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涓涓细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好父母 好孩子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1-6 20:01:2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itle_page" align="center">2.孩子渴求平等--小孩为什么不爱逛商店(2)<"title_page" align="center">从这一个小时中,年轻的妈妈爸爸理解了自己的孩子,也看懂了“孩子”这本书,从内心里欣赏、珍爱自己的孩子。  两代人形成了平等交谈、相互沟通的习惯,障碍自会排除,隔膜自能打破。  假如你的孩子还小,请你蹲下来和他交谈。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世界展现在你的面前</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1-6 20:01:57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itle_page" align="center">3.孩子渴求倾听--倾听孩子说话(1)<"title_page" align="center">聪明的妈妈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  我有一个孩子。30岁时我生下他,起名叫李悦。儿子出生时,我从下乡插队、工作的吉林白城地委调回北京,跨入了我从小向往的中国少年报社的大门。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因为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  为了全身心地工作,我把1岁零8个月的儿子送进幼儿园全托,每周只接一次。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说:“妈妈,咱们谈谈话。”有一次,竟然哭着向我请求:“妈妈,我知道你很忙,没时间陪我在家,可你能不能把我转到每天都能回家的幼儿园?”  我没能满足他的请求,我和我丈夫常常出差,没有时间照顾他。  每次孩子回家,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幼儿园里的事,不管我爱听不爱听。儿子需要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妈妈是最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开始我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了我写稿子或思考的时间。所以,每次孩子和我讲话,我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手里还不停地翻动着书报。  没想到,我的“忙碌”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由于他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他就讲得很快,慢慢地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注意改变自己,尽量抽出空来,倾听他讲话。渐渐地,儿子竟成了我学习儿童语言的老师。是他把我领入了奇妙的儿童世界,使我后来对儿童教育工作达到入迷的程度,也使我学会怎样用心去读孩子这本书。这本书,竟然还成了我当“知心姐姐”的教科书。  母子间平等的交谈,母亲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儿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人的尊严。  男孩子需要母亲倾听。母亲的倾听,培养了男孩子的幽默。幽默是男人的魅力。而男人的幽默是女人给予的。第一个女人是他的母亲,第二个女人是他的妻子或他周围的女友。  女人一般都喜欢有幽默感的男人,她觉得幽默会给自己带来许多快乐。塑造有幽默感的男人,首先必须培养一批忠实的听众。而男人的第一个听众就是自己的母亲。母亲要善于倾听,有倾听的耐心,有倾听的激情,更懂得倾听的艺术。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儿子不爱说话,或说话紧张,甚至听你讲话时漫不经心,你就应该意识到,你是否犯了“不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毛病?你必须马上改变自己,不然,你会后悔终身。  女孩子更需要母亲的倾听。母亲的倾听,会使女孩子成为有素养的女性。  当你成为一位非常好的听者时,便是你成为高明的说话者之时,你也就具备了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朋友的条件。  妈妈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有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当你的孩子长大成人,像山一样站在你的面前,你需要仰视他时,他仍然会习惯地俯下身来,像小时候你对他那样,听你说话,跟你谈心。那时,年迈的你,会从内心里感到做母亲的宽慰和满足。  倾听,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能专心地倾听孩子讲话的人,才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人。  如何倾听孩子说话呢?我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方法一:做出听的姿势。  (一)一定要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二)身体要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三)不要制造“墙壁”。