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xylonhong 于 2009-3-1 22:41 发表 ![]()
【光明日报】 语文课的出路:回归传统
http://www.gmw.cn/content/2008-12/15/content_869189.htm
马智强:语文变革欠考虑“三无”登场后果严重
http://www.jyb.cn/Teaching/jxsd/200902/t20090209_238901.html
其实就看头一篇文章里,那位马先生就出现了很大的逻辑问题。比如他说:“当年斥文言倡白话的风云人物,如胡适、鲁迅、郭沫若,哪个没受过文言的熏陶?文言给了他们厚实的文字功夫,所以一旦改写白话(注意:他们可没上过新式语文课),个个都是圣手。毛泽东、朱自清、闻一多等人也是这样,他们自幼饱读经史,改写白话,无论政论、散文、诗歌都能盛行当世,垂范后昆。凡从文言这条路走过来的知识分子,如钱钟书、吕叔湘等人,他们厚实的基础也离不开文言的底子。这足以说明,文言能使白话的表达更简练、更贴切、更精致、更丰富。”
他试图列举几个前一世纪的名人,就用来证明古文对于我们现在写文字的帮助。可惜这样论证和推演,是毫无逻辑关系的。如果他的结论成立,那清末的那些科举考试的秀才、举人、状元们,一个个都应该是比这些名人更是写白话文章的高手了。
那位马先生如此崇拜古文,可是他把目前语文教育里存在的一些问题,都归于古文的缺失,那简直是睁着眼说瞎话。因为古代教育中,哪些问题反倒更加严重。一百年以来的历史证明,白话文的改革,让我们民族有了突飞猛进的基础,而不是像那位马先生所说的有什么严重后果。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变革的还不彻底。
所以说,能写出一篇逻辑不通、与事实不符的文章来,也都和这位马先生崇尚古文有关吧。而推崇这篇文章的读者,也基本属于糊里糊涂的人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