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争鸣][原创]爱你的孩子,请不要用中医

[复制链接]
681#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03: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楼上转载了这么篇胡编乱造的东西,我只需要问一句,既然有了调查研究,得出了“不看病等死,看西医早死,唯中医最让人信赖”,那为什么所有的人还都去看西医呢,为什么他们不等死呢,为什么不来找中医救他们呢“,难道说他们比楼上的这位老兄还蠢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2#
发表于 2006-6-27 22:10:22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800000" size="4">老鼠窝里忽中忽西,看得大家忽左忽右,<font color="#800000" size="4">各位朋友忽前忽后,只为论坛忽悠忽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发表于 2006-6-30 15:53:19 | 只看该作者
刚刚看到这个高楼,看到10页,已经晕了。看到很多人用自己的亲生经历来作为证据,真的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一方面,有很多的疾病是病毒感染,及时是细菌感染,也会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来获得痊愈;另一方面,临床上,安慰剂(placebo)有20-50%的疗效,如果医生有强烈的暗示:这是一种新的特效药、这是进口的最好的药…………,这种作用会更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连参加试验的患者和医生都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治疗,要用安慰剂或者其它药物进行对照,才能排除医生暗示、患者对药物的信赖程度等差异造成的混淆。还有一位提到:他的孩子看中医好了,另外的孩子却发热去世了。我想绝大多数的家长应当同意:孩子发热即使不看医生,绝大多数都会自己好的。发热的原因太多,表现一样,而病因不通的疾病太多,发热尤其如此,几乎各个系统的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所以,我想决定孩子的命运的主要因素,是疾病和其转归的不同。此帖由 xiaoyamama 在 2006-06-30 15:55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发表于 2006-6-30 16:25:05 | 只看该作者
贴一点关于西医的东西,让大家对这个“现代医学”多一点侧面认识吧。http://club.sz.net.cn/bbs/bbs.showMessa...413&pageIndex=1----------------------------------------------------------有人说是药三分毒,既治病,又致病,这单从治疗上讲是对的,但西医基本理论是有巨大缺陷的理论,这就己经孕育了对人体潜在的巨大危害性。有人说科学都是不完善的,都有缺陷的,但如果这种理论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缺陷,那是根源的缺陷,思路错了,越发展就会越背离本来的目标,危害性就会越来越大1.西医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医学西医今天这样说,明天可能就又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随着时间在发展,难道固守以前的错误观点才对?别忘了,我门的老祖宗是认为天圆地方的。例如:(1)医学专家曾宣布科学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可以防止衰老”,可去年新的研究成果突然又告知人类:长期服用维生素会导致癌症。使得多少听信医学权威忠告而长期服用维生素者惊恐万状。(2)西医权威们警告,更年期妇女应及时服用荷而蒙,可有效预防冠心病及改善更年期综合症,造成多数美国妇女都去服用,可最近有关研究又说,服用荷尔蒙非但不可能预防冠心病,相反会导致卵巢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这又使多少妇女同胞大惊失色。雌激素本来就有可能引起乳腺增生、子宫内膜增厚等问题,所以医生在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以前会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还有肝功能、是否有血栓的家族史、吸烟史等。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定期对这些情况进行关注。两者没有矛盾。(3)胆固醇曾被医学研究者告知,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可不久研究者又改口说,胆固醇可以预防癌变。西医是个没有理论指2。西医是胡整医学,一切试着来,就是它的特点。西医坚持为真理的正确的西医知识,以后会被他自己完全否定掉这个说得倒是没错,,只有通过严格的医学试验才能确认治疗的疗效。医学试验的确推翻了一些我们本来认为正确的东西。但是最终的目的是是患者受益。就好象猴子一样,不知会什么时猴去试着摸高压线,一下就呜呼哀哉了。西医搞的很多实验,是不定什么时侯就会给人类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性的后果。例如:(1)1999年9月,美国费城18岁的盖辛格因患一种遗传性疾病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所去接受基因疗法的试验治疗。治疗前医生鼓励盖辛格说,这种疗法问题不大,而且一旦成功可以帮助像他这样的其他遗传病病人,于是盖辛格以豪迈的献身精神同意作试验治疗。