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omered20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唐诗新唱有人想要吗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7-1-31 13:4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awiseman 的帖子

第一个与第四个名字一样的,烦请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7-1-31 14:10:14 | 只看该作者
想请教:
之前有人介绍过

谷建芬古诗词歌曲

跟楼主的唐诗心唱比较怎样?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14:5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ptsamm 的帖子

这是谷建芬古诗词20首,也叫新学堂歌的目录.

1.春晓 [唐]孟浩然
2.明日歌 [清]钱鹤滩
3.相思 [唐]王维
4.咏鹅 [唐]骆宾王
5.一字诗 [清]陈沆
6.清明 [唐]杜牧
7.游子吟 [唐]孟郊
8.晓窗 [清]魏源
9.村居 [清]高鼎
10.出塞 [唐]王昌龄
11.江南 汉乐府
12.长相思 [唐]白居易
13.寻胡隐君 [明]高启
1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15.悯农 [唐]李绅
16.长歌行(摘句) 汉乐府
17.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18.七步诗 [三国]曹植
19.静夜思 [唐]李白
20.读唐诗 魏德泮

http://www.maidee.com/program/187069
这里是谷建芬的春晓一诗,可自己听下做比较.
主要是看个人和孩子的喜好.
谷建芬的这一套推广工作做的很好,很多地方都由教育部门直接推进课堂.优点是通俗上口,流行易学.也有人批评缺乏古意,倒字严重.
我个人是觉得配器不太好,听了几首都是蓬擦擦蓬擦擦的,缺乏中国古诗词的意境和含蓄.相比而言台湾的这一套就好一些.
供你参考.

[ 本帖最后由 somered2004 于 2007-1-31 15:0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tsamm + 2 + 2 非常详尽的分析,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7-1-31 22:18:4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我觉得讲古诗用唱得形式表现,孩子更容易接受,下载中,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7-2-2 16:53:0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分享的好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2-3 14:18:24 | 只看该作者
离离原上草

这个大家太熟了,不贴介绍和原诗了.

06 曲目 6.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31, 下载积分: 金币 -1

06 曲目 6.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34 MB, 下载次数: 120,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2-3 14:22:22 | 只看该作者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是大家熟悉的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提起他,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为了是用“推门”好,还是“敲门”好,他费尽心机。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知道贾岛炼字上的工夫,其实,炼字并不能概括他诗歌创作的特点。《寻隐者不遇》信笔所之,脱口而出,句句明白如话,字字平淡无奇,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挑出来推敲、玩味的。然而,正是这“明白如话”,“平淡无奇”,形成了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含糊其辞,妙在其中。
明白如话的诗,又怎么会是含糊其辞呢?它的妙处又在何处呢?
除诗题外,全诗只有区区20字,却涉及到三个人物:寻者、童子、隐者。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中的主角应该是隐者,因为他是“寻”的对象,是诗歌主要描述的人物。可是,诗中的前两句,写诗人与童子的一问一答;后两句寓问于答中,四句诗对隐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明确交待:其身份、气质、品格等等,都深深地隐在诗句的背后。这不是含糊其辞吗!
然而,正是这“含糊其辞”,给读者留出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只要细心地品味诗句,你不难发现隐者若即若离,时隐时现,活跃在诗句营造的画境深处。深入一想,诗中的古松、白云、青山、童子、草药,哪一样不与隐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他身居云山,远离尘世,与青松做伴,与童子相依,采药为生,济世活人,其超凡的隐者身份,高古脱俗的气质,闲适高雅的品格,在含糊其辞的诗句之中,在隐隐约约的画境深处,飘然显现。可见,写人不见人,却又在字里行间飘忽闪现,正是“含糊其辞”的妙处。
诗人写人物含糊其辞,表达自我感情时也颇为“含糊其辞”。按照常人的心理,寻人不遇,多多少少都会在心里激起情感的波澜:或渴望、或失望、或激动、或怅惘。而诗人面对“寻”而“不遇”,诗句中没有一句明确表示情感话语,淡淡而入,淡淡而出,仿佛一切与已无关。古人云“诗言志”。志者,心声也。没有诗人的感情能成为一首诗吗?当然,诗人不是没有感情,只是表达得“含糊”而已。
其实,诗人的内心并非古井止水,波澜不惊。“松下问童子”,一个问字,就透露出诗人饱含仰慕之情,满怀希望而来。而童子的“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满怀的希望一下子坠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从沸点降至冰点。继而“只在此山中”一句,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一丝希望:隐者没有远去,或许还有见面的可能。可是“云深不知处”又让人迷茫:云海漫漫,深远飘渺,隐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一问一答,几起几伏,曲折尽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澜。最后,借助“云深不知处”的画面,任读者去眺望,去探求,去咀嚼……从迷蒙的画面中,去体会诗人心中那一丝寻而不遇的惘然若失之感,得出自己的感受。这岂不是含糊之极,又清楚之至吗?
言简方可意长,含糊才有余韵。所谓“含糊其辞”只是一种“含蓄”的表述手法。《寻隐者不遇》中,诗人用明白如话的诗句,表达“含糊其辞”的意象,是他苦心孤诣的追求,这或许正是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一条重要的原因吧

