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天高任鸟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抛弃糟粕:有理有据地揭露《论语》的糟粕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12-17 14:06:43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老师老师的,肉肉都麻麻的。

提到论衡,实际就是因为论衡对论语本身提出质疑。如果鸟兄不愿,就算了。

回到论语,我懂的不多,自己提不出问题,还是针对3楼来吧。看了 staff的解释,也算是一种很好的解释,但这种解释是读论语出来的,还是staff朋友本身的想法就值得推敲了,所以我认为,论语能被人希奇古怪的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这点本身就是糟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14:09:54 | 只看该作者
jiangying 2007-12-17 14:01 金钱 +5 能被人希奇古怪的解释,本身就是糟粕
jiangying 2007-12-17 14:01 威望 +5 能被人希奇古怪的解释,本身就是糟粕

回僵硬老师:

是啊,经典在形式上只是文字
而文字本身,在表诠思想义理方面,确实是存在很多限制的
研究过语言学的,就确切知道这些限制是什么

不过,我们不能因为人们可以多角度理解一个事物
就说这个事物是糟粕
否则,你我师生都将成为糟粕

又,经典的义理,其实是条顺贯通的
此心同,此理同
随意的理解,只是随意的理解,行家一看便知,是人之过
不能责怪经典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12-17 14:16:5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论语一书,记录的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但大多是只言片语的描述,这点和孟子不同,孟子中的上下文要多些。

既然是只言片语,难免就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往好的地方解释,有人则用以解释自己的肮脏勾当。我们可以说孔子是有道德的人,但不能说论语就都是精华(即使每句都可以解释得很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14:34: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12-17 14:06 发表
回到论语,我懂的不多,自己提不出问题,还是针对3楼来吧。看了 staff的解释,也算是一种很好的解释,但这种解释是读论语出来的,还是staff朋友本身的想法就值得推敲了,所以我认为,论语能被人希奇古怪的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这点本身就是糟粕 ...


好,遵奉老师嘱咐,以下直称僵硬兄

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内在规律的
比如科学,必须以逻辑为思考法则,以归纳为罗证手段,以证伪为否定依据
生命学问则有所不同
华夏文化以道德本体为创生法则,以实证(克明峻德)为首务,以儒释道修身修心方法为手段

经典(或者义理的文字表达),只是一指谓系统,一哲学系统
它具有自身的骨干脉络
这个系统,是可以用哲学的方法明了的
借助逻辑、辩证法的思考法则,以及归纳的罗证手段

解释,也是有规律的,有专门的解释学系统
违背这解释规律,即是瞎忙活,瞎比附

当然,任何解释
都必依赖深入了解“你所要解释的事物真相”之后,才可能真切
这也是科学的精神,这就是中西合璧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17 14: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12-17 14:40:5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糟粕?
鸟兄能否给个确切的定义。

我认为不与现实社会兼容的,都可归于糟粕一类。
那我就举一两句吧,我认为这些都与现代国际化趋势不兼容的。当然我不一定对。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现代社会,需要张扬的个性,鸟兄不也是这样,要抛弃的是乱说,而不是做了不说。我认为应该:患人之不己之,更患不知人也。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这里的攻乎如何理解?如果是辩论,就应该大力提倡。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道的目的不是为民做贡献吗?闻道就死,自私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
我如浮云。”
义和利不能统一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如能得兼。都不舍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14:51:5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一言以蔽之,华夏学问,其骨干就是“良心的学问”
我们如果真的秉持良心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
我们就不愧为中国人,不愧为世界人,不愧为人

科学,也是需要良心来指引的
否则就不会有南京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就不会有广岛惨绝人寰的核弹灾难

02老师说,小鸟企图建设“道德神台”
他可能没有意识到,“道德神台”是理想的道德,是虚构(如柏拉图)
小鸟实施的,是道德的理想,是实践的理想(如老夫子)
本质上有天壤之别,一是悬挂在外的空想,一是扎实履践的实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12-17 15:07: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17 14:51 发表
其实,一言以蔽之,华夏学问,其骨干就是“良心的学问”
我们如果真的秉持良心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
我们就不愧为中国人,不愧为世界人,不愧为人

科学,也是需要良心来指引的
否则就不会有南京灭绝人性 ...


如何靠良心指引呢?什么又是良心呢?

论语能教会我们如何做吗?

纵观几千年历史,华夏民族自相屠杀数不胜数,华夏民族被异族屠杀也数不胜数,反而是华夏民族对异族充满宽容和仁慈。

应该说,所有人所做大多数事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仅仅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所做的事情就对吗?未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15:54: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12-17 14:40 发表
什么叫糟粕?
鸟兄能否给个确切的定义。

我认为不与现实社会兼容的,都可归于糟粕一类。
那我就举一两句吧,我认为这些都与现代国际化趋势不兼容的。当然我不一定对。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现代社会,需要张扬的个性,鸟兄不也是这样,要抛弃的是乱说,而不是做了不说。我认为应该:患人之不己之,更患不知人也。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这里的攻乎如何理解?如果是辩论,就应该大力提倡。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道的目的不是为民做贡献吗?闻道就死,自私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
我如浮云。”
义和利不能统一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如能得兼。都不舍也
...




