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4171|回复: 1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育儿百科(出生,婴儿,儿童...数百个问题,应有尽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4 16: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录1

认识危险训练法

辨识方位

表扬占2/3 批评占1/3

曾参教子

育儿莫苛

勿以成人感觉为准

儿童不宜玩的5项运动

“教育偶像”不可复制

误食干燥剂

练翻身

入托抚慰

婴儿思维也复杂

一口鱿鱼=40口肥肉

产前理智购物计划

宝贝,坚强点

开发右脑 亲子游戏

新父母最容易犯的十个错

正确对待:“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

给孩子买衣物绝妙锦囊

正确对待孩子的“哭”

孩子最怕的事

多元智能发展之视觉空间智能

教你养个智商高的孩子

吃饭难的N个问题

纠偏食带孩子逛菜场

偏食易导致孩子性格异常

测臂围知营养

番茄优酪汁

旧布做尿布 婴儿患肛瘘

儿童梦境预示

暗示教育效果佳

练耐性小点子

1岁仍不会爬

刷牙细则

5招拥有好睡眠

孩子迟睡怎么办?

婴儿宜在“黑暗”中睡眠

看数字大小知宝宝健康

幼儿为何抗拒“早期教育”

让孩子乖乖上床睡觉

3-4岁小儿每天应吃多少饭

新生入园重点

有助于孩子学习的5项重要技能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是什么?

让孩子听话的九个秘诀

怎样训练宝宝夜里不尿床

与宝宝一起动手做

“奖励”是一种教育方法

如何让孩子有兴趣于学习

我是这么“虐待”儿子的

给你5个购衣锦囊

智力低下有先兆

教小鬼当家

几岁可看电视

锻炼头颈部力量

月亮帮刷牙

抱宝宝有讲究

父亲与母亲的角色分担

准爸爸如何参与胎教

孩子口吃怎么办

教孩子识字,要掌握方法

教宝宝学会自我介绍

1-2岁幼儿家长如何运用语言

“鹦鹉学舌”不利于孩子学说话

宝宝不愿呆在家里

细说宝宝的9大敏感期

止哭13招

谁说我“无理取闹?

安抚宝宝哭闹的方法

不要强行制止孩子啼哭

从婴儿啼哭判断语言天赋

护理专家教你聆听婴儿的“哭声”




目录2

宝宝的哭声你可懂

一个安抚新生儿哭闹的良方

宝宝为什么哭?

宝宝走路太晚了吗

多爬有益于婴幼儿的健康

贝贝自己走

贝贝爬楼梯,不用紧张

蹒跚学步的孩子常惹麻烦怎么办?

婴儿学走七大要点

宝宝学步时的安全措施

训练孩子走路的自然和协调

学步的宝宝,安全第一

对学步车说“NO”

怎样教小儿学走路?

如何在夏天给宝宝巧用纸尿裤呢?

幼儿排尿训练法

0~3岁经典诵读

孩子发烧您如何做最正确

宝宝常用良药

儿子说谎以后

世间并不存在着什么“神童

一个父亲的育儿心得

教给孩子认识钱

如何培养孩子的胆识

教会孩子自卫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

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请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

如何回答宝宝的出生问题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吗

正确看待孩子的成与败

祖父母切忌溺爱孙子

如何帮助胆怯的孩子与人交往

怎样做个好家长?

当你想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

隔辈抚养的利与弊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关心父母

教育宝宝也要讲究语言艺术

带宝宝串串门

不要勉强孩子当众表演

“命令”孩子好吗

让宝宝在爱的环境下成长

宝宝外出不愿回家怎么办

当宝宝和你“作对”时

宝宝咬人、打人怎么办

孩子丢三落四怎么办

孩子说了难听的话怎么办

孩子做事慢吞吞怎么办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孩子没有主见怎么办

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怎样对待孩子的小气行为

正确对待孩子的占有欲

做客时孩子哭闹怎么办

如何面对孩子老问为什么

孩子不爱整洁怎么办

孩子不讲礼貌怎么办

到处乱涂乱画怎么办

30花招宝宝吃饭香

养成小儿进餐规矩

有“偷窃”习惯怎么办

怎样让孩子举止大方

不肯主动讲话怎么办

随意乱跑怎么办

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

珍惜孩子的主动尝试

孩子贪玩,八字策略

处理小问题,体现父母大智慧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幼儿为什么喜欢拆卸东西

幼儿缠人撒赖怎么办

帮助孩子克服磨蹭、马虎的坏习惯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常和大人嘻皮笑脸怎么办

倔小子“改造”计划

宝宝对客人没礼貌怎么办

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孩子莽撞怎么办

四大妙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不能放纵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怎样看待孩子的插嘴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策略

孩子为什么会撕书?

