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qqyou 于 2009-2-16 21:56 发表 其实孩子到了识字的年龄,认起字来速度是很快的,所有的一年纪的孩子,半个学期下来,基本都可以做一些阅读了。所以认字是读经可以做到的,但读经并不是识字的最好的方法,如果一群孩子一起做一些其他的阅读,可能识字更快呢。
对于孩子好习惯的培养,父母十分重要。和国外的孩子比,我们对孩子的“照顾”确实过分了些,因此孩子掌握生活技能,也迟了一些。但这些技能的养成,绝对不是通过读经这种方式,就可以做到的。实际上让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每个家长都该注意的。这个可是经书上没有写的,也不是读经就可以实现的。
当然了,每个人做一个事情,都愿意去找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理由。但实际上仔细想想,有些也许还是比较牵强一些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xylonhong 于 2009-2-17 21:25 发表 ealain讲“该干啥干啥吧。” 柳爸也说"我不喜欢争论,这样的话题估计争论不出一个结果来。来这的都是成年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原先俺就说过"记得这个坛子里有人说,该干嘛干嘛。赞成读的,去读;不赞成读的,不去读。10年后看看,20年后看看,50年后再看看吧。" 其实就这么下去,支持读经的继续读经,反对读经的继续反对而已。
原帖由 木兰花慢 于 2009-2-18 11:36 发表 道理是越辨越明的,尤其对俺这种原本犹豫不绝,思路不清的人,辩论一下还是必要的,至少通过这个帖子,俺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想法和处理原则了。
原帖由 xylonhong 于 2009-2-19 07:55 发表 近来在看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似乎可以深化我们对经典的讨论。但“欲辩已忘言”。唐先生是通史教授,擅长比较历史。看他的书好像坐着航拍的飞机,低空快速飞越长长的历史峡谷。 ...
原帖由 xylonhong 于 2009-2-19 07:55 发表 欲辩已忘言”。 ...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2-19 12:55 发表 好一句“欲辩已忘言”,,, 经典也好,典故也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阐释,,,就如融让梨、香温席,过去的年代,看到的是长幼有序,上下尊卑,,而现在的人看到的是关爱和礼仪,,,,看经典,关键还是看自己吧。就像和尚和东坡,一个看对方像牛屎,一个看对方像佛,,,这里没说阿Q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2-19 09:47 发表 这是一本好书,看了它一般就不会像普通人一样,单单去归罪于清朝的孱弱或者慈禧的无能,就会明白在那种经济文化冲突下,落后者必挨打的道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 ) |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3:05 , Processed in 0.08109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