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素质教育都不过是些名词罢了,国外也有国外的规矩要适应,没什么大不了.和老师沟通是必要的,可以分担孩子的压力.其实老师负责的是孩子一个时期的成绩,而家长要面对的是孩子的一生,其实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同,即使是完全相同的成长环境也不例外.大家都按自己认为的最佳方式在孩子身上试验.越是名校,孩子越是像流水线上的产品,分出个等级来.最在乎的我到觉得是家长而不是孩子,老师为了家长的更多配合,也会夸大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家长平衡.要是真的有条件跨过高考,又何必为了 100分还是99烦恼呢,因为这种差异不足已体现优秀否,成绩在高年级才分化,我有个儿子,上二年级,忙碌了一年多终于调整良好,我的目标是培养他自己学会学习,我觉得在集体的环境里学习相处挺好的,人际交往重于成绩,除了基础的知识外,学校是社会化的重要一步.该迁就的要迁就,该放轻松的要放轻松,如果时时刻刻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好象上班被领导盯岗,多难受,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我的经验是很多问题孩子自己能解决,可我们作家长的往往积极的代劳了,即使走一点弯路,这种经历都是极其宝贵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我们自己时常提醒自己要把孩子当作人来培养,这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