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子嘉妈妈 于 2014-12-16 10:59 编辑
11----小逻辑 大申爸:
好,歇冬。大家看书,说书,不买书啦。不是,不抢书啦!
艺术呢,它自己是会说话的:它怎么好,它自己就会告诉你。
这个抢书呢,无非就是玩玩儿而已。不过,抢了这段时间的书,确实把一些好书,很有艺术品位的书,带到了很多麻麻身边。不管抢书这件事情,麻麻们怎么看,但是,抢到的书,这两个月来,已经给麻麻们的审美,至少是对书的审美,带来了变化。有些妈妈,可能还是不小的变化。花果山呢,抢书,就抢到这里。 那种变化呢...是需要有一个好玩儿的过程的,没有那个过程,一点儿也不习惯的书,是不会来到身边的...申爸曾经,不但随手发过书单...有好几十本呢...还品题过。不过呢,那好几十本书,现在还都在孔网趴着呢。嗯,不同的是那个过程。 其实,老这么抢书,可不好。不过呢,不抢,好玩儿一段时间,书也不能从孔网里走出来。等过段时间,申爸不在花果山抢书了....到一年级群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去了....要让更多的有书香的书,到孩子的妈妈身边,妈妈们对真正的好书有感觉了,那目的就达到了。不能再抢了。
对啊....书抢了一大堆了,大家很少交流呢!看看手上的书,交流交流,比什么都强。
不止是小河喜欢上旧书....基本上,这里所有的妈妈都会喜欢上旧书的。不过,这里的旧书不是指随便一本书,放旧了,长老人斑了,就是旧书。他特指那些大方沉稳,气度不凡,久尔弥香的书。
书呢,对它的感觉,是很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书的内容、新旧程度、装帧设计、色彩搭配、字体字号、放在手里的手感....很多很多因素的。 VIP-大申爸: 铭妈,不止是“朗读天书还是有效果”,而是有很大的效果,这个效果,会影响孩子一生。之所以看不出来,是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而已。如果孩子自己想学,那就更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学了。要支持孩子自发的探索。不在于这件事情本身对不对,好不好。支持它,原因只有一个:这是孩子自发想出来的,得给他空间探索。
嗯,为什么要读教材呢?原因很简单:教材的质量好!不要以为那些商业机构推荐的东西多么多么地响亮,听起来多么多么地质量高。所有的读物,对于孩子而言,都没有教材的质量高。原因呢?很简单。教材和别的读物,是不一样的,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沿着这条循序渐进的路走,是最保险,效率最高的。
啊,说到这儿,想起了一件事情。 这套书,小学阅读指导及能力测试,是语文出版社出的一套教辅。它是四本,从三年级开始。现在正在读四年级的孩子,需要这套书。买来,从三年级开始读。这个阅读呢,既无章可依,又有章可循。
这套书是到目前为止,申爸发现的最好的循序渐进的指导孩子阅读的书,每篇文章后面,都有练习题。不要让孩子动笔做。要让孩子读,读完了,认真思考文章后面的练习题,自己想到答案。想到了答案,再自己去看参考答案。把这四本书,当课外书看了,阅读能力就提升起来了。
三年级的孩子,妈妈可以买来,但不要现在看。现在看,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最快,也要在三年级下学期再看。四年级看,是最合适的。一口气把四本都读完。
这个书的质量很高。质量很高的书,都没有市场。申爸手上的,是12年印的。后来,不知道他们还印不印了。小孩子的家长,你能在淘宝上淘到,就淘一套好了。反正,这种东西,也没有“过时”这一说。 四年级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让孩子看这书的时候,就是一本“课外书”,当课外书看,效果最好。不要让孩子当成“做题”,一“做题”,就完了,效果就没有了,就是四本故事书,其实。
对于一年级孩子呢,最关键的,是立河妈的伴随聆听贴!这个地方,妈妈们是一定要去,一定要每天记录的....至少,在孩子引入进伴随聆听状态过程中,每天要写手记....等确认孩子伴随聆听了,写不写,随妈妈的便。
目前,记手记的才多少妈妈啊...等申爸看看...才86位妈妈记过。这个数字,和咱么这里六七百人比起来,实在太寒酸了。那什么,每个妈妈都要去记手记哈....思考、计划、分享,用手记把孩子送进伴随聆听状态。一定要记,不止是自己记,还要大家一块儿记....这样,才热闹。这个时代,像这个群里的妈妈们这样想的人,实在太少啦!凤毛麟角,大家不孤单吗?好不容易,聚了好几百想法相似的妈妈,大家去抱团儿,相互鼓励,相互借鉴,好几百人,在那里,多热闹啊!妈妈们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把这个最关键的事情做好。
你想啊,大申当初伴随聆听的时候,是四年前的事情了。你们吧,申爸再批评一次:不要老跟着申爸学!申爸有什么好学的?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四年啊!妈妈们自己想想,现在,你的宝宝上小学了,六岁了;四年前,就是两岁。两岁的时候,那些细节,你还能回忆起来了吗?不能啊!能回忆个大概,就好不错了。
申爸也是一样。况且,当初,大申伴随聆听的时候儿,申爸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那是大申伴随聆听了好久了,申爸才总结出来,伴随聆听这个词的,去年总结出来的吧?
