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春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花的读经生活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9-10 13:32:01 | 只看该作者
按照春花大姐说,孩子开口读了才能算遍数,哪我们家的到现在一遍都没有,哈哈!

革命还未成功,我辈还须努力呀!!!!!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3:56:29 | 只看该作者
英文读经方法

英文我是不行的,但是我想,学各国语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不行,也一样可以教出英文好的孩子,所以这几年我也研究尝试英文的学习方法,当然道理都是看王教授的读经教育理论,和以前教孩子的各种体会而来,更希望英文好的姐妹提供更好的方法,这里的很多人英文都很厉害,我在这里仅仅是抛砖而已。

一、        三岁前还是要多听经,中英文一起听,3岁以后中文经典的诵读正式上轨道后,就一边诵读中文经典,一边主要听英文经典了。

二、        教材的选择,我想应该从这几方面考虑:
1.        越大的孩子要选择越浅的,越小的孩子选择越深的,因为大孩子要急着表现了,而小孩子是不着急的,这时应该让孩子把一些有深度文化的内容吸收下去,由深入浅,这样就是由难到易,会越来越容易,以至于一辈子容易。

2.        父母越着急见功效的,就选择越浅的,越能“忍”得住的,就选择越深的。这里没有贬意,而是体谅,这里的“浅”可能也比一般坊间的儿童英语要高出太多了,我想,如果能把中文经典好好读那几本,读得功夫很深,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的境界一定会非同一般,他对生命的感悟以及情商都会很好,那么,他又有英文的“浅”的基础,而生命是相通的,到时也可以以中文带西文,用中文的义理去提升西文的程度,或许还有可能孩子还会有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呢?这些都是我的想象,也是因为我看到很多妈妈畏难学习英文经典,有时候会中文英文不能兼顾,如果有能力的话,中文英文一起都读经典,当然是最好的了。

三、        选定教材的顺序后,先选一本书,比如《仲夏夜之梦》(下面简称《仲》),将书的页数看一下,除以300天(一年按300天算,休息60多天,这个随意),或除以150天,或除以200天,得到的页数就是每天的量,这个每天的量您可以自己去体会是多了少了?要逐渐调整到合适,不过不要在这上面太过用精力,差不多就行了。

四、        确定每天读的量后,就要雷打不动地读,一开始读不到一个小时不要紧,逐渐加量,尽快加到至少一个小时就可以了,把读的遍数记在每天读的书页处(这很重要哦,因为我们都是凡人,这样做是最好的激励)。

五、        读的方法,按每天规定的量,就读一个小时这些量,读20遍,一天读不完,第二天接着读,一天内读完20遍后,还有时间,就读下一部份,总之,每一部份读20遍,每天至少一个小时,孩子如果要求继续读,是可以的。不往前复习(注意,这可是玄机哦,复习是很困扰人的,不复习,只要天天读,能力也在提升,心情又很轻松,才能不断地做下去)。

六、        这样,第一遍读下来的时间可能要超过预期的时间,读完一本后,再把《仲》的页数除以150天或75天或100天(也就是上次的一半),得到每天的量,按这个量读,方法同上。

七、        读完第二遍后,把《仲》的页数再除以上次天数的一半,按上述方法再读,以此类推。。。。。最后就通本读了。

八、        第一本英文经典,如果孩子小的话,我建议读够500遍,如果读的不是经典,而是像《1000句》和《新概念英语》之类的,读200遍就行了,因为这样的量已经足够让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现在大学生水平了,可能差的只是单词量而已。

九、        第一本读完后,孩子的语感一定是会非常强的,强到让您惊讶不已(这是我的想象)。

十、        英文读经我建议一本一本地读,(不像中文经典那样,读熟就加),读完一本后,读第二本时,可以每星期或每月复习一遍第一本。

十一、        我估计,如果孩子每天读一个小时,读五、六年的话,英文的水平就相当好了。这时可以随意看一些英文小说、英文动画片及电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有能力看时,也可以穿插着给孩子看当成调剂或奖励,如果没能力看,您也不必着急。

