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mayavat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转贴】我的“中‘读’手记”——儿童读经教育调查 (连载中)

 关闭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7-3-29 14:28:42 | 只看该作者
燕山国学读经推广说明会报告提纲

2007-03-19 11:34:31

大中小
作者:天津燕山国学善夫老师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地代表燕山国学来这里跟大家聊一聊儿童读经的问题。说句实在话,我今天很受感动,因为大家在如此炎热的高温天气下能来这里,本身就是对国学的支持,这也预示着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也必将再次如火如荼,更好地传承下去。

    好了,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幼儿读经(板书)。

    一、那么什么叫“读经”呢?

    所谓读经,顾名思义,就是阅读经典,而这些经典全部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1.这些“经典”包含那些方面的内容呢?

    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史、子、集等方面的内容。有过去私塾蒙学背诵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也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还有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以及《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经典。

    2.读经是谁提倡的,在华人世界的影响多大。

    读经的内容原本是我国传统科举考试的内容,所以在过去的私塾中必须传授这些知识和内容。而当代读经的提倡者是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的王财贵先生,其实在我国大陆也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倡过,如启功、张岱年等老一辈学者,他们多次在政协会议上提倡,也得到了响应,但就是没人操持这些事,只是近两年来我国才有零星的国学馆出现,专门传授这些知识,我所创办的燕山国学馆(板书)就是前年创办,而于去年七月五日正式在文庙挂牌授课的。请大家注意:我们国内还是零星的,小规模的。

    而在世界华人社会中已经普遍地认识到读经对少儿成长的重要性了,所以在新加坡、台湾、香港以及海外所有的华人社会都在实践之中,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且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世界华人儿童读经比赛,可以说在海外,读经已呈燎原之势。

    二、说到这里,您或许会问:王财贵先生为什么倡导读经,全世界的华人为什么都要鼓励自己的孩子读经呢?

    1. 寻根:寻五千年文明之根。

    这在我们大陆表现的尤其突出。我们都知道五四运动后,提倡民主、科学的同时,砸烂了孔家店,提倡了白话文。应该说提倡民主、科学、以白话替代文言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孔家店被打倒了,而这个孔家店正代表了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历史啊!可从此,我们的文脉中断了,到了十年浩劫更是苦不堪言。

    我们都说儒家受到封建帝王的利用而统治中国的,但为什么历代封建帝王都要利用它呢?我认为这里面的重要一层是便于统治。而为什么便于统治呢?

    因为它是我们民族赖以和谐生存的根本啊!

    那这个根本里包含那些精华呢?我以为最重要的精华就在于使个人、家庭、社会和谐发展。

    2. 和谐:个人、家庭、社会

    我这里列的题目其实涵盖的内容是非常非常丰富,我们只拣重要的几个层面来谈。

    首先是孝道。说句实在话,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有更多地得到父母过分的宠爱,但我们的孩子却不一样了,至少一家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是非常普通的事了,于是,统治一国的封建帝王没有了,统治一家的帝王却产生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们都成了家里的小皇帝。而小皇帝可是要为所欲为的,独断专行的,在家里他尽可以横行霸道,得不到某种满足他可以用自杀和离家出走相要挟。可到了社会上呢?习惯已经养成,社会容不下他们的这些习惯,所以他们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也肯定会被撞的头破血流。

    所以,我们现在的个人实质是自私自利,家庭实质小皇帝一统,老子甚至爷老子都要孝顺这个小皇帝。

    这与我们儒家提倡的孝道是截然不同的啊!在我们的经典中,首先教会孩子们的就是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儒家讲这是为人的根本,因为如果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还指望你尊敬别人吗?!而不尊敬别人,别人又怎么会尊敬你呢!