教孩子正确对待吃亏

理财教育从娃娃抓起

如何培养孩子讲礼貌

儿童自护自救的十种方法

大便控制手册

小便控制手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3-24 16:24:53 | 只看该作者
认识危险训练法


 危险,和他想探索新事物是分不开的。与其限制宝宝的探索,不如放手给他尝试,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有了相应的练习,以后就安全多了!

  场景扫描

  宝宝走向饮水机,他正在努力地压“红色”的水笼头;宝宝的球掉到了楼梯下面,他正拉着栏杆挪动脚步,想下楼梯;您把宝宝放在床上,刚转身去厨房给他弄吃的,他就爬到了床边;宝宝无意中拉开了抽屉,正一拉一抽玩得高兴……

  或许您的宝宝曾发生过比这些还要危险的动作,您除了要尽可能地改善生活环境的安全性,还能做什么呢?那就是教宝宝———认识危险!

  认识“高”

  您故意把孩子放在高约10~15厘米的平台上,看孩子的反应。大部分会爬的孩子会马上翻下来,没有特别害怕的表情;然后再把孩子放到90厘米高的桌子上,父母在一旁注意保护孩子,看孩子爬在桌子上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孩子是否会爬到桌子的边缘就停止动作。在游戏结束以后,告诉孩子这很“高”,很危险,宝宝不能爬到上面来玩,如果下不来就要喊妈妈。

  认识“烫”

  用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在杯子里倒入冷、热两种水,让孩子感受不同触觉感受,并告诉孩子“烫”。然后把水壶打开,拉孩子的手放在水壶口上方,让孩子感受热水汽,并再次强调“烫”。您还可以用两块毛巾分别浸过冷、热两种水,当把热毛巾给孩子的时候,告诉孩子“烫”。

  学倒水

  您应该给宝宝准备一把小茶壶,提前在里面装上宝宝要喝的水,并把它放在宝宝方便拿的地方。宝宝玩累了、渴了,您需要做的就是提醒宝宝自己去倒水喝。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您可以适当地帮助宝宝完成,以后就放手让宝宝自己来吧,不要怕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

  骑马翻跟斗

  当宝宝在摇马上骑得高兴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轻推,让宝宝身体猛地朝前方倾斜并翻倒,观察孩子的反应。这个动作是需要您保护的,您的手始终都要拉住宝宝的后背衣服。宝宝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害怕,不可以强迫他,只在偶尔的时候练习。练习的时候要教会宝宝用手支撑地,并慢慢地爬下来。

  学用剪刀

  给宝宝儿童安全剪刀,教他用剪刀剪开纸。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让宝宝学用玩具螺丝刀、夹子等。注意,生活中的这些东西还是尽可能不给宝宝接触到。

  (用类似的方式,您还可以教宝宝认识“扎手”、“夹手”、“摔跤”等危险信号,以及如何从箱子里爬出来、如何从床上爬下来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3-24 16:25:30 | 只看该作者
辨识方位


  整理物品 让宝宝自己玩玩具并将它放回原来的位置。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爸爸妈妈用正确的语言提示,比如“记住动物园里小动物的‘家’在门边衣橱最下边的一层”。只有当宝宝听到规范的、细致的描述时,他们才能学会这些词汇。

  藏猫猫 有意识地创设一下可以让孩子藏身的“设备”,比如孩子可以钻进去的大盒子等等。

  当你四处走着找他时,要对你走过的地方有一个“实况报道”,当然也包括你找到他们的地方。

  绘制地图 在一张大纸上,让宝宝画出房间的墙,并标出窗和门的位置。

  让宝宝剪出不同颜色、形状的粘贴纸片,代表房间的不同区域,比如读书角架,并把这些小纸片贴到大纸上。

  讲故事 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宝宝绘制地图,读一个故事,如“一个小姜饼人”。他的生命开始于一个老婆婆阁楼上的煎锅里。他从煎锅上跳到地板上,溜出厨房,跑出门去,然后沿着小路逃跑。他穿过花园,看见一个园丁正在干活。之后他跑到田野里,看到一头牛和一匹马。因为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在追他,他就跳进了一条很深的河,一只狐狸救起了他。