如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四)用眼睛“听”。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方法二:表现出听的兴趣。  讲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  我们这样对孩子,就缺少尊重。孩子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吗干吗去吧,谁有工夫听你神侃!”  于是,孩子十分扫兴。我们当妈妈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方法三:将你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到了。  (一)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二)语言表达。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  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幼年时可能就缺少好的听众。孩子从小没有感受过自己语言的魅力,必定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失去应有的信心。</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1-6 20:02:36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itle_page" align="center">3.孩子渴求倾听--倾听孩子说话(2)<"title_page" align="center">妈妈是孩子语言的第一位老师。而语言,又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环节。  你想让你的孩子变得更聪明些吗?那么,就从倾听孩子说话开始吧!  伟大的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之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不能由别人代替,就是因为她能够跟孩子同感觉,同哭,同笑……单靠理论和教训是无济于事的。</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1-6 20:03:1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itle_page" align="center">4.孩子渴求尊重--尊重孩子的隐私<"title_page" align="center">尊重孩子的妈妈才能培养出懂得自尊的孩子。  一位中学生告诉我,一种带锁的日记本在他们班里几乎人手一册,目的是为了防范父母翻看日记。  孩子向最亲的父母锁住自己,这一颇为残酷的现象令人深思。孩子之所以给日记上锁,   是因为父母不能尊重他们的隐私;而父母则自有一番道理,实在不了解应当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其中的问题就出在如何互相了解上。父母与孩子虽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情,但毕竟相差几十岁,彼此之间有天然的“代沟”;跟孩子做朋友,靠真诚赢得孩子的信任是唯一的途径。  许多孩子常常向“知心姐姐”“状告”父母:“妈妈爸爸老偷看我的日记或私拆同学给我的信,我十分气愤,可又不知道怎么办。”  我告诉他们,在你的日记本第一页写上:“偷看别人的日记是不道德的行为。”然后把这一页打开,放在桌上。这样一来,爸爸妈妈以后就不会再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很了解做父母的心。他们一天忙到晚,哪里有工夫去看孩子的东西。只是因为孩子一味地藏着、躲着、锁着,才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甚至犯了疑心,以为孩子有什么事在瞒着大人,于是,就采取了许多“侦破”手段,不自觉地触犯了孩子的“隐私权”。  在大人们看来,这都是些小事。“连孩子的生命都是我给的,何况一本日记、一封信?”可对孩子来说,大人的这些行为,都是对他们的不信任、不尊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其实,在大多数孩子的日记里,很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更多的是孩子的一些思考和一些心里话。当父母的,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儿童期的孩子有秘密,说明这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智商高,主意多。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孩子头”,他常常会编造出一些“小秘密”,以吸引同龄的伙伴。  少年期的孩子有秘密,说明他正从幼稚走向成熟,善思考,有独立见解,自尊心也在增强。  进入青春期,孩子对成人的封闭性、对伙伴的开放性更显得突出。这些“小大人”似的孩子尤其需要得到尊重。  首先,孩子是个人,不是物。他是人,他就有感情,就有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就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他的隐私权。现在很多家庭把孩子当成宠物,想玩就玩,想逗就逗,就是不懂得尊重孩子。  第二,孩子是未成年人。正是因为没有长大,他们就坐不住。一年级的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也不过10分钟到20分钟,过一会儿他就要动一动,这是年龄特点决定的。  孩子有时爱说大话,大人却以为他在说谎。