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宝宝的文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原创】 0-6岁十步成长方略(每日更新) 

 关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12-8 12:5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12-8 20:09:58 | 只看该作者
讲得好。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12:22:31 | 只看该作者
wpopw+2005-12-08 20:09-->引用:wpopw @ 2005-12-08 20:09 讲得好。辛苦了。

    大家都来关心学前教育,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08:56:50 | 只看该作者

                  ---- 4 ----


  今天的教育或者具体到0-6岁孩子的早期教育,我们很多家长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不知道到底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解决了。
   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班共有45个同学,有5个同学成绩特别好,一直排在前五名,他们学习特别认真,每天早上4、5点就起床背书,老师对他们喜欢得不得了。但是,他们的生活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比较差。比如:衣服是每星期打包带回家。他们只是一味地学好书本知识。另外还有5个同学成绩都一般排在中下等,但他们的思维很活跃,很有创造性。我们同学在碰到困难时,他们经常有好的点子出现。到了暑假,他们都出去打工。高中毕业后,成绩好的5个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另外5个同学都走向了社会。十几年后的今天,先走向社会的5个同学现在都有了各自的事业。一位成了作家,一位成了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三位成了百万富翁,生活都过得自在而充实。而那5位学业好的同学,只有一人当了区领导,其他四位有两位现在已下岗,两位还是普通员工。
   我们想一想,为什么学习好的同学反而不如不好的呢?他们缺少什么呢?聪明?不缺。因为学习很好。他们缺少的是可贵的创造性和活跃的思维。被古板的教育教成了古板的人。
   留美博士黄全俞通过对中国、美国两国的教育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基础比美国学生强很多,成绩一般的中国小学、中学的学生,到美国那里都算得上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中国学生的生活能力、思维(性质)特点、创造能力与美国学生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学生参加奥数比赛,肯定比美国学生成绩优秀,但美国却是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中国本土还没有一个。那么,中国成绩优异的人才都怎么了?怎么到后来没有冲劲了?为什么冲不上去?因为缺少综合素质教育,比如活跃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等。
  美国不强调死学,而中国目前还是应试教育,以成绩分数来判断教育的好与坏。
  我认为,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知识的奴隶。早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孩子将来能考100分,而是要把孩子大脑中的潜能百分之百激发出来。
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用之人,是有用之才。但我们还要十分认真地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懂得生活,懂得成败,有理智、有感情的人。
人是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再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才。人是生活知识、个人魅力。才是专业知识、本领。这就是人才的全部。
     
待续


续                 ---- 5 ----

  前面我们对家长的心态重要性做了一个交待,为什么0-6岁早期教育这么重要呢?
  要从儿童的潜在能力谈起。比如,这里有一棵橡树,如果按照理想状态生长的话,可以长成30米高,但真长成30米高还是很困难的,一般可能是12米或者是15米左右。假若环境不好,则只能长到6-9米,环境好,再加上好好管理,则可能长到18米或者21米,甚至也可以长到24米或27米。同样的道理,即使是生下来具备100度能力的儿童。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充其量则只能成为具备20度或者3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只能达到其潜在能力的二成或者三成。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时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到15岁时就会只剩下40度了。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
  有资料显示:人一生,大脑的神经细胞就有1千亿。大脑如何发展,发展程度,全受生活经验影响。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能力往往很快消失。就是说:孩子的大脑如果缺少相关的经验,那些脑神经就不能激活,过后再来培养,收获就很少,甚至永不再来。
  比如:印度狼孩。讲的是这个人类的孩子从小被狼收养,过着狼的生活。养成了与狼相似的各种习性,他被发现后带回人类,一些科学家开始教他说话、穿衣等,但最终只能学会几十个词。当他情绪游动时,仍不时“嗥嗥”狼叫。
  为什么他多年只学会了几十个词呢?因为他脑细胞中的语言能力已经消失。
  大脑越用越灵,双手越用越活,有句童谣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人的一切潜力是在使用后被激发出来的。你不用大脑,就会失去大脑。
  比如:小鸡在出生的4天内是确认妈妈能力的发达期,如果4天内见不到自己的妈妈,就再也认不出来。小鸡“辨识声音能力”的发达期是在出生后的8天之内,如果这种能力在8天内没有得到,就会永远辨不出母亲的声音了。前面讲的印度狼孩学不会人类语言的事实,就是这个原因。
  孩子口语能力的发达期是出生后的2年内,书面语言能力是3--6年内消失。数学能力是在3年内,其它各种能力的发达期都会在孩子出生后的6--8年内消失。错过了发达期教育,或者说脑神经在快速发展期没有被有效激活,充其量孩子只能发挥出潜力的60%。
  德国著名的天才少年卡尔,出生时被认为是个痴呆,外人都认为他的一生不会有什么希望了,但卡尔的父亲并没有灰心,而是从他出生后即开始实施有计划的教育。由于方法正确,卡尔8、9岁时就会用6国语言,11岁上大学,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教授。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14:43:39 | 只看该作者
阳阳妈妈爱阳阳+2005-12-08 11:15-->引用:阳阳妈妈爱阳阳 @ 2005-12-08 11:15 继续期待!找个椅子坐着等.

