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和儿子的一些小事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11:3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晃晃叮 于 2009-3-13 11:18 发表
我儿子当时在公立学校时,每次考完试,你问考的怎么样时,他的口头禅是‘没有不会的,但肯定有不对的’,结果一般是总有一门会丢个一两分。和他的几位任课老师沟通时,评价都是‘这孩子心态超好,对自己无比宽容 ...


我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这个心态,是否学会很重要,是否全对不要苛求,错误中常常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3-13 11:34:25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事情,做父母的要尽量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那就可以看到很多合理性。孩子学校到底是应试还是快乐,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一定可以帮助孩子适应,而不会出现对抗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不在意,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帮助孩子理解怎样对待这些事情,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
赞同LZ的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11:52: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棠棠妈 于 2009-3-13 11:29 发表
楼主的孩子如果是乖孩子,怕一个严厉点的班主任就很正常了。我看到的乖孩子,基本都怕厉害点的老师。他们甚至都不是怕老师骂他们,老师骂别人他们也怕,可能怕这样的责备有一天落到自己身上,于是就紧张吧。他们也不习惯老师不是笑脸对他们,如果家里本身对孩子从不高声说话,孩子可能会更怕。
...

谢谢你,你说的太对了,我们做父母的就是从来不高声和孩子讲话的。因为孩子是乖孩子,他知道很多事情应该是怎么去做,因此如果老师那一天批评到了他,他可能会压力很大,所以他们会比较担心老师过于严厉。对他们这类的孩子来说,确实温和的老师会更适合。

我现在也是对这个事情有所担心,所以那天给他讲过各种各样类型的老师,也和他讲老师一些做法的原因,老师那么做是为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那天孩子和我讲,他们有一位同学被老师清楚课堂了,老师说“你不要来上学了”,我听着都觉得有些不可相信。不过还是和孩子说,老师的本意不是不许孩子上课,不过是对那个孩子过分的行为的一种惩戒,让他记忆深刻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19:52:4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又有测试结果回来

一道量线段的题,孩子填写的答案是2.2CM,被老师判错,老师说标准答案是2CM,我用尺子量了,确实孩子很仔细,是2.2cm,我只好对孩子说:“你们还没学小数,所以答案是2就可以了,这道题爸爸判题会给你对”。但是下面一道题,孩子回答是1.5cm(长度确实如此)却被判对,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再去给孩子解释了。

另外一道题,题目是画出2CM的线段,孩子画出了却被判错,理由是线段下面必须标注尺寸,我特意看了孩子的书和作业,均没发现此类要求。我只好对孩子说,如果下次遇到这种题,按老师说的做好了。

我不愿意在孩子面前去否定老师,这种事情也没法子去和老师沟通。

孩子是否给扣分不重要,关键是孩子不容易明白,他到底哪里错了,这个连我也无法去解释。

只有无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lingling0921 + 2 + 2 强烈要求提高教师素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3-13 20:26:1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上学期期末考试遇到的情况稍好。

我女儿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95分,扣的5分全来自一题量线段。这是两个等宽的长方形拼成的一个美术字式的大写“L”,那么最下缘长度减去大写“L”中一横上缘长度,应该等于最上缘长度。但我女儿硬量,结果最上缘多出1毫米。

这个我好解释:我说这是几何图形,而不是一般图形,因此两个标准矩形拼成的图形已知部分线段长,可以推断另外线段长,而不用量,或将量的结果向推断结果靠拢。我告诉女儿要分清图形和几何图形。

楼主可说是印刷机质量不佳,想印成2厘米的,结果印的时候机子振动了一下……因此完全不要在意批改对还是不对。

前面谈的一题,一个数是否可以用两次的问题,不得不承认,一个数只能用一次则题目更难些。我遇到这种情况解决办法是:另出同类题给孩子做,如果会做,OK,此事完全过去;如果不会,教会孩子,然后OK,此事完全过去。对老师批改,则无论如何要培养孩子采取灵活态度:或接受、或淡然、或批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21:08:26 | 只看该作者
还好,一年级的东西比较简单,孩子目前基本还不会有不会的。

只是不希望他困惑:我错了么?