谨答僵硬兄:

所谓“糟粕”,顾名思义,横竖没什么用的,拿去喂猪都不长肉的那种东西
拿糟粕当饭吃,与拿粮食当糟粕,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愚昧
至于“能否为现实相容”,这个问题的关键,取决于人
取决于理解之后,你怎么去用

前面小鸟已经说过,经典是一个“文字指谓系统”
也就是说,文字所指的,文字本身并没有明确说
不是不说,而是条件限制:一则竹简刻字难,故简略;
二则有言语不能及的地方,要意会
比如,小鸟如果要说明“蔗糖是甜的”,无论怎么说,甜不到你心里去
小鸟只好说:甘苦自知。后人唯一真切理解这句话的办法
就是自己尝试一下。舌头麻木的多吃点,舌头敏锐的浅尝辄会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大道理就不讲了,只从最现实的角度讲,因为僵硬兄重现实

首先僵硬兄的“患人之不己之,更患不知人也”与老夫子的话头,没什么矛盾
因为你们都有在“患”字上面作相对比较
按字面直解,老夫子的意思是:与己不知人比较,人不知己倒是无所谓些。
僵硬的意思是:人不知己患,己不知人更患。

两者境界比较,即可明了:僵硬反正是要“患”,老夫子豁达多了,反正无所谓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夫子傻,不会在需要的时候扬名立万”
记住,他的官当得比你大,他在当时的社会,名誉比我们都要好得多
从千古功名角度讲,他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现实功利主义者”
这是客观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老夫子是从“起心动念”的精微处下手的,强调“无攻人之意”,此意属于恶意
这可以从他强调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守死善道”得到佐证
有此恶意,稍许不慎,人就会顺着习气堕落纠缠,不能和平和谐相处

这是义理,是客观的,也是普适的
但是,事件是特殊的,义理在事件上运用时,就会有特殊相
论辩不可有“恶意”,但在表现上,随特殊机缘而可能有“攻之表相”
小鸟不恨僵硬兄,但非常时机,必有非常手段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僵硬兄说:闻道的目的不是为民做贡献吗?闻道就死,自私也。

哈哈,你真可爱。
老夫子这是盛赞“得遇明师”之珍贵难得,“妙悟体道”之珍贵难得
一旦开悟,人类动物性的无明欲望瞬间照亮,动物性生命即刻步入消亡
“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生命”,那理性光辉,豁然朗现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僵硬兄说:义和利不能统一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如能得兼。都不舍也。


这个问题真好。

义和利当然可以统一,老夫子不是“不要财利”,而是“不求财利”,以免为欲望缠缚
更进一步,是基于人世间的复杂性,给我们一个指示:当大义与现实财利发生冲突,我们怎么取舍?
比如:国难时期,作汉奸可以发财,拯救国难却要付出身家性命,我们怎么取舍?
孟子给你的答案,你只看见了一半,后面还有“舍生而取义者也”啊。

追求财利,很容易让我们为欲望牵扯,而丧失人生方向
我现实中的工作是企业顾问,涉及资本运作,项目融资和上市指导
我见过太多受制于欲望而身败名裂、落魄江湖的所谓“企业家、社会活动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jiangying + 5 + 5 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12-17 16:45: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17 15:54 发表




所谓“糟粕”,顾名思义,横竖没什么用的,拿去喂猪都不长肉的那种东西
拿糟粕当饭吃,与拿粮食当糟粕,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愚昧

至于“能否为现实相容”,这个问题的关键,取决于人
取决于理解之后,你怎么去用

这段话很有哲理,学习了


前面小鸟已经说过,经典是一个“文字指谓系统”
也就是说,文字所指的,文字本身并没有明确说
不是不说,而是条件限制:一则竹简刻字难,故简略;
二则有言语不能及的地方,要意会(这个意会就容易出错,这点不反对吧

比如,小鸟如果要说明“蔗糖是甜的”,无论怎么说,甜不到你心里去
小鸟只好说:甘苦自知。后人唯一真切理解这句话的办法
就是自己尝试一下。舌头麻木的多吃点,舌头敏锐的浅尝辄会(这个类比不是很恰当,夸张一点的说,别人告诉你蜘蛛好吃,你会去浅尝吗?论语我是通读过(当然没有几百遍那么多),才决定不给孩子过早读的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大道理就不讲了,只从最现实的角度讲,因为僵硬兄重现实

