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lp5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儿元元的英语学习记录(小升初提高版)

[复制链接]
561#
发表于 2010-11-16 15:17: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lp525 于 2010-11-16 07:04 发表


最近,我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压力较大,通过写贴子的方式解压,要不就把压力转到孩子身上了,比较自私哈 ,让大家浪费时间看我的长篇大论了哈!

写贴子的同时也梳理了一下思路,想了一些平衡方法和对策 ...


元元妈对你而言是舒缓压力,理清思路,对我们这些后来者来说就是跟在你后面拣宝呢 ,你的那些长篇大论我都COPY下来存档了。从中希望可以前瞻到一些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2#
发表于 2010-11-16 17:07:03 | 只看该作者
元元妈你说得对, 确实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是否走特长的路。如果每周末5个小时, 平时差不多每天一个小时, 意味着孩子要有较高的效率和好的学习方法。 事实上, 很多国外的学生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不但要完成各种竞赛, 训练, 还有各门功课。

孩子真的很辛苦,尤其在中国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要想全面发展,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祝福元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3#
发表于 2010-11-16 18:26:54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一直在您的帖子里潜水,里面太多的东西让我一下子无法消化,非常佩服您对孩子的用心,向您学习那是一定的
还要向您请教几个问题,呵呵,我儿子10岁了,平常还是很喜欢英语的,四年级学新1到100多课了,体验英语到第5集,frog能大概听懂,马达加斯加和功夫熊猫跟着老师学了一部分,神奇的书屋听得很费劲,就听了1级就放弃了,老师说他单词量少,如何才能提高他的单词量,近而提高他的阅读能力;
您觉得像我们这样的情况,如果要提高口语是直接找外教还是仅仅找个陪练就可以了,万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4#
发表于 2010-11-16 23: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46 hlp525 的帖子

即使是这样的现状,如果给我机会重新来过,我依然不会让孩子上奥数班!奥数是少数人的游戏!不适合我家女儿!如果从小给她报班,我不知道她能得到什么,我知道她会失去什么!


好喜欢元妈这个帖子

我比较赞成你的观点。相对于语言、艺术,奥数只是短期应试走捷径的一个路子而已。对于一生而言,还是语言和艺术更重要。
我现在都后悔让孩子上了1年半的奥数班,耽误了不少时间,否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二胡。
也不是说奥数不值得学,我是觉得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选最有用的。那我肯定选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用的事情,短期的东西就不考虑了。


我的一个朋友的女儿今年也上初一,孩子很聪明,考上了我们这而最好的私立初中。现在已经被课业折磨得有厌学情绪了。
我家好运明年上初中,所以现在我可喜欢看你写的关于初中的帖子了,元妈尽量多写一些,你的帖子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oliverbobo + 2 + 2 看来妈妈的确必须时刻和孩子站在一起。
bell_ks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5#
发表于 2010-11-17 05:18:3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学校的数学进度远远在美国之前,我一直想有进奥数班的必要吗,至少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元妈说得对。
另外,元妈对学校的压力也要想开点哈,你当时一时一意要找个好学校,就注定要进一个压力大的学校的,要知道名校的名都是“压”出来的----社会压学校----学校压老师----老师压学生----学生压家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hlp525 + 3 + 3 是啊!家长要再来压孩子,孩子就压扁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6#
发表于 2010-11-17 06:21: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lp525 于 2010-11-16 11:46 发表
昨天我开完家长会回到家里,一把抱住了给我开门的女儿,亲了她一下! 这是有史以来,元元得到的家长会后最高代遇!

我这样对元元,不是在家长会上受到表扬,事实上,她的期中考试排名在班里的正中间,所以没有 ...


