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Alice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Alice的阅读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10:59:10 | 只看该作者
A爸爸最近在A的IPADMINI上下载了三个数独游戏,唉,数学不如他们爷俩的我,数感竟然是最好的,我是做的最快得分最高的,有两个已经被我打到了最高级,还有一个正在玩儿,我最近每天晚上回家后都玩数独,看来任何游戏玩起来都是上瘾的,可怕。
A学校改名后,春天发了夏季的校服,昨天又发了秋冬的校服,A的是170的号码,穿着竟然刚刚好,真担心到冬天就小了。A长得快,几乎每年都买新校服,她的淘汰的旧校服都给同学了,她的同学,有的还穿着小学第一次入学发的校服,真省啊!
A说五年级开学后,她发现班上绝大多数女生都开始穿小背心了,只有3、4个没穿的,看来都开始发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11:01:46 | 只看该作者
A最近英语的音频不想听新的,一直重复听老的,最近又开始重新听horrible histories了,她说horrible histories的音频相比小说音频来说,语速要快一些,像正常人的说话,比较锻炼听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7:48:36 | 只看该作者
去1122家踩楼,又发现好方法了,照搬过来:
1122爸爸,想请教一下,类似于《春江花月夜》和《长恨歌》之类的古诗你们是怎么背默的,感觉儿子背了很多次也记不住。

这两首长诗,我们都背过。《春江花月夜》是在小学高年级,而《长恨歌》则是在初中。
共性
两首诗都很长,《长恨歌》更长。
不同
《春江花月夜》是以景抒情,而《长恨歌》是依史叙事,依依俩俩感觉后者更好背些。
朗读与背诵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朗读,至少15遍以上,甚至二十遍,但不想着背诵。读诗,且议论,把读诗作为整个过程的主体。
然后,分段背诵(自己学着分),两三次后,再合背,直到背熟。
朗读用的功夫有八成,背诵有两成,基本上背诵是在朗读几乎能脱口而出才去试着进行,绝不特别勉强。在背诵阶段,重要的是孩子的画面联想的建立,而诗中的语言应该已逐步成为孩子自己的表达模式。脑子当中的诗走到哪里,相应的诗句就跟到哪里----孩子自己成了诗人,一切就变得很简单了。

温习
依依俩俩记性不好,背了一定会忘。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这一特点(不说是缺点),明确学诗的目的是为了性情陶冶(美其名曰-给作文增加灵感),牢记温习也是乐趣,不必因忘记而有一丝一毫的懊丧,当然如果恰巧没忘(很多时候),也会鼓掌相庆。这样,学诗基本上不存在痛苦。这对于记忆能力一般的孩子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7:57:49 | 只看该作者
A目前背了很多首古诗词,我们的方法是,先在网上搜出原文,看创作背景和翻译、赏析,然后听音频,每天睡前当催眠曲用,短的诗几乎当晚就能背过,长诗词就多听几晚,直到她说不想听了换新的。
古文目前也是多次听音频。
A的记忆力算好的,背东西不算慢,不过比不过我,我以前背东西特别快。

点评

我们缺了听,其他一样  发表于 2017-8-4 12:11
睡前听的东西的确能更快的记忆下来  发表于 2016-11-2 11:35
[发帖际遇]: Alice妈妈 今天心情好,魅力四射,得到了新儿教魅力女神奖励 5 威望,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0:57:51 | 只看该作者
The Story of the World的第一本Volume1: Ancient Times 已于昨晚看完了,还没有来得及做练习册。
昨天回来说,她们校内信息课外班昨天开始第一次课了,老师很好,第一次只讲了C++的一些基本概念,没有上机操作,昨晚写完作业后,她和她爸爸聊了聊C++的的事情,俩人又在计算机上鼓捣了一会儿才去洗漱。
昨天庄老师打电话给我,说这周的作文是“变化”,让A在学校里拍一些照片,然后做一下对比:新老校名、校训石、逐梦舫等,这样写时可以观察的更仔细。
五年级开学后几乎每天都有作业。
昨晚Simon的网课,老师那边的信号非常不好,断断续续地,感觉这个课A越上越轻松,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挑战,轻松享受吧,等忙完XSC,一定要上写作了。
[发帖际遇]: Alice妈妈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开宝箱,分到了 2 金币,太幸运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1:55:12 | 只看该作者
A学校班里,有图书角,一年级下学期,我出书单,家长凑钱买了一批。三年级学校拨款,又买了一大批。不过,年年搬教室,图书好像也七零八落了,最近,班主任又号召孩子们捐书,家长们商量重新再买一批新的,因为年级高了,的确需要补充更高阶段的书了。本周的前三天,我们几个家长又开始整理新书单,大部头工作还是在我这边,其他三个家长只零星列出了一些书,我整理出一个30多种的书单给他们挑选,基本涵盖了我这两年看到的搜集来的好书,希望孩子们喜欢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书,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和语言能力。

点评

哈哈,书单也是从论坛和各个群里搜罗来的,基本都是大家常看的,只能唬唬我们班的家长,在这里就不献丑了,请见谅!  发表于 2016-9-30 12:05
Alice妈妈能分享书单吗?^_^  发表于 2016-9-21 15: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发表于 2016-10-11 13:36:29 | 只看该作者
Alice妈妈 发表于 2016-9-21 11:55
A学校班里,有图书角,一年级下学期,我出书单,家长凑钱买了一批。三年级学校拨款,又买了一大批。不过, ...