但是医生并没有把这种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危险后果告诉盖辛格及其家人。医生把携有外源性基因的感冒病毒注入他的肺中,他很快就于9月17日因多种器官衰竭死亡。(2)1982年,欧美发现了许多\&quot;粒细胞缺乏症\&quot;病人,他们对多种感染失去防御能力,极易发炎、发热。后经医学家长达11年的了解努力,才查明是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在作祟,而此药竟已使用了40年之久。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后,会发现一些在小范围内发现不了的副作用。现在,氨基比林作为单方已经停用了。所以对上市的药物的监管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鱼腥草等事件也是一样的道理。(3)1995年,欧美国家出现大量失明的白内障病人,尤其以肥胖妇女居多。经查实,系服用减肥药二硝基酚所致。(4)1999年,美国推出降血脂新药三苯乙醇,虽然疗效较好,但大量病人服用后,不但发生脱发等毒副反应,而且还有许多人患上了白内障。(5)2000年,西欧一些国家发现,用新药\&quot;仅应停\&quot;治疗孕妇的呕吐反应,竟然出现1200多个类似海豹一样的胎儿,他们缺臂少腿。在日本则因长期使用抗症药氮碘喹,酿成了万余人致盲及下肢瘫痪。(6)2002年,在美国发现了300多名妙龄少女患阴道腺癌,后来才证实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保胎药乙雌酚有关。又如:对现在流行的钙拮抗剂增加死亡率的反思钙拮抗剂(CaA)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类重要药物。近年来有资料表明,CaA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有缺陷,提示我们有必要去重新认识CaA的安全性。据报道,钙拮抗剂可增加高血压病人心肌梗死的危险。Pasty观察了1989~1993年间出现非致死性与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病人623例,以同时期内未出现心肌梗死的病人共2023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在排队临床明显的心血管病人后,以单用利尿剂致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度(RR)为1.0,计算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8个亚组致心肌梗死的RR。结果为,单用CaA的RR为1.7,并用利尿剂的RR为1.38,全部发生心肌梗死的RR为1.62(95%C1为1.11~2.34,P=0.01)。另不管有无心血管疾病,只统计β-受体阻滞剂与CaA两组病人,以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致心肌梗死的RR为1.0,观察到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与心肌梗死发生的RR呈负相关,而CaA与心肌梗死发生的RR呈正相关,其中硝苯地平为1.32,地尔硫卓为1.63,维拉帕米为1.61。分析表明,CaA,特别是短效CaA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病人可能有不良作用,导致病死率升高,危险度与剂量呈明显相关。Furbery则收集了16个硝苯地平用于冠心病的随机二级预防试验结果,以评价硝苯地平对死亡率影响的量效关系。此16个试验共包括8350名患者,其中1/3患者有心肌梗死史。结果显示:硝苯地平明显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升高(RR为1.16,95%C1为1.01~1.33)。每天使用30~50毫克、60毫克及80毫克的患者,总体死亡率的RR分别为1.06(95%C1为0.89~1.27)、1.18(95%C1为0.93~1.50)及2.83(95%1.35~5.93),大剂量的短效硝苯地平与死亡率的增加明显相关(P=0.01)。结果提示,用短效硝苯地平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药物,其总死亡率高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的短效硝苯地平能增加死亡率,其它种类的短效CaA也可能有类似不良反应。这样的临床试验指导临床,是大家对疾病的治疗的认识加深。另外,这个只是短效的Ca拮抗剂,长效的还是中性结果。不会影响预后。又如:癌症的放化疗,现在让病人大做特做,若干年后说是错的,不能做--------西医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可那些被当时的先进高科技治死了的病人呢,找谁喊冤去---------依照西医不断自我更新的逻辑,所有的病人都是小白鼠,因为西医永远也不会找到成熟的治疗方法-----即使成熟也要被抛弃的,因为需要不断地自我更新以验证只有自我更新才科学的谬论!--------------癌症的患者的死亡有很多是疾病本身的进展,不能全记在治疗的头上。3。西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医学,西医由于站的高度不够,所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到问题很严重了,危害性已经无法挽救了。例如白血宁、乙双吗啉等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DNA的合成和上皮细胞的过速增殖,的确可使大部分患者病情迅速缓解。但治疗的同时由于对白细胞的强力杀伤,病人很快就会出现脱发、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症状,有的患者短期内出现了肝肾功能损害,最可怕的是近年来服用这类药物引起白血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就这样病人还不敢停药,一停药就犯病,犯了怎么办?