其实,这是孩子为了让别人注意自己,故意夸大事实罢了。他还没有成年,思想尚未定型,这时候你不分青红皂白说他在说谎就是冤枉他了。  第三,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大人们不能把他的一切都代替了。孩子要独立思考,要独立参与;他要有自己的秘密,也要有自己的隐私权。法律都在保护他们的各项权益,你侵犯了他们的权益,你便触犯了法律。  如果孩子从小就受到尊重,他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那些对人彬彬有礼的孩子,肯定是在家里很受到尊重的孩子;那些蛮不讲理、行为粗野的孩子,在家里,一定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甚至常常受到伤害。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这样的人。要让孩子尊重你,你便应当先尊重孩子。  有的妈妈希望孩子进入大人卧室时,要先敲敲门;那么,你进孩子的房间(如果孩子有单独的卧室)时,有没有敲门?  有的妈妈总怪孩子乱翻自己的东西,你想过没有,你自己是否也常常翻动孩子的东西?  有的妈妈总责怪孩子不愿意听大人讲话,可你是否自省过,你认真倾听过孩子说话吗?  如果你想让孩子长大后具备一定的法制观念,你自己也一定要懂法、守法,还要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孩子,更要尊重孩子应有的权利。  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在家庭中建立亲情乐园,要从尊重孩子开始,尊重孩子的隐私开始。</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1-6 20:04:0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itle_page" align="center">5.孩子渴求赏识--学会赏识孩子<"title_page" align="center">孩子需要大人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妈妈真心地赏识过自己的孩子?  一次,我应邀去中央电视台谈“怎样教育淘气的孩子”,一个看上去挺“蔫”、好像并不淘气的男孩坐在那儿。  我担心,原定的话题讨论不起来了。  谁想到,一开拍,这个挺“蔫”的男孩子冲着镜头说了一句特别精彩的话:“每次我爸说我的时候,都要说:瞧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瞧你怎么怎么差;瞧人家孩子多聪明,瞧你多笨……我心里很不服气,我老想,你要觉得人家孩子好,你就给人家孩子当爸爸算了,干吗给我当爸爸!”  我回头看了一下他爸爸,他爸爸的眼睛瞪得跟豆包一样,嘴咧得老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等电视节目拍完后,这孩子的爸爸流着泪来找我:“我是一个司机,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对他那么好,挣钱全是为了他,他凭什么这么冤枉我?”  我对他说:“您爱您的孩子,可是您的孩子不知道。您没有表现出对他的爱和赏识,您赏识的只是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您的孩子认为您不爱他。”  有这种烦恼的孩子和家长,为数并不少。  因为,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必要总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这就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赏识。  盲目的比较,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使你的孩子失去了自信。孩子会错误地认为,他的“灾难”是他的伙伴带来的,他不但不会产生向伙伴学习的愿望,反而结下冤仇,在他今后的生活中,将拒绝向别人学习。  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生命仿佛都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谁也不是为了挨骂而活着。  不要说未成年的小孩子,就是我们大人,谁都愿意和赏识自己的领导、赏识自己的同事一道工作,谁也不愿意和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对这不满意看那不顺眼的人一起共事。  孩子与成年人不同。成年人在这个单位不被赏识,干得不顺心,可以调换到另一个单位去工作,而孩子不被父母所赏识,就没地方去了。  所以说,学会赏识--应当是每个家长的座右铭。  “哪怕天下所有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这是一位聋童父亲在为改变女儿命运的坎坷途中发现的一个奥秘。  我们当家长的,没有任何理由对孩子说泄气话,因为孩子成长的道路犹如赛场,他们多么渴望父母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为自己呐喊加油,哪怕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去争取人生的辉煌。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1-6 20:05:0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itle_page" align="center">6.孩子渴求保护--家庭是孩子的港湾(1)<"title_page" align="center">妈妈爸爸永远不能对孩子说:“滚出去!”  远洋的巨轮,迟早要驶回平静的港湾,加油、维修、装货、卸货……以迎接第二次远航。离家的孩子,早晚要回到温馨的家庭,吃饭、休息、添衣、减衣……以迎接新的黎明。  