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omered20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唐诗新唱有人想要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2:41:30 | 只看该作者

02 曲目 2.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210, 下载积分: 金币 -1

02 曲目 2.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38 MB, 下载次数: 779,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2:55:15 | 只看该作者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他所留世的作品不多,《金陵图》是他的代表作。韦庄的《金陵图》做于公元907年,这时的长安已被朱温所破,唐哀帝李祝南逃,唐朝已近灭亡。那时代的文人墨客皆以忠君爱国为主导思想,韦庄做《金陵图》以留恋和哀叹曾经盛极的大唐,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六朝即三国时期的吴,两晋时期的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皆先后定者于建康(又名建业),即现在的南京(南京又称金陵)。
  《金陵图》全诗写景,江雨、江草、啼叫和台城堤畔的烟柳,构成了一幅水墨画。暮春时节,江雨霏霏,江草长齐了,鸟儿在什么地方婉转啼鸣,金陵的山水依然。历经六个朝代所筑起的歌榭楼台,其脂粉水将秦淮河染成胭脂的颜色依旧,但繁华的六个朝代已成历史,鸟儿你不是空啼一番吗?诗人以此联系时下即将灭亡的大唐,能不潸然泪下?然而最使诗人悲愤的还是台城的烟柳。诗人遥望台城堤畔的烟柳,依旧是那般葱笼而妩媚,多么无情而又何其可恨呀!
  全诗音律纯正,琅琅上口;诗意隽永,情感充沛。尤其是后两句,景物多情,实是无情。如落花有意,却随流水,道出诗人的悲愤却又无奈,真是个“人世间几回伤往事,山川依旧枕寒流”,诗人将一种悲愤之情写到了极处,从而使诗成为千古绝唱。

[ 本帖最后由 somered2004 于 2007-1-29 12:56 编辑 ]

03 曲目 3.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94, 下载积分: 金币 -1

03 曲目 3.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87 MB, 下载次数: 183,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3:00:02 | 只看该作者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04 曲目 4.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208, 下载积分: 金币 -1

04 曲目 4.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5 MB, 下载次数: 174,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3:06:29 | 只看该作者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 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 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 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 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 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05 曲目 5.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95, 下载积分: 金币 -1

05 曲目 5.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33 MB, 下载次数: 174, 下载积分: 金币 -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千里马妈妈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1-29 22:28:2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请继续.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1-30 07:0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mayavati 的帖子

版主能不能直接作成BT,好让更多的穷人都受益,先替大家谢谢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08:57:04 | 只看该作者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龙书本作《除日》)可以视为写元旦的诗词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一作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一作争插)新桃换旧符”,说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当时民俗,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之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苏而已。”(唐韩谔《岁华纪丽》一《元日》:“进屠苏”注)王安石诗中的后两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桃符,又涉及另外一个风俗: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二神,能食百鬼。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以驱鬼避邪的风俗。《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陆游有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正是这种风俗的生动记载。  
当然,作为大政治家、哲学家的王安石,其写作此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从王安石其他优秀诗作来看,传达那种变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种不为世人理解的孤独之美,也确乎是其主要的诗意表达,如“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的对于日升新日的礼赞,“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动感和春天的欢呼,“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夜直》)中的那种静态美中的动态,以及“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的对于商鞅政治变革的赞美等,无不如是

06 曲目 6.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80, 下载积分: 金币 -1

06 曲目 6.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748.03 KB, 下载次数: 164,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08:59:33 | 只看该作者
乌衣巷
作者: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意思: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评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07 曲目 7.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52, 下载积分: 金币 -1

07 曲目 7.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31 MB, 下载次数: 144,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09:03:19 | 只看该作者
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①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②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③金笼:镶金的鸟笼。


[解说]


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 样吗?

[今译] 这才知道把画眉鸟锁在金笼里听它啼叫,远不如让它在树林里自由地歌唱。
[赏析] 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08 曲目 8.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49, 下载积分: 金币 -1

08 曲目 8.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7 MB, 下载次数: 144,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09:06:04 | 只看该作者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全文
共 1 条

日上半竿早鸡啼,杨柳水面晓烟低。
谁家袅袅晨炊味,飘过村南海棠西。

半亩荷塘半亩风,石榴开尽似残红。
日烈有蝉乱高树,林深无人觅芳踪。

霞光山色晴方好,池面映红绿成堆。
稚子下塘摘莲藕,挎篮双举荷叶归。

青梨待熟无多日,尤恐稚子鸟雀食。
砍来荆棘拦幽径,又作布偶系东枝。

细草绵绵路飞花,松柏尽头是何家。
篱笆院落藤萝下,一局棋子两杯茶。

种茶尤是采茶忙,素衣竹篮亦成行。
黄犬竖耳坐高处,聆听一阕歌声长。

七月已半昼何长,南山收豆农事忙。
问言老者何时辍,麻叶黄后稻叶黄。

昨夜雷动雨连宵,溪水浊浊漫石桥。
梦后不觉蛙费力,应知星残月悬高。

09 曲目 9.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36, 下载积分: 金币 -1

09 曲目 9.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 MB, 下载次数: 143,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6:19 , Processed in 0.082644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