    其次,是友爱。也就是儒家讲的“悌”。这是对兄弟姊妹所采取的态度。现在的孩子们多是独生子女,在这方面讲究的更少了,好在我们这一辈还有亲戚朋友,那么这个“悌”字该在他们小字辈中体现了。

    很显然,这孝与悌在我们的家庭和处理亲朋好友的关系中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下面要说的就是

    再次,善待家人,善待他人,也就是推己及人。这就是孟子所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用尊敬自己老人的态度去尊敬别人的老人,用友爱自己兄弟姐妹的态度去友爱别人的兄弟姐妹。这种推己及人的态度有什么好处呢?很简单的一点就是:自己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关爱。换言之,就是容易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会关系形成了,你所人格达到了人见人爱(板书)的地步,大家肯定会互相帮助的,那么我们干什么样的事业不能成功呢?

    3.以八德修身。解放前我们都有修身课,现在没了,换成了思想教育了。

    那么我们传统的修身包含那些内容呢?不外八个字,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就是常说的“八德”。孝悌我们已经说过,其他那六个方面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什么好处呢?

    忠: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忠于信仰和事业的品格,思想专一,做事一心一意,执着而有毅力,我们常说的有志者事竟成,没有对事业的忠心,哪能成功呢?

    信:为人要讲信用,教育孩子成为言必行、行必果的君子,一诺千金。否则满嘴的谎言,我想是谁都不会喜爱的,就是我们做家长的也不喜爱。信,是博得他人尊重的基石,也是相互合作获取成功的基石。

    礼:是有礼貌,要谦虚、恭谨,不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这在将来孩子们要学的《弟子规》中说的明明白白,不再多说。

    义:讲的是合理。就是说无论我们说话、办事都不要离开一个理字,如果蛮不讲理,也就不懂得这个“义”字的含义了。

    廉:是指节俭、清廉,不贪图不义之财,《论语》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说的是这个道理,如果做不到廉洁清正,下场是不言而喻的,这从我们现在的一些贪官身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耻:见不得人的、让人讨厌的言行都是耻的范畴。这正好和上面的七个字相对应。凡是不符合前面七种情况的行为,都是可耻的。现在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那八个耻都在此列。

    那修身的目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大学》里说的非常明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上述规范,也就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我们正常的人格就养成了,就不会走歪路。因此下面我要说的一点,就是适应和调节能力。

    4. 提高孩子的适应和调节能力。

    现代社会是多姿多彩的,由于通讯条件的发达,人与人接触的方式越来越多,而这个多彩的社会里,确实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都可能碰到,困难和阻力自然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调节自己的心情和生存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怎么调节?一个是顺应自然,这在《道德经》中讲得非常清楚,一个就是以前面修身而养成的成熟的品格来调节自己。我们说懂得“八德”,谁是谁非其实就已经一目了然了,看得清了,做得正了,就知道有选择了,孟母三迁,孔子见贤思齐、无友不如己者不都是讲的这个道理吗?

    而实在来讲,人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从小抓起啊!当然,必须说明的是,少儿读经还有以下功效:这也是我们下面所说的两点:

    5.提高记忆力:孩子的大脑空间是强于大人的,在少儿时期,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3-13岁这个时期,他们的记忆力惊人,可以储藏大量的知识。那么,该给他们储藏什么样的知识呢?《弟子规》中说,“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也就是说,不是圣贤书就不给他们看,否则孩子容易学坏。那么这些圣贤书是什么呢?正是我们前面讲的读经的内容。以我们燕山国学馆一年来的实践看来,第一期的学员能够熟练地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能够熟读千字文。第二期是大学、中庸;第三期是论语的前半部。那么把这些内容都读下来真的需要花将近10年的时间,而这10年中,他们基本都能把这些经典背诵下来,当然有的是熟读,比如《易经》《春秋》等。

    而能记忆这么多知识,可达到什么程度呢?不夸张地说,达到了文科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当然必须说明的是,他们的应用能力还比不上现在的研究生,毕竟他们还小啊!

