩子一条河,这才叫教育。所以我们读经的孩子最终有高度的自学能力,你什么都不要做,你只要指点他就行了,孩子,你往这里走,孩子,你往那里看,哪里有最高明的,哪里有最光明的,你就指给孩子就行了。除了这个之外,其他的不必你做任何事。所以我希望所有的有志之士都要来办私塾,办学堂。如果我们有一万所私塾,三十万个孩子,中华民族那真的是有希望了。我们不是说体制有局限吗,这个体制无法打破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掌声)

   提问:4-10岁的孩子,跟经典的距离有多大?现在孩子都是活泼期,现在让孩子读私塾的话,他会不会因为远离家庭而给性格造成一些障碍?(掌声)
   孟老师:如果你的孩子不想上学,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学数学,你要怎么办?你还是会让他上学,还是要让他上数学课,还是要参加考试。所以你的孩子不想读经怎么办?继续读吧,还能怎么办?
第二条,读经如果避免这些人生的烦恼,那么你就应该去选择成熟的学堂,成熟的老师,成熟的环境,你今天所遇到的问题,如果都是他们曾经解决过的问题,那你的孩子就少受磨难。
   第三条,离开家庭怎么办?3岁以内,我不建议离开家,4岁以上,我建议离开家,因为人的生命是坚忍的,人的生命是超越的,当他懦弱在的时候,坚强就不在了,当他欢喜在的时候,他痛苦就没了。所以一个孩子面对父母有对父母的感受,面对老师有对老师的感受,即便他受到同学的欺负,即便他受到别人的冷眼,这都是人生他必然要经历的,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哪一个人性情有问题,哪个人心理有障碍,统统因为他没有受过文化的教养,统统证明他的理性没有得以成长。而一个真正理性成长的人,你问颜渊,他会计较小的时候被人冷眼吗?你问孔子,他会因为小的时候离开母亲而觉得缺少温暖吗?(掌声)   
   所以现实有很多问题,但是从超越层完全没有问题,你不要说今天选择私塾离开父母,我们人生有多少经历和磨难。我曾经在我生意经受到这种低谷的时候,我就被迫离开我的孩子,难道他不读经,他就不跟父母分离了吗?难道他去幼儿园学“小猫叫、小狗跳”,他就不感受小朋友的起伏和老师的不成熟吗?所以,人生总是遇到人生该遇到的,除了读经,其他的不用想了。(掌声)

