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mayavat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转贴】我的“中‘读’手记”——儿童读经教育调查 (连载中)

 关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1-17 13:17:31 | 只看该作者
身边还真没有多少孩子读经.从这儿看来,读经其实很有好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1-17 13:39:29 | 只看该作者

【中“读”手记】什么比知识更重要

楼主可能忙,我找到了原作者的博客,也当搬运工,把作者最新发布的文章转贴到这里。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be0f97b0100091p

【中“读”手记】什么比知识更重要

       凭良心讲,中国家庭教育虽然失败,却并不可说中国家庭不注重家庭教育,而是,家长们“重智力轻道德”,这使得家庭教育偏离了它本来的方向。

       难道有什么比知识更重要吗?是道德吗?大约在十年前,我听过一个访谈节目,采访舒乙先生。虽然读经教育的理念十年前才传到大陆,但早在它拥有理念之前,大陆就有许多有识之士重拾这种古老的教育方式了,舒乙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包括天津的王逸夫先生,也是很早的实践者之一。

       舒乙先生在北京开了一个传统文化学校,自小教授国学,当时记者就问他,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能干什么,会不会与社会脱节?

       如果在今天,我知道有许多可以避重就轻的回答,甚至,可以是迎合世俗口味的回答。而在当时,我确是替舒乙先生捏了把汗,因为那时我还是个高中生,认为要是不学数理化的话,简直没有办法在社会立足。然而舒乙先生给出的答案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直到今天,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也一直受着这些话影响。

       他的大意是: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他可能不能掌握现在社会立刻需求的科技知识,但是他拥有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当他认识到自己缺乏了科学知识,就会自觉去学习,当他遇到挫折,也会自我调节,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寻求解决之道。他会用光明开阔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他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想办法实践。

       一个人拥有漫长的一生,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终究会遇到诸多的问题,有人说五年就产生一代人,尤其是在这个发展飞速的时代里,是不错的。知识永远学不够,这个时候,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

       什么比知识更重要?机遇、运气、品德、信誉、心胸……不用解释也可理解。

       蔡礼旭老师在讲“弟子规”的时候说,他的人生得益于“懂礼貌”。他从小就很懂礼貌,见到大人就会跑过去叫“叔叔好”“阿姨好”,许多人都非常喜欢他,使他得到许多机会。这是容易理解的,但很少有孩子能做到。

       写到这里又想起一则新闻,说是广东东莞有一家传媒公司招聘年薪18万的客户总监,要求第一条是“熟背《弟子规》”;第二条是:“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结果应聘者寥寥无几。该公司总经理赵其兴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目前还找不到一本书像《弟子规》那样能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该公司的员工也告诉记者,他初来时对要求读背《弟子规》表示诧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朗读,发现书中句句珠玑,他随口道出,“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等等,如果小时候能读到这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相信自己长大后会少走很多弯路,由此也明白了公司要求员工诵读经典的良苦用心。

       许多读过经典的人都有类似的心得,就是如果自己早些读到这些就好了。

       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科技主导的时代,但是科技越发展,出现的问题就越多,人类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西方的哲学家也在追问,科技发展到尽头是否就是毁灭?

       其实不用说到人类宇宙那么遥远莫测,我们只说如今的中国人,在追求声色犬马的过程中,往往感觉到空虚乏味,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到底要追求什么。许多人沦为房奴,疲于奔命为自己的后半生积蓄,又好似一眼望不到尽头。不要说你不了解这样的心态,我听到的牢骚抱怨太多了,大家总是看似洒然的一笑,说,人一辈子,也就这么回事,混呗。且不论他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就说我们社会充斥着这种玩世不恭、得过且过的思维,难道是正常的吗?

       我们的祖先曾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

       难道这些不比科技知识更加重要吗?一个人的操守、胸怀、智慧、理想,往往在孩童时期就已经决定,俗话讲三岁看老,是得到历史印证的。如果他不能做一个理智清醒的人,那么即便拥有再多的知识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而当他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时,那么知识是随时可以掌握的。

       《论语》中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不是有人担心,孩子和社会脱节吗?如果一个人,他进入社会后懂得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那么即使一时脱节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值得担心的是,一个人仿佛很懂得跟随时代潮流,今天一个思潮出来,他觉得对对对,明天一个理念出来,他觉得好好好,这样只会唯唯诺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就不是与社会脱节了吗?

       今日中国的现状难道不是这样?我们举最简单的例子,电视剧里的帝王将相,被拍过不知道多少遍,每拍一遍都有导演自己的演绎,冠之以“戏说”“传奇”也便罢了,就连那些所谓历史正剧也是充斥着对历史的篡改和对人物的无端解读。而同一个人物,往往今天是好人,明天就变成了坏人,电视观众也便随着导演的好恶改变着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历史观,那么也不可能认清社会现状,倘若始终没有自己的主见,那么他的生命将永远随波逐流。假如整个社会都陷入这种懵懂无知的状态,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获得知识需要智商,而完整的生命需要智慧。智商每个人都有,智慧却不那么容易得到,因为那是灵性的培养,是深层的挖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精心的浇灌。

      所以,并非知识不重要,而是,这世间的确还有比知识更加重要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1-17 14:42: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7:31: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1-17 23:38: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7-1-17 17:31 发表
谢谢闲云流水,我从欧洲上新浪博客奇慢无比,其实一次都没有成功登上过小楼(方一苇)的博客,也是每一两天有朋友在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那里转发,我再二手转过来的。我也是每天都很期待看这“中读手记呢”。您要是方便上新浪博客,欢迎随时转小楼的新帖吧。

多谢啦!