家庭,不仅是成年人歇息的港湾,可以放松地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而且也是孩子的港湾   。这个港湾地方不大,但是却有着母亲博大的情怀,她能容纳孩子的成功与微笑,也能容纳孩子的过失和眼泪。  假使天下所有的人都不欢迎你的孩子,而你却不能,你必须欢迎他,因为他是你的孩子!  假使你的孩子犯了再大的错,你都不能说:“你给我滚出去!”因为,家是一个人最终的归宿,他再没有地方可去,除非坟墓。  孩子需要保护。我们许多父母亲忽略了这一点。  分析许多离家出走的孩子的案例,多数是因为受了挫折,心理无法承受,或考试考砸了,或犯了错,无法向父母交待。他们悄然离家前那一刹那,耳边响起的是父母的叫喊声:“滚出去!”  他们真的“滚出去”了,结果呢?  河北巨鹿县王虎寨镇有个初中男生,因考试成绩差,不敢回家,浪迹街头,结果被坏人以招工为名骗到乡下一个“地下血库”,和其他几个孩子天天被逼去抽血。  数日后,几个孩子面黄肌瘦,十分虚弱。幸好其中一个孩子逃出来,叫大人来,才得救。出来时,几个孩子已奄奄一息。那些“滚”出去的孩子,许多人在心灵上、肉体上受到极大的伤害。而这些伤害,往往是难以补救的。  前面讲过年轻父母的惧怕心理:“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其实“怕”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有保护的措施。  家庭如何保护女孩子  对“小女孩”,也就是女童,妈妈要教会她“自护”的知识和本事。如不要给陌生的人带路(可以指路),无论他给你什么好处也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把家门的钥匙放在显眼的地方;放学回家晚或路远,最好结伴而归;路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要告诉家长,不要瞒着;独自一人在家要锁好门,有陌生人叫门不要开;不要让男人碰你的身体;如果遇到坏人拦截要大声呼喊;有人追你,你要往人多的地方跑;有人对你无理,一是不去理睬,严重了要大声斥责,不必害怕……  做母亲的要细心观察,发现女儿有什么不对劲的情绪,要耐心询问;听到什么情况,要泰然处之,不必大惊小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吃一堑,长一智”,孩子遇到一件麻烦事,解决了,就是多了一种能力。  对大女孩,也就是少女,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女,母亲要更加关心,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心,让女儿懂得,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品格是自尊、自重。不自尊、不自重的女人是会被人轻视的。  青春期,是由儿童期向成人期的过渡时期。从身体方面来看,到十几岁以后,在生理上多数女孩子开始有月经,乳房开始隆起;在心理上性意识开始开展,她们渴望与异性交往,渴望了解性方面的知识,并且对爱情产生一种梦幻式的想象,也有些女孩对异性产生爱慕情感。这个时期的女孩有时会有一些荒唐的、轻率的、不负责任的举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周围,如果你的女儿和别人发生了关系,你会怎么做?做爸爸的不要喊:“你给我滚出去!”做妈妈的不要哭着说:“你给我丢尽了脸!”如果你这样说,你的孩子可能永远也不会回到你身边。重要的是让她认识这件事的严重性,认真吸取教训,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我们的孩子确实生活在比我们过去开放得多的社会。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问你:“妈妈,你是怎么和我爸好的?”你应该认真回答,而不要敷衍、回避。  对于情感、婚育方面的事情,在孩子们朦朦胧胧的时候,最需要家长耐心的引导。一旦出了事情,再打再骂也不管用了。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父母的关怀与理解,如果得不到,他们就会丧失信心,也有可能自暴自弃。所以家长不能强迫孩子避免接触这些事,而是要正确引导。  家庭如何保护男孩子  许多人都觉得,男孩子根本不需要保护,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所谓保护,不是“过度保护”,代替孩子去干本该由他们自己干的事,而是要教给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妈妈要告诉男孩子,从小要自立。男人的“男”字,是“田”和“力”的统一,表示男人要负重的。出现了问题,需要出力时,男人要挺身而出,不遗余力,而不能袖手旁观。但是,出力的时候要求实际,讲科学,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不要贸然去做,要找大人帮助。如救火、制止打架或坏人行凶……要勇敢也要机智。  妈妈还要告诉男孩子,要尊重别人,尤其要尊重女性。男人的力量要表现在保护女性上,而不能以欺负女性为荣;男人的风度,又往往表现在对女性的谦让、友好态度上,如人们常说的“女士优先”。男人的幽默、礼貌,往往会给人带来快乐;粗暴、野蛮的举动只会孤立自己。  对于小男孩,妈妈要放手,让儿子自己保护自己、保护母亲。对于大男孩,母亲要给予较多的关切。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生理上发生很多变化:出现阴毛,肌肉逐渐发达,声音变粗……他们会感到:“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我长大了。”他们甚至希望自己成为自立的男人。但由于年龄与知识的局限,他们又不知道该怎样去做,想脱离父母的保护,却又摆脱不了青春期的困扰,因此感到心情很烦躁</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1-6 20:05:49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itle_page" align="center">6.