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omered20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唐诗新唱有人想要吗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7-2-3 14:29:39 | 只看该作者
好了,第2张的10首和完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yavati + 10 + 10 费心了。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7-2-3 21:12:29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打不开,楼主有空继续辛苦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08:29:43 | 只看该作者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 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i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 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外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
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中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01 曲目 1.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21, 下载积分: 金币 -1

01 曲目 1.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995.59 KB, 下载次数: 108, 下载积分: 金币 -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yavati + 10 + 10 图文并茂。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08:54:25 | 只看该作者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
寒梅著花③未?

【注解】
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②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③著花:开花。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02 曲目 2.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06, 下载积分: 金币 -1

02 曲目 2.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00, 下载积分: 金币 -1

02 曲目 2.part3.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266.07 KB, 下载次数: 95, 下载积分: 金币 -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kolionk + 2 + 2 先谢谢,赚到钱再来下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08:56:16 | 只看该作者
观书有感二首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头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
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
进士,任同字主簿。淳熙时,曾知南康军,提举浙东茶监公事,光宗时,知漳
州,入为秘阁修撰。宁宗初,官焕章阁待制。后被人攻击为伪学,落职致仕。
所著《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今存。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
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得,怎么会。如许:这样。 ④蒙冲:战船。一毛轻:
轻如一根羽毛。

【品评】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
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
胜的。(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
哲理诗。
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
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已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03 曲目 3.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03, 下载积分: 金币 -1

03 曲目 3.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 MB, 下载次数: 98,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09:00:22 | 只看该作者
鹿柴
王维
空 山 不 见 人, 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 复 照 青 苔 上。

[注释] 1. 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 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 但:只。 4.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简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 本帖最后由 somered2004 于 2007-2-4 09:03 编辑 ]

04 曲目 4.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13, 下载积分: 金币 -1

04 曲目 4.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13, 下载积分: 金币 -1

04 曲目 4.part3.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899.62 KB, 下载次数: 118,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09:02:20 | 只看该作者
作品内容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观游鱼
内容: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作品注释
《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于平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引自《全唐诗佳句赏析


[ 本帖最后由 somered2004 于 2007-2-4 09:04 编辑 ]

05 曲目 5.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07, 下载积分: 金币 -1

05 曲目 5.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07, 下载积分: 金币 -1

05 曲目 5.part3.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87.37 KB, 下载次数: 97, 下载积分: 金币 -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tsamm + 2 + 2 万分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7-2-5 19:09: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7-2-6 03:49:03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我在电驴等了好长时间,一直没有来源,谢谢楼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yavati + 10 红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7-2-6 04:01: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我从萍聚追你到这,终于下全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yavati + 10 红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6:22 , Processed in 0.084249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