    我们有个小学员,叫吴奕男,刚六岁半,就是经常上报纸、电视的那位小朋友。平时只每周来我这里读经一次,其他时间在幼儿园上学。在我这里读三个月后,幼儿园的老师跟家长反映,吴奕男在幼儿园不好好学习,但老师教的内容他都会,为什么呢?原来,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别的小朋友要读五六遍才能记住,而他两三遍就会了。也就是说,他的记忆力要远远强于同龄的小朋友了。将来上学学习不也就事半功倍了吗?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过去他背不下来的内容需要我们提醒,可现在他可以自己翻书,然后将那些内容补上,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好多字了。过去跟我们读经虽然也是读,但根本不认识字的,现在不同了,你让他把《大学》《中庸》从头到尾念出来,他也基本没大问题。

    下一个问题,我要说一下为什么要选择读经,而不选择数学和英语。

    6.读经与技艺:读经是道,数学、英语是术。有许多小朋友数学学得好,

    英语也很好,但这都属于技艺的范畴,一个大脑的熟练功而已,但对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没有多大好处,因为这些知识不该学得这么早,尤其是数学知识,孩子大脑发育没有那么快,你楞让他学那些东西简直是拔苗助长,没有丝毫的好处,反而容易使孩子早早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当然,英语也是一门语言艺术,但他不是我们的传统,而且我个人以为,学英语主要是熏出来的,不是这么强化得来的,因为我们不存在那样的语言环境,所以勉强为之与拔苗助长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三、读经的效果

    关于读经的效果,我只想用《大学》中的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作新民”,什么叫“做新民”呢?就是要孩子们每天都有进步,取得日新月异的进展。关于这一点,我想只能靠孩子参加读经后慢慢体会了。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通过网上搜索一下《城市快报》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国学馆里的小不点儿”,讲的是我们学馆里小穆行的故事。她通过读经都能纠正父母身上存在的不足了,比如说吧!有一次,他们一家去买衣服,妈妈坚持买名牌,但名牌又很贵,这时穆行开口了:“妈妈,‘衣贵洁,不贵华’,穿上合适就可以啦!”

    好了,那么说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读经

    四、如何读经

    1.老师带动:我们一般在这里只带孩子们读3遍左右,而要求孩子们在家里读5遍。这就需要

    2.家长支持:怎么支持,每天抽出15分钟,帮助并督导孩子完成读经的任务,请大家记住,是每天如此。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读,那就在家里放磁带或有关内容的光盘,不过就要求放8遍了。

    3.学生兴趣:学生的兴趣我们会调节的,这点我不想再说,因为我们从事这种读经教育的老师,既有爱心,又有耐心,他们会和我们成为好朋友的。

    4.社会激励:我们会适当鼓励出色的学员参加全国读经比赛的,而且我能保证取得好的成绩,因为我们培养出的孩子都是一流的。

    好的,拉拉杂杂,跟大家聊了这么长的时间,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了,如果我有什么地方讲的不清楚,大家尽可以在下面交流。

    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7-3-29 14:40:40 | 只看该作者
孔子热,让我打了个寒颤

2007-03-23 17:26:23

大中小
没有新的文章,发一篇我前一阵替杂志写的文章吧.
========================================

说一件事很“热”的标准是什么呢?反正在中国有这么个倾向,就是一个词汇老是出现在你周围,其频繁程度令人抓狂,偏偏它到底是什么又没人解释给你听。比如前一阵闹“玉米”“凉粉”“荔枝”,现在又在闹“鱼丸”,搞得你以为农业大丰收或者饮食业爆发革命什么的。

玩笑归玩笑,细想想“鱼丸”确实高级了些,算是个荤菜了吧,而它的领军人物于丹也确比那些只会唱歌跳舞的年轻女孩子深沉稳重有学问得多了。《论语心得》的热播和热销是一个标志,是继全球轰轰烈烈祭祀孔子、孔子标准像敲定、专家提倡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每四天开一座孔子书院之后,又一轮热捧孔子的高潮。

