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说经典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9-2-15 20:36: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2-14 23:05 发表


哈哈,那被让梨的孩子是不是也应该爱家人,也不该接受呢。

     

解放前的人都像孔融一样虚伪,明明自己喜欢大梨,却要让给别人,看看以前鲁迅曾写过一篇散文,讲乘火车的见闻。鲁迅说,车子快要开了,但一群乘客却还在作揖打躬,互相谦让,谁也不肯先坐。结果火车一开,“顷刻间跌倒了五六个”。(鲁迅当年就是拿这件事批评礼教的)
  
现在的人都不礼教了,都知道自己要大梨,不用虚伪的问别人,去地铁站看看:地铁一到,月台上的乘客,以奥运会的劲头,冲进车厢,直奔空位。。。。。女的和男的一样,奋不顾身。。。。

     把这个故事告诉孩子,让他选择。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2-14 23:05 发表

做父亲的接受暖床,大约是怕冷,那孩子就不怕冷么,做父亲的应该心安理得接受么。孩子成了孝子,那父亲不就变成了禽兽了么。

     孩子在床上暖床的时候,父亲在做什么呢?我想这个父亲和你一样,正在做对家庭和孩子负责的事情。小孩子都是小火炉,估计很多家长都曾挨着小火炉温暖,这样也算禽兽的话,,,就禽兽吧。。。。或者倒过来,父亲去暖床睡觉,孩子晚点睡,做点家务,这样不禽兽,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9-2-15 21:08:07 | 只看该作者

余英时:我们今天怎样读中国书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60908/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如果"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那又何必读书呢?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这是邓实在1904年说的话),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他们不是读书,而是像高高在上的法宫,把中国书籍当作囚犯一样来审问、逼供。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缺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今天读中国古书确有一层新的困难,是古人没有的:我们从小受教育,已浸润在现代(主要是西方)的概念之中。例如原有的经、史、子、集的旧分类(可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标准)早已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所取代。人类的文化和思想在大端上本多相通的地方(否则文化之间的互相了解便不可能了),因此有些西方概念可以很自然地引入中国学术传统之中,化旧成新。但有些则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特有的概念,在中国找不到相当的东西;更有许多中国文化中的特殊的观念,在西方也完全不见踪迹。我们今天读中国书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观念来穿凿附会,其结果是非驴非马,制造笑柄。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即使你同时读《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也只能分别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统中的相传旧义,不能马上想、"合二为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9-2-15 22:06: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ylonhong 于 2009-2-13 18:40 发表


您孩子可能已经比较大了吧?小孩子抵制对听不懂的东西,我想也是情有可原吧。



孩子5岁,不知算大还是算小。


原帖由 xylonhong 于 2009-2-13 18:40 发表


有个洋鬼子同事竟然和我聊孔子,还说很佩服我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还介绍我看李光耀的演讲。顿时让我肃然 ...




如果说出这样的好处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反正对于读经,我的一向观点都是从现实出发的,单纯跟我说什么大道理,俺是不会买帐的。俺这个人是不是有点太现实啊,不会被认为亵渎了什么吧。不过这样的老外恐怕也不会很多,如果单单为了应付精通孔子的老外而占用大量的精力来学莎士比亚,我觉得还是得不偿失,如果孩子长大了自己感兴趣愿意多了解,我绝对支持。我想那个老外对孔子的心得恐怕也不会是家里从小就拿着论语让他背出来的吧。

[ 本帖最后由 木兰花慢 于 2009-2-15 22:1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2 + 2 我儿子也快6岁了,试图给他听过一点点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9-2-15 23:23:14 | 只看该作者
“牛顿当时的认知水平,也不会高于现代的高中生”
现代的博士生也赶不上那时的牛顿,因而“以孔子之言作为所谓真理的,那就更是可笑了。”这一结论不可靠!
经典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00:18:3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自从……主张读经以来,论坛上又很出现了一些论议,如谓经不必尊,读经乃是开倒车之类。我以为这都是多事的

……

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和大臣们,向来总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诏天下”,而且又“以贞节励天下”。但是,二十四史不现在么?其中有多少孝子,忠臣,节妇和烈女?自然,或者是多到历史上装不下去了那么,去翻专夸本地人物的府县志书去。我可以说,可惜男的孝子和忠臣也不多的,只有节烈的妇女的名册却大抵有一大卷以至几卷。孔子之徒的经,真不知读到哪里去了;倒是不识字的妇女们能实践。

……

   所以要中国好,或者倒不如不识字罢,一识字,就有近乎读经的病根了。“瞰亡往拜”“出疆载质”的最巧玩意儿,经上都有,我读熟过的。只有几个糊涂透顶的笨牛,真会诚心诚意地来主张读经。而且这样的脚色,也不消和他们讨论。他们虽说什么经,什么古,实在不过是空嚷嚷。问他们经可是要读到像颜回,子思,孟轲,朱熹,秦桧(他是状元),王守仁,徐世昌,曹锟;古可是要复到像清(即所谓“本朝”)、元、金、唐、汉、禹汤文武周公,无怀氏,葛天氏?他们其实都没有定见。