十二、        英文读经与中文读经本该没什么不同的,但是我为什么要改动一些呢?那是因为,我想:首先,英文,我们在国内没有那样的语言环境,第一本通本读的遍数多很重要,这样可以形成像“天生的”似的语感,其次,当分块读完20遍后,前面的有些生,如果通本读,一定会有困难,困难太大了孩子就会太畏难,选择这样逐渐加大每天的量的方法应该是可行的,也应该是逐渐会读出兴趣的。

[ 本帖最后由 春花 于 2010-9-10 15:0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9威望 +16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昕阳99 + 2 + 2 精品文章!
雨心2006 + 2 + 2 精品文章!搬到我楼里去了,谢谢大姐的 ...
szbanban + 2 + 2 姐姐,英文读经是跟着音频读吗
端妈 + 1 + 1 今天刚刚学会评分,呵呵,把第一次献给 ...
xly2004 + 2 + 2 越能“忍”得住的,就选择越深的----- ...
yym1225 + 1 精品文章!
新叶 + 2 + 2 精品文章!
wynnzhang + 2 + 2 我好喜欢。。。
tracylin2002hk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5:05:34 | 只看该作者
家长的误区(一)
现在很多的父母都这样想: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要凭孩子的兴趣。
其实稍微凭着良心思考一下,只要说良心话,都会得出完全否定的回答,为什么呢?您不妨问一下孩子,你有什么兴趣?他懂吗?他会说,我爱吃冰淇淋,我爱喝可乐,我爱看电视,玩电脑……或许他也会说,我爱看书,我爱画画,我爱弹钢琴,那么,您就真敢让孩子过多地喝可乐吗?过多地看电视玩电脑吗?如果真是这样的,就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好的父母会引导孩子的好的兴趣,比如绘画、弹琴,培养孩子的能力,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选择权在父母这里,不在孩子那里。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完全是吸收的能力,如果您说我就自自然然什么也不管,其实他也一样在吸收周围所有环境给他的讯息。不种下好种子,就一定会有坏种子。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婧珂妈 + 2 + 2 精品文章!
jssyccll + 1 + 1 不种下好种子,就一定会有坏种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家长的误区(二)

    年轻的父母很多由于孩子小,体力透支大,无遐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或者说即使有教育的想法,也不是特别重视,或者说重视的不够,这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不重视理论的学习,以为“做”就行了,怎么“做”并不是很清晰,由于很忙乱,听谁一说,一听,有点道理,急急忙忙就做起来,也不仔细思考一下:这个对,是不是全对?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而是要弄明白哪个更高明一些。俗话说:“缓缓想,急急行”,又说:“磨刀不误砍材功”。

    教育上有一个原理,就是,“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这里的“法”就是“理论”的意思,如果做为你对孩子实施的教育的理论背景,是上等的,你做了,有可能得到的结果只是“中”,如果你选择中等的原则做为背景,得到的结果可能就是下等的,等到结果出来的时候,就来不及了,所以,孩子的教育是头等大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方云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5:06:32 | 只看该作者
家长的误区(三)
在我们的想法里面,凡事“从易到难”已经根深蒂固,无论做什么事,让孩子学什么东西,都有意无意地从易到难地做去,而忽视所学的东西、所做的事情的规律,要小心喽。表现在教育上就尤为严重,数理化这些理科的课程从易到难是没错的,而人文的内容也是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这些,王教授在讲演中重重复复地说,可是要真能处处想明白,还真是不容易呢。
这个想法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起作用,使我们完全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害怕孩子接受不了,害怕把孩子的脑筋累坏,觉得孩子读那么深的经典一定很累,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的这些情绪体现在言行之中了,这些,我们要好想想了。(待续)

