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tiantian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经典是毒还是药?(老鼠进来)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5-7-7 10:36:22 | 只看该作者
甜妈是捧着竹简拌着纱灯看儒家,jerry是在胡同里遛弯看论语。一个绣花,一个拾粪,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13:01:53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我所说认可你的人性,是认可你反对以保护自己,出卖父母朋友的行为。但并不认可儒家那种为了显示“孝”就可以颠倒黑白的说法。关于“沉默权”我前面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即使国外,你可以沉默,但也不可以做假证,他们没有包庇罪,也有妨碍司法的罪名的,所以我心里是一点疑惑都没有的。另外一点,如果包庇犯罪的父亲都属于“直”的话,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袒护自己子女的父母了,这也是“直”吗。人没有的基本的道德标准,什么都可以说成对的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在第2楼、第10楼、第14楼的几个帖子中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不再赘述。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哈哈,伪善自然是行动上体现出来的,什么是伪善呢,就是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之人。所以我给你举例子来说明呀,让大家看到宣称的这些是多么虚伪呀,你接着往后讲,论语讲完大道理后,就要展开怎么仁义礼智信了,我还会给你慢慢的评说。。

您对伪善的定义并不错,问题是,如果有一个人诵着诗经盗墓,这个就可以说是诗经的伪善吗?如果一个人读了《论语》,满肚子的男盗女娼,自然是伪善,可是如果这个人不是孔子,那你究竟是怎样从这种人身上得出《论语》的伪善的呢?这,是我始终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我一次次要老鼠明示我究竟是《论语》中的哪一点教人伪善的?那老鼠的回答就是: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弟子规,二十四孝,随便哪一篇都是在教人虚伪 [quote]jerryhao+-->引用:jerryhao

我之所以,将范围先限定在论语,只为把一点先说透。可是既然老鼠提出《弟子规》来也是无妨,本来《弟子规》就是由《论语》延伸出的蒙学读物,偏巧也是田田如今的最爱。孩子还不会说话吧,


可是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老鼠是明眼人,想必无须我再多说。

再说,你说一个人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是伪善,那么怎样是真善?如果一个人满口仁义道德,所作居然也都是仁义道德,那是不是真善呢?不错,这世界上确乎有你说的那一种人(而且也未必只限于中国),但是我想后一种人也并不罕见吧。(有事出去,回头再编辑)



弟子规,二十四孝,随便哪一篇都是在教人虚伪。



实际上一个个评论都不需要,你只需要看看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虚伪本性,足以证明儒家的虚伪了,你要是再告诉我这不怪儒家,儒家是教他们学好的,怪就怪这些老百姓,那我就真的没话可说了。

上面有点乱,因为我正在编辑中,但是因为一些事情得出去一下,又怕前面写好的丢掉(上次我就丢过,后来竟写不出),故草草贴上去,老鼠先不忙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16:42:39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我所说认可你的人性,是认可你反对以保护自己,出卖父母朋友的行为。但并不认可儒家那种为了显示“孝”就可以颠倒黑白的说法。关于“沉默权”我前面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即使国外,你可以沉默,但也不可以做假证,他们没有包庇罪,也有妨碍司法的罪名的,所以我心里是一点疑惑都没有的。另外一点,如果包庇犯罪的父亲都属于“直”的话,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袒护自己子女的父母了,这也是“直”吗。人没有的基本的道德标准,什么都可以说成对的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在第2楼、第10楼、第14楼的几个帖子中已经说得很透,不再赘述。

对于我的追问,《论语》到底伪善在哪里?您的回答是: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哈哈,伪善自然是行动上体现出来的,什么是伪善呢,就是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之人。所以我给你举例子来说明呀,让大家看到宣称的这些是多么虚伪呀,size]

您对伪善的定义并不错,问题是,如果有一个人诵着诗经盗墓,这个就可以说是诗经的伪善吗?如果一个人读着《论语》,还是满肚子的男盗女娼,自然是伪善,可是如果这个人不是孔子,那你究竟是怎样从这种人身上得出《论语》的伪善的呢?这,是我始终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我一次次要老鼠明示我究竟是《论语》中的哪一点在教人伪善的?那老鼠的回答就是: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弟子规,二十四孝,随便哪一篇都是在教人虚伪


我之所以,将范围先限定在论语,只为把一点先说透。可是既然老鼠提出《弟子规》来也是无妨,本来《弟子规》就是由《论语》延伸出的蒙学读物,偏巧也是田田如今的最爱。孩子还不会说话吧,可是我看到她乱扔图书时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小小的孩子立刻把书拣了起来,这可能只是生活的细节;但是由“同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样的话里能得出孔子的“泛爱众”其实是要你“爱小圈子”的。咦,老鼠,你究竟是怎样看出的呢?所以“泛爱众”这话到底是教“爱众生”还是“爱小圈子”,看起来竟和论语没有了干系,就看我们怎么去理解,并教给小孩子了。

