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小小小鲸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应试教育低头。。。。

[复制链接]
261#
发表于 2008-12-11 17:1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0 jiangying 的帖子

谢谢关心!五年的在家上学实践,更让我坚定信心,当年这个决定没错。现在孩子是青春期,睡眠也得到了极大的保证,身体很好,喜欢阅读但没影响视力,今年出门四趟旅游,地理人文知识也目睹了不少,学习也非常惬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jiangying + 5 + 5 我想问的是今年夏天你和天高发起的提高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发表于 2008-12-12 10:4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关于男孩女孩,各家孩子可能各有自己的想法,看来不能轻易表态,否则那哈佛的校长也不会。。。


关于男孩女孩的差异问题我也想不明白,不过我感觉越到高年级,男孩子越显示出优势来
各方面因素都有,跟性格和兴趣关系还是挺大吧
就拿阅读来说,女孩子偏文学,男孩子偏科普,越到高年级,到了高年级,后者的兴趣对学科学习所起的作用更明显
性格方面,粗有粗的好,细有细的好,但是男孩子不拘小节,学习累了,出去打个球,回到家又能很专心地学习,女孩子往往做不到,也缺乏这些运动。
我想的是男孩子和女孩子怎样才能互补呢?
当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男不男,女不女的,而是互相取长补短啦。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9 金币 +19 收起 理由
gajidouma + 2 + 2 还有精力上的不同。老公可以熬夜到凌晨 ...
小米爸爸 + 5 + 5 不是这样的,还是与家教有关,这是实践 ...
9143in + 2 + 2 一种说法:女孩可能较早熟,容易分心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发表于 2008-12-12 14:13:39 | 只看该作者
有时不低也不行啊! 也并不是不能协调的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发表于 2008-12-12 15:30:46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完了……把我从中午的困倦中看清醒过来了……特喜欢小鲸鱼开的帖子~提前学习下。

259楼那个公式、解题套路的问题,我认为这跟创造力、“没框框”什么的完全不搭边,按孩子他爸的话说,这完全就是一个数学原理、数学公式有没真正理解而已。

我和孩子他爸是初中同学,在数学上,我就是典型的小鲸鱼痛恨的一个题做千遍产生的熟练工型好学生,孩儿他爸当时不是好学生,我的公公婆婆就是带着那么些个“不向应试教育低头”的味道的:老公知识面挺广,书看得挺杂,当时成绩不好。不过他的两次大考(中考、高考)都算是满意的过了,我问我公公:如果因为没按照考试的要求去抓紧他学习而导致某次大考没过,不会后悔么?    —— 我觉得肯定会的呀,如果中考都没考好,俺俩都不会继续在一个学校后来八成就不会结婚生子我都不会在儿童教育发帖了!

不过小鲸鱼这个没什么大问题呀,很赞同前一页上qqyou的评价,因为关注孩子所以拿出来讨论一下而已。而且也无所谓低头不低头,在我看来只是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做点小小的技术上操作上的调整罢了。

问题的开始和落脚点可能还是孩子的心态。不过有这样的心态变化也是好事呀,逐渐碰到问题才能逐渐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嘛,这也是成长嘛。有这么关心的妈妈帮助一下应该很快就好了,没事儿。

总之,我就是进来学习的。  我的观点也就和我的应试教育背景很一致:在满足了统一的考核标准之后,再略有过人之处,往往就更容易得到平常人需要的快乐了。—— 而小鲸鱼已经很有过人之处了,统一的考核标准上下点苦功而已,古今中外都是这么过来的,不要去给套上什么大帽子,就当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就简单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qsqsqsqs + 2 + 2 你说的基本对就是那所学校氛围我认为不好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发表于 2008-12-12 15:44:11 | 只看该作者
认认真真看了所有的贴,感悟很多:
第一:楼主的公子非常优秀的,这件事正好锻炼孩子,而且我相信这些问题一定能解决,连我都信心百倍,何况楼主!
第二:熟能生巧,现在不是看谁能在3分钟内算完,而是看谁能坚持算三十年或者更长,或者爱上计算.以前我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很好,特别是心算,博得了老师不少夸奖,原因是我家开了杂货店,我经常帮妈妈看店,油盐酱醋,几毛几分,我经常算,也很喜欢计算,现在呢 ,连上街买菜的机会都很少,计算也就越来越差了,更严重的是我也不喜欢算了
第三:要不要跟别人比?比得话要不要现在就赢?
楼主公子是优秀的,如果专攻计算肯定能达到顶峰!问题是要不要现在就超过别人呢?能不能更耐心一点,我用更长的时间跟别人比呢,其他还可以不放弃,恐怕老师没那个耐心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42: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各位朋友。
汇报一下:昨天试了口算,达到了2分多钟,,孩子自己很惊讶 也就每天帮他测了两张,花了不到10分钟时间。
                  作文天天表扬,作为范文。告诉一个秘诀:我每天帮他找主题,找两到三个主题,供他选择,生活当中的有趣的事情一件,看的书的主题,做某件事情,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有了 ,昨天他丢了外套,看了一本细菌的漫画书,做了一个钟(数学老师要求做的)。我给他选择的题目包括:丢了外套(告诉他可以在作文里请求老师帮忙问同学有没有捡)、细菌、做钟。他犹豫了很久,每个都想写,最后选择丢了外套,主要他想借作文找到外套 。。。现在每天写作文的时候,他就会说:写什么呢?若有所思。。。我趁热打铁:你每天要观察,在学校就要想,哪件事情可以写成作文呢,这件事情可不可以写成作文呢?。。。乘机让他主动去观察生活。
                 兴趣也没丢,唯一丢了就是钢琴,基本只有周六周日弹一下。
                 现在睡眠时间还不够,准备下一步的重点,是想办法增加睡眠时间。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悠悠妈妈 + 2 + 2 超级喜欢这个方法!
qsqsqsqs + 2 + 2 唉。一年级就做作文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发表于 2008-12-12 19:07:09 | 只看该作者
楼已经起了这么高了。看了鲸鱼妈妈的贴。我的压力愈来愈大了。在这只能慢慢学。做个有准备的妈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发表于 2008-12-12 21:42: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8-12-12 17:42 发表
谢谢楼上各位朋友。
汇报一下:昨天试了口算,达到了2分多钟,,孩子自己很惊讶 也就每天帮他测了两张,花了不到10分钟时间。
                  作文天天表扬,作为范文。告诉一个秘诀:我每天帮他找主题 ...



一切来源于生活,走着,看着,听着,想着,玩着,说着,我手写我心。
鱼帮主,孩子要累了,就别写,说作文,你问,趟着点道问,弄他个有板有眼。
语言,动作,心里都一一给孩子诱惑出来,具体,生动就水到渠成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学习一下。
昨日乱昏山 + 2 + 2 呵呵,好主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发表于 2008-12-13 10:24:36 | 只看该作者
小鲸鱼的底子好,
口算不是马上就达到全校最高水平了吗。
看来还是要跟老师多沟通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qsqsqsqs + 2 + 2 你说的并不对。因为证明这一点是有成本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发表于 2008-12-13 12:57:04 | 只看该作者
也就是,孩子在不断证明未必需要或根本就不需要证明的东西的过程中,消耗了自己的时间、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以及冲淡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学校中,这种自我证明的需要会不断持续出现,因此孩子的学习总体状况和结果就受到极大影响。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我很赞同。
woodhead + 2 + 2 唉?一年级就不能写点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32 , Processed in 0.093098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