当然了,倘若只有人捧没有人恶搞的话,那也热不起来,北大不是有个教授语不惊人死不休,大呼“孔子不如章子怡”吗?还有一位“国学辣妹”自诩以振兴国学为己任,穿着火爆妖冶的性感装跑到曲阜勾引孔子他老人家,自此在网络上迅速窜红。到底是这小姑娘凭借孔子的知名度博得点击率,还是孔子凭借这小姑娘的大胆行为为人注意,已没人说得清楚了,唯一可知的是,在一波又一波的“孔子热潮”中,曾经曰过许多人生至理的孔子始终未发一言。

他不是不说,该说的能说的,在两千多年前,已经说完了,而这些话之所以还能流传至今,是因为有文字,有典籍,有传承,有实践,有开拓。可如今的世界,满天乱飞关于孔子的新闻,可是孔子到底是谁,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舆论界竟集体哑口了。能证明孔子存在过的文字在哪里?典籍在哪里?传承在哪里?实践在哪里?开拓!又在哪里?

孔子热,让我从脊背寒到心里。

为什么?

就因为虽然有人在祭祀孔子,却没人知道孔子提倡的礼仪究竟什么样,把个庄严肃穆的祭礼搞得像春节晚会;就因为虽然制定了孔子标准像,但跑遍城市的每个角落,也买不到一张孔子画像,哪怕是不标准的;就因为虽然有人提倡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但这些提倡的人除了换来冷嘲热讽外什么都没得到;就因为虽然每四天就能开一座孔子书院,但却有人呼吁,愚公移山的故事不符合外国人思维,一定要重编教材以迎合别国口味;就因为虽然《论语心得》红了,《论语》却没红,人们更关心的是于丹一朝成名有什么奥秘,怎么搭一搭孔子热的顺风车……

“孔子热”本是好事,因为任何文化回归都与经济发展成正比,这足以证明人们已经衣食无忧,才有心思去关注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人。

只是它的表象更似国人在发烧,子曰:过犹不及,会不会应验在这上?孔子为什么会热,就因为他曾经很冷,而今天的热,是否预示着明天的冷?如同两户人家,一家在寒冬前积极储备煤炭,不冷时只敢取一点点来用,慢慢积累着,另一家,却还没积累一点点,就大肆使用,还直呼,热,好过瘾!等真正冷的时候来了,又该怎么办呢?

我毫无办法,也许先师孔子至今缄口不言,是因为他自有办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7-3-29 14:43:40 | 只看该作者
【王教授答家长问】讀經兒童日後發展之方向,諸如理工科,醫學科...

2007-03-25 21:32:56

大中小
王教授答:

    目前沒人可做確切數據,但以我所聽到的消息,讀經兒童將來的選擇,大概十比一.理科十,文科一,或許不到一.不是讀經以後文科差了,乃是讀經的開發是全科全能的,文科好,理科也好.兩樣都好,為何考文科這麼少,這可能是因為家長的功利心還是未能免俗的緣故.其實,我認為文科理科都好,不必歧視.我家的孩子,高中時,老師說可以讀醫科(因為老師也未能免俗),我孩子卻說:"哲學是世界第一等學問",所以考了沒人要讀的"哲學".當前世界所缺乏的是思想,不是技術.將來缺乏文科人才的問題會更嚴重.被中國時報譽為"讀經少年"的莊鴻宇,是我的讀經實驗班的老實讀經的孩子,本來我希望他將來走文科兼通中西學問,向世界發揚中國文化.他那學醫的父親,郤要他考醫科.不過這個父親有個"謬論",說"良醫醫人,良相醫國",希望他孩子將來既是良醫,亦是良相.當然以這孩子一路來的發展,這是很可能辦到的.不過直接攻讀文科並不見得就沒有出息.老子云:"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解者以為:"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況且一個大科學家,或一個大企業家,如果滿腹經綸,豈不更好?或者反過來說,一個有深度文化教養的人,才較可能成為大科學家,大企業家,大政治家等等.所以不管將來讀文讀理,古典現代,都要好好讀經.只有好好讀經,願望才能實現.進一步,我想奉勸您那位朋友的兒子.勿把他孩子的前途看小了.孔子云:"君子不器",豈可現在就要那孩子只守一個"好職業"而滿足?
最後,再說一種最「無可奈何」而最深入最普遍的誤會。那就是質疑:「讓兒童讀經了,我承認他將會有君子之德了,但是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小人出頭的社會,君子往往吃虧的,我難道要我的小孩將來在社會上吃虧嗎?」這種問題真是社會上最無可奈何,最莫名其妙,最可悲,但又是最大多數人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社會是不會進步的。其實大多數人,不是存心要佔別人便宜,只是不肯吃虧就是了。但是心理老存著「不肯吃虧」的念頭,便是「俗」,便是「自私」,便是生活在「計較」中,生命便受限制,格局不會廣大。君子之人,只管該不該,不管吃虧還是佔便宜,然後才能坦蕩,才是自主,才能超然物外,才有真正幸褔可言。「讀經」便是想要培養這種品格,所以說讀經,是鼓舞他做一個君子,也就是做一個為自己幸褔而活的人。這種幸褔是以人格換取來的,是永恆而舒暢的。這種品格當然不容易培養,但做為一個兒童的父母,如果因為自己一生的挫折失敗而不敢教小孩往這裏走,其實就等於為這個世界多生一塊「行屍走肉」而已,對於人類不但無益,尚且可能有害!這個小孩的一生被這樣的父母一教,是一未戰已先敗」了!「讀經」是不是一定「成君子之材」,這且不管,但為了怕他「成材」而不讓他「讀經」,這種父母實在是很奇怪的。何況有品德的人一定就「吃虧」嗎?夫子說:「天下沒有不曉事的聖賢」,聖賢也不一定就是呆子呀!他只是為其所當為,不趕時髦,不爭世利就是了。一般的家長自己見識不夠,以己之心度聖人之腹,認為不會爭名奪利就是「吃虧」,你自己這樣俗,這樣沒出息,也就罷了,為什麼不讓你的孩子將來出息一點呢?要讓他出息,就應當請聖賢來教,也就是讓他「讀經」。不然,好好一個小孩,小心從小被你教得小氣好爭,遇事不敢擔當,號稱「聰明」,自以為「識時務」,其實只不過是一個短淺浮薄的小人罷了,家家如此以訓子弟,我們社會還有什麼希望嗎?社會沒希望,我們的子孫能安穩嗎?將來大家往美國跑就沒事了嗎?
  一個社會總須有幾根中流砥柱,「讀經」,就是期待你的下一代負起這個任務。他,小則撐起個人,撐起一家;大則撐起一個社會,一個天下。「讀經」,就是想讓生命的希望常在,讓人間的美好永遠流傳,願與天下父母共勉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7-3-29 14:46:36 | 只看该作者
忍不住哭这个92岁的老太太(组图)[转]

2007-03-26 20:13:15

大中小

今天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帖子,我想,大家之所以一定要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个时候,通常会语塞词穷,大家看贴吧......
=======================================================



今天早上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个叫我觉的心酸的老人!!!所以就拍下来...不为别的~~~只是想叫大家要是看到这个卖东西的老人就去好好的帮助她...那怕是买个不起眼的小工具..对老人老说也是生活的动力....
  这是我在开车回家的经过从三明新业路有个小路直到天明加油站的中途看到的情景



车子开近以后才发现是个老人家在路边卖东西........这么冷的天,一个老人就这么坐着...拿着那简单的生意架子..你会是什么感觉!!!!!



为了尊重老人...我把车子停到了一边..走到了她身边..看着生意来了..老人立刻微笑了起来...虽然我问的只是她架子中的一件小商品(一元钱的皮削)



用颤抖的手去解开系着小皮削的铁丝.......经过买卖..我和奶奶聊了会..才知道她已经92岁了...有个儿子是个傻子..还动不动的打她...她的家人也都去世了..只有她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说话间..奶奶的眼睛红了...真的..当时我也红了!!!!