……

   我看不见读经之徒的良心怎样,但我觉得他们大抵是聪明人,而这聪明,就是从读经和古文得来的。我们这曾经文明过而后来奉迎过蒙古人满洲人大驾了的国度里,古书实在太多,倘不是笨牛,读一点就可以知道,怎样敷衍,偷生,献媚,弄权,自私,然而能够假借大义,窃取美名。再进一步,并可以悟出中国人是健忘的,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撒诳造谣,蝇营狗苟,都不要紧,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只要留下一点卫道模样的文字,将来仍不失为“正人君子”。况且即使将来没有“正人君子”之称,于目下的实利又何损哉?
  这一类的主张读经者,是明知道读经不足以救国的,也不希望人们都读成他自己那样的;但是,耍些把戏,将人们作笨牛看则有之,“读经”不过是这一回耍把戏偶尔用到的工具。抗议的诸公倘若不明乎此,还要正经老实地来评道理,谈利害,那我可不再客气,也要将你们归人诚心诚意主张读经的笨牛类里去了。

ha 原本就不该写这个帖子,写了我也成了笨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9-2-16 09:38: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2-16 00:18 发表
ha 原本就不该写这个帖子,写了我也成了笨牛了, ...

我就理解为阿Q抬杠认输了, ,,理屈辞穷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9-2-16 10:16:43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还是有必要让孩子读读的,其他的部分随孩子的兴趣吧

唐诗宋词是好东西,语言优美意境深,适当背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1:3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2-16 09:38 发表

我就理解为阿Q抬杠认输了, ,,理屈辞穷哈


哈哈,也没有人驳我,想认输都没机会。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这是不是走死棋^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9-2-16 19:44:52 | 只看该作者
孩子5岁,不知算大还是算小。

真是不大不小。
说大吧,还不是很懂道理。说小吧,已经很有主见了。

如果说出这样的好处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反正对于读经,我的一向观点都是从现实出发的,单纯跟我说什么大道理,俺是不会买帐的。俺这个人是不是有点太现实啊,不会被认为亵渎了什么吧。不过这样的老外恐怕也不会很多,如果单单为了应付精通孔子的老外而占用大量的精力来学莎士比亚,我觉得还是得不偿失,如果孩子长大了自己感兴趣愿意多了解,我绝对支持。我想那个老外对孔子的心得恐怕也不会是家里从小就拿着论语让他背出来的吧。


握手。俺们都是现实的人,也是功利的人。向老外布道不是俺的目的,只是随便想起来,还有这个功效。俺原来的功利的目的是这样的:

1. 将来学习语文轻松一点。虽然俺的语文不差,但是总是差一点,这个和没有读过课外书很有关系,俺读大学前除了几本武侠小说,没有读过任何课外书,真是惭愧。希望小朋友可以多读点书,语文这一块可以轻松一点。目前不知道效果。

2. 培养机械记忆能力。俺自小就看不起机械记忆能力,但是大了以后,就渐渐觉得机械记忆能力的重要性。希望小朋友的机械记忆能力可以强一点。目前不知道效果。

3. 培养专注能力。专注能力是解决高难度问题能力的关键所在。虽然小朋友目前的专注程度不错,但是还是可以加强的。目前不知道效果。

4. 上小学前认识一些字。现在听下来,学前认识一些字,可以独立阅读的话,对于幼小衔接比较有好处。目前看起来,读经的效果很好,读经一个半月,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了(之前只认识10-20个)。而且对汉字很敏感,不时的问这个怎么写,那个怎么写;看到熟悉的汉字,就会联想起论语里是那句话;或者读论语的时候,想起在其他绘本上看过的字。

5. 最重要的是,现在没有人教做人了。很多东西自己无法身教,只有言传了,而言传只有从经典中来。目前小孩子读论语,俺读弟子规。从自己做起。小孩子负责饭前帮忙打饭、摆放筷子,已经坚持了好多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21:56: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ylonhong 于 2009-2-16 19:44 发表

4. 上小学前认识一些字。现在听下来,学前认识一些字,可以独立阅读的话,对于幼小衔接比较有好处。目前看起来,读经的效果很好,读经一个半月,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了(之前只认识10-20个)。而且对汉字很敏感,不时的问这个怎么写,那个怎么写;看到熟悉的汉字,就会联想起论语里是那句话;或者读论语的时候,想起在其他绘本上看过的字。

5. 最重要的是,现在没有人教做人了。很多东西自己无法身教,只有言传了,而言传只有从经典中来。目前小孩子读论语,俺读弟子规。从自己做起。小孩子负责饭前帮忙打饭、摆放筷子,已经坚持了好多天了。 ...


其实孩子到了识字的年龄,认起字来速度是很快的,所有的一年纪的孩子,半个学期下来,基本都可以做一些阅读了。所以认字是读经可以做到的,但读经并不是识字的最好的方法,如果一群孩子一起做一些其他的阅读,可能识字更快呢。

对于孩子好习惯的培养,父母十分重要。和国外的孩子比,我们对孩子的“照顾”确实过分了些,因此孩子掌握生活技能,也迟了一些。但这些技能的养成,绝对不是通过读经这种方式,就可以做到的。实际上让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每个家长都该注意的。这个可是经书上没有写的,也不是读经就可以实现的。

当然了,每个人做一个事情,都愿意去找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理由。但实际上仔细想想,有些也许还是比较牵强一些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木兰花慢 + 2 + 2 我想说的都被你说了,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8:14 , Processed in 0.08898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