首先僵硬兄的“患人之不己之,更患不知人也”与老夫子的话头,没什么矛盾
因为你们都有在“患”字上面作相对比较
按字面直解,老夫子的意思是:与己不知人比较,人不知己倒是无所谓些。
僵硬的意思是:人不知己患,己不知人更患。

两者境界比较,即可明了:僵硬反正是要“患”,老夫子豁达多了,反正无所谓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夫子傻,不会在需要的时候扬名立万”
记住,他的官当得比你大,他在当时的社会,名誉比我们都要好得多
从千古功名角度讲,他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现实功利主义者”
这是客观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看完论语,感觉孔子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他当的官虽然高,但仍然是郁郁不得志,不然不会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逝者如斯夫”的感概,也不会沽之待贾和欲居九夷。由此可见,他非不患人不知己,而是不说而已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老夫子是从“起心动念”的精微处下手的,强调“无攻人之意”,此意属于恶意
这可以从他强调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守死善道”得到佐证
有此恶意,稍许不慎,人就会顺着习气堕落纠缠,不能和平和谐相处

这是义理,是客观的,也是普适的
但是,事件是特殊的,义理在事件上运用时,就会有特殊相
论辩不可有“恶意”,但在表现上,随特殊机缘而可能有“攻之表相”
小鸟不恨僵硬兄,但非常时机,必有非常手段也

这段就不再说了,鸟兄解释非常好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僵硬兄说:闻道的目的不是为民做贡献吗?闻道就死,自私也。

哈哈,你真可爱。
老夫子这是盛赞“得遇明师”之珍贵难得,“妙悟体道”之珍贵难得
一旦开悟,人类动物性的无明欲望瞬间照亮,动物性生命即刻步入消亡
“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生命”,那理性光辉,豁然朗现

本来这句我知道是夸张,引来有点牵强,鸟兄一解释,我反而看不懂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僵硬兄说:义和利不能统一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如能得兼。都不舍也。


这个问题真好。

义和利当然可以统一,老夫子不是“不要财利”,而是“不求财利”,以免为欲望缠缚
更进一步,是基于人世间的复杂性,给我们一个指示:当大义与现实财利发生冲突,我们怎么取舍?
比如:国难时期,作汉奸可以发财,拯救国难却要付出身家性命,我们怎么取舍?
孟子给你的答案,你只看见了一半,后面还有“舍生而取义者也”啊。

追求财利,很容易让我们为欲望牵扯,而丧失人生方向
我现实中的工作是企业顾问,涉及资本运作,项目融资和上市指导
我见过太多受制于欲望而身败名裂、落魄江湖的所谓“企业家、社会活动家”

孟子的原话我当然知道,前面我说过,孟子的文章大多有上下文,而论语没有。我改孟子的话,也是想说明这个问题,孟子把鱼和熊掌做了个递进,又把生和义做了个递进。提出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时候,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论语中谈到不要利的时候,没有二者不可得兼的条件,很难不让人误会为君子就该穷,富了就不是君子。鸟兄当然可以说是理解者的问题。但如果把话说清楚,还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鸟兄说:又,经典的义理,其实是条顺贯通的
此心同,此理同
随意的理解,只是随意的理解,行家一看便知,是人之过
不能责怪经典本身


这话虽不错,但毕竟行家很少,因理解错误而受害,总不是什么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16:45: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12-17 15:07 发表


如何靠良心指引呢?什么又是良心呢?
论语能教会我们如何做吗?

应该说,所有人所做大多数事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仅仅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所做的事情就对吗?未必。 ...



僵硬兄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果真不出袋子所料
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此,僵硬得一袋子足矣,哈

依小鸟目前“执迷不悟”的眼界而言,《论语》足够指导我的一生
良心在哪里?我们通常所讲的良心,往往掺杂了太多的个人价值观、习惯性偏见等等
因此,那不能叫做“良心良知”

按照老夫子的说法,首先你得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然后,老人家在你所遇到的事件上,随手一指:汝安否?

《论语》并不直接讲那高不可攀的“道德本心”
那得靠你在履践君子之德行的过程中,逐渐体悟

他只是提示提示,比如“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文王故去了,但是文王不在了吗?文王以其一生功业,所体现的那真理
那真理所辉映的那慧命,难道就不在了吗?

这是一反问,答案他老人家显然是知道的,但他不说
那得靠你自己去体会

华夏文化所言的道德,是实践的过程
你若是真的体会到了那慧命的滋润
你就会更加愉快而勤奋地学习,更有效地工作,更宽容地奉献
你做的事,当然合理
你说的话,当然有理

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至于僵硬兄提到的那些历史问题,需要大篇幅阐述,不是这楼的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15:17 , Processed in 0.128961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