只得舍着激素上。长期大量地滥用激素则违反了“用进废退”的进化规律,抑制了自身的内分泌功能,虽也能获得一时之效,但一停药,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就处于“灭火”状态,难以“自力更生保障供给”,从而发生“反跳”现象,使本病越陷越深。一聋治一哑,这种“急功近利”的“对症治疗”,其结果大都是得不偿失治疗急性白血病必须急功近利,因为不治疗自然病程只有2-3个月。请问,您会让白血病的患者只用中药治疗吗 4.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学西医是经验医学,对很多疾病的诊治是本末倒置的,西医则偏重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重现象而忽略本质,注重局部而忽略整体。结果往往是局部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而整体的身理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转变。如此,患者的病情看似好转,实际上潜伏着、酝酿着越来越大的危机,最终,小病酿成了大病,一种病拖成了多种病。近十多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患病的人却越来越多,一个人同时患上多种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急症、重症而猝死的人也越来越多。某些所谓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将此归咎于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变化,殊不知,医疗条件的变化才是真正的根源!人们越依赖于西医,这种状况就会愈演愈烈!严格的说:在很大程度上,西医是在控制疾病,而不是治疗疾病。您对医学的诊断真的是一点都不懂。还有,不要忽视对症治疗,在病因不清的情况下,积极的对症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患者的生命保住了,才有可能进行进一步的诊断。5.西医是“一刀切”的医学现实生活中,治疗能否起作用、某些疑难病症能否被攻克,关键在于内因,关键在于能否促使人体自身固有的正常编程程序控制系统正常启动运转。    例如:西医过于偏重寻求外因因素的作用。最为极端的做法就是“一刀切”,只要有一把手术刀,哪里有病症就给它“来一刀”──“多快好省”。如果是这样,那才是今后人人都可以去当医生了。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病根被切除,那么病症就应该得到消除,拿掉了恶性肿瘤,那么体内就应该根除了癌症。而现实的回答却往往相反,为什么人们还不好好反思一下呢?病症反映的部位而病根并不一定就在那,它只是相当于一个暂时的存贮的仓库或转化机构,只要能找到适当的途径,时机条件成熟,有的是完全可以通过内因治疗自生自灭,而你就那么轻易地一刀给拿掉了,病毒无地方可去,那癌症不扩散那才是怪事。  例如:手术治疗结石:将所生结石部位脏器切除,确实这是不可能再生长结石了,因为这个脏器已经被葬进了地狱,不可再生,割去了胆府,死人也不会再说会长胆结石了;摘除了右肾,也不可能再长右肾结石了,如果把人都一个个打入一狱,整个人类都不可能再有结石症了。手术切除了胆囊是不会再长胆囊结石了,可通往胆囊与胆囊密切关联的脏器、管道还在,而生成结石的因素(产生结石之本),并没有消除,所以,施行了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症的患者,多在一、二年或三、五年,多者十余年之后,就又在胆管、胆总管、肝外胆管内生成了结石,疼痛更加难忍,体质更加衰弱,无奈只得再次开刀问斩,请想一想有多少人手术取石后再没有复发的呢?有的医生患了胆石症也无奈于切除之术,一个三十余岁的医者,一年时间竟然进行了七次手术取石,谁知何时而止呢!有多少外科医生反复四次五次甚至十几次地给病人做手术?病人“任人宰割”?医生糊里糊涂?不假思索。为什么割了又长?长了又割?却不去深思其病因何在。某省医院院长在与我交谈中说?“现在衡量外科医师的水平并不是看他能不能把病人的病冶好?而是看他能不能把那块肉割下来您所说的医生不能代表正确的医学观点,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不是开刀匠,要有明确的诊治方案,清楚的分析治疗的利弊、时机等这种疗法被称之为“割韭菜式治疗”:要没有去掉病因,它仍然会长。那么继续割。最后导致患者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可能不是被疾病害死,而是被消耗掉生命!又如:子宫肌瘤,今年切了明年切,明年切了后年切,后年切了----没法再切了,干脆把子宫给切除掉--------缺了子宫,可怜的女人后面会怎样呢同时,从另一侧面也可以论证在于侧重寻求内因因素作用的中医理论的极其科学性和正确性。其通过寻求内因因素来解决问题的思想在理论指导意义上是超前的。  医学界在某些人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是该醒来的时候了6.药害胜过病害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全球有1/3的病人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自此,人们方才逐渐认识到药物的危害性与普遍性。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住院5000多万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00──1000万人,与药源性损害有关的约250万人。目前,我国约有残疾人5000万──8000万,其中1/3为听力残疾,其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过氨基甙类抗生素,尤其是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有关。