提问:孟老师您好,我有一个疑惑,新文化运动把我们跟古典文化接触的历程给切断了,但是我又想,新文化运动之前,我们这些古人们、先人们,只要是读书人,每天都与经典相伴,他们都是伴着四书五经从小长大的,但是他们最终读出来的经典的效果,我觉得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好,社会秩序依然动荡,社会道德素质、人民的素养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照今天这种读经办法想象出来的那么美好。我想问一下,今天这种读经和他们的读经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难道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进行胎教,读得晚了,已经过了那个年龄了?还是因为我们今天这个读经有一些更丰富的内涵,更特别的地方。谢谢!(掌声)
   孟老师:孟老师一共就读了那么几本书,就给你们坚持了六个小时,所以赶快读经吧。读经才能辩才无碍。(笑,掌声)刚才这个问题是好几个问题混在一起,我先解决你的第一个问题,你说读经有用,为什么我们古圣先贤几千年来,还有那么多的动荡。你要知道人性,人性有它现实的跌落的等同于动物性的那一面,也有它超越的光明的神性的真正人性的那一面,一切的经典就是化腐朽为神奇,能够挽他的怠惰,能够挽他的动物性,能够回归到他的人性和他的现实性、超越性。所以千古之内的问题不是经典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哪个时代能够回归经典,哪个时代人性的负面导化的可能就越大,经典不能保证把所有的人性都导化好了交给你,但是经典却能保证,只要你按照它做,你的人性确实可以被导化。你谈的问题是千古不变的人性的问题,不能把它记在经典的头上,正因为有经典,有东西方的圣哲,人类才能够在那么暗钝的动物性的现实的局限中不至于沉堕太久。所以历史上的问题都是人性的问题而不是经典的问题,你要感谢经典,你要感谢东西方的圣者。(掌声)
   第二就是民国的时候,也就是近代的时候,五四的时候,难道他们不是读经长大的吗?难道他们的四书五经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怎么他们会发动五四呢?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有对于历史如何去看待历史,什么叫历史?历史有它的价值判断,就是道德判断,也要有历史的时间性的判断,我们叫做历史判断,那么,整个的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你是不能脱离满清三百年来考验的,我们现在很多人对满清并不了解,以为满清也是中华民族一个文化鼎盛的时期,其实错了,在宋明以后,也就是明朝灭亡了之后,尤其在宋以后,元朝入关,元出去了,明朝又来,明朝来,其实就已经比宋朝要跌落很多了,因为元朝的一百年的杀戮已经使社会的人性的现状跌落很多,所以从明朝的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已经不再像宋王朝以前的关系了,也就是知识分子对于文化的尊重已经不及以前了,但是仍然维护着中国的道统。可是到了满清入关呢,满清入关,大家都知道削发换装,满清用四十年的杀伐换来了两百年的长治久安。为了让他的政权稳定,能够把全中国人杀掉一半,这个历史大家知道吗?你们可以去查一查每个地方的县志,满清进中国杀的人,比日寇进中华杀的人要多得多,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一个城80万老少,一夜之间都要全部杀光,就因为不剃头发,还穿中国人的衣服。所以整个清王朝的统治是军权的统治,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已经没有了民是水、君是舟的关系,所以整个清王朝以异族来统治中国,它一定要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要灭你九族,纪晓岚只敢写《草堂笔记》,他不敢有任何自己的发挥,所以清朝的三百年,是对中国文化禁锢的三百年,是中华民族的心灵萎缩的三百年,在清朝没有顶尖的人物出现,不可能跟宋明以前中国文化历代的两三千年的文化的昌盛来比肩,所以不要再被五四骗了。张之洞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可惜有多少人听得懂呢?当然,并不证明读四书五经的人都没用,只不过新文化运动以干将为领导,以这些新文化的干将激烈的言词为领导,他们掌握了话语权,他们淹没了那些老夫子的言论,所以面对着国破家亡,面对着西方的军事的入侵,他们希望能够富国,他们希望能够复兴,他们希望能够科技发达,所以他们学习西方。可是你看到船坚炮利,你学习就行了嘛,你要学西方,不必打倒东方,你要现代,不要放弃传统嘛,你要白话文,何必要打倒古文呢?搞到今天,我们的子孙都是“太阳当空照,我要上学校”长大,我们去看看中国大陆的小学课本,“早上好,老师好,小朋友早,太阳当空照,我要上学校”,台湾的课本“大风吹,大风吹,大风不停地吹,我们不停地跑。下课了,下课了,我们去玩大风吹”,香港的课本“小弟弟,你真傻,拿着筷子当电话,对着电视打招呼”,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孩子就陪着这些文字长大,小学六年级的所有的课文,哪一个有作者?不完全都是为了认那几个字,编那几个词,由编委会做出来的课本吗?有思想性吗?有义理的深度吗?有艺术性吗?有文学性吗?所以不要再骗自己了,一百年都不再出现大师了,冰心没有了,沈从文没有了,鲁迅、老舍再也没有了,钱三强、钱学森没有了,因为他们都是读私塾长大的,不要以为是世界的大学培养了钱学森,什么叫钱学森,十岁以前就决定他是钱学森了。(掌声)
   另外,我们再谈一下你刚才所说的中国古人的做教育和王教授的教育有什么不一样?如果王教授的教育理论中有跟中国古人一样的地方,那就表明我们的古人在这一点上深通人性,如果王教授的理论跟中国古人比起来有跟他不一样的地方,那就表明他不通人性或不完全通人性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因为古人这样做我们就照搬。中国古人尤其在对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并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中国古人尤其对于理解这一关,有很多错节,比如说我们中国古人让孩子读经,让孩子读经就要让孩子表现出圣贤的样子,这是不对的,不能按照成人的世界修剪孩子,孩子的成长有他的年龄段,孔子七岁也上树,孟子到了六七岁的时候也逃学,他的母亲如果不“断机杼”,孟子现在就是失学儿童。(掌声)知道什么叫断机杼吗?就好比今天一家三口,父亲养了一台车,这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收入,他母亲因为看到她儿子逃学,出门就把车砸了,她母亲是用这样的方式才唤醒了孟子不能够游戏,一定要从学。所以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总是有孩子的世界,那么中国的古人希望我们的孩子读了圣贤书就一定要有圣贤的样子,这是不通人性的,所以我们现在的私塾真正把握到王教授的理论,都会让孩子很快乐地来读书。
   第二点,中国古人任何一个读私塾的孩子都从“三百千”开始,为什么?“三百千”要来识字,识字以后再读千家诗,然后再读四书,三字经里就明明显显地写到,要从“三百千”开始,我想请问,对于像我儿子这么大的孩子,他有难易之分吗,潜龙勿用跟人之初性本善有差别吗?为什么在他没有难易之分的时候,不给他最难的,让他把它都背下来呢?我们如果把一个班级的孩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孩子读《三字经》,一部分孩子读《论语》,两个星期以后,读《三字经》的孩子把《三字经》全背完了,读《论语》的孩子只背了《论语》的前三篇,可是如果你把课本再换过来,读过《论语》的孩子用一个星期就把《三字经》背完了,而那个读了《三字经》的孩子三个星期是背不了《论语》三篇的,这就叫爬楼梯还是坐飞机。(掌聲)
所以中国古人有深通人性的地方我们去学习,中国古人有不尽恰当的地方,我们当然不必要完全照搬,所以听王老师的话,读经从《论语》开始,读经从《易经》开始,读经一定从四书、老、庄、易开始,《三字经》、《千字文》看看就会了。(掌声)然后有人说,一本《弟子规》一辈子都做不完,你们怎么可以轻视《弟子规》呢。谁轻视《弟子规》了,你不要把义理的深远和行文的浅白混合在一起,《弟子规》里所讲的“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所讲的那种人生的境界可能你到八十岁都要不断地修养,但是《弟子规》不能成为生命外在的一个规则,弟子规一定要成为生命自己意愿的一种愿望,所以《弟子规》是不能训练的,《弟子规》是不能要求的,《弟子规》一定要给理解的孩子自己想做,然后鼓励他做得更好。(掌声)你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四五岁的孩子,能够耳濡目染的地方去,耳濡目染就可以了,你干吗要在他们那儿讲道理呢?他讲道理,他能听得懂吗?
我们有一位推广《弟子规》的老师,一个六十岁的老奶奶,到我们学堂去了,看着我们三岁的小朋友读经读得很好,她高兴了,她一定要给小朋友讲话,说小朋友,你们高不高兴啊?小朋友说高兴。小朋友读经快不快乐?快乐。小朋友,读经是用来做的还是用来读的?所有小朋友都哑口无言了。因为以一个三岁的孩子,你说读经是用来做的还是用来读的,然后小朋友们,读经的孩子爱爸爸妈妈,对不对呀?对。小朋友们,有好吃的要给爸爸妈妈,对不对呀?对。小朋友们,如果有好事情,不跟爸爸妈妈分享,是一个读经的好孩子吗?小朋友回答,是。为什么?因为他完全听不懂。(鼓掌)所以你们一定要深通人性,王教授的理论是来自于天地,深植于人性中的,所以凡是符合人性的,就是大道,凡是违背人性的,就是自讨苦吃。

