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q19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捐助条件越来越高】 【不感恩就取消被捐助资格】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7-8-23 20:32: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8-23 19:06 发表

对于捐助者和社会舆论来说
  ①
  一定要受捐方如何如何才给予捐助这种行为不厚道

66对捐方要求高了点. 还是认为捐方是有这个权利的. 谈不上不厚道这么严重. 不愿意接受这种捐助可以不接受. 对捐助者要求太高容易使人产生做好人难的想法.

  ②
  就因为一年多没有电话或者写信就认定这5名贫困生不知恩图报
  图报的时限似乎太紧了一点
同上. 人家有这个权利.
  ③
  记者一连串的负面报道客观上给贫困生蒙上了阴影
  需要重新客观看待贫困生群体
这个完全同意. 媒体报道有误导倾向.

  ④
  捐助除了金钱之外还可捐机会捐微笑捐尊重
  注意保护贫困生的自尊
  不要激发他们强烈的自卑(强列的自卑往往与过度的自尊结伴)
  即使贫困生有问题也可以直接进行教育而不应采取中断捐助这样的行为
  若这样还不如开始就不捐助
  这种小孩子似的意气之举对贫困生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
66似乎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捐助者是好心人, 那么对他们的要求就应该更高一些. 而不把他们作为普通的有缺点的人来看待了. 个人认为, 如果捐助了就得达到更高的要求甚至要求人家成为爱心使者不利于更多普通人加入捐助.  


当然了, 66的希望我是很赞同的: 如果所有的捐助者都能从被捐助者出发来考虑问题,除了金钱支撑更能呵护被捐者心理那就更好了.    
  ...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8-23 20:3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小灰熊 + 5 + 5 我很赞同。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0:57:49 | 只看该作者
  ②
  就因为一年多没有电话或者写信就认定这5名贫困生不知恩图报
  图报的时限似乎太紧了一点
同上. 人家有这个权利.

  
  这个有点过了
  捐助是放弃权利
  不是强调权利
  
  当然要强调也可以
  有“磋,来食”的权利
  贫困生也有不食磋来之食的权利

  大家都来强调权利
  把该干的事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7-8-23 21:19:5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捐助只是个人行为,自然是不求回报。
但,如果希望捐助的行为大面积执行,形成社会风尚,那么就要考虑捐助行为是否有利于更多的人加入慈善者行列,因此,从行为的引导性作用来看,文中所提到的那五个学生,应该被取消资格,这有利于将来更多的人捐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7-8-23 22:51: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灰熊 于 2007-8-23 16:45 发表


双方都有理由去指责对方,毕竟世上无完人。但反过来想想,人家帮助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甚至接到家里住,光从这一点来说就已经够高尚了,至于后面发生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自己的孩子都有可能挨打挨骂, ...



知恩图报,这是基本的道理,连声谢谢也不说的人,该不该去指责,已经用不着再辩了.

想说的是,一瓶水的事情,说到底就是那个孩子"不会来事儿",现实社会中,那种"很会来事儿"的人尖子,毕竟还是少数,再怎么上升,也不会上升到需要请学校来教导一翻的地步,学校处理的是否恰当,暂且不说,写这封信有没有必要,就很值得讨论.

一句话,做滴不厚道.

心态没摆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7-8-23 22:55: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灰熊 于 2007-8-23 17:38 发表
66说:


  如果强者都用俯视的眼光看贫困生
  他们接受救助当然要上更高的门槛才够得着
  不放心的话
  建议给贫困生从小开一门受捐学的课


我来想象一下,假如我是强者,在这件事上其实 ...


如果只是茶杯放低自己,茶壶却壶嘴朝天,这水到底还是接不到.

茶杯须放正位置,茶壶更要调整自己,才能把水准确的倒进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有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7-8-23 23:19:04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我们倒过来想想所谓的强者,他们强在于比别人有钱,但这多出来的钱与他多付出的努力是完全成正比的吗?如果一个清华毕业的高材生经过打拼获得了千万元的资产,他就有资本要求同样努力拼搏了--但拼搏的环境是一望无际的荒原--的受捐者做出矮他一截的姿态吗?

又说了,有钱人住着比别人大得多的房子,开着比别人快得多的汽车,享受着比别人奢华得多的生活,归根到底,他们是占用了社会上其他人的资源的,他们有过感恩的心吗?他们都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享受这些资源是花了钱的,而我的钱是我努力挣来的!我为社会贡献了比你们多的税收,你们是靠我们养着的。”但如果把全地球的石油平均分给每一个人,有钱人能那么轻易地如现在般消耗别人的汽油吗?当任何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任何一个行为对其他任何一个人造成的危害负责任时,开汽车的人是不是该为行人和骑自行车者的健康提供相当的赔偿呢?

所以,捐助只是行善,不是以此来获得什么权利;所以,捐助要形成为社会的慈善机制,而不应该是个体对个体的施舍行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视角独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7-8-23 23:46: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8-23 20:57 发表

  
  这个有点过了
  捐助是放弃权利
  不是强调权利
  
  当然要强调也可以
  有“磋,来食”的权利
  贫困生也有不食磋来之食的权利

  大家都来强调权利
  把该干的事忘了  ...


停止对自己认为不合适的对象捐助不能等同“磋,来食”吧?  66说不要把双方对立起来,这样说岂不是更加对立么?  

一个人有权决定要不要继续捐助某个人, 如果捐助是放弃权利的事情,如果捐助意味着必须要当"圣人", 如果只要开始捐助某个人就必须坚持到底,否则会被人说"不厚道", 做一个捐助的决定会变得更艰难一些, 做这个选择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少.

事实上捐助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基本上只要不是经济太困难,人人都可以做, 坛子里也有很多人这样做. 但又有多少人愿意被别人说: "不厚道"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7-8-24 01:5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8-23 23:46 发表


停止对自己认为不合适的对象捐助不能等同“磋,来食”吧?  66说不要把双方对立起来,这样说岂不是更加对立么?  

一个人有权决定要不要继续捐助某个人, 如果捐助是放弃权利的事情,如果捐助意味着必须要当" ...



并不是说捐助本身不厚道,而是捐助者的某些想法和做法不厚道.当然也得遣责那些忘恩之人的不厚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7-8-24 09:20: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嘀哒嘀 于 2007-8-24 01:51 发表



并不是说捐助本身不厚道,而是捐助者的某些想法和做法不厚道.当然也得遣责那些忘恩之人的不厚道.


捐助人在开始捐助之时就意味着担上了这种被人指责的风险, 无异于告诫别人:"捐助不容易, 下水需谨慎".

很赞同66说的要关怀贫困生的心理状况, 理性思考媒体报道, 不被媒体误导等, 但对捐助人过于苛责的做法会使人望而却步.

捐助人也是人, 也有思维盲区, 未必人人能站到对方立场考虑问题, 出现问题时让他们了解对方感受即可, 给他们贴上"不厚道的"标签有些过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7-8-24 09:41:51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有句老话叫“施比受有福”。左手做的好事不要给右手知道。
但愿捐助活动象在穷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会发芽,会成长,茁壮成长。
不是所有的种子都发芽,可是多数种子都会发芽吧,有的早,有的晚。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6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听取蛙声一片 + 1 + 1 说的好
hq1966 + 5 + 10  是这个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13:37 , Processed in 0.11114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