经对聋哑儿童学校的调查,发现药源性耳聋在后天性耳聋患者中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此外,药物所导致的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对胃肠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的损害、对血液、骨骼、皮肤粘膜等组织的损害,以及过敏性休克,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等,可谓层出不穷、触目惊心!医学和药物原本是用于治病的,结果,反而成了致病的根源!各种对疾病本身并无确切疗效、只能对局部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却有严重副作用的“欺骗疗法”,在现代医学的经典及临床,随处可见。如今,西药对人体机能的破坏作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不断有药物被证实是导致很多绝症的罪魁祸首,但在没有被证实致命副作用之前,那些药物还是西医临床方面的主力。不难推测,在今天仍在全面应用的药物中,在不久的将来必然又要有不知多少种因为被发现致命的副作用而被禁用,这几乎已经成了客观的规律,所有西药似乎概莫能外。这不得不让人追问到这种制药方法是否有问题。那些被西药副作用夺去生命的,那些被当时的先进高科技治死了的病人呢,找谁喊冤去,难道他们天生就应该充当实验小白鼠吗?由于西医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导致人体生病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医还不能算作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医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发表于 2006-7-4 18:24:53 | 只看该作者
<span><span class="normalname" /></span>这个问题争论太多了,本来不想说什么的,不过最后还是忍不住了。本来想逐条辩一辩,想想实在太累,索性只发发感想。楼主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片,和那个方舟子一样,但是,都有一个通病:用西医的观念来看中医理论,虽然号称看了多少中医书籍,其实看得一知半解,完全不得要领。然后就加上平时收集的所谓例证,加上自己科学的推论,一个光亮的理论就出来了。楼主真要<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color: rgb(255, 0, 0);">评判</span>中医、中药,首先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医、中药。从你的论述看,其实你对中医、中药的了解实在业余的可以——错误太多,也不想和你辩了。如果楼主认真钻研二、三年的中医、中药,自己也能用中医理论看看简单的病了,回头再看你的贴子就知道自己错在那儿了(如果只是胡扯两句,只算是聊天瞎侃到不必如此认真)。中医药是中国几千年的医学积累,从经验开始,加上中国独有的哲学思想,其中有精华、有糟粕,走的是和现代西医(其实,中世纪以前的西医基本上就是巫医了,就是楼主极度蔑视的那种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对于一个几千年由成千上万的人积年累月实践中发展出独有的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的东西,您就能一句话给彻底定性了,难道就科学了?中医药流传到今天,已经是日渐式微,除了西医发展快速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好的中医师培养困难,周期长,和西医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中医药,只能说当今优秀的中医药医生难觅,加上庸医遍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产生许多误解。没有必要神话现代西医,也没有必要神话中医,取长补短,有何不可?何必非此即彼?最后,如果您不相信中医药,没有关系,自己和孩子都不要看中医。如果您相信中医药,自然明白其中的作用,也不用在下多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6#
 楼主| 发表于 2006-7-6 09:33:00 | 只看该作者
没关系,楼上的发现了什么错误,随时可以指出原本就是说了,建这个楼的目的也不是要取消中医的,这个不用我呼吁,中医在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写这个帖子就是针对各为孩子的父母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对中医有更多的了解1、中医是未经严格检验的,且无理论基础2、重要不像所宣传的那样,是无毒无害的3、给孩子使用中药一定要慎重,安慰剂类型的中药,对成人还有一定的作用,对孩子基本无用。有一定治疗作用的中药均含有一定的毒性,尽管可能不会马上让你中毒,但长期后对身体的损害千万不能忽略。大家看看有多少肾衰竭、肝中毒的例子就了解了。4、爱自己的孩子,就不要用中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做法,这个是个人的自由,哪怕你看了这些仍愿意用中医也没有关系,都是个人的选择,但多了解些东西是没有坏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7#
发表于 2006-7-6 12:34:4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先是批了读经,再批中医,接下来是什么呢?应该轮到汉语汉字了吧?是应该再建一个楼,把汉语汉字给灭了。看了下一篇报道你可能很高兴。此帖由 gan_2001 在 2006-07-06 12:36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8#