孩子渴求保护--家庭是孩子的港湾(2)<"title_page" align="center">由于改革开放,西方的东西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是,一些掺杂着丑恶、腐朽、反动、色情的书刊和影片也随着“侵入”我们的国土,极大地危害、威胁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作为父母,要时刻关心孩子在看什么,在做什么,以防微杜渐。  在“知心电话”中,男孩子倾诉的苦恼中,很多谈到性冲动方面的事。  有个男孩子问我:“手淫怎么办?”  我告诉他:“睡觉时做五件事:①用温水洗脸、洗脚;②不要看艳情、惊险的小说或影片;③不要盖太松软的被子;④把手放在被子外面;⑤睡醒了就起床,不要恋床……”  上海有个初中的男孩在“知心电话”里对我说:“我们的班主任年轻又漂亮。一个夏天,她坐着跟我讲话,我站着。透过她那薄薄的连衣裙,我看见了她的乳房。以后上她的课,我眼前总出现那个情景,我无法抬起头面对她。我觉得我是个罪犯,我想转学……”  我告诉他:“所有的女人都有乳房,包括你的妈妈,姐姐,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你不必多想,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姐姐,一切都会跟从前一样。”  这些都是“电话”里的秘密。我想,男孩子是不会跟父母讲这些的,因为父母会“大惊小怪”,以为孩子学坏了。  我在香港访问时,曾看过一本给家长和小学生读的性知识手册,很浅显通俗。但是内地的这种书往往出版得极不正规,语言也不好,不适合孩子们看。所以我们有必要突破这个禁区,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些性知识,不要大惊小怪,尤其是发生了问题时,要爱护他,给他一个机会,因为这种时候他最脆弱。家长可以向他保证不让别人知道,也要求他不要再有这样的事发生。  作为父母,我们担负着为民族的未来培养建设者的重任,我们有义务保护孩子、关心孩子,也有义务教给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本领。我们这一代人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遮风蔽雨、解饥缓渴的屋舍,更要给孩子们开辟一隅慰藉心灵、排除困扰的空间。这是“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也是“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这个地方,就是家!</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1-6 20:06:28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itle_page" align="center">第三章 学会关心学会爱<"title_page" align="center">有些年轻的妈妈自己的道德标准发生了质变,认为孔融把大梨让给别人,纯属“弱智”,纯属“傻帽儿”。几千年来,中国母亲用来教育子女学会谦让的传统美德,被几句粗鲁的话毁于一旦!她只想着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可没有想到,教育是从母亲膝下开始的。凡母亲所说的话,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品格。孩子吃个小梨,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母亲自私的溺爱教诲,却会使子女和自己自食恶果。</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1-6 20:07:1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itle_page" align="center">1.无情的果子自己吃<"title_page" align="center">母亲在孩子心中种下自私的种子,尝到的将是无情的果子。  “这一代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关心人。”无数份关于当代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的调查中这么说。有些年轻妈妈,含着泪向我诉说了自己孩子的无情。  有一次,一位朋友伤心地对我诉说:“我很爱我的女儿,我工作那么忙,起早贪黑地为   她做了许多事,可她却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一点不领情。一次,我生病了,早上她上学时明明看见了,可放学回到家,看我还躺在床上,就生气地把书包往床上一摔,冷冷地说:‘还不起来做饭,懒猪!’当时,我的心都碎了。你瞧,我把她养到十几岁,有什么用?”说到这里,她满脸都是泪水。  俗话说:女儿是妈妈贴身的小棉袄。女儿本应该最关心妈妈,妈妈的一点儿变化女儿都该最先发现。可这个女儿这样对待妈妈,妈妈能不伤心吗?  这样的事,许多妈妈都遇到过。她们向我诉苦:“我的孩子放学回到家,见到我连招呼也不打,就像不认识一样,‘砰’的一声关上门,进了自己的房间,直到吃饭才出来。”  有一名二年级男孩子的妈妈,无奈地对我说:“别看我的孩子小,可是特别自私。全家人去饭店吃饭,他点的一盘鱼香肉丝,别人谁也不许动,哪怕吃不了扔了。他说,那是他的。”  不少妈妈伤心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嗨,我算是看透了。孩子我是指望不上了,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了。”  许多学校的老师也反映:现在的学生自私,特别是一些学习好的、当干部的学生,反而表现得更加自私。  北京朝阳区垂杨柳学区举办小干部培训班,请我去给学生们讲“手拉手”互助活动。  开课前,学区的总辅导员对我说:“有件事您得跟学生们说说,前几天,我们带600名学生干部乘车外出。这些学生上车就抢座位。由于座位没有那么多,必然有站着的。