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ofiemamm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昨天无意中看到“贤妻良母”的贴子,很激动。似乎有些问题找到了头绪。还有象我这

[复制链接]
301#
发表于 2005-7-22 21:44:32 | 只看该作者
特异功能批量制造
天才批量制造
Sheng Hua Gu Sh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发表于 2005-7-22 22:11:49 | 只看该作者
精彩,关注中. <img src='images/smiles/agree.gif' smilietext=':agree:'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agre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
发表于 2005-7-22 22:32:46 | 只看该作者
刘伶+2005-07-22 20:36-->引用:刘伶 @ 2005-07-22 20:36 最后再转贴美国杜曼研究所的一封信(以前一位前辈发的贴),虽然这封信让很多人看了甚至觉得恐怖,不过这对于本贴的争论有实际案例的参考意义:在IAHP的见闻:以前对Doman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受过脑潜能开发的孩子,可以获得强大的脑功能,这种功能是我从未想象得出的。原来会认几千个字和会做一些数学,这简直是不值得一提的&ldquo;小聪明&rdquo;,太普遍了不稀奇。&hellip;&hellip;
如果在本论坛,你看到的这个帖子,那下面应该有我的评论。这份东西我最早是在台湾一个论坛看到的,那时候国内可能搞Doman人还比较少,我判断这是某个台湾人胡编乱造的。比较熟悉Doman的人,应该知道这份东西不是真的,可是出于某种目的,他们却不愿意去否认它。所以,你拿这个出来作论据,其实是不合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
发表于 2005-7-22 23:22:5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大家的一些讨论本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参与,因为很多讨论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如果参与过doman,是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下面的东西是给楼主和dyly看的。看附件是我孩子最近看的书。我是个比较懒的人,时常懒得打印,我是这么给孩子看的,打开然后进入预览按钮,然后滑动鼠标大概0.2-0.3秒一页吧(没有具体测试),但绝对比任何手工翻书要快。各位,我这已经不是杜曼,认真执行杜曼的家长不要学我。看完书然后妈妈问孩子问题,他能回答。如果有时候看完发现某页打错了一个字,改完再给他看,他能够告诉妈妈改动了哪一个字。我不会花很多时间在快速阅读上,我会比较花时间在培养孩子孩子的性格心理健康等学习知识以外的东西上。dyly,记得你发过下面这篇东西: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37316&highlight=你的贴子有说道有人练了后看得明白,有人看不明白。快速阅读,我的理解是所有婴幼儿都有这个能力,也就是一目十行的能力。但他们由于不认识字,根本不知道所看到的说了什么。为什么有的人看到了字看得明白?有的人看不明白?楼主介绍过她看书看书的时候看完马上就理解的,这应该是已经把所看的文字转换成了自己思维的一部分。快速阅读的关键应该就是最后能否转换成自己的思维。我也在探索和思考。婴幼儿由于小他们的理解能力比成人差,很多阅读的东西还需要时间去消化,比如同样一本书一岁多看和两岁看他们的思想都不同,如果难一点的东西,孩子如果用快速阅读看了,他们能够看到字,但并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就不能转化成思维。这是成长中最不容易保留的。杜曼绝对不是能够批量生产的,它是太艰巨的一件事情。进行杜曼对家长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否则会成反效果,我甚至看过一个家长想急功近利进行杜曼而导致孩子厌学产生心理疾病的。我不建议上班族做,它确实不是教育的必需品。但生活是多彩的,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发表于 2005-7-23 08:08:19 | 只看该作者
rainbow+2005-07-22 23:22-->引用:rainbow @ 2005-07-22 23:22 你的贴子有说道有人练了后看得明白,有人看不明白。快速阅读,我的理解是所有婴幼儿都有这个能力,也就是一目十行的能力。但他们由于不认识字,根本不知道所看到的说了什么。为什么有的人看到了字看得明白?有的人看不明白?楼主介绍过她看书看书的时候看完马上就理解的,这应该是已经把所看的文字转换成了自己思维的一部分。快速阅读的关键应该就是最后能否转换成自己的思维。我也在探索和思考。婴幼儿由于小他们的理解能力比成人差,很多阅读的东西还需要时间去消化,比如同样一本书一岁多看和两岁看他们的思想都不同,如果难一点的东西,孩子如果用快速阅读看了,他们能够看到字,但并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就不能转化成思维。这是成长中最不容易保留的。杜曼绝对不是能够批量生产的,它是太艰巨的一件事情。进行杜曼对家长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否则会成反效果,我甚至看过一个家长想急功近利进行杜曼而导致孩子厌学产生心理疾病的。