   提问:孟老师您好,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有一句话古话叫做“一经通,样样通”,但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我们是要在书院读《论语》十年,读到其义自见呢,还是读一百遍、两百遍以后就开始读《孟子》?
   孟老师:《论语》、《孟子》在中国儒家的经典里有其特殊的地位,程颐就专门谈到过《孟子》、《论语》读书法,就是《孟子》、《论语》读通,天下没有不通的书。但是你要理解这句话,就是《孟子》和《论语》的义理,天下的经典里面都包含着,这叫“一经通,经经皆通”,但是你不能够错解这句话,不是读了《孟子》和《论语》,就不需要读其他了,人总是要成就他学问的广大和智慧的高遠。“一经通,经经通”是就智慧上讲的,智慧是一成永成,到了就是到了,所以以你智慧的境界来看经典,它的义理就跳出来,一本经典是这样的义理,其他的经典也是这样的义理,乃至于你观人观事观任何人世都能启发你内心的境界。所以我说你读经,如果单问读经,那就读完《论语》三百遍,再读《孟子》三百遍。我们自己私塾的老师是四书“老庄易”至少每一本都要五百遍。你读完这些之后,你再去看注解,因为在你读的过程中,虽然只是读书,你仍然要跟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生活就是你的修炼,你在生活的过程中,你读的那些经、那些道理会经常跳跃出来,你对人生的感受会越来越深刻,所以这叫修行读经两不误。(掌声)智慧的体悟是一层一层的,也有一下子就到达的,但是那都是需要积累和酝酿的。读经是学习学问的一种方法,读经也可以帮助你悟道,但是读经并不能保证你一定悟道。但是不读经,悟道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所以就是继续读书,多读书,多看古圣先贤的智慧,不用自己的见解,要用古圣先贤的见解换掉自己的见解,慢慢的,久而久之,你的生命就会发生变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体会圣贤的世界。(掌声)