妈妈们呢,每天指导孩子,要细节。申爸提供不了细节了呀,谁能提供细节呢?你们相互之间能!要知道,阳光底下,是没有新鲜事的。你遇到的问题,别的妈妈,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写手记,每天写...比如,吉瑞妈的这个问题,以前,别一个妈妈,也遇到过。贴里说一声,吉瑞妈一“只看该作者”,当时那个孩子是怎么回事,多长时间才观察到反应...一目了然。这样,不就不嘀咕了吗?特别是,别的妈妈还有心得:自己怎么焦虑,焦急...后来,事实变得怎么样,自己就淡定了,再也不焦虑了....大家看歪歪妈今天的回馈....焦虑啊,每个妈妈都有过的。 V
那里要热闹,要发水...每天每天,一打开那里,楼蹭蹭地涨....妈妈们要热热闹闹,心情愉快,把这个最关键的问题,给孩子解决掉!都写,都写!不管多大的孩子,妈妈们都去写。
宝妈可以看看骆妈在高楼里的回馈....刚开始,好多妈妈和一妈遇到的问题是一模一样的...后来,成功进入伴听状态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可以去手记里面翻看...妈妈们看一看,就会发现,渡过那个阶段的孩子,基本上一样....嗯嗯...不说虚岁哈...大家这里交流,都说实岁。好啦,好啦,先说到这儿吧...妈妈们去伴听贴,开始记手记! VIP-大申爸: 嗯,那什么,2014年剩下这些日子,申爸把再说孩子在小学阶段,他的总体发展了。一个放方面,这个话题太难。估计还要李网高楼那些口舌,才能说得完;另一个方面,申爸希望能够引入一些在儿童教育和教育方面的真正的专家,借助那些人的学识,事情才更好说清楚。 这段时间呢,不说小学教育....只有一个例外,抽空儿,把考试说完。完了呢,这段时间,重点弄几件事情: 一个是说书。这个说书啊,很重要,得说,继续说。 申爸呢,打算继续推荐一些书。不过呢,不再义工群里推荐了。义工们抢书抢得都累了,长此以往,受不了。等义工们把书抢完了,再把推荐的拿出来,到一年级群思维群和小学群,基本上都没有了。 其实呢,申爸推荐的那些书,对于孩子智力的建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可惜,孔夫子上就那么几十本,根本不够用。申爸的意思呢,是希望妈妈们每个人都能够拿到几本....反正, 旧书便宜的很...然后呢,借着说书的光儿,能够体会到:那些书,到底哪里好! 这个书是很重要的东西...可不止是书的内容。书的气息风格艺术水准,对于孩子将来习惯哪种类型的书,喜欢哪种类型的书,哪种知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所有这些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在我们未来的一两年中,透过荐书活动,申爸希望在群里的相当一部分的妈妈,能够体会喜欢那些散发着书香的书...进而,当我们众筹,去印那些书的时候,我们的订单量好多一点点。只有众筹,才能解决所有孩子的的学习资料的问题。 这个星期晚些时候吧,申爸会给出一个大礼包,给到在伴听贴发帖记录的妈妈们。这是一套培养孩子的大图景必须的资料....可惜,好书都灰常灰常少,先保证最需要的妈妈们,手上尽量多地有资料,可以当天书读给适龄的孩子听。 这是一套102本的图书目录....当然,每一本都很少,一两本在孔夫子上,或者,根本就没有....哎,先这样吧。那些书,很多都是三十年前印的。当初,印就只印了4200本...少是肯定的了。 下周五呢,申爸推荐书。和给义工妈妈一样,每周五推荐,同时在四个群:一年级思维发展小学期内和义工群里发,尽量保证所有有兴趣的妈妈,第一时间都能够看到书单。 呃....申爸目前推荐的书呢,绝大多数都是为大孩子看的...至少像大申这么大看,才行。小孩子看的书,推荐得很少。这个原因很简单:申爸呢,知道孔夫子,还是薄荷介绍的。当初,在孔夫子上买了一套薄荷推荐的《世界寓言名著》连环画。 在此之前呢,申爸根本不知道哪里去找旧书...除了去国家图书馆复印... 两年前,大申已经三年级了。所以,申爸没有在孔夫子上留意,对于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哪些书好些。手上也没有书单。申爸希望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下。 嗯....还是说一年级群里的问题。好长一段时间了,申爸不再说三个习惯,朗读,家校沟通什么的了。为什么呢?一个方面,这几个话题,能说的都说过了,剩下的,就是做了。不但能说的都说过了,能说的,都已经反反复复说了无数遍了。说了整整两个月,就这么点儿事情...反反复复地说..实在没什么可再说了...话题,义工群里的妈妈们就嘲笑,嘲笑申爸啰嗦,是够啰嗦的。 不过呢,申爸也很清楚:对于真正每天养成孩子三个习惯的爸爸妈妈而言,每天每天做这些事情,孩子还没养成习惯,爸爸妈妈已经养成习惯了!21天就能成为习惯....这个,已经做了两个月了!爸爸妈妈既然习惯了,孩子早晚成习惯。 既然这样,就不用再说了....不过呢,有后进群的爸爸妈妈,你们最好还是去看李网群聊天记录,从9月1号的开始做起...这个东西,若刺激,对所有的孩子,都起作用的。 046果妈扬州0709G @VIP-大申爸 您觉得大申最终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您就认为他的建构成了呢? VIP-大申爸 嗯,果妈的这个问题,很好。可惜,很难回答。申爸举个例子吧。 大申现在正在学分数除法,上了一次课,还没有讲到解决问题。昨天呢,大申做卷子。做卷子呢,遇到一道题,是这样的:某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8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24天完成。