要多谢作者和你的第一手转贴  我在国内上新浪网很方便的。没问题,以后再看见方一苇的博客里有了新文章时,争取第一时间贴到这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1-18 22:40:43 | 只看该作者

【中“读”手记】民主与科学

http://blog.sina.com.cn/u/4be0f97b0100092l
三  民主与科学

    至少在我的认为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自由,也不是万事万物都存在科学原理。而且我相信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会这样解读民主与科学。即便是向东方世界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西方人,也会这样想。

    我依然坚信民主与科学的重要,只是希望它们不是主宰世界的唯一。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今天的中国人大概已经无法运用东方式的思维去思考了,所以我摘录一段科学研究的成果:

    根据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最新研究,研读文豪莎士比亚、乔塞及华兹渥斯等人的经典巨著不仅有助脑部灵活,还可以防止老人罹患痴呆症。

    利物浦大学英语系与神经科学专家共同对三十位自愿者进行调查,发现当受试者阅读辞藻较深奥繁复的大师级作品时,脑部的活动较活跃,扫描的影像明显有较多的脑活动痕迹;相对之下,如果只是阅读一般的文章,脑部活动并没有什么特别变化。

    《每日电讯报》报导,负责这项调查的戴维斯教授指出,莎士比亚等文豪的作品不仅用字艰涩,文句的结构也很特别,许多重复出现的词藻在日常生活难得一见,也因此,当受试者阅读这些作品时,脑部必须格外“使力运作”,因而出现脑活动很活跃的画面。

    以莎士比亚所写的“奥赛罗”剧本为例,莎翁特别不用kiss(吻)这个字,而以lip(唇)作为动词,他写道“吻了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To lip a wantonwoman)”。

    参与调查的影像专家罗伯兹指出,当受试者阅读特殊的文藻词汇时,因为脑部需要重新思考究竟真实内容的意义为何,并试图要了解,脑部的活动也因此明显的立即活跃起来。

    戴维斯强调,调查结果明确显示,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有助心智发展,不应只是专家研究,更应列入基础教育,并推展给老人,让头脑“不打烊”。

    英国研究人员还发现,说汉语的人可能比说英语的人更多地使用大脑。

    在这项研究中,操汉语和操英语的两组人接受脑部扫描。研究人员发现,人们讲英语时,靠近左太阳穴的左颞叶开始活跃。大脑这个区域的功能是把发音联系起来,形成单个词汇。而当人们说汉语时,左颞叶和右颞叶一起活跃。研究人员说,说不同语言时,人的大脑在以不同方式破译语言。

    研究表明,说汉语者讲话时会同时使用大脑两边,而说英语者只使用大脑一边。这项研究不但能够促进了解大脑处理语言的过程,或许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找到更好的办法,帮助人们在中风或者脑部受到类似损害后重新学习,掌握语言技能。

    我想,结合英国人的两项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证明,中文经典对发展脑神经是非常有益的了吧。其实必须要这样反复实验才使人认可经典是件滑稽的事情,因为既然他可能成为经典流传下来,就已经是绝好的证明了,无奈最终我们还是要虚费很多的心力去求一个可用科学数据证实的原理。

    那么,这样是否就可以了呢?也未必。

    在台北郊区有一所著名的双语学校——私立薇阁中小学。从幼儿园到高中共有四千位学生。这里没有新颖的大楼、也没有气派的校门,但是想要挤进薇阁幼儿园,必须抽签,中签率是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对中签的家长而言,这是一张幸运门票,表示未来他的孩子就能直升薇阁小学。台湾的政商界名人如立法院长王金平、台新金控董事长吴东亮、中信金控总经理辜仲谅,都把孩子送进薇阁私校。薇阁的家长中,光是立委就有三、四十人。

    就是这个薇阁学校,里面英语教学请的多是美国专家和讲师,有一次就请季謙先生来给他们做讲座。因多外籍人士,先生在演讲中带着两名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学生,以方便沟通。他提到英语学习应以读英文经典原文为最佳途径。不想演讲不及一半,座下一美国专家不屑一顾的说:“你说的这种教育我们美国早已废除,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精神。”季謙先生笑道:“你们自愿废除,我们自愿实行,未必废除的定然无用,现行的定然高明啊!”