   提问:孟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我在听您讲的时候,我想到一句话叫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您坚持您的教育生涯的过程当中,我想请问您既然您在面对着这个世界所有的阻碍以及这样混乱的现状下,支持着您一直向前走的那个最简单、最坚实的信念是什么? (掌声)
   孟老师:本来如此,乐此不疲,还要什么信念呢?人生不就如此吗,人生不这样过有意义的人生,你不是自寻烦恼吗?所以我每每看到有些人因为一些闲事在那儿争闲气的时候,每每看到有些人在那儿议论谁又讲我什么了,谁又说他什么了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深深的悲悯,人生于天地间,便应立于天地间。天地有多广大,人性就有多广大,何苦要限制自己呢?所以孟老师没有什么信念,只有本来如此,生命就是这样的,不这样过,你不是自讨苦吃吗?(掌声)
   千万别把它当什么运动,当什么文化推广,当什么使命,你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提升,就完成了天地生命立心立命,所以这是一体两面,本来如此,当下即是的事情,不要以为儒家没有境界,我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是我也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所以儒家是有境界的,多读一读《论语》,多体会一下经典,多体会一下孔子,多体会一下颜渊,你们去感受一下就知道了,“知我者,其天乎,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所以曾子之下都有一种扛着,曾子之上才是颜子的世界,那些真正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在现实中尽己可能地挺进,但却拥有儒家极其超越的境界。(掌声)

   提问:现在经典教育没有推广完全,学习经典的还是不多,如果说有推广,就推广到孩子,就有一到十、十到百的作用。刚才第一排的那位老师提出问题说,有识之士是否需要满腹经纶来教孩子,您说师生共同进步,不需要老师来教。后来我就想,周瑜当年也是青年人,最后被气死了。如何来改变,如何来避免这种情况?-
孟老师:人生不足百,常怀千岁忧,天地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大丈夫要争就争家国天下,这点鸡毛蒜皮,有什么好争的,至少见到这个孩子此时此刻的境界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人的思考。但是这个孩子不是死在八岁了,他还有十八岁和二十八岁,他不是死在《孟子》上了,他还要读《春秋》《左传》,他还要汇通百家,所以一个孩子的生命是不断成熟的。他的家国天下,你安不知他将来要争家国天下的和谐,而不是以匹夫之勇在做佯勇之争,所以这个不需要你担心的,只要让他一直成长就好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你去读《三国志》,周瑜并没有被气死,那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剧情的需要虚构出来的,真正的周瑜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曲有误,周郎顾”,潇洒的人物。好,我们先不讲历史,假设真有这样一个周瑜,真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你说“既生瑜,何生亮”,周瑜那是读经了,不读经,他就只能气死,他也当不了水军都督了(掌声)。只可惜读经读得不够,只可惜他的老师没有引导出超越他生命的限制,他已经是三国之首了,只是遇到了比他更厉害的人,他一时不能释怀,但是也无碍于他成为“千古风流人物”,所以我们这个时代连风流人物都没有了。看我们现在的人,好不容易做事,就觉得比别人了不起了,这些人还不如像周瑜,都活活气死算了。(掌声)

   提问:现在六个月的婴儿,听爱和乐可以吗?还有哪些经典音乐放给他听更好?  
孟老师:爱和乐可以,虽然有些人对爱和乐提出质疑,但是我们对西方音乐的选择是这样的,第一,是知名出版社,第二,知名乐团,第三,大师级演奏,能够符合这三个标准,又能够是天籁的声音最好,但是那么多的音乐都散见在各种出版社的光碟上,你把它搜集一起实在不容易。爱和乐虽然不是知名出版社,但是出版社也不太差,虽然不是知名乐团,但是乐团也不太差,虽然不是大师级演奏,但是演奏得也不错,而且它又是把那么多音乐集合在一起,适合孩子听。其他的音乐就是古琴,中国古琴的声音,也是最具有音乐的高度鉴赏性的。中国古琴的声音最好的不是当今这几个弹奏古琴的人,你们去选中国音乐大全有一个古琴卷,叫古琴老八章,是1955年音乐抢救的时候录制的,当时有很多老人都已经百十岁的年龄了,他们弹古琴录下来的声音,所以这一片,我也推荐了很多家长去买,可以买得到,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的。