  当你讲故事时,鼓励宝宝参与到你的讲述中,可以不断地重复这句对白:“跑啊,跑啊,你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但你追不到我,我就是小姜饼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3-24 16:26:27 | 只看该作者
表扬占2/3 批评占1/3


  对孩子的褒贬,什么比例最恰当呢?笔者认为,黄金分割比例最恰当,其比值约为0.618。即对孩子的表扬要占2/3左右,对孩子的批评要占1/3左右,过多地突破这个比例就不当了。

  只有褒奖、没有批评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一方面,它容易使孩子在认识上出现误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和过失,对此,只有批评教育才能帮助他纠正;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从不批评,他自然就会觉得自己都正确,渐渐地,孩子就会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就会出现惟我独尊的心理;另一方面,容易使孩子造成心理脆弱。

  有些父母则相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非常苛刻,动不动就批评指责。这种一味批评指责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同样是非常不利的。一是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二是容易导致情绪对立。

  当然,教育孩子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调节比例,但都不要过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明白自己的缺点,既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3-24 16:26:44 | 只看该作者
曾参教子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在教育子女时,不仅严格要求孩子,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外出办事。在一旁玩耍的儿子,赶忙跑上前去,扯着母亲的衣襟,又哭又闹,吵着也要去。曾参的妻子怕年幼的儿子走不动路,不愿意带他。可是又被儿子缠得没有办法,只好哄孩子说:“好孩子,你还小,留在家里好好听话。等我回来,我把咱家那头肥猪杀了给你吃。”

  儿子一听止住了哭声,眨了眨眼睛,认真地问:“是真的吗﹖”母亲只得又点了点头。儿子的脸上露出了微笑,蹦跳着跑到一边玩去了。这一切,都被站在旁边的曾参看在眼里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到家里,只见曾参正拿着绳子捆家里的肥猪,身旁还放着一把杀猪的刀子。妻子一见慌了,急忙上前拉住曾参,着急地说:“你这是疯了,我刚才是被儿子缠得没有办法了,才故意哄哄他,只不过是说着玩的,你怎么当起真来了﹖”曾参严肃地说:“你做母亲的,不能欺骗孩子。小孩子啥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听从父母的训教。今天,你说不算,答应孩子的事不去做,哄骗了孩子,就是教孩子也去讲假话,去欺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儿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信,以后即使再对他进行教育,他也难以相信母亲的话了。这样做,怎能把孩子教育好呢﹖”

  妻子听了,觉得丈夫的话句句有理。她佩服丈夫这种真诚对待孩子,说一句,算一句,精心培养孩子诚实品德的高尚行为,高兴地跟丈夫一起给儿子杀猪去了。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的确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曾参杀猪教子的感人故事,对于今天的家长,也同样是个有益的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3-24 16:27:08 | 只看该作者
育儿莫苛


  俗话说??“温室里长不出大树”。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习惯是应该的,对子女适当严要求也是必要的,但教育子女不要过于苛求。

  目前,一些父母出于爱心,从严从难要求子女,甚至不顾子女的兴趣,采取强迫命令式的教育方法。比如有的父母不吝重金,硬让孩子苦练弹钢琴……如此等等,都是父母教子太苛刻的表现,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人都是千差万别的,孩子也不例外,做父母的应多从孩子的角度想想,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循循善诱,适当引导,因材施教,让他们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众所周如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被人讥笑为笨蛋,甚至老师也不愿意教他,但他的母亲不仅没有打骂他,而且鼓励培养他,在这位母亲的教育引导下,爱迪生最终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由此可见,就其所长而教之,常常能使孩子有出息。

  提倡教子莫苛,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听其自然,而是要掌握好“度”,在适当管教的同时,多给孩子留些自由的空间,以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3-24 16:27:33 | 只看该作者
儿童不宜玩的5项运动


  1.兔子跳

  在做兔子跳运动时,人体重心所承受的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3倍,每跳一次膝盖骨所承受的冲击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三分之一,这样对骨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孩子来讲,很容易造成韧带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2.倒立

  尽管儿童的眼压调节功能较强,但如果经常进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会损害眼睛对眼压的调节。

  3.碰碰车

  10岁以下儿童不宜玩碰碰车。少年儿童的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强烈震动时容易造成扭伤和碰伤。

