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一袋子宁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袋子碎语85】也说听读和看读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7-7-28 15:4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5葱 的评语

不是灭,而是化,而是通过“驾驭”而转化。
圣人亦是人,怎会没有情?

别着急,慢慢继续。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7-7-28 17:17:38 | 只看该作者

上接30楼:

以下因涉及许多“非经验领域”,概念只能针对经验而发,故多以比喻切入。

人类要从“感性认识”层面上升,到知性层面(义义理清,确定无疑),进而到理性层面(广博贯通,得系统之原委),最终,到达超越的本体觉识而逼显真相,纵贯“下学而上达”的全过程,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在感性狂流里,贞定得住
2、求真求实的精神(亦即科学精神)

成年人大脑,每秒要处理4000亿比特的信息量。而其中,能够浮现到意识层面,进行“有意识”处理的,只有每秒2000比特左右。
意识,只不过是潜意识海洋的表面,泛起的一点波光而已。
这个海,就是感性海。整个大海,暗流湍急,深不可测,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对于这个海洋,动物能把控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动物永远是动物,不由自主,随波逐流。
人类因为“有意识”稍微多一点(2000比特嘛),就产生了挣脱牢笼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2亿分之1的机会),犹如球场上的一个针孔般渺茫。
所以,古往今来,能够从中挣脱出来的人,只是极少数。这就是为什么,精英总是少数(仍然尚未挣脱),而圣贤更是千古难遇了(了悟圆融,再投身入海)。

既然机会如此之小,还有什么必要去要求孩子们去迈向这个渺茫呢?

其实不然。
随着认识层面的提高,一旦达到理性层面(关键在贯通),这个针孔会逐步扩大,在智慧(贯通则慧生)朗照下,整个海洋会发生本质变化。此时,虽仍在海洋,却不是以前那个黑暗之海了。


但是,成年人头脑纷繁混杂,如果不经过艰苦训练,是难以贞定得住的。
贞定不住,你就无法校准针孔,你就只能深陷感性海洋,透过感性湍流了解外界。
受感性控制,你就不能自主,当然就不能自由,更无法了解真相了。

而孩子因为心地比较纯净,开声朗读则:
1、口眼耳三根必须配合,刺激大脑皮层发育,集聚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不集聚,你就不知道它是什么。
2、注意力集聚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净化杂念的过程。杂念是感性海浪花,牵扯孩子浪荡游离。
3、注意力本身,就是针孔的初步(因它看不见自己,故称无意识的有意识)。
4、开声朗读久而久之,杂念逐步净化,扬尘纷落,则自觉呈现。(注意到注意力,称有意识的有意识)
5、这个“注意到注意力”,是最宝贵的反察机制。
6、这个自我的觉察,将随朗读逐步稳定,也将在遇事接物上,磨练壮大,进而融入感性海。(转化自我的过程,称有意识的无意识)
7、转化感性海的过程,就是释放能力的过程。一切创造力(包括禀赋之外的),皆因感性限制而不能涌现。


这样,孩子的能力,将会稳步提高。但是要注意:
1、朗读时间必须长(每次从10分钟,逐步提高到1小时),呼吸必须配合(一口气一口气地接续朗读)。
2、能力只是成事的一个因素,能力犹如建房子的工匠,知识好比材料。缺一不可。

因此,开声朗读的初期材料,就必须审慎选择了。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8 17:1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hq1966 + 10 + 10  很长 不懂
我是一根葱 + 2 + 2 嗯,很具体想两口气都不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7-7-28 17:27: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7-28 15:09 发表
孩子的天性本来就是好动的,如果把他定住,这不是逆天吗?
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是成功还是失败我现在不好下结论。

但我觉得做家长的不应过多把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强加于孩童身上。
比如,大人觉得专注,不浮躁 ...



安静,专注,并不是说孩子每时每刻都如此,仔细观察,每个孩子(有问题的除外)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表现安静和专注,简单的说吃饭时品尝味道,也是需要专注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 5
hq1966 + 5 + 5  俺喜欢吃饭时专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7-7-28 19:50:31 | 只看该作者

接续 #33.5 66 的评语

没错,吃饭时的品尝,本身就是一种注意。

但是,这种品尝,其自己,处在“感性海”。
可是,一旦你注意到它,也即“注意你的注意”,你就有了快速复制品尝本身的能力。

后面这个注意,就是“超越的自我”之呈现之机。
这个超越的自我,就是道德本身,就是心体。
这个呈现之机,一闪而过。
如夜色中的美妙女子,擦肩而过,半转回眸,匆匆一瞥。

定力不深,慧力难起;
慧力不起,她瞬间即消失于茫茫人海。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8 19: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5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嘀哒嘀 + 2 哇...............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7-7-28 20:20:28 | 只看该作者

接续 #32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开声朗读的初期材料,就必须审慎选择。
因为孩子的童年很短暂,7、8年一晃就过去了。
我们一定要高效利用孩子这一段“清洁纯良的记忆力黄金时期”。

白话文之类的东西就不用朗读了,阅读就可以了。白雪公主还要朗读?
孩子读经一年后,一天就看完了,白雪公主又不会老,着急什么?

让孩子朗读,就让他读最好最凝炼最浓缩的文化精髓。一边朗读,一边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经典有什么用? 你慢慢寻思吧,有机会再说。

他现在不懂?
没关系,他有一辈子时间去消化吸收。

背唐诗?
你知不知道李白读什么出身的?
你知不知道唐宋时期,那些名垂千古的诗人词人,读什么出身的?
你知不知道汉朝、唐朝、宋朝,千年以来,选拔人才,考的是什么?