  提问:十三岁以后,小孩的生涯如何规划?您如何规划您小孩的生活?
孟老师:十三岁以后,我还管他干吗,他进入书院,跟他的师友、跟他的师长在千年书院里山清水秀之间去琢磨他们的学问,到十八岁早恋我也不管,因为以他读经的这种基本的潜力,他是不可能给我找一个红头发、绿眼睛的外国人回来,然后到了二十岁,他想结婚,我也愿意,因为在书院不成家先立业,志同道合毕竟未来还会立业,所以我管他干吗呢,我只管他十三岁之前。(掌声)一个读经长大的孩子,一定不会给你领回来一个鼻子上穿环、肚皮上也带环的孩子,所以你要担心他的婚姻,你就从小做准备,一个婚姻不好、对象选择不好的孩子与他的对于人的鉴赏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与他自己的人性的内在的教养是有很大关系的,从小听流行歌长大的孩子,婚姻怎么可能幸福呢?大家知道什么叫流行歌吗,什么叫通俗歌曲吗?就是一个失恋的人喝了点酒,写了段歌词,碰到一个同样失恋的人谱了首曲子,然后唱歌的那个人有非常多的失恋感受,他演绎出来,天下失恋的人一听,就流行了。(掌声)流行就是通俗,通俗就代表庸俗,庸俗的声音一旦进入孩子的生命,抠都抠不掉,知道现在的孩子恋爱为什么不幸福,婚姻为什么不稳定呢?因为他从小听着“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长大,“我抛开同伴独自流浪,就是不愿别人把你分享”,所以他的婚恋观和他的价值观已经被培养起来了,这样的孩子不可能再有幸福的婚姻了,他不相信人生有美好,不知道什么叫海枯石烂,不知道什么叫人间生命的永恒。所以要当心,不要在家里听四大天王通俗歌曲。(掌声)

   提问:孟老师,我想请问一下,小孩让他除了读经之外,还让他学习其他的东西吗?比如琴棋书画之类的。
   孟老师:在该学的时候学,如果你的孩子0岁就开始读经了,十岁就可以学了,如果你的孩子十岁才开始读经,二十岁以后再学吧。因为从小读经长大的孩子,他一定会对琴棋书画感兴趣。要说才艺的话,没有才艺也可以,牟宗三就没有才艺,也不碍他成为千古大家,真正大家的人,你知道清朝的儒者为什么瞧不起宋朝的儒者吗,因为清朝的儒者专门玩这些东西,什么琴棋书画,什么训诂制度,他们知道的学问太多了,所以他们瞧不起宋明儒,以为宋明儒只在四书里打转,他何知宋明儒那些理学家来自于天地的智慧?所以你要让你的孩子成就小道还是成就大道,成就大道不会弹琴也没有关系,反过来,能够成就大道的孩子,随手弹一弹,也能弹得很好。(掌声)有时间、有兴致,读经的孩子想学什么不行,什么叫学古琴,抱着古琴,住在琴师家里,三个月不出门,那才叫学古琴,到书院,我们书院的孩子琴棋书画、武术中医是必习的项目,全天下的名师都得上书院报到,为什么?因为天下的老师都找不着好学生(掌声)。现在是传人难找,所以你不要给你的孩子去瞎操心了,你只管你的孩子肚子里有没有货,一个肚子里有货的孩子是天下的宝贝,天下的老师都想把绝学传给他了,他是法器才能承接法乳,你想太多了。(掌声)  
   世间最大的才能就是能够和谐处众,只要你有服务的精神,你到哪儿都可以找到工作,你说你是中人以下,我今天告诉大家,人是不分上中下三根的,只有到悟道的那一刹那,谁能悟道,谁是上根,所以看起来笨笨的人,你不见得不能悟,你那一天领悟了,你就是上根利智,看起来很聪明的人,像我这样,不照样陪着教授十年吗?所以我说,有的时候我对自己是很不满意的,因为我认识教授在先,我刚刚认识教授的时候我是个老板,我总觉得我出了点钱,推广了几次演讲,挺了不起,我跟教授身边跟随了两三年都错过了他的义理,我只是在情感上去帮他的忙,直到我真正地读了牟宗三先生的书,真正地读到了王教授的儒释道西的综论,读到了有关于天台元教的判教之学,还有他的博士论文,我才真正进入到生命成长的阶段。(掌声)钝根、利根,只在悟道的那一刻才能分得出,看上去笨笨的,不一定不是利根,看上去很聪明的,不一定能悟道。(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14:54:13 | 只看该作者
     四月份妈妈读经(4.1号--4.30号):
        《论语》1-10篇 18遍 (总共108遍)
        《论语》11-20篇 8遍  (总58遍)
        《易经》1-2卦,30遍(总60遍)
                    3-6卦,40遍(总60遍)
                    7-10卦,60遍(总60遍)
                    11-14卦,50遍(总50遍)
                    15-18卦,40遍(总40遍)
                    19-28卦,10遍(总10遍)
       《道德经》15遍(总120遍)
       〈大学〉7遍(总115遍)
       〈孟子〉 0