很喜欢,您安静地写,我们安静地学习.

点评

握手握手!  发表于 2016-10-17 0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57:11 | 只看该作者
英文阅读:16本的儿童英文版莎士比亚,已经看完了12本。the story of the world, 第二本读完一半左右了。
中文阅读:跟朋友们一起,团购了36本时文精粹和读者精华,可以说是一大箱心灵鸡汤,周六晚上,闺女写完作业,拿起一本读了起来,没想到太感人,闺女边看边哗哗流泪,睡觉的时候,眼睛都是红红的。
现在周一到周四晚上都开始有网课了,周一晚是王和路两位老师的迎春杯考辅,周二晚上Simon老师的英文,周三付老师的语文,周四王老师的数学。五年级,学校作业也多了起来,周一到周五,真是很忙碌,不过,周末除了周六下午JM的课,其他时间都闲暇下来了。
这周,付老师的微信音频课说宋词结束了,小朋友很喜欢听。
给小朋友关注了诸葛学堂的公众号,小朋友听完了郭老师的唐诗,开始听思晨的莎士比亚。

点评

这么多好的微信里的老师都是学校里的吗?  发表于 2016-11-2 1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0:1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ice妈妈 于 2016-10-18 12:24 编辑

窦昕曾说:“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其实是重文轻语。1958年以前,语文书有两本,一本叫文学,一本叫汉语。在60年代初以后,文学就被停用了,只有汉语这本书。我们今天学到的语文课本,就是当时汉语这本书的延续。
很多老师发现,语文课小孩子们上得没有意思,因为特别强调工具性,特别像上英语新概念,每篇课文,后面有一些词汇、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练习。
近年来,非常鼓励语文的发展,“文”的力量,开始反扑。
思泉语文的文学史,囊括了古今中外的一流文人,世界上存在过的一流文人都有哪些?他们有哪些经历?那个时代有什么特点?他在什么经历下写了怎样的作品?通过学习,孩子会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思泉语文内容基本上是三条线,一条是古代文学,一条是外国文学,一条是新派写作。”

很同意窦老师的说法,思泉语文,给孩子们打开了中外文史结合的新天地,也让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鲜活了起来,让孩子们明白了诗词与名著产生的背景,历史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整个文史立体鲜活了起来。

今年国庆节期间,最让人感伤的就是长恨哥郭华粹老师的猝然离世,这个孩子们超级喜欢的大帅哥,在那么年轻的花样年华,带着未竟的事业与遗憾,突然地离去了!
思泉这个大语文团队,这几年一直那么的一波三折,深深地理解窦与郭们对大语文的热爱,也明白他们想真正地把大语文作为唯一的主体,发展壮大的雄心,任何事业的开拓,都是艰难波折的,希望他们这次真正的独立出来,一心一意,做好大语文,惠及天下爱语文的孩子们!

点评

他们既有网课,也有地面课,也有书,只是光看书,没有太大的收获,需要书与网课配合起来用,效果才好  发表于 2016-11-2 11:41
Alice妈妈,思泉语文的文学史是网课还是书呢?  发表于 2016-11-2 1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2:3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ice妈妈 于 2016-10-18 12:38 编辑

The Giver

6月初读完英文版《The Giver》,我紧赶慢赶,6月末才读完《The Giver》的中文版《记忆传授人》。读完后,内心触动很大,因为读之前,陪娃一起在豆瓣看了《The Giver》的书评,书评多数给这本书的定义为反乌托邦的作品,但离这本书给我的真实感觉,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跟作品给我内心的感受不对等、不完全匹配。书看完后,也试着跟娃去聊这本书,但聊了很短的时间我就聊不下去了,总觉得自己内心有一种感觉很强烈,强烈到我无法忽视它,但却又没有抓住那种感觉是什么,某晚,躲在床上,在入睡之前,忽然之前模糊的感觉找到了,于是在手机上匆忙写下了:

不对不对,作者的本意不是写乌托邦,也不是为了纯粹批判乌托邦,只是描述的完美社区的形态像乌托邦而已,想要表达的是:

尊重 自由 平等 可选择的权力

尝试不同

批判过度保护,过度保护是有力还是有弊?

指定的人生一定是最好或最适合的吗?

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你给我的,就是我想要的吗?

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一定就是真实的吗?

习惯 旧俗 质疑权威的勇气

众口铄金

人们告诉你应该这样这样做,而实际上,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

打破因循守旧,勇于亲自尝试

抛弃旧规,开创新天地

尝试一下,即使遍体鳞伤,谁能知道我就不能到达属于我的特雷比西亚,开创我的纳尼亚呢?

剥夺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时,时间也就变的机械和没有颜色

加波,意味着本能或者潜意识的反抗

加波,本性的呐喊

不要麻木、随大流,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呐喊和需求

但创新和尝试,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用鲜血祭奠的

看到的死亡和痛苦不是让你裹足不前的,而是告诉你,战胜那些苦痛,胜利就是你的

有了这些提纲,跟娃再次聊这本书,发现我们一下子找到了很多可讨论的话题与共鸣,随着话题的展开,让我俩对这本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9:23 , Processed in 0.138214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