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汉字是道德文化的记录
汉字,所反应的是古代圣贤们的天人合一观和道德自然观。
这个特点,我们一定要牢牢地把握。当我们对这个天人合一观还没有接近古代圣贤们的时候,那么就请你不要对我们的祖宗指手画脚!汉字是道德文化的全息记录。汉字是现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唯一能够象形和表意的文字,它的一笔一画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诸如造字时的社会道德风貌、社会发展状况、经济活动现象、文化思潮特点等丰富的信息都包含在其中。如果我们走入六大时期汉字的历史长廊之中,走进汉字,辨识汉字,解析汉字,我们就不难发现每个字都是一个艺术的珍品、全息的画廊;就如同迈入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博物馆,步入了古人道治与德治心灵的长廊之中,深刻体悟到其中道德的真谛,真是使人流连忘返,抚案赞叹。
但是,从汉字的不断演变中,我们的确也能够十分清晰地看到人们在社会中逐步离道失德的足迹。在社会发展的六阶段,就从汉字变化沿革的这个轨迹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社会的共识与古人的道德境界渐行渐远的脉络,使人喟然长叹!特别是如果展开近代简化的汉字,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我们近代人离道失德状态的严重性。的确道德的底线就在我们的足下,愚智的特点和现象跃入眼帘而令人怵目惊心。“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的现状,完全应验而没有遗漏。
下面,我们可具体解析几个典型的字例,可能大家也就不难产生这种同感。产生什么同感呢?这个同感,就是要尽快地恢复我们的道德文化,振兴道德,复兴道德,振兴中华,建立和谐的社会。
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道”字。对于这几个字的分析,我只是开个头。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自己选择一些字,走进历史的长廊之中,去分析“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汉字变化的轨迹。
道
“道”字,《说文》里解说:道,所行道也。从辵(chuò),首声。 在这里要提一下,《说文》是目前我们保存比较好的对汉字解析的一个字典。但是也要注意,《说文》里面并不是对每一个字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我们只有从甲骨文到简化文都全面了解以后,再来看《说文》,我们才能产生比较客观的、更为正确的一些对汉字的解析。在这里,首先强调一下:《说文》既要作为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字典,也要注意到《说文》中的言未尽意和并不十分准确的那一部分。 甲骨文的“道”字,挺 有意思,完全与现在的“道”字不同。这个“道”字,首先是看中间。中间下面,是人的头部——整个头部的象形;头的上方,则是用了一丨带了个弯,还有另外一个带了弯的,这象意与天相连接的气路,是一个气路象意符,非常类似于丹道学中的外丹脉;这是甲骨文“道”字中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头顶上画了几条脉络与天相同。四边外围的上下左右,用了几笔来象意四通八达,无处不通。 甲骨文“道”字的象形表意非常清晰地表明,人通过头顶与大道相同,天人合一,就能四通八达毫无滞碍,明明白白,天人合一就是道。达到了天人合一,那么你也就得道,是这么一个象意在甲骨文中的象形象意表述。 那么到了小篆的时代,进入了小篆阶段以后,小篆的“道”字,里面就是一个“辶”、一个“首”。 其中的这个“首”字,并不是现代的这个“首”。下面,同样还是人的头面部和梳理过的头发;上面,在这个头顶之上则有三缕冉冉而上与天相合、相通的气流。这三缕气流,并不是某些学者所解释的头发,因为中国人的头发从来就没有过竖长朝天的“发型”。那么在篆体中仍然保留着这三缕气流的波状笔法,毫无疑问,还是在保存着甲骨文“道”字的象意;而且,我们仔细去分析这个小篆的“首”字,它的头面上部本身用了一个非常艺术的弯曲的波,来代替了人头顶上的头发。你们可以看看我写的那个“尊道贵德”的篆体,实际上就可以看出那个头发在里面,并不是不在里面。它上面的三股气流,完全是保存着与天相通天人合一的这样一种象意。 这个“道字”本身,就充分记录着:如果要想知道、证道、有道,所行的道正确没有错误,要想步入正确的人生之道、道生之路,就必须进行天人合一的实践。“道”字,也就是在告诉人们如何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中,彻悟自然真理,掌握社会变化的规律,穷通人生的哲理,明白人生的真实意义;从而建立符合自然根本规律的人生观,并且通过人生中符合道的真实实践,进入道生观,使生命获得升华,步入到大道的境界之中。 这个“道”字,从古代甲骨文本意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退步地演化成自己处在阴阳之中,寻觅人生之路。我们看一看现在通用的这个“道”,也就是说简体的这个“道”是不是这样?就是说两点“丷”、一横,下边再加一个自己的“自”,这就是象意自己处在阴阳之中、天地之内,寻觅人生之路。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现在的“道”字,我们从中就可以聆听到、感受到社会和人们离道失德脚步声。 到了近代以后,我们曾经又再次简化过这个已经不能再表述原意、真意的“道”字,本身我们运用这个“道”字已经降格了,已经离道了,离开了道的原意了。这个“道”字,我们也曾经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简化过它,怎么简化的呢,我们看一看,我们曾经将“道”字的这个“首”简化成一把杀人的“刀”字加上一个走之的“辶”。 这个“道”字,让人一看就紧张,就容易解读成为:杀开一血路就是“道”,这不就是天下为私时代的写照了吗?!哪里还有真道的存在呢?我们可以想一想看,简化后的象形与表意的内涵中,还能寻找到一丝一缕的“道”味吗?这个简化字后来虽然并没有真正执行,但是其中折射出来的心灵人文素质,却已经一目了然了。愚智时代的确已经在心灵中彻底地离开了真道,人类的精神世界已经不知道道为何物了。仅从这个甲骨文“道”字简化的这样一个历史脚步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人类的离道失德。 “德”字的甲骨文字形,左侧上方是一个“∨”,下方是一个“>”。这表示的是什么呢?也是在表示能量和气流,表示能量在天地间从天下降。人们接受到这个能量后,又将这个能量布施施舍出去。所以甲骨文“德”字,就用这个“∨”,放在左边,天德的能量下降,人承受以后再布施出去,在天地之间,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双向互动。在“德”字的右边,下面是画上一只“眼睛”,“眼睛”上面又用了很长的一条竖直的线,那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看着天上,接受天上的信息,表示要照着天意大道规律去为人行事。当然,这一“丨”也含有正直的意思。这只“眼”,我觉得并非肉眼,而是指的慧眼。这个甲骨文的“德”字,就非常地完美,非常深刻地表述了德的内涵。这个德能是大道所生,德能又长养万物,从天获得而又释放给万事万物,我们只要用自己的慧眼保持与大道的一切联系,去遵循、去观察、去捕捉这种规律性。凡是符合天道、符合大道的,去行、去思、去想,那么就是德。 那么发展到金文以后,金文则在此字的右下侧加上了“心”字。用这个“心”字,来表示用正直的心去为人处事。这个“心”字加上去以后,我们现代人看了,好像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从“象数理气”整体观上去观察和通过我们本身对道德的实践去体悟,这种改变也就充分表明了,人类已经开始离道失德了,已经进入到需要用心去做的状态了。这种用心去做,与甲骨文时期的人们不动人心后天意识,只用心灵的窗户直接去“望而知之”地去做,也就显得明显地退步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