      这个月家里就我和小宝俩人,一个人带着孩子,总体来看,读得量真的好少!好在听的量还够,也只是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多听了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5-2 13:0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王教授讀經手冊
‧凡「讀經」,雖以經典為主,但並不排斥閱讀其他書籍,反而要多鼓勵各種課外閱讀。讀經的兒童,由於語文能力的增強,往往可以開啟廣泛的閱讀興趣,應多加鼓勵,使養成讀書習慣。

‧凡「讀經」,雖以古文為主,但並不排斥白話文,並且相信由於古文能力的增強,必大有助於其白話文的鑑賞與寫作。

‧凡「讀經」,雖以中國文化為主,但並不排斥西方文化,並且期待由於理性的開發,而更有能力去吸收融貫西方文化。讀經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一個人,自小有這種大心量大志願。

‧凡「讀經」,雖以記憶為主,但並不排斥理解,並且希望由於深沉的醞釀,而有助於其思想的縝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7:39:53 | 只看该作者
5.1号--5.4号:
    《论语》第11篇、第16篇20遍,背会;全文通读1遍

    《易经》19-23卦,20遍
    《中庸》1-10章,10遍
    《唐诗新唱》前25首听写出来,并整理到笔记本上,以备日常给笑读

    笑爸终于辞职回来,工作自然再找了。生活上诸事艰难,唯日常多了个人,应该会轻松一点。
    现在我都快成一个火药桶、炸药包,一点就着,一点事都能火起来,真不知读书起到多少涵养性情的作用。整天头晕,觉得累,经常感觉自己都是压着性子过活。下面要赶快调理一下,不然长此以往真不得了。
    读书也要计划起来。以前都是随时抽空读一点,不系统,好像整天都在读一样,忙忙乱乱,也没读多少。每天要固定一个读书时间,一家三口什么也不做就坐那儿读。笑笑应该也会很高兴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1-5-7 22:15:41 | 只看该作者
5.5号--5.7号:
    《论语》第12篇20遍;全文通读1遍
    《易经》24-28卦,10遍

    《中庸》1-10章,20遍
    《笠翁对韵》一东读10遍


    笑爸回来这几天,除了他到公司去面谈之外,我们一家三口就骑着新买的“宝马”电动车到处兜风。
    5号上午笑上亲子课,笑爸去面试;午饭后去古玩城买书。
    6号上午去中医院给笑打预防针,随便做了智检(体检没有做成),又去办土地证;完了去郑东新区,办股票转户及三方存管,并在CBD圈里玩半晌,回来又在家乐福买点东西;晚饭后又兜了一大圈风……
    7号上午笑上亲子课,回来读经典,笑爸又去面试,到半下午才回来;我们一起去农大,笑爸打篮球,我们在旁边的亭子里很是读了不少《论语》,然后去看打球,笑高兴得不行,拿了一个不用的球坐在屁股底下“驾、驾”个不停……
    笑真是喜欢到外面玩呀,每天外出都高兴得不知所以,笑声能传到姥姥家去……
    当然,我读书就很勉强了,基本在勉强不断更阶段……