看了元妈的话,心中感慨,真是佩服元妈作为妈妈的定力、智慧、宽容,这不是好多妈妈能做到的,至少我还有我身边的好多妈妈对照元妈都是有差距,往往,很多时候就被学校或是社会“高分”、“应试好成绩”也潜移默化了去。在这个平台上带着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同时,也真该好好学学元妈的育儿经啊!(btw:因为自己电脑菜,对网教这个看不到的东西真是不太明白,为确保安全质优,向元妈请教一下关于淘宝口语外教的信息及注意事项,麻烦短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7#
发表于 2010-11-17 09:25:27 | 只看该作者
一有空就来读经验了,虽然我家孩儿才上小一,但很喜欢元妈的楼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发表于 2010-11-18 12:1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46 hlp525 的帖子

我想有这几种情况(至少理论上)。

一、就是从中国教育体系出来,也有很多理科尖子(以及少得多的文科尖子),就是拿到国际上,也是最优秀或很优秀的学生,也是受世界各国大学欢迎的学生;二、从中国教育体系出来没有达到“一”的标准的大量的占绝大部分的中国学生;三、能在中国以美国式教育理念坚持学习的学生——我想这至少要达到两条标准,就是全面(即听说读写四方面)掌握英语和非死记硬背式的而是思考式的学习;四、在“一、二”和“三”之间搞平衡,就是既讲中国式应战及应试式学习,又强调全面掌握英语和思考式学习。

以“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来做比喻的话,“一”就是不必学邯郸人走路了,自己这么走也很好;“二”是不学邯郸人走路,但毕竟落入零和游戏(自己的成功仅仅意味着别人的不够成功),结果大多寻常(必须强调寻常并非不好结果);“三”这种情况很矛盾,因为你身处中国教育体系中,时间安排很难,而且你也很难真正把握并贯彻美国式教育的精髓;“四”的结果是什么呢?我想或者是向“一、二”靠拢,或者是向“三”靠拢,且往往两边都未必靠得很上——其中最极端的后果就是照应“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的本义,就是爬着回家——也即你既没有“一”的强大竞争力,也没有“二”培养出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没有“三”的英语能力和思考式学习能力。

现在地方政府搞的很多改革是假改革(因为条件不仅不具备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具备,之所以搞假改革只是为应付社会压力),实质就是走(更可能是仅仅声称要走)“四”的道路。今天本地报纸说本地政府准备三年内实现教改目标,也即到2013年“各中小学……严格控制作业量,倡导学生社团活动,学生不再埋头写枯燥的作业,参与到丰富的文化活动中来”。这就是典型的假改革“目标”。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luck1 + 2 + 2 比喻的真恰当!
hlp525 + 3 + 3 学习一下。
thyxxc + 2 + 2 精彩!尤其是“假改革”,说的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9#
发表于 2010-11-19 10:43:06 | 只看该作者
很赞同元元妈妈对于元元数学学习的态度。正如前面妈妈讲过的,现在的数学课外辅导既有难题、偏题,但更多的是知识前移,把相当多的高年级知识放到低年级学习。
孩子们常常说,上数学课时,常常有同学说这个我一年前早遇到过,那个上学期就有学了。对于数学这样的学科如此学习,我还是有些疑义。不同于人文科学,就数学而言,我还是喜欢硬碰硬,不避讳短兵相接,这样更有助于今后,大学及工作后的学习。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能够提前准备的事,见招拆招也是功夫,也最有效率。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luck1 + 2 + 2 写得好精彩!
tinasu + 1 + 1 我很赞同。
crystal9966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3:1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69 zty1122bb 的帖子

对于数学,我从来就不主张早学。

提前学习数学就好像,教一个还在满地爬的孩子走路,或教一个刚会走的小孩跑。其实那些没有提前学习走和跑的孩子到了会跑的年龄也一样会跑得很好!而且没有之前提前学习走和跑的辛苦,她会更热衷于跑,随着能力和兴趣的提升,她会越跑越快!

女儿这几天学几何,很初级的那种,我基本不用参与,她很独立地完成作业。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我很赞同。
luck1 + 2 + 2 学习一下。
lucylily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23:38 , Processed in 0.124763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