又不希望对他说,这个选题不是很好。所以才感觉为难。

其实想想大不了就是实话告诉孩子,也没什么。只是不希望有一天孩子到老师那里去说:老师你这个不对,那可是就惨了。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3-13 21: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3-14 05:40: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13 10:44 发表


关于那些选择性春游,也都是老师的一些小计谋,孩子小,很难分清楚的。孩子不止一次的很认真的告诉我,XXX、XXX同学危险了,考试总是不达标,可能要被开除了。我知道,这些都是因为老师威胁那些孩子,而让其他的孩子差生了误解。

孩子都是很纯真的,老师说什么孩子相信什么。在目前这种教育方法下,再过几年,孩子就不吃那套了,孩子也就更难约束了。

其实不只是老师,做家长的也喜欢玩那些小计谋、小策略的,但这些方法暂时有用,长远看确实不好。

如果真的需要威胁孩子,那就应该当真去做,否则孩子会逐渐失去对老师和家长的信任。我孩子有时候说某某老师是赖皮,原因是老师没有兑现原来对某某同学的威胁。

反思一下,我们可能有不少为了临时管好孩子的威胁或者许诺,事后却没有兑现。这对教育孩子是不利的,长远看很不好的。赞同qq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3-14 14:09: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你说的太对了,我们做父母的就是从来不高声和孩子讲话的。因为孩子是乖孩子,他知道很多事情应该是怎么去做,因此如果老师那一天批评到了他,他可能会压力很大,所以他们会比较担心老师过于严厉。对他们这类的孩子来说,确实温和的老师会更适合]。


如果我的理解没有偏差的话,我觉得楼主本身是一个比较喜欢与人争论的人(别砸我,不是贬意啊)。
那么,为什么不在家里鼓励孩子反抗自己呢?因为你的孩子是一个乖孩子,所以不用担心他会过分。
让孩子挑大人的刺,让孩子挑战大人的权威,让他多想想,大人错在哪里?任何时候他都可以表示他的不同意见,当然是礼貌的语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听他的。让他多和大人辩论。先是和父母,再慢慢让他和一些咱们出钱的培训机构的老师,多了,他就会自然而然得胆大了。
还有,任何时候(除晚上睡觉或别人在睡觉),都让他大声说话,说小了,当听不见,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气势,大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满。同时让他知道,和你没关的事情,就是和你没关,不要往自己身上想。人有时会说气话,气话常常不是自己真实的意思,所以不用当真(可能你们家都没说过气话,孩子就会不好理解,捡一些不会伤到孩子但是明显是生气才说的话说,让孩子体会气话也就是表达一种情绪而已,不用当真)

我自己从小就让孩子与我争论,只要能说过我,就听他的,说不过,对不起只好听我的。上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天,因为他写字总是不按笔划来写,考试又可能考到,所以我让他在家练一下每个字的笔划。他其实是一个很要强的孩子 ,所以开始也想好好练,别让笔划扣分,可是练着练着,烦了,说:“妈妈,你不是说你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我快乐吗?可是现在让我写这个我很不快乐!”咋办?咱得说话算数啊,既然你现在不快乐,玩才快乐,去玩吧。
我们这位,如果哪个小朋友被老师那样训过,他会说:“XX今天惨了,老师让他XX”问他你怕不怕,他说:“我才不会象他那样呢,我怕什么?”

我觉得楼主别的方面做得都很好,但是还需要:一让孩子大声说话,自己也可以偶尔大声,咱养的是男孩子,不是女孩子。二是多让孩子反抗自己,与自己讨价还价(我儿子因为与我讨价还价多了,在小店买玩具,有时也会和老板说便宜点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3-14 18:39: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棠棠妈 于 2009-3-14 14:09 发表
[谢谢你,你说的太对了,我们做父母的就是从来不高声和孩子讲话的。因为孩子是乖孩子,他知道很多事情应该是怎么去做,因此如果老师那一天批评到了他,他可能会压力很大,所以他们会比较担心老师过于严厉。对他 ...

我允许女儿和我争论、顶嘴。说实话,我是争论不过她的,无论是她对还是我对。原因是女儿很善于狡辩,而我却只能按常规出牌,这常常让我有理说不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宁可休战,等她冷静下来了,就会过来向我道歉。

对qq的乖孩子来说,我觉得在学校适度受点挫折是好事情,这样有助于培养他的受挫能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棠棠妈 + 2 + 2 我小时以狡辩出名,所以目前最倒霉的是他爸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3-14 19:41:10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教育最关键的是要根据特定孩子的具体情况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4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20:17 , Processed in 0.085494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