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ofiemamm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昨天无意中看到“贤妻良母”的贴子,很激动。似乎有些问题找到了头绪。还有象我这

[复制链接]
271#
发表于 2005-7-21 14:22:5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楼上lotusleaf版主的指引,我会去的。
我是7月19日刚发现这个网站的,为此着实兴奋了2天,看到各位发言人的文笔,本想发言的手,又缩了回来,但有些话,不吐不快。因此,还是将我心里想说的话,说给大家。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是中国千千万万家庭当中最典型的――工薪阶层,在这个论坛上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家长朋友,有的是从海外回归的,有的就是外籍人士。看看论坛上注册的人数7万余人,并从各发言人的发言时间看,至少有1/3甚至更多是外籍人士,对于一个有10多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早期教育的热衷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此,我把本论坛的信息,告诉了和我一样希望得到更多早期教育信息的家长朋友。
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听说过关于七田真和杜曼的右脑开发方法,也没有闲钱参加蒙氏或其他各种教育班、亲子班等,唯一接触过的是《卡尔.威特》一书,但我的孩子是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有了些灵气,例如:
我们做不到像这里家长说的带孩子行3万2千公里,在太平洋海面上航行,因为那是要有经济基础的,中国的很多家长包括我都要天天为生计奔波,我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在工薪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每月要支付4000多元的房贷。为了生计,当孩子5个多月时,我就出差了,孩子爸爸天天早上把孩子放在汽车前座上躺着,送到孩子姑姑家,晚上再用同样的方式接回来,从宝宝躺着到现在站在前座上自己玩,已经1年半了,虽然辛苦,但宝宝爸爸说:孩子的平衡能力得到了锻炼。
我和宝宝爸爸英文都不好,孩子是在车里天天听英文磁带和广播,学会了许多英文单词。
宝宝姑姑家住5层,爸爸每天抱着她上下楼梯时,教的数数,现在宝宝能数到200
每天早晚,爸爸都要抽出30分钟时间教孩子认汉字,从1岁半开始,到现在已经认了1000多字,而且,认字所需的时间也缩短了,一般15分钟左右就够了。方法:先将生字贴在墙上,我家满墙都是字,选字要有针对性的,从生字卡(是孩子表哥、表姐上小学时的无画字卡,也有自己写的)中找出孩子已经可以说出来的,现在宝宝是看新贴在墙上的生字专心看一下,对贴了几天的,瞥一眼就记下了,对认识的字从墙上取下后,早晚复习一下,开始是一字一字让宝宝自己念出来,后来发现速度太慢,就换成爸爸说字,宝宝拿,非常快。
其实,我这帖子是想写给想让孩子受到早教启蒙,但又没有条件且不知如何下手的家长,是想让他们知道孩子不是只能用钱堆(上各式各样的班)出来,贵在你的爱心、你的细心和你的责任心上,还有就是持之以恒。
更想对本话题的外籍友人说,你们所接触的,只是中国少数阶层,待人应以至诚为基石,处众应以谦恭为有理,我们能在这论坛上各抒己见,是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话题:爱孩子。
还想和上几楼的老师说:“你们可以不相信你没见过的,但新闻里说的吉林12岁孩子,今年高考505分的事实,你们应该看到了吧!不要一味怀疑什么,应该首先检讨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孩子想报考北京仅有的超常儿童学校-育才和育民,和八中超常班是初中课程一年完成。并我敢肯定,您教的学校也不是什么好学校,否则,您应该可以看到像楼主这样的人。

谢谢各位能看到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发表于 2005-7-21 14:40:37 | 只看该作者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发表于 2005-7-21 14:50:31 | 只看该作者
dyly+2005-07-20 21:06-->引用:dyly @ 2005-07-20 21:06 reachar:难得你这么耐心细致的解释。为你鼓掌。这段时间我只争论了一点,就觉得特别累。因为多数人都有一个观念和固定思维,亲眼所见亲身感受才能相信。这个束缚制约了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的孩子创造力怎样也让人担忧。我们国人走极端的比较多,要么盲目相信没有独立思考,要么全盘否定思考也只一个唯度。这可能也是我们近现代很难在科学上有大作为的原因之一?
Dyly:看到你说“这段时间我只争论了一点,就觉得特别累。”唉,岂一个累字了得! 我两年前和你现在的感觉一样,于是赶紧停止争论了。  阅阅主页你都一个多星期没贴日记了,怎么回事?  我6月份的日记一直没删,给你留着,你有时间去瞅瞅,给我批示批示。  “互联网拉近了我们与远方陌生人的距离,却使我们疏远了身边最亲近的人。”这 是我前天看书看到的,印象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发表于 2005-7-21 14:54:1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不必争执,各有千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
发表于 2005-7-21 15:21:16 | 只看该作者
dyly+2005-07-21 12:06-->引用:dyly @ 2005-07-21 12:06 reachar:难得你这么耐心细致的解释。为你鼓掌。这段时间我只争论了一点,就觉得特别累。因为多数人都有一个观念和固定思维,亲眼所见亲身感受才能相信。这个束缚制约了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的孩子创造力怎样也让人担忧。我们国人走极端的比较多,要么盲目相信没有独立思考,要么全盘否定思考也只一个唯度。这可能也是我们近现代很难在科学上有大作为的原因之一?
