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TY学琴日记(134楼,9页结束)
摘自TY学琴日记(134楼,9页结束)
我们现在也练音名,C D E F那种,老师要求边弹边唱.
看周广仁先生的书,也是不提倡高抬指,而是建议用贴键式的.我们在YAMAHA也不用高抬指的.
能互相交流,博采众长最好
我理解的高抬手指应该是TY老师现在要求的手掌打开,然后手指一个一个下键,这样,手指下键也能有力,但是不会手腕用力。而我们以前学习的高抬手指是要求手型固定不动,单个手指高抬,这样手指的力量会比较大,但是会让手腕越练越紧。我们家ANDY由于开始一年第一个老师要求高抬手指,搞得现在手腕还很紧,后来转了音乐学院的老师后,就是要求手掌打开下手指练习了。我也是看了几大教授的教学碟片后,才知道我们前面老师教法有问题,才转老师的,很后悔耽搁了孩子一年的学习时间
看到前面大家讨论断奏,我的理解是孩子在刚开始学习弹奏时,手型和手腕都不知道如何控制,如何放松,所以通过断奏来让孩子体会、学习的。一、两个月后,孩子能体会了,就进入连奏了。
TY老师让孩子一下子弹好多条,不反复,应该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识谱,认键的能力,这样孩子不容易厌烦,学得更快。识谱能力在以后的学琴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识谱能力好的孩子,拿曲子就快,弹的曲子也多,这样学得就比一般孩子快多了,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还有小楼说的帖键弹,也是要学习的一种弹法,因为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需要用不同的演奏手法,有时需要断奏弹,有时需要手指打开弹,而有时就需要手指帖键连弹,能弹出比踩踏板更好听的声音,所以这些弹奏方法以后都要练习的。
Andy妈到底是学音乐的,“我理解的高抬手指应该是TY老师现在要求的手掌打开,然后手指一个一个下键”,你理解得真准,老师的确是这样要求的,而不是手型固定不动,单个手指高抬。
我也感觉老师这样要求的确是培养了孩子的识谱能力,我以前看别人的学琴日记,用来认谱的方式到了我们这里好象完全不适用,因为孩子好象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困难。
不过学琴的过程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克服也不断得到某种乐趣:)
第十二次钢琴课
这次回课,反而不如在家里练习时那么好了,主要表现是折指,连奏时手掌关节不能充分打开,节奏过快。老师说,现在这个阶段,手指还是要抬高一点,等手指的独立性强了,就不这么要求了;节奏过快,还是手指的独立性不够,所以只能往前赶。
这次完全结束了小汤一。但没有进行小汤二,老师说小汤二全部用连奏的方法,因此要再练习一阵5指连奏。老师说这次作业布置得少点,不过说少也有20条了:)
我跟老师谈到作业量的问题,她说她相信质和量是相辅相成的。好多从别的老师那里转到她这里的孩子,当初都是因为老师一堂课才教一两条曲子,弄得孩子根本没兴趣练习,进步也慢。转到她这里就不同了。这一点我倒是完全相信,事实上,如果以TY的性格,让他半小时练同一条曲子,他肯定不干的。现在虽多,但基本上每天都可以过一遍,既保证了练习时间,也巩固了指法。
这次还教了天天练上的一条,用1指弹FA,弹的时候,1指要提前穿过去,老师说为了以后弹音阶作准备。谁知道老师一提,宝宝就说他会了,接着真的在老师面前弹了一遍。老师很惊奇,说:还没教,你怎么会了?
我告诉老师,上次观摩那个小姐姐的课,其中有这样的弹法,他回去自己经常练着弹音阶。老师看着他笑了!
为了打开掌关节,我和宝宝一起弹,我提出我们比赛,看谁不出错,结果他弹的时候,我当然盯着他的手型,弹完我说:好象有人折指了,再来一次,这回看谁不出错!
这个办法很管用,有些曲子竟能弹五六遍。出错的人,宝宝自动把鼻子拉长。我说:这回鼻子已伸到爸爸的房间去了,等一下看看爸爸房间是不是有个鼻尖。
宝宝哈哈大笑。
就这样不知不觉练完了作业。
TY的老师上课时强调手腕一定要放松,力量集中到指尖.