发表于 2006-7-6 12:35:29 | 只看该作者
学术会议只使用英语在中国为什么不说中国话?<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您能不能用汉语简单地讲一下演讲的内容?”<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6月21日下午,数学家曹怀东在北京友谊宾馆刚刚结束了有关庞加莱猜想的英语演讲,申爱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惹来听众一阵笑声和掌声。<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曹怀东、朱熹平最近刚刚因为完成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而成为公众人物。那天是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安排的专场报告会,在霍金回答听众提问之后曹怀东、朱熹平出场。<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申爱华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博士生,与会场里的许多听众一样,他主要是来“追星”的。由于报告均使用英文,且没有汉语翻译,他说:“估计除了搞微分几何的一小部分人,大多数听众跟我一样也没听懂多少。”<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也许因为我的提问,接下来朱熹平的演讲改用了汉语,虽然准备的讲稿还是英语的,但至少这样我能听懂一些。”申爱华说。<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那可能是这次国际弦理论大会上唯一的一次半中文演讲。对此,有文章评论道:我们当然不能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且中国在向国际化迈进,需要更多无障碍的对话。但至少在本土,在同胞之间,对汉语应有更多的自尊与自爱。<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为什么要排斥汉语<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其实,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开幕当天,三位科学家(包括数学家丘成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面对6000多听众的演讲,也都未设同声传译,使用的都是英语,多数听众包括一些从外地赶来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听懂多少(这自然有英语水平问题,也有专业水平问题)。<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从演讲到文本资料,全部使用英文,这在中国承办的同类科学学术会议中并不稀奇,而且似乎很少有人表示反对。<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早在两年前,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乃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部分海外华裔学者提出采用中英文双语,竟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那次会上,倒是美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坚持用汉语作报告,成为唯一的“反潮流”者。<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同年,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华人生物学家大会”也几乎一律使用英文。有经验者在网上透露,在这种国际学术大会上如果你用汉语,会感到很难堪,因为那代表你水平不够。恼人的是,这些会议名称往往还一律冠以“华人”二字。<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一个使用中国纳税人的钱财并在中国召开的会议,却要一律用英语进行交流,甚至,中国听众连翻译服务都无法享有,岂非咄咄怪事?<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数学家朱熹平改用汉语演讲后,引起现场一片掌声。为什么?中国人当然是听汉语舒服,在中国土地上面向中国听众演讲,能讲汉语为什么不讲汉语呢?不错,会场中还有部分国外学者,但完全可以向他们提供翻译讲稿和翻译服务嘛!<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是不是所有的参会者英语都特别好,不需要汉语呢?当然不是。除了那些在国外长期定居者,国内研究人员完全使用外语交流很难做到随心所欲,自然会影响交流和研讨的深度。<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假设直接参加研讨的大多数人英语都没问题,但这些科学大会难道只是少数参会科学家的事吗?像这样的科学大会当应同时发挥面向公众的科普功能,尽可能促进公众理解科学,而不只是让圈外人凑凑热闹。倒不是说科学家的报告一定要用汉语或迁就一般公众的理解力,但会议组织者完全可以通过网站、出版物、展览等多种方式提供公众接近科学议题的可能。<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也许就在这些会议的普通听众中会成长起中国将来的大科学家。