你说他们是封建文人?穷酸? 百无一用? 你听谁说的?历史书? 谁编的?
你怎么不照照镜子,问问:你比这些未曾谋面的人,强在哪里?
起码,千百年后,人家名垂青史。
我们呢?今天死了,明天就没几个人记得。

谁反对八股文? 你? 就你?
你写的文章,哪一篇超过了那些举子的八股文?  连鸟文这一关你都越不过去,还牛什么? 连起码的学问底子都没有,你牛什么?
更何况,你知道八股文是什么吗? 你知道五四运动为什么要反对八股文吗?


一想起那些不懂装懂,整天四处乱去反对“自己并不懂”的学问,危害孩子成长的人,鸟儿就怒气顿起。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7-7-28 21:09:27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因为自己网速的问题,下载东东超级费劲,袋子下一点传一点,耗时巨多,让俺的硬盘荷包涨满。这些MP3给俺的惊喜可不是一点点。

儿子当初是不喜欢MP3的,只喜欢自己看书,看得超快,也不知看懂了多少。但一个《神密岛》听了几次,就立马被吸引住了。此后凡是吃饭,必喊着听故事。想着俺小时候,中午时分必听的小说联播,看着此时儿子一声不吭如坠云里,俺偷着那个乐呀。

听,可以让孩子利用小缝小隙的时间,吸收更多的东东。

有许多文章,特别是散文,具有很强的音律性,读那些美文,那些排比句,那些蓝天云海、那些旷野群山,让人如置身于奇境,甚至有如听音乐般的享受。一些童话,那些小动物的描写,那些灵趣和动感,让读者的心也跟着跳呀跳呀。。。。

这些文章,读出来,带着表情地读出来,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孩子读起来,给孩子绝不仅仅是知道文章内容,俺相信更能陶冶情趣、让孩子懂得什么叫美。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4 金币 +24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又是一务实的总结
小荷才露尖尖角 + 2 + 2 学习一下。
嘀哒嘀 + 2 + 2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7-29 01:52:16 | 只看该作者
可爱的小鸟,谢谢你!
谢谢小鸟的回复,盖了好几楼,打了这么多的字,辛苦了!曾看到说打字打多了,爪爪会流血,心疼!

今儿又回来晚了,没一一细读细品,得空认真学习,有问题再求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7-7-29 10:20: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8 20:20 发表
开声朗读的初期材料,就必须审慎选择。
因为孩子的童年很短暂,7、8年一晃就过去了。
我们一定要高效利用孩子这一段“清洁纯良的记忆力黄金时期”。

白话文之类的东西就不用朗读了,阅读就可以了。白雪公主还要朗读?
孩子读经一年后,一天就看完了,白雪公主又不会老,着急什么?

让孩子朗读,就让他读最好最凝炼最浓缩的文化精髓。一边朗读,一边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经典有什么用? 你慢慢寻思吧,有机会再说。

他现在不懂?
没关系,他有一辈子时间去消化吸收。

背唐诗?
你知不知道李白读什么出身的?
你知不知道唐宋时期,那些名垂千古的诗人词人,读什么出身的?
你知不知道汉朝、唐朝、宋朝,千年以来,选拔人才,考的是什么?

你说他们是封建文人?穷酸? 百无一用? 你听谁说的?历史书? 谁编的?
你怎么不照照镜子,问问:你比这些未曾谋面的人,强在哪里?
起码,千百年后,人家名垂青史。
我们呢?今天死了,明天就没几个人记得。

谁反对八股文? 你? 就你?
你写的文章,哪一篇超过了那些举子的八股文?  连鸟文这一关你都越不过去,还牛什么? 连起码的学问底子都没有,你牛什么?
更何况,你知道八股文是什么吗? 你知道五四运动为什么要反对八股文吗?


一想起那些不懂装懂,整天四处乱去反对“自己并不懂”的学问,危害孩子成长的人,鸟儿就怒气顿起。


这楼偶保留意见,如果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天鸟君从根本上回避了为什么传统难已为继的背景与环境。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梦幻妖精 + 2 + 2 我很赞同。
hq1966 + 5 + 10
爱的翅膀 + 5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7-8-6 20:17:03 | 只看该作者
传统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纯粹是人为的。
古人也好,今人也罢,都存在着错解经典,归罪经典的毛病。

经典无罪,罪在学人。
因此要读经,因此要延续这千古的文化生命。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3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klcz2002 + 3 + 3 纯粹偏见^-^
一袋子宁静 + 5 + 10 鸟儿回来看楼下 俺们继续学习中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7-8-6 20:55: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8-6 20:17 发表
传统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纯粹是人为的。
古人也好,今人也罢,都存在着错解经典,归罪经典的毛病。

经典无罪,罪在学人。
因此要读经,因此要延续这千古的文化生命。


个人觉得,古人也好,今人也罢, 也存在着错解经典,归功经典的毛病。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8-6 20:5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5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2 + 2 所以要了解经典,而非文字游戏
klcz2002 + 3 + 3 我很赞同。
hq1966 + 5 + 10
一袋子宁静 + 5 + 10 呵呵,翅膀这个“归功经典”有点意思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5 20:32 , Processed in 0.091354 second(s), 4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