    不料那位专家听完竟愤然拍案而起,手指做翻译的两位学生疾言厉色:“亏你们也是受美国教育出来的,怎和这等妄人为伍!”言毕头也不回离去,主人一方中有人如此失礼,当时场面想来一定甚为尴尬。季謙先生立时朗言道:“美国是讲民主的国家,所谓民主至少要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我话没说完此人就不容探讨拍案而去,从今以后我不再相信美国是个民主国家!美国人亦最推崇科学教育,科学是讲实证的,我的话尚未说完,你也未曾付诸实践,就断然否定,请问这是科学的严谨精神吗?由此我不再相信美国是个科学国家!”场面一时哗然。这时座下有个美国教师站起表示愿意实践,一月后对王先生真诚的感谢,说您是正确的,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高明的!我实践了确实如此。

    每个人都自认为高明,连一向信奉民主科学的美国人也不例外。事实上,在我去过的许多地方,越是接受现代民主科学教育的人,越是难以理解读经教育理论。比如山东某市的一所双语幼儿园,学费一个月1800,几乎这座城市所有望子成龙并且有支付能力的家长,都会把孩子送过来。幼儿园园长是北师大毕业的博士,接触了很多西方现代教育理论,季謙先生去该园讲座的时候,园长参加外地的会议还未回来,等到先生的讲座结束才匆匆赶来浅聊了几句,当听说读经教育就是要幼儿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诵读四书五经的时候,她没有当面反驳,而是给在座讲述了自己学到的西方教育理论,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幼儿园的英语墙、计算机室、形体室等等,以证明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是多么正确。

    而另一个幼儿园的园长就更加匪夷所思,本来已经安排去她那里做读经教育的演讲,但是当她听说读经教育有颠覆现今教育理论之势时,就临时决定取消这个演讲,不仅如此,还到下一个演讲地点严厉批评读经教育。

    可是,这两位园长连演讲内容到底是什么都还没有听完全,就断然拒绝,闭目塞听,这样,即使有再多的科学原理作为支撑,给她再多民主权利,又有何用处呢?

    这是否印证了我篇首之语,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与科学?意即,没有绝对能实践民主与科学的人?

    我在后面还会介绍一些科学原理,也依然会介绍许多颠覆当今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我不知道看到这里,有多少自诩民主与科学的坚定追随者会止住脚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1-18 23:15: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hsh47 于 2007-1-17 14:42 发表
打倒孔家店!打倒孔家店!打倒孔家店!!!


这位朋友好偏激啊!恍惚间我回到了文革的年代

如果不同意,又懒得亲身作个试验,就腹诽一下算了,既然不满要反对,也最好体验后再说话。

建议多象文中的这位陶老师学习——
“ ……
       但是,一件事使我的思想动摇,那是关于山东济南“中国教育报”主编陶继新老师的故事。
       故事之前想要说,陶老师真的是一位平易近人,相当有风度涵养的长者。……
       后来从季谦先生那里听到了有关陶老师的一些事。那是季谦先生首次到济南演讲之后,陶老师得知成人读经理论——诵读论语一百遍。作为报社主编的他并未因自己的资历而师心自用、不屑一顾,反决定亲自尝试“论语100”。半年之后,陶老师告诉季谦先生,他以前自觉文笔已十分出众,读过论语一百遍后,方始知道什么叫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难以抑止,只觉写作水平进入了新的境界,欣悦不已。”

----------------------------------------
或者您象下面文中这位美国教师学习也行(千万不要学那位专家)——
“……
       就是这个薇阁学校,里面英语教学请的多是美国专家和讲师,有一次就请季謙先生来给他们做讲座。因多外籍人士,先生在演讲中带着两名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学生,以方便沟通。他提到英语学习应以读英文经典原文为最佳途径。不想演讲不及一半,座下一美国专家不屑一顾的说:“你说的这种教育我们美国早已废除,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精神。”季謙先生笑道:“你们自愿废除,我们自愿实行,未必废除的定然无用,现行的定然高明啊!”

        不料那位专家听完竟愤然拍案而起,手指做翻译的两位学生疾言厉色:“亏你们也是受美国教育出来的,怎和这等妄人为伍!”言毕头也不回离去,主人一方中有人如此失礼,当时场面想来一定甚为尴尬。季謙先生立时朗言道:“美国是讲民主的国家,所谓民主至少要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我话没说完此人就不容探讨拍案而去,从今以后我不再相信美国是个民主国家!美国人亦最推崇科学教育,科学是讲实证的,我的话尚未说完,你也未曾付诸实践,就断然否定,请问这是科学的严谨精神吗?由此我不再相信美国是个科学国家!”场面一时哗然。这时座下有个美国教师站起表示愿意实践,一月后对王先生真诚的感谢,说您是正确的,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高明的!我实践了确实如此。

-------------------------------------------------
        以后凡是有激烈地抨击经典诵读的人士,你们大概都崇尚现代科学吧,现代科学讲实证,所以请你们耐下心来诵读《论语》一百遍后再来以实践经验反驳读经。

      题外话,其实我们的老祖宗也是非常讲实证的,咱们的中草药,包括麻沸散(即过去的麻药)都是祖先们一 味一味亲身体证过的,几千年的以身试药的累积啊,我不明白怎么就成了某些人口中的“伪科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1-19 14:52:08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希望早日看到续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1-19 16:08: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新浪上的博客已经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0 17:23: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11:30 , Processed in 0.08068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