不累不累。习以为常了。:)这里有个地方提醒一下早教的家长:对实行早教教育的孩子,尤其是进行右脑开发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因为早教的孩子在中国这个社会中有个特点,在集体环境中容易缺乏认同感,并造成相应产生的个性孤独问题。另外对孩子一定要有爱心,同时也一定要真诚。此类孩子是很敏感的。对孩子表达的某些东西要包容,理解,不能武断的否定。孩子教育,难啊。偶都怕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
发表于 2005-7-21 15:47:55 | 只看该作者
dyly:上封贴没写完。“互联网拉近了我们与远方陌生人的距离,却使我们疏远了身边最亲 近的人。”你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哈哈。我好多个上午看到你在线,那时是北 京时间的深夜,很心疼你。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网上花的时间多了,如 果不想缩短给丈夫孩子的时间,只好牺牲自己的睡眠了。  而牺牲睡眠,是慢性自杀。呵呵,吓吓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发表于 2005-7-21 15:53:44 | 只看该作者
reachar+2005-07-21 00:21-->引用:reachar @ 2005-07-21 00:21 不累不累。习以为常了。:)这里有个地方提醒一下早教的家长:对实行早教教育的孩子,尤其是进行右脑开发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因为早教的孩子在中国这个社会中有个特点,在集体环境中容易缺乏认同感,并造成相应产生的个性孤独问题。另外对孩子一定要有爱心,同时也一定要真诚。此类孩子是很敏感的。对孩子表达的某些东西要包容,理解,不能武断的否定。孩子教育,难啊。偶都怕怕啊。
Reachar:把你的帖子19个都仔细读了,谢谢。  最佩服的不是你的睿智,而是你的雅量。  你在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8#
发表于 2005-7-21 16:30:03 | 只看该作者
贤妻良母+2005-07-21 15:53-->引用:贤妻良母 @ 2005-07-21 15:53 Reachar:把你的帖子19个都仔细读了,谢谢。最佩服的不是你的睿智,而是你的雅量。你在美国?
我在深圳.按理说我都没资格在这个坛子混呢. :)。因为一个朋友提到了sofie的事情,很感兴趣,就来搅搅水了。早教这个事情个人感觉很难,难在对家长的要求上。因为早教成功的孩子也许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和别人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会处于一个与常人不同的观察角度和层面。所以如何让孩子理智的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同时能较好的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时又能够成功解决认同感、归宿感的心理问题,那么也许这时方可说是达到了一个成功的基础吧。得马失马罢。谢谢您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9#
发表于 2005-7-21 16:44:54 | 只看该作者
贤妻良母+2005-07-21 15:47-->引用:贤妻良母 @ 2005-07-21 15:47 dyly:上封贴没写完。“互联网拉近了我们与远方陌生人的距离,却使我们疏远了身边最亲近的人。”你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哈哈。我好多个上午看到你在线,那时是北京时间的深夜,很心疼你。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网上花的时间多了,如果不想缩短给丈夫孩子的时间,只好牺牲自己的睡眠了。而牺牲睡眠,是慢性自杀。呵呵,吓吓你!:-))
你说的是呀,我感受颇深,可是要超越自己却那么难。我有个坏毛病,喜欢投入做事情,就是花整段时间去做的,所以写日记也总喜欢积攒到好多天的,然后一口气花1个小时补完。再加上自制能力较差,生活就很多事情不是能够按照规划去做。所以现实生活中认识我的人都认为我是想得多做的少的那类人。你的话让我不能再拖延了。必须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分派时间了。谢谢。我安排好时间去看你的日记,然后回复给你,可别说批示。能有你这么体贴真诚的朋友,花费一些时间也值得。:)我有个想法发悄悄话给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0#
发表于 2005-7-21 16:46:03 | 只看该作者
reachar+2005-07-21 16:30-->引用:reachar @ 2005-07-21 16:30 我在深圳.按理说我都没资格在这个坛子混呢. :)。因为一个朋友提到了sofie的事情,很感兴趣,就来搅搅水了。早教这个事情个人感觉很难,难在对家长的要求上。因为早教成功的孩子也许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和别人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会处于一个与常人不同的观察角度和层面。所以如何让孩子理智的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同时能较好的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时又能够成功解决认同感、归宿感的心理问题,那么也许这时方可说是达到了一个成功的基础吧。得马失马罢。谢谢您的关注。
太深刻了。以后要向你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2:09 , Processed in 0.082271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