<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那么,是不是用汉语便不能表达会议议题呢?也不是。除了少数最新名词需要直接借用外语外,当代汉语足以表达大多数科学概念和科学研究内容。<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对于这种科学会议上不使用汉语的现象,有一种惯常的解释:在这些领域领先的工作主要是外国人(常常是美国人和英国人)做的,所以外语(常常是英语)几乎成了前沿工作者的通用语言,不用外语便无法进入最前沿。<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这个解释在某些时候或某种程度上也不无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外语作报告就代表进入了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而使用汉语作报告便是落后的。在与外国同行交流时主动使用外语当然可以理解,但当面向国内同行或专业程度较低的听众时,为何不能大大方方使用母语呢?<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一个领域研究的先进与落后往往是动态的。落后,不是在所有方面都落后,也不应当甘于永远落后。在学术研究领域汉语要当多久的弱势语言?当中国最好的科研人员都放弃在专业上使用汉语发言,在科学话语权越来越重要的当代和未来社会,将对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前途产生怎样的影响?<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出口转内销的科学论文和科学报道<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在使用母语问题上,中国科学家专业文章的写作和投稿也存在类似不正常的现象,对这些不正常现象,许多人皆已习以为常。<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研究人员在英国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兰花自花传粉机制的论文,为此,深圳当地媒体大肆宣传,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专程登门向科学家表示祝贺,并表示将对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科学家进行奖励。<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但是有关这项研究的介绍和报道我最早是从国外网站读到的,至今国内网上传播的版本也是从国外媒体上编译过来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人员拿国内的经费做出了成果,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向国外的学术期刊投稿,而很少记得向国内同行和公众用汉语具体介绍研究成果。国内同行多半要通过购买国外学术期刊才能看到,国内公众则依赖对国外科学报道的编译,或者当科学家所在单位觉得需要向国内宣传一下时才向记者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国内的科研进展通过出口转内销才传到国内媒体,这种事并不鲜见。近年来我一直关注国内外的科学报道,多次遇到类似案例。有时从国外媒体看到相关报道,辗转找到国内科研机构,国内研究人员还拒绝接受采访。他们似乎不觉得自己对国内公众负有传播义务和社会责任。<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对他们而言,研究做完了,文章在国外期刊发表了,名利双收,万事大吉。<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因为国内学术期刊水平低,所以高水平的成果都以向国外期刊投稿为荣,若能发表则无上光荣,要专门开座谈会,有关领导要专程登门道贺,发放“红包”。<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如果这种心态和风气持续一万年,那么汉语学术期刊一万年以后也仍然是低水平的,因为高水平的论文都投到国外期刊去了。<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在中国的科研机构,把最好的文章投给国外最好的期刊,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他们会请有经验者传授怎么用外语写文章、怎么向国外著名期刊投稿,向《自然》这类期刊投的文章往往要经过语言上的千锤百炼。<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有人认为,学者在会议上用什么语言发言,用什么语言写文章、向什么期刊投稿,是个人自由。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为了向国外先进学习,与先进交流,学者自然应当掌握好外语、运用好外语,但在使用母语、促进本国公众理解科学、推动本国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方面,学者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义务。<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比如,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是否中外文资料和服务应该同时提供呢?又如,国内科研人员做出的前沿成果在向国外期刊投稿的同时,是否也应当向国内中文期刊投稿?至少应当以各种方式及时向国内同行和关心的公众报告情况。<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从学术领域自动退出的汉语会是什么前途<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中国的科研人员和学术教育管理者,大概认为中国学生都应该能在专业上熟练使用外语。