因电脑故障,新内容需要过几天更新,故请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13:55:03 | 只看该作者
续                ---- 6 ----

  我们刚才了解了重要的教育心态和观点,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但具体有效的方法是实施对一个0-6岁孩子的保证。
  
第一步:情绪管理:
   
  其实,出生后15天的孩子就有了学习的需要。
  比如孩子为什么会哭?会闹?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哭闹时常莫名其妙。其实,孩子的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包括饿,不舒服。二是心理:主要是要求得到重视,需要更多更好玩的教育上的新刺激。
有一位妈妈一听到孩子的哭声,除了喂奶,就是赶紧抱起孩子。抱着孩子在屋里转,有时抱到外面走动。更坏的是,这位妈妈还不停地抖动怀里的宝宝,好让他不哭,赶快睡去。一开始,孩子还好说话,抱一抱,抖一抖就不哭了,有时也很快睡着了。这位妈妈当然松了一口气。可接下来,这位妈妈慢慢尝到了孩子的厉害,宝宝每次哭起来,妈妈就要抱起他来,到后来每次要抱到外面走动才停止哭,再到要不停地抖动才睡着。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只有下很大决心,而且还要辅以相关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关键的是,这完全怪不着孩子,是母亲一手养成了孩子的这种习惯。其实,当初这位宝宝哭的时候,并不只是要求被抱起来。那他为什么要哭呢?当然是需要别人的关爱,但是关爱却不是一个“抱”字,还可以用有趣的学习来满足这种心理需求。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探索阶段,经过探索,孩子会发现或者掌握了某种规律后,就会得到相关的经验来如法炮制,所以这位宝宝知道:他只要一哭,就能被妈妈抱起来,再一哭妈妈就会抱到外面去。他抓住了妈妈的特点,总能如愿。孩子养成了这种习惯后,还会制造更多相同的要求。从而养成了刁钻的性格。长大后没有独立意识,依赖性强,情绪脆弱。所以当孩子无理哭闹时,一定不要轻易提起,也许孩子会哭闹几天甚至一周。父母无须担心,几天后,孩子就知道,再闹也没有用,还不如安静地呆着,自己玩自己的。
另外,有些父母在孩子哭的时候,可能会给一些好吃的哄孩子不哭等做法都是错误的。同样会养成不良习惯,且对孩子身体不利。
2-6岁的孩子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加,试图一切都自己作主,更像大人一样。而且有强烈的反叛性。如何看待3-6岁左右孩子成长的特点,将直接影响管理效果。
有一次,3岁半的同同跟父母到儿童玩具商店玩。丰富的儿童世界深深吸引了同同。和其他孩子一样,小家伙几乎想把整个商场搬回家。所以吵着要这个,要那个。但我们的家长知道,玩具不能多,要少而精,那么此时孩子的要求不可能都能满足。可是,3岁或更大一点的孩子是不会像大人那样想的,他肯定坚持自己的要求。怎么办呢?在公众场合,许多父母都考虑到自己的面子,要是不买,可能怕别人说这位妈妈不爱孩子。而我们的商场当然希望孩子一要父母就得掏腰包。他们抓住了孩子的心理,再说,孩子正闹着情绪呢。
