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一袋子宁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袋子碎语85】也说听读和看读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7-27 16:2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一袋子宁静 的帖子

刚刚看见宁静这个回帖,回复迟了,对不起。
我看晚上有没有时间,详细解释一下。

抱歉抱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7-27 17:18:15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7 16:22 发表
刚刚看见宁静这个回帖,回复迟了,对不起。
我看晚上有没有时间,详细解释一下。

我也有同一疑问想请教鸟先生:
儿子一岁四个月,对于注意力,定力不同情景是不一样的,又怎么办?
比如: 对于一些图片,某些图书,及我做的PPT等注意力很集中,可以看很久(不过被我人为限制了,不让看久).而在玩的方面,比如玩玩具就没耐心,东玩一会儿,西玩一会儿,画画也主动(当然是拿笔乱涂),画不了五分种又跑了......如此怎么办啊.见同龄的小朋友可以玩一样东东玩半小时以上,他可从来不会这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7-28 00:42:19 | 只看该作者
听读练习灰常灰常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 10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7-28 14:4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一袋子宁静 的帖子之“动物般生存”疑问


说实话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为人类基本上是受情感支配的动物。
情感实际上只是一种“生化反应”,不经过理智层面筛选审虑,因此落于肤浅,故认识不到事情的真相。
所以你说实话,却往往因对方不了解真相,而误解,而诋毁。

了解事物有几个层面。
粗浅接触,仿佛知道一二,却不确切,也不深入,这叫做“感性了解”,是最低层面,但却是99%的人用以了解世界的方式。

虽然这种“了解方式”不能恰当认识真相,但却是“最省力”的。
趋向轻松省力,就是edu先生说过的趋利避害原则的一个具体表现。

比如与他人对话,比较难的就是“设身处地”,最简单的就是“我说,你听”。
比如治学,比较难的就是广博而通达,最容易的就是蜻蜓点水。从论理的内容和方式,你其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一个人在学问上投入精力的多少,以及通达的程度。你也可以从中看出他有无“求真求实”的诚意。

而人们通常会选择什么方式进行对话和治学呢?
看看坛子里面的帖子吧,一目了然。

趋利避害原则,帮助人类度过了漫长而艰巨的生存之路。
感性认识的好处,就是“即时反应”,因为不必要经过理智层面的审虑,可以迅速贯彻“趋利避害”原则。
这个习性,是比较适应原始丛林生活环境的,有助于人类快速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

比如,两百万年前,披毛的你走在原始丛林的小路上,风中飘来一股异常的气味。
你其实尚未意识到这个气味,到底意味着什么。可是,你的丘脑已经做出指令,从而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迫使身体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以防不测。(这就是人类至今,面对“不一致”的观点,也会产生对抗的深层原因)

这实际上也就是“动物性生存模式”,活在“即时反应”之中,凭借“生化反应”应对外界事物。


听人说“活着,就是生命的最高意义”,这是昏话。
如果在纳粹集中营里面说这个话,那体现了说话者“捍卫生命的崇高愿望”,那是有价值的,因而也是道德的。
但是,在当今世界,再说这个话,只能说明 言者“照话搬话,人云亦云”,这就是典型的“感性了解”。


以上,鸟儿粗略地说明了“动物一般的活着”的话头缘由。

动物一般活着,就是“不由自主”的生活。

因此,曾经有网友询问:你到底希望你的孩子今后是个什么样子?
我说:希望她能“自主”。

意思即使希望摆脱她“动物性生存状态”,自律生活,而非“他律生活”。

这个自主,不是什么“读经征得她同意否”之“同意”的意思。
她若是“他律生活”,无论她同意与否,皆是“不由自主”,只由“欲望”或者“生化反应”做主。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8 14: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谢谢!要出门了 晚上回来拜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7-28 14:59: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6 20:31 发表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注意力是最为关键的能力。
注意力后面,关联涉及一系列能力。注意力不行,基本上这孩子就没什么希望了,终身将会是动物一般的活着。

。。。。。。


天鸟君,何出此言?

偶小葱一根听了变大葱一根,信心高涨,偶家的小小葱只要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一坐都可以二小时以上的,注意力是一流的,完全符合天鸟君的希望理论。

记得儿子不喜欢看读中文,葱就没有要求过他,但是他自己看中文FLASH故事可以连看二、三小时,一定要拉他休息眼睛才可以的

葱的想法是不能强制或强迫孩子去学习,要让他们自己愿意学效果才一流的。

注意力的形成是葱教育的副产品,真的这么神奇?请天鸟君明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7-28 15:0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我是一根葱 的帖子

您这问题不同,我慢慢分析。
打字好累,又不是靠抄袭粘贴就完事的。

见谅见谅。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我是一根葱 + 2 + 2 是的,是的,你不是文抄公,慢慢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7-28 15:09:42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天性本来就是好动的,如果把他定住,这不是逆天吗?
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是成功还是失败我现在不好下结论。

但我觉得做家长的不应过多把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强加于孩童身上。
比如,大人觉得专注,不浮躁是成熟,是优良品质。可在孩童的世界里呢?
安静,专注真的是件好事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7-28 15:26: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7-28 15:09 发表
孩子的天性本来就是好动的...


这句话很武断,问问袋子,孩子天性都不同的,哈哈哈,没经验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7-28 15:28: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8 15:08 发表
您这问题不同,我慢慢分析。
打字好累,又不是靠抄袭粘贴就完事的。

见谅见谅。


当然,如果是一时失言就不要连续剧下去了,葱理解理解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7-28 15:40:37 | 只看该作者

上接24楼:

趋利避害原则,实际上是深深困扰人类的一个问题。

因为“趋利避害”总是与感性认识如影随形,互为因果,互相纠缠。而感性认识则永远与“肤浅短视”共生。
这是人类动物性决定的,也是漫长的大自然法则造就的。

当趋利避害、感性认识与肤浅短视牢牢结合,实际上就阻断了人类与动物彻底划清界限的可能性。
从这个角度讲,人类是愚蠢而且可悲的。

因此,古往今来,所谓“定”,是强调“不要随着动物习气走”,要“知道自觉”,并且要知道自觉“觉的是什么”的意思。(仔细体会,后面继续详细讲)
edu先生27楼帖,依文解义,正是感性认识的典型表现,故很难切入文化深处,做真切的体认。

定,就是不要动吗?
那么动中有静这个词语,对于你来讲,就是无意义的。从这里开始错,以下皆错。所谓孩子天性好动之类,皆荒谬了。

为什么我在这个论坛,一再强调,真正要学习,要想有真收获,一定要沉下去,就是因为这个。
但是,沉下来很难。说实话,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完一个帖子都是那么难,何况其他呢?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8 15:4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7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hq1966 + 5 + 10
我是一根葱 + 2 + 2 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不,是灭兽欲?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 12:25 , Processed in 0.089755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