手腕肯定是松好啦,放松之后,手指才能很轻松地跑动起来,弹出来的声音感觉就不一样了,当然,在弹奏和旋时,还是需要使用些手臂力量的。
我们老师有个学生,已经初一了,他弹奏时连不懂音乐的爸爸妈妈都会觉得好,就是因为他演奏时非常地放松,所以感觉音乐就象是在他的手指间流淌出来的,非常地好听。
老师应该是要BETA感受手腕的动作和幅度还有韵律,我的感觉。有时手腕是要荡起来的。手腕的动作要做出来。但是要做到放松,自如,不要太紧张,太僵硬。紧张拉弹出的声音就不好听的。但是指尖是要有力量的。
第十三次钢琴课
这次回课的问题:
1. 手腕的放松仍要加强
2. 4指一定要用力弹,这样整体的声音才均匀
3. 合手弹时,右手是好的,左手有折指现象
这次课开始弹8分音符,春天那首宝宝会弹了,老师就让他先弹来听一下,还可以。
老师对宝宝这么小,每次能完成这么多作业给予了肯定。现在上课,也不再从琴凳上下来了,比以前专注得多!
老师说这次少留点作业,结果留了25条作业:),开始加入小汤二。这样宝宝现在正在用的共有四本书!
宝宝对其中双手交叉弹的那首“侧滚翻”非常感兴趣,回去了也要先弹这一首。这人有点嫌易不怕难啊!
“小木偶”那首老师交待了又交待,一定要按老师的方法先弹主旋律,下次老师再教合手。可是宝宝回到家里完全不听,非要连同左手的伴奏一起弹!
第十四次钢琴课
每一次上完音乐课,孩子们最高兴的就是去大厅的钢琴那里玩了,对于宝宝来说,那里也自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这一次宝宝弹了很多他的作业,同班的亮亮爸爸说:“受过训练手势就是不同啊。”接着问我宝宝一周练几天,我告诉他天天都练。他露出惊讶的表情。
宝宝还欣然教倩弹“侧滚翻”,这条练习是要双手交叉着弹的,对倩来说难度不小,宝宝说:你的手腕要松松的落下去,你的手指要站在键上,不能折指,你也不能从钢琴边上把手扣上去,而要从上面落下手指……
我在旁边听了想笑,他提醒别人的,正是他以前经常犯的毛病。不过懂得提醒别人,也证明他意识到了那些毛病,并有意识的去改正了。
------------------------------------------------
上完音乐课回家,宝宝又自觉的把作业弹了一遍,宝爸做他的忠实听众,我完全没有参与。
晚上的钢琴课上得比较顺利,老师夸他这个月进步很大,同时也强调了找对启蒙老师的重要性!这一点,我当然是感到非常庆幸的,而学琴三个多月,其中的酸甜苦辣与付出,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是想象不到的。
老师也谈到家长的心态问题,说现在各种人都有,有些恨不得孩子马上成为钢琴大师,其实,不是每个小孩都能成为钢琴家的,除了天分,努力,运气以外,孩子的文化底蕴也非常重要。一般的孩子,能通过学琴促进其它方面的发展已经很不错了。
这倒是大实话,也是我们学琴以前就意识到的事实。因为没有功利心,所以我们的练习90%的时候都很愉快!
这一次的作业难度提高了很多,主要是指法的变化多了,又用到落滚提的技巧,弹出来的音要短而轻。老师带宝宝练了几次,我感觉“提”的意思还没能显出来。
这次的另一个难点是“小木偶”加进伴奏,有一小节左手是断奏下去,右手却是连奏的,同时触键时宝宝总是不由自主的两手都用断奏的手法。回去后我在他的腿上弹了几次,让他感觉其中的分别。
第三个难点是有几条练习都要弹和弦,这对宝宝的小手来说太困难了,135指下键时,宝宝总是顺便把4指也落下去了,出来的声音不干净。
也正因为每次都有新的困难,每天都在学习克服困难,每天都在面对挑战,因此对大人、对孩子都是毅志的磨练,从小有了这样的磨练,我想信他可以学会将来从容面对一切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