老师们是最后上车的,全站着。有一位老师50多岁了,身体有病,站得腿都肿了,也没有一个同学给她让座。这位老师实在支持不住,准备坐在过道上。刚要坐,一名女同学就嚷起来:‘老师您可千万别坐在我的包上,我的包不能坐。’这位老师十分伤心,回来对我说:‘别说其他同学了,就连我平时最喜欢的几名小干部,都没有一个给我让座的。’”  妈妈的哭诉,老师的伤心,使我的心灵受到很大震动。  一个人不爱父母,又何以爱他人?当妈妈的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一心想让他出人头地,但是只关心了他的分数,忽略了教他如何做人。终于有一天,他真的进入高等学府,甚至走出国门,却对你无情无义时,你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  香港《镜报》总编、89岁高龄的徐四民老人,十分关心中国独生子女的教育,他对我说:“现在美国有些青少年变得冷酷无情,亲手把父母杀了,把母亲的血涂在汽车上哈哈大笑。你说,这有多么可怕!我们中国可要重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教育。”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  你的孩子会给你带来什么呢?</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6-1-6 20:07:5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itle_page" align="center">2.谁之过<"title_page" align="center">一个偏私的母亲,对于孩子是最可悲的领导者。  自私、冷漠表现在孩子身上,那么责任在谁呢?是谁种下无情的果子?  有些年轻的妈妈自己的道德标准发生了质变,认为孔融把大梨让给别人,纯属“弱智”,纯属“傻帽儿”。几千年来,中国母亲用来教育子女学会谦让的传统美德,被几句粗鲁的   话毁于一旦!她只想着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可没有想到,教育是从母亲膝下开始的。凡母亲所说的话,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品格。孩子吃个小梨,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母亲自私的溺爱教诲,却会使子女和自己自食恶果。  让一个梨,看起来是小事,但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可是天大的事。正像一位朴实的农民妈妈讲的:“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种下自私的种子,自然会结出无情的果子。  教育家们曾经说过:“一个恶母,一个偏私的母亲,对于儿童是最可悲的领导者。”“天下的慈母们最好记住:往往在她们认为无关重要的行为上,她们便播下了不幸的种子。”  “孤犊触乳,骄子骂母。”《后汉书》中的这句话,流传千古,今天读起来,别有意味。难道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要到挨子女“骂”的时候,才能够醒悟吗?  司马光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古人的话,对今天的母亲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对我们年轻的父母来说,这唯一的孩子是属于你的,但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这个孩子是要担负重任的。当你溺爱他时,你可能在想:“孩子还是孩子!”可是你忘记了,孩子将要长大成人。一个孩子的未来命运永远是母亲的工作,从这个意义来说,一个民族未来的命运也同样掌握在今天年轻妈妈的手中啊!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所创办学校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幅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他回答说:“对于7岁的孩子,‘爱自己的妈妈’更容易懂,也容易做,能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打下基础。”  可以想象,一个从不爱父母、不爱同学、不爱老师的孩子,长大能爱祖国、爱人民吗?一个不爱国、不爱家的人,能够尽心全力地去建设中国21世纪的大厦吗?  母亲不仅仅属于家庭,而且属于世界。是无数伟大的母亲,养育了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们能有今天,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母亲。  今天,我们当了母亲,在我们手中将产生肩负大任的新的一代。如果我们漫不经心,如果我们过度溺爱,如果我们在孩子心中埋下自私的种子,我们今后必将自食恶果!我们民族将走向衰败!那时,我们将成为千古的罪人!  被中国母亲所敬仰的邓颖超大姐,她一生没有生育一个子女,却养育了一批烈士子女,并为我们当母亲的留下了箴言:“现代的父母对孩子不应有占有的自私观念,应将子女培养成为国家社会的人才,献给社会国家,不应把栽培孩子的目的看成是为了自己享受和养儿防老的狭窄目的上。”“父母们应当按照社会主义的标准来教育儿童,以培养他们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质。”  年轻的妈妈们,跳出个人狭隘的天地,用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塑造自己,用崭新的母爱去培养孩子,为我们的民族创造美好的明天!</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02:33 , Processed in 0.08157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