07 曲目 7.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24, 下载积分: 金币 -1

07 曲目 7.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54 MB, 下载次数: 111,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2-3 14:24:55 | 只看该作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08 曲目 8.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30, 下载积分: 金币 -1

08 曲目 8.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43.64 KB, 下载次数: 119,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7-2-3 14:27:14 | 只看该作者
李白《玉阶怨》赏析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1],玲珑望秋月[2]。

赏析

诗如其人。李白性格豪放。作品风格飘逸。但也并不是像王安石说的那样“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王若虚《滹南涛话》引)这首《玉阶怨》就不能说是“豪放飘逸”(同上)的。谢脁是六朝齐最优秀的诗人,李白视之如楷模,他也曾写过一首《玉阶怨》,其诗曰:“夕殿下珠帘,流莹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这两首《玉阶怨》,诗风有所不同,谢诗直露,李诗含蓄。历代对李白这首短诗的评论,说法不尽相同,但大多是从其多情委婉方面加以肯定和赞扬的,比如: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四谓此诗“备婉娈之深情。”

明高棅《唐诗品汇》卷三十力引萧士赞云:“此篇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四:“妙在不明说怨。”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题为玉阶怨,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第二句云,露侵罗袜,则空庭之久立可知。第三句云,却下晶帘,则羊车之绝望可知。第四句云隔帘望月,则虚帷之孤影可知。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近三、四十年以来的有关论著对此诗的解说大致与前述相同,这里选录以下二例:

此在明处白描思妇之动作,而暗点一怨字,言有尽而意无穷。倘如续之以“良人去未归,此怨无消歇”两句,点出一怨字,辄转贻蛇足之讥。(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但写动作不着抒情字面,而无限深情自在其中。试想望月阶前,白露侵袜,室外不耐寒,入室下帘,犹望之不已。则此秋月玲珑实寓怀人之痴想在。(周本淳《唐人绝句类选》)

在李白的诗集中,这旨诗虽无法系年,但从其内容推断,当是写于作者在长安翰林供奉时期,也就是公元七四二至七四四年,此时李白四十余岁,作为皇帝的文学侍臣,他对宫廷生活是熟悉的。他的其他同类题材的小诗,像《长门怨》、《妾薄命》、《怨词》等大致都是在长安时期写的,至少是写的他在这一时期所耳闻目睹的宫女的不幸遭遇。所以这首诗中隐而不发的怨恨,不大可能是针对“去未归”的平民女子的丈夫(旧称良人),而是对占有后宫粉黛数以千计的皇帝本人的腹诽心谤,俞老先生称之为“羊车之绝望”。所谓羊车,这里指宫廷中羊拉的小车。据《晋书·胡贵嫔传》:“(武帝)并宠者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请。宫人乃取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李白笔下的那个在玉阶前等待至夜深露降,寒气侵透罗袜,仍不见皇帝踪影,无可奈何地放下帏帘,进入室内,又隔帘望月的痴心宫女。不正是以竹叶、盐汁引帝车的宫人的写照吗?

就题材来说,这是一首常见的宫怨诗。玉饰台阶,足着罗袜,悬挂水晶帘,可见居室、器物的豪华和考究。即便如此,宫人依然夜不能寐,精神上很痛苦。她透过明澈的帏帘遥望秋月,岂不是仍在等待羊车的幸临!短短的四句诗,对腐朽的宫廷制度的暴露却是那么淋漓尽致,使读者对受害的宫人不由得洒下一掬同情的泪水,于言外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尽管李白传世的佳作很多,这首小诗却是别具一格的名篇。

注释

[1]水精:即水晶。
[2]玲珑:秋月明亮的样子。

09 曲目 9.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06, 下载积分: 金币 -1

09 曲目 9.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07, 下载积分: 金币 -1

09 曲目 9.part3.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23.33 KB, 下载次数: 91,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2-3 14:28:59 | 只看该作者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陂 : 指池塘。
衔 : 口里含着。
漪 : 水波纹。

10 曲目 10.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110, 下载积分: 金币 -1

10 曲目 10.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02 MB, 下载次数: 108,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1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6:19 , Processed in 0.094070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