说到教育小孩子的故事,每一个民族其实都有自己的moral story,大部分故事都流传久远,大部分的故事也不是要取其事,而是要取其理的。比方,司马光砸缸,不过就是告诉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并不是要孩子真的去找机会也砸个缸试一试;再比如,李白小时候碰到的老奶奶的故事,也不是鼓励孩子也去磨绣花针,而是要让孩子明白贵以恒的道理;至于凿壁取光呢,也决不是要孩子去给邻居家的墙壁上打洞。。。看到这里,可能大家都笑倒了。谁不懂这样的道理呢,恐怕连三岁的孩子都明白。这倒是真的,不信你讲这些故事给孩子听,他绝对会清楚明白其中的理。然而,我说这些却决不是无的放矢的。有人说,你看,某某个故事,到现在早已过时云云,我就会想,你是不是看了“铁杵磨成针”就真以为是要教你的孩子去磨针去的呢。如果你真要那样解释,谁又能奈你何呢?---然而,你固然得其事,那未必明其理啊。

我这个人可能是太过死板了吧,听人家说《论语》的伪善,就好奇地不停要问究竟,究竟是哪一篇啊?怎么我就愚昧到这种地步?指点则个,于是老鼠又说: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实际上一个个评论都不需要,你只需要看看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虚伪本性,足以证明儒家的虚伪了,你要是再告诉我这不怪儒家,儒家是教他们学好的,怪就怪这些老百姓,那我就真的没话可说了。

中国的历史统共也就几千年,这么一说,中国人竟只有”虚伪“二字可以概括吗?而且是“本性”!!!我,丝毫不会怪我们的老百姓,原因是,我并不觉得中国的老百姓的本性是“虚伪”,中国人的”本性“是虚伪。如果,你竟是这么看的,那我要请问你,中国人除了这虚伪的本性,究竟还能否找出一星半点还有没有其他好的本性呢?如果这恶的本性要儒家负上全责,那万一有一点好的本性,是不是也和儒家脱不了干系呢?另外,这虚伪的本性是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呢?对这一点,请老鼠教我。

老鼠在先前的帖子里也曾说过:
[QUOTE=jerryhao]



这是老鼠较早的一个帖子,我搁置一旁,却并未忘却。其实,老鼠,想必不必我讲,你都该知道中日文化的渊源。我常对日本学生讲,没有中国的长安,就没有日本Kyoto 和Nara.没有中国的茶经,就不会有日本的茶道,没有中国的文字。。。。你可以翻看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其中对于中国生活方式的崇拜正如今天的某些情形。

我之所以说上面的话,并不是要说明中国这个民族优越于其他世界上任何民族,而只是要说明,我决不敢认同说中国这个民族竟是像日本东京知事。。。郎所讲是个虚伪的,必得在人家的刺刀下才能学会秩序的劣等民族。

我之所以要花一些时间来理清这争论的焦点和脉络,是为了说明,我们对某一事物的评价应该公允。念诗经的去盗墓,不能说诗经是虚伪的,搞男盗女娼的读了论语,不能举证论语的伪善。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推论下去,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老鼠是明眼人,想必无须我再多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5-7-7 21:42:5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quote1-->孩子还不会说话吧,可是我看到她乱扔图书时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小小的孩子立刻把书拣了起来,这可能只是生活的细节;但是由“同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样的话里能得出孔子的“泛爱众”其实是要你“爱小圈子”的。
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更多的时候是父母的态度,你说白话或者java语言说也是一样的。

