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说经典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4:22: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2-26 13:54 发表
晕,日语的假名又有罗马拼法

拼音又有拼音,好象以后继续下去,要搞成死循环了

假名是孤立发音的,一个一个说出来的,根本不是几个假名拼在一起,只有那个鼻音(请原谅我打不出假名)才是和前面的元音拼的,这个也 ...


哈哈,我前面说日文怎么说就怎么写,仅仅是在这点类同汉语拼音,并没有说日语就像汉语拼音一样用声母和韵母去拼写啊。

日语发音少,所以有个50音图,中文要是搞音图,需要多少个,看看字典的索引就可以知道。

但日语又不像汉字一字一音,他们一个字或者词,都要用几个假名来拼写,这点上和拼音就有雷同,比如これ”(发音“kao lei”)就是“这”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09-2-26 14:2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2 qqyou 的帖子

不过,请注意,如果全写假名,日语的阅读性大大降低,音图少,弊大于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09-2-27 11:0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qqyou 的帖子

读经是可以引导读书的兴趣的。

我陪儿子读论语读了一年多,说说我自己的变化。

论语里多次提到鲁国季氏,季氏专权,专权到什么程度?有一次齐国发生内乱,孔子向鲁国国君汇报要求讨伐齐国,国君不敢定,要他去找季氏等三位士大夫,三位士大夫没有同意,孔子无可奈何,说了一句:“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为什么鲁国会三分公室?

论语里也多次记述了孔子对于周朝初期社会的向往,孔子所处的时代和那时有什么不同?

尧舜都是公天下,为什么到了大禹以后变成了家天下?

我越读论语,这些疑问就越深。因为以前读书太少,为了满足求知欲,最近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来看,但是我发现,要是彻底找到答案,要把先秦的书籍找来彻底读一遍。

我在想,我现在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能够读懂论语的内容。要是儿子将来懂了这些内容后,会不会也这样主动看一些先秦的书籍呢?我想应该是没有问题,因为现在他已经对于孔子的话题非常感兴趣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问 + 5 + 5 条条大路通罗马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4:0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4 qdylz 的帖子

你说得很对的,读历史其实也可以很有趣的,只不过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的历史角度不对,太看重于朝代的更迭,而不是文化。阶级斗争味道太重。

真的要了解历史,不应该从读经书开始,也不是去读什么24史,更需要的是研究史学的人用更通俗的方法像孩子们去介绍这些。可惜国内这么做的人很少。

比如你上面提到的士族专权问题,其实我们这些读过书的、学过一些历史的人,很少有人知道或者理解从春秋战国一直到隋朝这些年间,中国处在一个封建到帝国转化时期。那个年代里人被分做了三六九等,类似于以前印度的种姓制度。士族就是一个最高等级的阶层,具有许多特权,世代做官,连皇帝都经常拿他们没法子。三国里的袁绍就出自于最大的士族。刘备、孙权这些都是士族成员。到了南北朝时期,士族开始没落,也是最后的疯狂。那时候已经有了庶人担任官员,但是士人从来不和庶人同席而做,互相也不来往。门第观念非常严格。记得史书上写一些被皇帝宠幸的庶人,想要改为士人,皇帝是一点法子都没有的,只能让他去找士人领袖商量。而那些士人从来都不买帐。

隋唐以后,开始考科举,九品中正制被逐渐摧毁,这种士族制度才逐渐消亡,中国才慢慢的进入了帝制时代。

对于尧舜,原本也是书上那么写的,实际上有一部春秋年代的史书,就说过所谓的尧舜禅让,并不是事实,舜是把尧推翻了的。魏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都打着禅让的旗号。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2-27 15:2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问 + 5 + 5 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09-2-27 14:3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5 qqyou 的帖子

中国历史有3次文化大讨论时期

先秦时代,南北朝时期,从五四运动开始的现代.

先秦时代的讨论,最终的结果是奴隶制度的终结,中国人有了最基础的人权"人身自由"

南北朝时期的讨论,正如QQ所说,"士族开始没落",庶人在政治上有了出头的机会.