当我拿了张50的给这位老人家时候,她竟然起身要给我去换零钱...我说不要找时候..她急了....于是我掏才了身上所有的零钱给她,并说要买好多......那时候你们是不知道我的感觉的..就这一个老人家...到了这个地步....还不会有丝毫的依赖和贪婪...和那些有手有脚的假乞丐比起来..真的叫人敬佩.....所以当时我就说..只要我看到你卖东西..我一定会买...那怕是小小的东西.......在说话间....是年纪大的缘故..奶奶忘记了我买什么..问我给我了吗??我回答她给了...其实..她给我的是她的那颗真诚的心...和做人的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7-3-29 14:51:10 | 只看该作者
三 I’M  A  LUCKY  DOG



有一次,王教授问读经的孩子读经之后有什么感想,一个已经大概高中生年纪的女孩子站起来就说了这么一句“ I’m a lucky dog!”我是个幸运儿!

另一个也是这么大的男孩子说:“开始不觉得,但是读了十几万字的经典之后,就经常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感到生命很逍遥自在,很充实很快乐。”

天津有一位母亲,胎教的时候就自己读经典给孩子听,那时候她根本不知道有什么“读经教育”,只是下意识的觉得应该让孩子接触这些。现在孩子已经五岁了,在燕山国学继续“深造”,天津古琴协会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家伙跑到台上给大家背诵中庸,然后用童腔唱英文歌曲,一点都不怵阵。

我问那个母亲,她这么活泼好动,能静下来看书吗?母亲很满意的回答说,可以的,她知道什么时候该静什么时候该动,况且读书也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她比同龄的孩子玩的时间更多。

我看得出来,那天晚上这个可爱的小不点玩得很开心,而且她似乎穿梭在成人座椅的中间,向大家宣布说:“I’m a lucky dog!”

就在不久前,我还去了上海“乐攀林经典推广中心”,这也是一个全日制的读经学园,有十几个孩子。其中有个7岁的小女孩实在是太开朗了,坐到我身边,给我讲鲸鱼的故事,还问我说,你知道孔子的学生里谁最厉害吗?我说不知道,她就告诉我说是颜渊。她还拿了自己的日记本来给我看,里面记录了她每天的感想,每天花开了叶落了都是新鲜,学园里来了新的小朋友或是有人离开,都引发她的感慨,如果一天下来真的没什么好写,她还会把从课外书里面读来的知识记下来,比如刚才给我讲的鲸鱼。

老师跟我说,她半年前来的时候,一个字都不认识,后来老师只是带她一起看书,这些字都是她自己学着写的。晚饭前去小区里散步,路过一间别墅,我们看到里面一个女孩子在母亲的监督下练习钢琴,她忽闪着明亮的眼睛,硬要老师抱起她来也看看练琴的姐姐,好像一个小天使。那天我不敢过度的赞扬她,但是却从心底里羡慕她,有一个幸运的童年。



决不是说只有读经的童年才是快乐的童年,也决不会只有读经的孩子才能算是幸运儿,甚至,在读经的儿童里,也有不快乐的,他们不快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值得商榷,后面还会有专门的章节探讨我看到的读经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许多家长和我谈起来的时候,都说要是我小时候能多读些这样的书就好了,他们无一例外的觉得遗憾。吴乃学老师在他的签名档里写着“回首经典,相见恨晚”,我想,代表了大部分推广读经教育的人的心情。这种“不幸运”更反衬出能够读到经典的孩子的“幸运”,他们幸运,当然也不仅仅因为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华山书院网站的留言板里,见到庄鸿宇的一段留言。庄鸿宇是台湾最早的读经儿童之一,至今已经有超过十五年的“经龄”,在父亲的指引下,如今在大学里读医科。据说他的父亲是希望他从良医而成良相,而许多人也确实觉得他拥有无限的潜质。