  4.滑板车

  8岁以下儿童不宜玩滑板车。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玩滑板车,会出现腿部肌肉过分发达,影响身体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身高发育。此外,玩滑板车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伤,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最好有父母陪护,并且找平坦宽敞的非交通区域玩耍。

  5.公共健身器材

  公共健身器材对安全要求很高。例如目前最普及的“太空漫步器”,按照其两脚间规格,明显是只适合成人使用的,而有关警示上只对运动的形式、健康禁忌做了规定,对于使用者年龄并没有特别限制。而很多儿童也把这些器材当成了玩具。据了解,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原则上就是给中老年人配备的,目前还没有安装适合儿童的健身器材。

  父母应当鼓励儿童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而不要希望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创造某些体育项目的奇迹。

  儿保专家认为,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父母可以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儿童的身高,又不会伤害身体。另外,对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一次运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间隔十几分钟,休息一会后再运动。一天的运动量不能过大,以运动后孩子不感到疲劳为限。


[ 本帖最后由 fsmzly 于 2007-3-24 16: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3-24 16:39:43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偶像”不可复制

  教育偶像如雨后春笋般展示在大家面前,成千上万的家长在看过书中的教育方式后亦步亦趋。教育偶像究竟是否真的能让普通孩子也获得他们那样的“成功”?
  每一个孩子的成功,都会带来一轮关于这个孩子的培养方法的大作的热销。当然,畅销的不只是哈佛女孩、剑桥男孩,还有随之而来的清华男孩、北大女孩、全国各省市“新科状元解析”等,似乎孩子只要考上一所名校,他的父母就有了出书的资本。而把这些男孩女孩做为自己孩子的教育偶像,照着这些书本上的方法操练,就成为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找到的捷径。不久前,《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又摆在各大书店的显眼位置。因为有媒体评价该书的可操作性很强,又引得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慷慨解囊。

教育偶像没有拷贝版


  社会竞争激烈,所以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自作主张按照某种模式、某个目标去塑造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比别人聪明,发展比别人更快更好,最好打造一个神童。这时,一些所谓成功孩子的家长推出一系列的教育经验,这好像在那些探索的家长们面前点了一盏明灯。其实这些家长思想上存在一种误解,这个世界并不都是由成功人士组成、发展和推进的,它更需要大多数普通人的平凡工作。

  幻想克隆哈佛女孩、剑桥男孩都是不切实际的,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简单照搬别人的经验,也许结果会适得其反。

  冷静对待教育偶像

  家长参照教育偶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教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期望与目标的确定应考虑孩子的具体条件和孩子的意愿,因为家长的期望是要孩子去实现的。

  经验毕竟不是规律,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指望把某个家庭培养孩子的做法和经验作为“万应灵药”或“绝招”,生搬硬套到每个家庭,“照着葫芦画瓢”,大多数家长是要失望的。

  家庭教育效果如何,要受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把一些个别成功案例做为教育偶像进行大肆渲染,对家长、对孩子的误导作用不可低估,必将把教育引进死胡同。在这种与教育偶像攀比的环境中,孩子极易产生自卑感,对其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3-24 16:40:28 | 只看该作者
误食干燥剂


  你注意过干燥剂吗?宝宝常吃的一些零食中都可能有干燥剂。一旦出现宝宝误食干燥剂该怎么办?

  状况一:误食生石灰干燥剂

  1.妈妈们不要慌张,也别急着上医院。

  2.立刻给宝宝喝水或者牛奶。有个简单的办法来控制饮用量:按每公斤体重10毫升服用,不能超过200毫升,因为过量有可能造成呕吐。

  3.然后再送入医院进行治疗。

  状况二:误食硅胶干燥剂

  妈妈们不必太担心,因为它是另一种常用的干燥剂,在胃肠道不能被吸收,可经粪便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毒性。误服后不需要做特殊处理。除非宝宝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特殊反应,一般无须就医。

  状况三:误食没标识干燥剂

  如果遇上一个没有标识的干燥剂包该怎么办呢?妈妈们注意看成分的形态:

  1.生石灰是白色的块状物,受潮后变成粉末态。

  2.硅胶是无色透明的小球(有些是彩色的,因为添加了其他化学物质,这种干燥剂更能引起宝宝们的好奇,它们很像好吃的糖果)。

  妈妈们判断之后再采取不同的办法对付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3-24 16:40:5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偶像”不可复制

  教育偶像如雨后春笋般展示在大家面前,成千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3 07:11 , Processed in 0.08816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