家长的误区(四)
从易到难,这样的想法束缚着我们的头脑,局限着我们的眼光,于是不敢让孩子的心灵快速长大,不敢给孩子吸收高质量的好东西,怕孩子少年老成,认为孩子读了高明的东西,一定不是小孩子的模样了,所以就代之以肤浅的、只供一时消谴好玩的内容,因为我们明明看到:孩子能马上表现出来啊,孩子多高兴啊,多好看呐,能马上炫耀啊。这当然也不是不可以的,也不是排斥的,只是这是不需要教的,孩子能表现他的表现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力气教呢?教高能量的内容,给孩子留一个表现的空间,让其自由表现,错了对了都无所谓,因为他还没到需要表现的时候,只教最好的,那么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那些经典的高质量的内容,在他心里酝酿发酵,而成为免疫力、自我的学习能力、反省能力,成为生命中的自觉,不是会最大可能地化除人性中的弱点吗?启发人向着光明趋行,这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心灵成长的机会吗?这是需要功夫的,是需要久久熏习的,是真需要好好教的,是真要化在血液里才能起作用的,等孩子长大表现出性情不好、涵养不高、懒惰、不爱学习,那就悔之晚矣。要知道,没有谁是故意懒惰的,都是因为心灵的能力不够才懒惰的,那么,读进去不是第一步吗,读进去,烂熟于心,也才有悟的可能,越熟,解悟的机会越大,读读读。。。不是最简易的方法吗?虽简易但并不简单,这叫“居敬而行简”,不是“居简而行简”,这背后是何等的智慧,您体会过吗?
从易到难,一辈子都要爬坡,从难到易,越来越轻松哦,如果很轻松,就像玩麻将那么轻松,哪个不愿意一生好学不倦呢?

这体现在:父母总是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大人小孩一样的教法,其实,我们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孩子理解力不好,就认为孩子什么能力都是差的,殊不知,孩子在13岁以前有强大的吸收能力,有强大的忆能力和模仿能力,而孩子的记忆是不需要理解的,也不需要太注意的,也就是说孩子可以一心多用,只要重复,重复听重复看,您仔细反省一下自己孩子说话的过程,孩子周围的环境如果说话的多,孩子说话就早,母亲常常和孩子说话,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说话,他是理解了才说的吗?不是的,他就是在重复地听过以后,在具体的情境下就运用出来,其实,孩子是听了几百几千次的周围的说话声以后,自然熏习而成,您想想,在不会说话的0岁---1岁(大概数,有早有晚),孩子不是一直在听吗?而且,他也不是非常注意地在听看什么,而是在玩在闹,在不经意中就学会了,只要这个环境里有的,特别是重复了很多遍的,如果这时把孩子放在一个没有人说话的地方,孩子怎么可能会说话呢?而把孩子放在一个多种语言环境里,他也一样能学会多种语言,毫不混淆,比如地方话和普通话同时学会,如果家里面经常有人说英语法语。。。。。。他也一样能学会,而不需费力,这是老天爷给的短暂的学习语言的时期啊,西方科学称为“人类的语言天赋”,而高度语言的熏习最直接地就促进了脑神经的发展,也就造就了孩子一生的聪明,这是人性啊,了解了这一点,才能知道该怎样顺应孩子的天性,做最合理的而不费力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5:07:03 | 只看该作者
家长的误区(四)
所有科目都一个教法
现在主流的教育体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教育,说白了,就是懂了才教的教育,我们教孩子,都要问一下:你懂不懂?如果不懂,就不能教了。
您会问:这不对吗?是的,这是对的,但不全对。对于自然科学,比如说数学物理化学,是要这样教的,以至于所有的技术类的学科都是要这样教的。
而艺术类的、人文的、就不能这样教了,比如音乐美术绘画,最重要的还有语文,是耳濡目染,长时间熏习而成,是稀里糊涂学的,并不需要明白乐理、明白语法等等这些技术问题,或者说这些长大以后,理解力成熟再学就行,在日复一日地重复出现的环境里,您是加重了孩子心灵的重量、给孩子种下聪明的种子呢?还是只让孩子接触浅陋的浮浅的东西?其实做起来是简单的,但是父母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会有意无意地错过了时机了,错过时机,就会费力多而收功少,甚至费尽心血而毫无成效。打个比方,如果从沈阳去广洲,大方向是向南,而您却向北走,无论怎样努力,也到不了,而且是越努力越远。
打开成功人士的书籍,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说法:情商比智商还要重要。而好的情商是怎么来的呢?小时候的环境熏陶是十分重要的呀,就能奠定其一生人文情怀的基调,成就孩子的大格局,而这其实是简单的,只需转一下念头,所谓“一念之间”,所谓“态度决定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5:07:21 | 只看该作者
家长的误区(五)
书呆子
很多父母怕孩子过分热衷读书,而成为书呆子。其实这是一种完全没必要的担心。
仔细观察发现,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讨厌孩子读书,只是怕孩子不会学以致用,心思不灵活。其实,古代所说的书呆子,是有的,因为那时交通不发达,非常闭塞,而可读的书又很少,但是真成书呆子的人也很少,书呆子的原因不是读书造成的。
现在资讯如此发达,就是想让孩子成为书呆子都得费点劲儿,孩子都是愿意表现的、应用的,这是不需要教的,关键是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如果没有学问,没有良好的内在修养,要怎么表现呢?所以,父母要关心的,应该是在孩子天才的吸收年龄,给孩子恰当地吸收,就像给孩子存储黄金,而不要关心孩子是不是将来会把黄金拿出来用。再换一下考虑问题的角度,书呆子和呆子比,哪个更好些?和电视呆子、网络呆子、赌呆子比,哪个更好些?为什么不担心孩子成了呆子、电视呆子、网络呆子、赌呆子呢?现在这样的呆子还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0-9-10 15:54:47 | 只看该作者
说得真好,我儿子目前还在听经阶段,也可以用你的方法吗?我现在是大人读三遍,易经一周三到四卦,是不是量少了。每天保持一小时吧,大人读的时候,会拿别的经典,古典音乐,英语导读1000句轮流当背景音乐来放,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6:2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8 湘叶 的帖子