还是回过头来说他的留言,他说自己并没有因为小时候读了很多经,而在国文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相反生物成了他最大的兴趣,但是他却说“我万万想不到,高中阶段,在我的价值观渐趋成熟建立之时,小时的经典成为了我立身的目标……在青少年成长阶段最无助的时候,对生命未来的不确定,对社会现实的不谅解,所有青涩彷徨的不知所措,甚至是一些基础的价值观,我会说,是论语、老庄,带着我走出成长的道路。这里并不是说,我在遇到生命挫折时,会惶恐的翻出一堆经典,找出哪一句话对我有所帮助,因为我根本记不清楚那些句子在哪里,但是每每在课堂上遇到这些思想精华,当前一周的烦恼被这些句子所解开,或者是遇到挫折时,心底自然浮现的经典批注,那种感动是无以言喻……”

他之所以写下这个帖子,是因为有他的同龄人觉得读经之后并没有使自己的学业有特别的进展,也许这也没错,读经确实没有使那些孩子在学校的学业有了特别的长进,因此,我只是借用庄同学的话,做本文主题的一个注解,而非为证明读经可以使学业长进,那又是另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前文中提到过,后文中将继续提及)



在中国大陆,人们的幸福指数普遍不高,为什么接受教育程度高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还是不幸福?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高中生年龄的男孩,他在自己的读书生活中享受着书中的美好,自由的呼吸着,飘飘欲仙。而我看过另外一个和他一样大的男孩写的一篇名字叫《我眼中的中国教育》的文章,他在文章里用了许多很严重的字眼,比如:自私、冷血、像狗一样……

他写道:“我慢慢开始讨厌这个这里,我们被当作机器一样的培养,没有周末,一周的休息时间不到24个小时……我宁愿去和那些痞子在一起,逃离这里,我被囚禁在这个该死的地方,天天面对老师鄙视的目光,重点班的约束,我受够了!”

“满头白发,高度近视,腰板弯曲,每天早上6点起来看书,学习晚上到1点头脑还在数学题上打转。”这就是高中学校重点班的现状,可是,重点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要去的地方。而凡是能踏进重点班的少年,也通常被人们称作“幸运儿”。



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很具有讽刺意味,有时候完全无法主宰自己,其实,主宰自己原本是那么容易。



幸或不幸,如果用消极的思想面对,那就是前世已然注定。如果愿意这样想,那么大可以随波逐流,继续去经历大部分人所经历过的,或痛苦或无奈或幸运。当然也可以不这样想,就是你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你清楚的知道真正的幸运是什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人,最难的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我想用《逍遥游》里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我觉得,那个读经读出神仙境界的男孩子,有一天,也会达到庄子所追求的这个更高的境界吧——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7-3-31 16:08: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们能来这里,是我们这些读经孩子家长的福气,带来这么多受益的帖子。反对读经的不少,赞成读经的也很多,选择了道路后,坚持到底才能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7-4-1 15:13:5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在我心目中只有读经的反对者,却实无所谓反对的意见,因为这些意见皆是虚妄,反对读经就是反对人性反对理性.反对天地自然之道,这个实在是没有道理,没有道理的还要一堆道理就是妄念妄想.就是空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7-4-2 14:09:49 | 只看该作者
想说的话很多,却又不知说什么,一句简单的话:那还是让我和孩子共同读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7-4-2 14:53:52 | 只看该作者
真得很感谢版主及各位楼上的邻居,孩子已经7岁了,是下决心让孩子读经的时候了,我和我的孩子真得很有福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7-4-3 11:09:07 | 只看该作者
到了这个论坛可学的太多了,首先是感叹于亲子阅读中哪些爱心妈妈们竟然给孩子买了那么多书,一咬牙也买了一些,孩子渐渐变成了一个小书虫,对于枯燥的读经已经不感兴趣了。可是看了楼主的介绍,觉得读经对于孩子以后受益匪浅,也想继续已经中断的读经,但是没有什么好方法,不知那些家长如何处理读经与读书的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2:59 , Processed in 0.07511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