    倒是今晚,玩过回家,笑姨来了,我提议我读让笑爸跟读,笑爸勉强跟了2遍《笠翁对韵》一东,就宁可跑去做饭也不读了,换笑姨跟,又读了3遍《笠翁对韵》一东,及3遍《中庸》前十章。笑在旁边倒是既不跟读也不捣乱,貌似也听了的。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5-7 22:3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这一段经历也是不常有的哦,嘻嘻,珍惜 ...
小音 + 2 + 2 辛苦的笑妈,抱抱!
linlin124 + 1 + 1 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的,笑笑能有妈妈亲 ...
tracylin2002hk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11-5-9 12:14:41 | 只看该作者
很难得你还记得我们

眉眉和当当的读经当初因为有了个成成而没能坚持下来,现在重拾起来了

我有建新楼呢,有空欢迎来逛逛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p;page=1&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1-5-9 16:02:05 | 只看该作者
5.8-5.9号
    〈易经〉:19-28卦5遍
    〈论语〉:全文通读1遍;第二十篇20遍,能背;子路第十三10遍
    〈大学〉〈中庸〉:各1遍
    〈道德经〉:1遍
    〈笠翁对韵〉1-3节:5遍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信夫!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贫而乐,这是更难达到的境界!或者只有颜回才能做到吧!富而好礼,自己认为倒是没什么难做到的。
    周末去参加读经交流活动,却生来这样的感慨。

    昨天周末,早饭后去绿城广场参加读经交流活动,本来起的不早,临出门笑笑又摔到门框上把眼角都嗑肿了;记不清地方,多走了很多冤枉路,迟到了一个小时!到的时候读书都快结束了,和几个群友认识了一下聊了聊,就快12点了,各回各家。
    问路的过程中有协警强烈建议我们去月季公园玩,说正是盛开时节美得很。正好离得不远,我们找家小饭馆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去了。又走了不少冤枉路之后,到时笑笑已经睡着了。笑爸抱着她歇着,我转了一圈也回来,打开易经来读,直到笑睡醒,我们在公园里逛。想起早些年自己逛公园,总少不了一些伤春悲秋之意,现在还哪有那个闲功夫呢!春恨秋悲皆自惹,都是闲出来的心,真是一点不假!
    从公园出来,直奔图书广场,把中华书局出的四海版和厦门大学出的绍南版的经典教材按需各买了几本,差不多可以组成全套了,才一百多块钱而已。相比育心的近三千,真是很便宜了。当然我是只买的教材,音频以前下载的有,而育心的书是必须买全套光盘。当然育心的可贵之处更在于它的后续服务吧,也就是共同读经的那种氛围,以及经常组织一系列活动。当然,童音跟读、简繁对照,也算一种创举。
    来回路上给笑背《弟子规》《道德经》全文。

    也是受其他读经妈妈的刺激,今天我破天荒起了个“大早”(当然只是对我来说,人家都是四点多就起来了),五点半起来,集中读经一个半小时;上午笑笑也是破天荒睡得早,我又集中读了一个半小时。
    早上读《易经》19-28卦和《大学》《中庸》全文,还比较悠哉;到上午笑睡时,打算通读《论语》生怕她早醒,读得极快,到最后气都喘不上来了,共用时70分钟。按说论语我都快读到100遍了,前12篇都可以通背,怎么速度还是上不去?一快起来就喘不来气,是肺活量太小了,还是换气的功夫没有练出来?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小音 + 2 + 2 这样一家子出去,好不惬意啊
端妈 + 2 + 2 笑妈的记忆力也是很不错的说,羡慕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11-5-9 23:13:03 | 只看该作者
把中华书局出的四海版和厦门大学出的绍南版的经典教材按需各买了几本,差不多可以组成全套了,才一百多块钱而已。

你说的全套是包括哪些书呀?
我也想配全些来着,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回复见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0:5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9 端妈 的帖子

回端妈,说是全套,也就是我们现阶段需要读的部分儒家经典而已。英语经典不包括,佛家也不包括,
    蒙学系列:绍南的《孝弟三百千》,包括《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11本,可不是全了嘛!
    四书:绍南的《学庸论语》、四海的《论语》《孟子》
    其他:绍南的《诗经》,四海的《易经》,四海的《道德经 黄帝内经》
    还有中华书局出的一套大字版带注解不带拼音的《易经》《道德经 孙子兵法》《黄帝内经》
    北京出版社出的一套《永远的童话》《中国传世名画》

    打算以后再找全套的庄子看,现有看到的都是节选本。还有佛经,或者以后也会看,不过现在真是没精力兼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谢谢妹妹,《黄帝内经》四海的是全本的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2:32 , Processed in 0.134435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