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lice妈妈 于 2016-10-18 12:38 编辑
《The Giver》
娃6月初读完英文版《The Giver》,我紧赶慢赶,6月末才读完《The Giver》的中文版《记忆传授人》。读完后,内心触动很大,因为读之前,陪娃一起在豆瓣看了《The Giver》的书评,书评多数给这本书的定义为反乌托邦的作品,但离这本书给我的真实感觉,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跟作品给我内心的感受不对等、不完全匹配。书看完后,也试着跟娃去聊这本书,但聊了很短的时间我就聊不下去了,总觉得自己内心有一种感觉很强烈,强烈到我无法忽视它,但却又没有抓住那种感觉是什么,某晚,躲在床上,在入睡之前,忽然之前模糊的感觉找到了,于是在手机上匆忙写下了:
不对不对,作者的本意不是写乌托邦,也不是为了纯粹批判乌托邦,只是描述的完美社区的形态像乌托邦而已,想要表达的是:
尊重 自由 平等 可选择的权力
尝试不同
批判过度保护,过度保护是有力还是有弊?
指定的人生一定是最好或最适合的吗?
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你给我的,就是我想要的吗?
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一定就是真实的吗?
习惯 旧俗 质疑权威的勇气
众口铄金
人们告诉你应该这样这样做,而实际上,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
打破因循守旧,勇于亲自尝试
抛弃旧规,开创新天地
尝试一下,即使遍体鳞伤,谁能知道我就不能到达属于我的特雷比西亚,开创我的纳尼亚呢?
剥夺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时,时间也就变的机械和没有颜色
加波,意味着本能或者潜意识的反抗
加波,本性的呐喊
不要麻木、随大流,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呐喊和需求
但创新和尝试,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用鲜血祭奠的
看到的死亡和痛苦不是让你裹足不前的,而是告诉你,战胜那些苦痛,胜利就是你的
有了这些提纲,跟娃再次聊这本书,发现我们一下子找到了很多可讨论的话题与共鸣,随着话题的展开,让我俩对这本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