我们还是要问我们的年轻父母,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而且这个难题一定要加以正确解决,也许有人心理会想,可以不带孩子到那种地方去,或者干脆买几个好一些的玩具,反正孩子也用得。如果仅仅这样想,问题似乎变得简单起来。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您不带孩子到玩具商场,但在更多的场合,孩子都会出现这种状况。比如到书店、超市、大街上以及平时生活中,吸引孩子的东西很多。每个家长都会遇到这种难题,可以说随时随地。其次,玩具也不不能买的太多,也许你会认为孩子有了更多的玩具就会自己玩,而更少吵大人。可是,玩具毕竟是玩具,在玩具中,孩子学不到重要的知识。玩具开发智力的作用十分有限。因为智力的开发,对早期孩子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大脑语言、数学、故事、艺术等教育。没有这些大脑的开发,教育将失去原来的意义。
怎么办呢?怎样面对孩子的日常要求呢?
同同妈妈并没有感到生气,更没有训斥孩子,她先是蹲下来面对面地对同同说:“我们不是说好了吗?我们出来玩,是为了打开眼界,知道世界上有丰富的发明创造。我们出来看,以后还要看许多更有意义的事物,但只看不能买。”
因为这是同同第一次(或者是第五次)面对外界的诱惑,妈妈的话不可能让他马上明白这些道理。其他绝大部分孩子都会这样。妈妈的一番话,同同虽然可能心理多少明白一些道理,但还是在强大的欲求面前控制不了自己,情绪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妈妈知道此时说再多也不再管用,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强行执行原则性的规定,抱起小家伙离开,同同当然有反抗。第三步,哪也不去了,直接回家,规定孩子哪也不能去,将他一个人留在室内10-20分钟,让孩子自己思考,体验不遵守规则带来的结果。
被关的孩子会有三种反应。1、和同同一样会哭而且感到伤心。可能在20分钟之内的头几分钟情绪很突出。但渐渐地他就会体验到自己的错误,而收到良好效果(内向型)。2、第二类孩子可能会说:“我要出去”。此时父母应对孩子说:“我们出去之前,我是怎么说的?”孩子则会说:“只看不准买”。父母应接着问“那你做到了吗?你必须一个人呆20分钟”。如此,则能受到良好的效果。3、第三种情况是:孩子可能特别伤心。但父母一定要坚持让他一个人呆在室内。
评价:1、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自我控制能力使孩子在人生的行为中极其重要,面对外界的诱惑或自己的情绪时能保持正确的行为准则。这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有重大意义,一个没有自制力的品格的人会找很多理由去做原本不应做的事。3、这样教育的根据是“百说不如一试”。你说一百句道理,也抵不上一次孩子的亲身体验。
如果采用训斥、打骂的方法,孩子能不能得到反省。
    [url=http://www.sz500.cn]www.sz500.cn[/url]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12-19 15:24:0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1 16:11:19 | 只看该作者
vivian.jin+2005-12-19 15:24-->引用:vivian.jin @ 2005-12-19 15:24 期待中。。。。

续                  ---- 7 ----

第二步:独立能力:

中国的孩子被称为“小皇帝”。很多父母对孩子逆来顺受,不敢得罪,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至高无上。一切包办。真是让人寒心的溺爱。孩子虽然小时侯让人看着疼爱,但疼爱是不健康的爱。“疼”字是“疒”头下一“冬”字。事实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孩子很快就要长大,许多人又说:“这孩子小时侯多好玩,现在变得有些讨人厌了”。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才又没有品,看了才让人不喜欢。有能力的孩子让人爱,有品格(懂事)的孩子让人爱。
比如我们前面讲的一粒米现象,你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他哪来的独立性?
“天天是一个十分讨人喜欢的2岁大的孩子。他父母的许多朋友都惊叹天天的出色表现。他除了懂得的知识比别的同龄孩子多,还非常有礼貌。他还能做他能做的一切事。有一次,妈妈的一个朋友来做客,吃完饭后,天天开始收筷子、饭碗。朋友吃了一惊,“这么小就开始帮大人做事啦!”有些不相信。天天的妈妈赶紧说“那是他应该做的,他做的很好,没有什么。”朋友担心地说“要是摔了不是容易受伤吗?筷子可能会戳到眼睛。”妈妈说:“他知道要小心的,也不是所有的碗都收。他经常收自己的就可以了,我看着他。”朋友还是一脸的惊讶,不能理解。因为他的孩子也差不多大,吃饭还要喂呢。
天天自己要尝试的事还有要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用卫生间,帮妈妈剥豆子,捶锤背。处理许多他能完成的简单任务。
我不知道诸位听了这个例子心里会怎样想,但像天天妈妈朋友那样的担心可能也会有。那样的担心是完全可以放弃。孩子的独立能力可能我们每个人都认为重要,但更要明白,如果不让孩子有依赖性,请不要处处,事事都不给他锻炼。这么小就开始独自做他力所能及的事,难道不是极重要的独立能力的开始吗?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在小时侯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恐怕很少有依赖性强,什么都不会做的现象。如果有,那也只能是偏才,在某一方面不健全。不少人长大后连自己都不能很好照顾,不可能带给别人幸福。

待续
  [url=http://www.sz500.cn]www.sz500.cn[/url]
此帖由 宝宝的文字 在 2005-12-21 16:13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12-22 09:20:41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就是做起来难,长期坚持做更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0:05:34 | 只看该作者
续                  ---- 8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我姐姐有一个7岁的女儿,叫燕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要她把电视关掉,那可真叫难。她的父母就商量要治她的坏习惯。有一天,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爸爸叫她下来吃饭,结果她看《蓝猫》正看得起劲,理都不理。他们就把所有的饭菜都吃完了。等到燕子看完电视从楼上下来吃饭,发现桌上没有饭菜。就问:“还没吃饭?”她爸爸说:“吃过了。”“我还没吃呢!”她不信,就去打开冰箱找,结果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当然没有,头一天两口子就计划好了。燕子拉着妈妈的手,要妈妈做给她吃。这时,爸爸朝妈妈使使眼色,意思是一定要坚持原则。燕子一看不行,就哭着跑到楼上去了。到了半夜,燕子下了楼,来到她爸妈的房间,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饿死了,你做一点吃的给我吧!”妈妈有点心软了,意志开始动摇,想去做。爸爸赶紧从被子里拉着妈妈的手。意思是说: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了。燕子看到没用,又哭着跑到楼上去了。第二天早上5点,妈妈终于忍不住了,爬起床冲下楼去做饭,一到客厅,吓了一跳,远远的就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坐在那里,只见燕子手里拿着碗筷坐在了餐桌旁。心里想着这一餐再不能错过了!从此,一到吃饭的时间,只要喊一声吃饭了,就自动的来了。

    对于孩子的教育,你需要给她一定的规则让她去遵守,面对诱惑,逐渐培养她自我控制的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果等到孩子大了,你想改变她的不良习惯都很难了,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

    这其中就涉及惩罚要有科学方法----

    惩罚的方法不是训斥、打骂和说教。惩罚的“惩”字是指通过对心理的征服达到罚的目的。对成人是这样,对孩子也是这样。问题的源头在心里而不在皮肉。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关心”其实指的也是“关注、重视对方的内心”。如果孩子只受到皮肉之苦,内心却没有得到改变,就不能说是在教育孩子。对心灵的关注才是早期教育的重要方法。对心灵的征服才是惩罚的原意。


待续
  [url=http://www.sz500.cn]www.sz500.cn[/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3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05:00 , Processed in 0.09254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