所以,在中国开学术会议不用汉语,也带有逼迫学生熟悉外语的意图。否则便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国际学术会议让诸多学生坐在会场中,却不提供任何汉语服务。<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开展双语教学、让师生学会“用英语思考”,似乎也正是中国教育部门的追求。<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上海市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广双语(中、英)教学,计划到2010年,上海市区主要的400多所中小学都要实行双语教学。今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将把“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作为高校的一项指标来公布,要求高校积极推动在本科生中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教育部在2001年曾提出要求:“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当下,一些大学的中文系甚至也被要求用英语上课。据6月27日《科学时报》报道,目前国内大学的中文专业也被倡导双语教学,并将成为教育部评估的重要方面。<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5月20日,在浙江省暨长三角高校中文专业发展研讨会上,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范家进质疑:我很难想象,怎么用外语来上古代历史、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杨慧林说,当人们把双语教学理解为就是全部用英语授课,后果将不堪设想。让中国老师用并不标准的英语向中国学生讲授所有的课程,将是一场灾难。<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最早提出国内双语教学(在有些学校演变成纯英语教学)违法,喊得也最响亮的人是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马庆株。5月中旬,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全球化背景下教育语言文化政策研讨会”上,马教授发言的题目就是:反思“全民学英语”和“双语教学”。<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他曾对媒体记者说:“试想如果英汉双语教学真的推广了,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中小学课程用英语,大学自然还得用英语,发表文章著作也都用英语。汉语呢?只能退到家庭里,不再能登上大雅之堂了。那时,汉语离消亡也就不远了!”<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说汉语消亡,有点危言耸听,但至少在科学和学术教育领域,汉语受到排挤和忽视,的确是一种正在发生和蔓延的现实。而科学是当代和未来世界中如此重要的东西,如果缺乏科学话语思想的滋养,汉语及其承载的中国文化的前景将会怎样呢?<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在世界语言的竞争格局中,汉语将会逐渐沦为一种下里巴人的市井语言?或者它将变成像昆曲、唐诗那样的人类文化遗产?<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font color="#f2f1f1">转自81.china.com  如果因为丘成桐这样的科学家在国际会议上不说汉语,就认为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发表于 2006-7-10 10:16:1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LZ,中医就它的理论来讲确实是个大骗子.不过,限于素质,很多老百姓都没意识到这点.说明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0#
发表于 2006-7-15 15:00:29 | 只看该作者
对一个问题要进行深入的讨论,首行要进行相当深入的了解。或者与从业者进行对话。否则就太轻率了。不过这也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治学的态度。不懂装懂。 楼主以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和一些具体的个例否定整个中医,在治学态度上非常不严谨。如果你只是说一些具体个案,然后从个案来讨论一些大家的做法,这倒是可以接受的。 我碰到的中西医也很多。有西医解决的,也有西医解决不了中医解决的。难道就让人不要相信西医?以偏概全,不负责任。 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从医者的医术与其本身的修养,水平有相当大的关系。一个好的中医,可能能看许多科类。不如西医分的那么细。 楼主知道经脉吗?知道经脉的作用吗? 我碰到的一个老中医,他告诉我,是药三分毒。尽量锻炼身体,食物调理,达至阴阳平衡,治已病不如治未病,这是中医的理论,类同与西医的YU防医学,不先进吗? 前年我患咳嗽,一个月,西医开了无数药,花了很多钱,没用。最后来是仁济中医科的大夫一幅药就治好了。那怎么说呢? 不要把对中医半通不通的人的想法拿来做为中医不好的证明。这在逻辑上很搞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0:24 , Processed in 0.11348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