我不建议上班族做,它确实不是教育的必需品。但生活是多彩的,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对于这个我的看法是信息量还不够。因为通过看图识字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在感性上快速的建立一个文字对应场景的图像字典,而随着信息量的扩大,孩子的理解力也会逐步发展,并形成自己的图像思维系统。对于孩子用照相看到的东西,有时他们缺乏一个相应的图片型文字的图像字典,而这个字典的完善就是思维和理解力的形成过程。我们大多数人的语言字典是基于文字模式同时参杂了一些少量图像模式。当孩子看到的书里面的文字都对应着大脑中一个图像定义字典的时候,这时整篇照相进来的文字也就形成了一个语义概念,对孩子而言就是可理解的。就像从简单开始,孩子看图识字,会逐步建立一个图像到文字的语义概念定义过程一样。一点看法,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发表于 2005-7-23 09:03:35 | 只看该作者
贴一点走题的资料:前面看到rina妈妈和dyly争论日本教育,最近看到篇关于日本教育的文,是一个日本华人写的。才知道原来日本教育是如此。也给大家看一下。见附件。此帖由 bump 在 2005-07-23 09:32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
发表于 2005-7-23 09:39:02 | 只看该作者
bump+2005-07-23 09:03-->引用:bump @ 2005-07-23 09:03 贴一点走题的资料:前面看到rina妈妈和dyly争论日本教育,最近看到篇关于日本教育的文,是一个日本华人写的。才知道原来日本教育是如此。也给大家看一下。见附件。
看完后一个感觉-暴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发表于 2005-7-23 10:54:27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天才,都是用大人去猜测小孩思想的方式教育出来的。但愿可怜的宁柏和谢彦波可以少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9#
发表于 2005-7-23 11:18:10 | 只看该作者
reachar+2005-07-22 21:43-->引用:reachar @ 2005-07-22 21:43 &quot;而一种批量制造有特异功能的人的方法却默默无闻? 大量这样的人存在着但远离公众视野是很不可思议的, 因为他们是如此的突出&quot;,刘先生,我的话是根据您这句话来的。我看您文章的时候理解您所提到的&ldquo;批量制造有特异功能的人&rdquo;的这个人是成年人的概念,因为在这里我的思路是和&ldquo;大量这样的人存在着但远离公众视野&rdquo;相关的,而我所提到的我周围这些远离公众视野的这些朋友都是成年人,也许这里是我理解偏差。如果您提供的案例属实,对于这些孩子我的看法是:1、存在某种方法可以在孩童时期激活他们的特异部分,但是这种特异能力一般不大可能保持到成年。(基本上以性成熟期为一个分界)。2、如果刘先生您了解批量制造成年人特异能力的案例,请您告诉我,我也非常感兴趣,先谢谢了。3、在国内我见过也了解过有&ldquo;批量制造成年人特异能力&rdquo;的案例,但是和儿童自身开发出的潜能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形式,这里涉及到一些所谓&ldquo;神秘&rdquo;、&ldquo;迷信&rdquo;的东西,我不想过多讨论,很抱歉。4、您所提及的这些孩子的能力实际上都属于无法长期保持的事情。而基于人们对生命功能的有限了解,而刻意制造的天才实际上并无法在合理的层面保持一个良性的运转,反而会因过渡开发而导致超载。对于天才制造者可以用一个连续训练来保持一个表演团队的存在,但是对于个体来说,很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事情。即所谓的锥子,只不过用了几次就磨秃了。5、也许我对于您所谓的锥子有个看法,起码具有一个独立的自我人格和意识,并且他能够把握控制这个能力,并合理的运用。同时知道所谓的原理吧。而这些孩子我的看法也许认为和使用了药物刺激而被控制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一个被操控者。6、打个比方,就像学生最容易被控制,被利用,虽然他们也比较大了,但是实际上只是一个心灵的木偶而已。当这个操控者放手的时候,恐怕这个&ldquo;锥子&rdquo;都不知掉哪个旮旯里面了。刘先生,很高兴与您交流,有表达不当的地方请指正。谢谢。
您说话比较委婉, 但还是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而我为了节省时间, 常常直来直去, 很少用客气的词, 估计得罪包括楼主在内的不少人, 在此一并道歉.说到最后, 发现我和您的看法似乎大的方向是一致的, 只是您见识比较广些, 好象没有必要再争论下去了?谢谢您的回帖, 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另外还有老鼠和EDU, 你们是本论坛对我帮助最大的两位高手, 在此也一并谢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
发表于 2005-7-23 12:45:15 | 只看该作者
刘先生,大家互相交流学习,也谢谢你。偶看了这么多,现在发现有一种恐惧感逐渐生起---养孩子是好难好辛苦的事情。在此向众多辛苦养育子女的妈咪和爸爸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2:09 , Processed in 0.294546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