可以呀,我觉得您做得挺好的,我还想建议您的就是,即然孩子还在听经阶段,大人可以用这种方法读,先读出100遍以上来,下一步您教孩子的时候会有切身体会。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5 金币 +4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 我很赞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典 ...
新叶 + 2 + 2 现在我也只能努力大量读
wydabendan + 2 + 2 说的太好了。一语中的,在孩子还没开始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0-9-13 04:10:15 | 只看该作者
当初看到教授提出读论语一百遍的活动时,  感觉就像让人都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  太难做到了,   而且有意义吗,    如果是为了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的话,   不用这么费劲,  看一本好的注解就行了,   如果是为了读的顺溜,  脱口而出, 又会怎么样,?和付出的时间精力比,值得吗?   现在看,  绝对值得,  即使后来大量读经,虽然不畏惧一百遍了, 但  读到六十多遍时,   也还以为,  到一百也就是多读几遍而已,  只是一个量变,    熟悉而已,   六十多遍也就这样,  在多读三十遍还能怎样呢,   但结果是很让我意外的,   不能说每遍都变化,  但是每在多读十遍都是有进步的,  从刚通篇读的卡,  到不卡,  从畏难到不畏难,  从读的速度, 换气,  超过从前,  还有一点坐得住了,  我们现在还没读到一百,   但我相信一百有一百的收获,   读两百有两百的收获,  甚至三百, 五百, 一千都会有收获,   不仅仅是量的增加,  绝对会有质的变化。   

我自己读经,  虽然两年前就体会出一点乐趣,   但是很浅,  没有在深入,  也是没有能力在深入,    那时想读,  也有时间读,  但不会读,   因为最开始是为多多读,  给他听的,  所以养成了读经时用大声朗读的方法,  可根本读不了多长时间,  嗓子就受不了,  一直很纳闷别人怎么能读的那么快,  那么轻松,    后来经春花大姐的指点才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随意读,  大声, 小声, 出声不出声,  怎么舒服怎么读。   加上以前的一点基础,  我读经的进步也是很大的。  

现在我是想读,   也会读了,   但是没时间读了,   没时间一气呵成的读,   但零碎的时间也读读的。   前两天有点时间,   我特意看表读了一下,   一部老子用了二十五分钟,   以前是怎么也低不过三十分钟的,   而且我读的不是原来的版本,  还不熟悉。  大学一遍用五分钟, 中庸用了十分钟,    第二天读了一遍论语用了五十五分钟,  我觉得很快了,   但听春花大姐说 快的话可以四十多分钟,    这在以前我是做不到也想不到的。   现在读的快时,   一呼一吸之间都可以读,  不用特意换气,   只是偶尔。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劳尔 + 2 + 2 我也来试试最快多长时间
traceyusa + 2 + 2 精品文章!今天先到这里了
tracylin2002hk + 2 + 2 精品文章!
wynnzhang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0:30 , Processed in 0.120094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