现代的讨论还没结束,结果还不知道.

为什么我们只把眼光放在先秦,而没有人提到南北朝时期?同意QQ的,与其读经,不如读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问 + 5 + 5 继续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4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6 jiangying 的帖子

是啊,先秦时代兴盛哲学,两晋南北朝则是诗歌音乐书法等文化兴盛,现在是兴科学之学了

我看古书比较好杂书,比较有兴趣的是各朝代的人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现今我们食物、蔬菜、用具都是从哪个朝代才有的这些杂七拉八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09-2-27 16:2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5 qqyou 的帖子、回复 #146 jiangying 的帖子

你们说与其读经,不如读史,不能同意。

对于孩子而言,怎样才能让他尽早读史?方法就是读经,我本人已经体会到了,孩子还没有读史,但是已经有了读史的苗头,他开始喜欢孔子了。

把历史故事象儿童故事一样讲给孩子听,孩子就会对历史感兴趣吗?看看历史连环画也算感兴趣了,但是看连环画的孩子会去求证历史吗?

读经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因为对于古文的反复朗诵,建立了古文的语感,理解古文比较容易一些,更容易对于历史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反复朗诵而又心存疑问的问题,孩子会有强烈的欲望想了解,他会尽量找他所能看懂的书籍来求证这些问题。被人讲述的历史,都带有讲述人的观念,不是原来的历史,如果有疑问,讲述人也会很快给出答案,求证的欲望已经削弱了。

先秦的书籍因为年代久远,所以理解难度最大。把最难的经常挂在嘴上,慢慢就会理解了,再看南北朝的也就简单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问 + 5 + 5 小学生直接上微积分,再看1+1就简单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09-2-27 16:4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8 qdylz 的帖子

晕,在QQ的贴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搞清楚先秦人的想法是不可能,就是几十年前的"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已经被篡改成了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离休干部还没死完呢.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6:4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8 qdylz 的帖子

这个说法,我不是很认可,先秦的书读懂了,南北朝的不一定可以读懂。每个朝代的文字变化都很大。

《论语》比较好读一些,因为类似以前孩子们读的毛主席语录。其他的先秦文字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其实也许孩子读了通俗的讲解才会对于历史更感兴趣。反倒是那些不容易读懂的东西,会破坏掉孩子可能会有的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09-2-28 19:59:56 | 只看该作者
看史书很重要,而且读经的人不可能不看史的。经书和史书不是冲突的。古人文史不分家的。读经有助于帮助读史,读史也有助于帮助读经。

只是小孩子年纪小,理解力不够强,生活阅历也欠缺,读史书可能不能够理解。可以等待小孩子大一点,再看《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史书。

而读经书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小孩子正是记忆好的时候,语言的敏感期,把为数不多的经书(俺计划10本左右)放在他的肚子里,不求理解。而且读经过程会有一些功利的效果,比如认字等。

僵硬先生149楼“守株待兔”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有人要恢复古制,那就是食古不化了。不过似乎也不是那么严重,就像我们不需要担心老外看《圣经》是要恢复到那时很原始的制度和做法一样。

天问先生在148楼提到"小学生直接上微积分,再看1+1就简单了"。似乎语言的学习和数学的学习似乎有一点点不同,所以直接上微积分可能性似乎不大。但是就数学而言也是可以适当超前一点的,就如小学生一年级的时候,把2-3年纪的数学书都看完,了解一下将来几年要学的东西,对于眼下的学习应该也是有帮助的。现在有一些数学创新教法似乎就是类似的做法。

qqyou先生在150楼提到”这个说法,我不是很认可,先秦的书读懂了,南北朝的不一定可以读懂。每个朝代的文字变化都很大。“ 总体来说,文言文比较稳定,越来越容易懂的。就个人经验,俺几乎没有接触过近代白话文运动之前的文言文,但是现在去看那时的文言文,似乎没有多大的困难。不过就算直接看不懂,也没有关系,没有文言文训练的现代人反正都要借助注释的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qdylz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9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3:11 , Processed in 0.13219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