至于“同是人,皆需爱”,听起来很不错啊,可是为什么有人恨不能把jerryhao油炸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5-7-7 23:59:0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很晚才由外边回来,一位出家的师父经过北京,去聊了聊,期间我谈到了最近在网上和老鼠的争论,问师父这是不是攀援,师父说,不是,是你不够慈悲啊!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实在来说,我还是停下来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5-7-8 00:02:50 | 只看该作者
tiantian03+-->引用:tiantian03  您对伪善的定义并不错,问题是,如果有一个人诵着诗经盗墓,这个就可以说是诗经的伪善吗?如果一个人读着《论语》,还是满肚子的男盗女娼,自然是伪善,可是如果这个人不是孔子,那你究竟是怎样从这种人身上得出《论语》的伪善的呢?这,是我始终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我一次次要老鼠明示我究竟是《论语》中的哪一点在教人伪善的?那老鼠的回答就是: …… 我这个人可能是太过死板了吧,听人家说《论语》的伪善,就好奇地不停要问究竟,究竟是哪一篇啊?怎么我就愚昧到这种地步?指点则个,于是老鼠又说:  中国的历史统共也就几千年,这么一说,中国人竟只有”虚伪“二字可以概括吗?而且是“本性”!!!我,丝毫不会怪我们的老百姓,原因是,我并不觉得中国的老百姓的本性是“虚伪”,中国人的”本性“是虚伪。如果,你竟是这么看的,那我要请问你,中国人除了这虚伪的本性,究竟还能否找出一星半点还有没有其他好的本性呢?如果这恶的本性要儒家负上全责,那万一有一点好的本性,是不是也和儒家脱不了干系呢?另外,这虚伪的本性是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呢?对这一点,请老鼠教我。
你一直追问我是那一篇,我就告诉你是全篇,我说过了,我会随着你往下讲,一段段的去指出其虚伪性所在,等你讲到后面,孔子的弟子记录他老师的行为的时候,会表现得更充分。我预先再给你举一段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之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相信这段你很熟悉吧。看看,不想见人家吧,不直接说,骗人家说自己病了,等人家走的时候,又怕人家不明白,还要弹琴让人家知道其实自己没有病,呵呵。 我明白Tiantian03的意思,他也承认封建道德的虚伪,只是说《论语》本身是好书,怪就怪这些念经的和尚把经给念歪了。可是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欺骗性和反人性不是世代承袭儒学而导致的么?《论语》不是儒家的至宝经典么?我不让《论语》担这个责任,难道说让《圣经》来承担么? 我知道《论语》中有很多好的、合理的东西,否则也不可能流传。但它在总体上是和现在的道德理念相违背的,给孩子讲这些害处极大。 我看到Tiantina03在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合适的东西在介绍,比如他那楼里,遇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font color="black">一句,便特意略去不讲了。再继续呀,你会发现越来越多无法给孩子讲的东西了。<font color="black">其实呢,有些人,动辄“子曰……”,无非是搬出圣人这块牌子去压别人,而我们教育孩子则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父母说要比孔子说更有作用。一些父母,不晓得该如何帮孩子树立道德规范,于是寄希望于读经来达到目的,对于Tiantian03呢,从你那座楼里看,你是个很有办法的妈妈,你完全知道该教自己孩子做什么、怎么做,你何必又多此一举的去借助于《论语》呢。哈哈,停止教他《论语》吧,《妈妈语》就足够了。
tiantian03+-->引用:tiantian03     老鼠在先前的帖子里也曾说过:<font color="blue">现在的人,对历史的概念大多来自于影视,其实如果大家有兴趣,确实应该看些以前的书,看看以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现在网上有老照片,大家可以看看。也可以看看清末描写世俗的笔记。真的象影视剧里那样么。非也!现在人们经常谴责随地吐痰,看看一百年前人们在做什么,不仅是吐痰,他们就在大街上随地小便,不避行人。呵呵,不仅小便,还随便一蹲就当街大便,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因为那时候也没什么公用厕所。现在的人上车一拥而上,难道古代人就排队么,从来没有过,无论做什么,从来都是拥挤着的,没人讲长幼,没人管妇孺,不知道那时候儒家的道德都在那里?什么时候改过来的?据说是在日本占领时期,要求人们办事排队,不排队就用刺刀刺你,哈哈,中国人不怕道,也不怕德,就怕强权,终于有了好的习惯了 [quote]jerryhao+-->引用:jerryhao  <font color="blue">不要迷信中国圣贤的道德了,世界其他地方的普通人都比他们强。  这是老鼠较早的一个帖子,我搁置一旁,却并未忘却。其实,老鼠,想必不必我讲,你都该知道中日文化的渊源。我常对日本学生讲,没有中国的长安,就没有日本Kyoto 和Nara.没有中国的茶经,就不会有日本的茶道,没有中国的文字。。。。你可以翻看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其中对于中国生活方式的崇拜正如今天的某些情形。 我之所以说上面的话,并不是要说明中国这个民族优越于其他世界上任何民族,而只是要说明,我决不敢认同说中国这个民族竟是像日本东京知事。。。郎所讲是个虚伪的,必得在人家的刺刀下才能学会秩序的劣等民族。
我上面那段话,相信你明白是什么意思。一些鼓吹读经的人,觉得目前社会道德沦丧,而古代呢,在他们眼里似乎是道德的理想世界,于是希望借助读经来重系道德规范。我那段话无非是指出他们的无知,对于他们,少读点《论语》多读点历史,比什么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5-7-8 00:22:39 | 只看该作者
tiantian03+-->引用:tiantian03 今天很晚才由外边回来,一位出家的师父经过北京,去聊了聊,期间我谈到了最近在网上和老鼠的争论,问师父这是不是攀援,师父说,不是,是你不够慈悲啊!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实在来说,我还是停下来的好。
我若无知,则同木石,我若有知,则有攀援。哈哈,没必要停下来把,佛家也要辩论的,如果真的不可说,六祖也就没必要留下什么《坛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5-7-8 11:14:32 | 只看该作者
jerry, 我只能叹息一声,对《论语》,你实在没有看懂啊。只观文字表象,不解其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5-7-8 12:50:3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quote1-->不是,是你不够慈悲啊!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实在来说,我还是停下来的好。
什么是慈悲呢,反正舍身喂鹰99.999999%的人永远也做不到,还是算了吧。

如果说累了休息也无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4:27:53 | 只看该作者
天问+-->引用:天问 什么是慈悲呢,反正舍身喂鹰99.999999%的人永远也做不到,还是算了吧。

如果说累了休息也无妨。

关于慈悲呢,我放在听论语那楼里了。
你说的是,可能以后我比较多在你和荷叶子那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07 , Processed in 0.07819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