如果两人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这是一道典型的工程问题,小学的最基本的题型之一。大申没学过。自己琢磨了半天,想不出来,就来找申爸。申爸还是老规矩:读题。大申就读题。读完了,申爸问:“甲单独做,每天完成整个工作的几分之几?”大申答:“八分之一。”申爸又问:“那乙单独做,每天完成整个工作的几分之几呢?”大申答:“二十四分之一。”申爸继续问:“两个人一块儿做,每天完成几分之几....”还没说完,大申就:“哦...我知道了!”跑回去把题做完了。 一种题型,他没遇到过,想了,不会做。申爸呢?不用给他讲...背景什么的,都不用。只需要在关键点上点一下...然后,大申就:“哦...我知道了!” 所有的数学题,莫不如此。很多时候,他跑到申爸这里,自己读一遍题,读完了,就:“哦...我知道了!” 接着说哈,这个。其实呢,大申的这个“哦...我知道了”的背后,暗含这非常多的内容....就这个例子而言,申爸只要在关键的地方点一下,大申要是能做到“哦...我知道了”,那意味着,他已经从各个角度,自己认真琢磨了这个题。 它这个小学的数学题型啊,你到历史上去看,它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小学数学,很多很多题型啊...什么相遇问题、追及问、鸡兔同笼问题、盈不足问题、归一问题、工程问题....这么多的问题呢,每一种,在人类的思维发展史上,都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间,慢慢形成的,莫不如此。这些问题,可不是从一本《小学数学题解》里面的出来的。
每个问题呢,从人类中有人隐隐约约觉察到有这样的问题、有人把这种觉察表述出来,记录下来;有人给出通用的解法,再到有人总结出一整类的问题....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往往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最后,才成型。它是经过了非常非常多的聪明的人,点点滴滴的智力贡献,慢慢形成的。这就是历史。事物实在历史中形成的。
一个孩子呢?他不知道这些历史。他呢?比如说大申,他第一次接触到工程问题,就是在这张卷子上。他接触到了呢,自己就那儿瞎捉摸:你想让一个十岁的孩子,一下子走完人类几百年积累的路程,那是不现实的。
也就是说,现在的孩子,在第一次接触到一类典型题目的时候,他是不太可能“原创”地发现这个问题的解法的。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他们让我记住了很多答案,可我不知道问题是什么。”
大家看,如果一个孩子,他是“可启发的”,就是说,你只要在关键点上,稍微一起发他,囫囵个,他自己就“通了”,这一定意味着:这个孩子清楚地知道,“问题是什么”。他唯一不知道的,不过就是“答案是什么”而已!
这孩子的情况,和那句话里面所说的情形,正好相反。考虑到,那些题型,即便是小学数学的题型,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也是经过了人们长期的思考,最终才找到答案的。
这样的话,你给一个可启发孩子一点关键的提示,他自己就“我全知道啦”。这是个不坏的结果。
这里面蕴含了某种特殊的东西...这是一种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自己去琢磨的能力。当然,不一定能琢磨出答案来。
大申呢,忽然和申爸提出来,要看Holy Bible。啊?《圣经》啊?Why?大申不肯说。反正就是要。申爸回头转念一想,圣经就圣经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书。就在淘宝上淘了本《圣经》。
这个圣经吧,申爸也没看过。第一次看。一看呢,才发现,原来“日光之下,没有新鲜事”这句话, 是耶稣说的。这话吧,意思是说,你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前人一定也发现了,并且,很可能,前人已经解决了,有答案了。
那...我们自己遇到新问题,怎么办?去找答案。这是最省劲儿的法子。对于成人而言,如此。对于孩子呢?假如,他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发现的,接下来,作为我们成人,期望孩子按照不同的方式去做,就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当然,也就造就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
一种思路呢,就是:管它怎么着弄会的,反正孩子会答题了,就行了。
另一种思路呢?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琢磨,自己去弄会。这个探索和琢磨的过程,是最重要的!
哪一种好?这很难说,看大人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个线索,先不往下引申了。申爸要说的是,上述不管哪种教育思路,孩子那边呢?他都必须“理解问题是什么”,这最困难!
从本质上说....大家自己去体会体会....任何外力都不能让一个不能理解问题是什么的孩子,“理解问题是什么”!你若是不相信这句话,就把这道题,拿到你家一年级宝宝那里去,给宝宝,你给他解释,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你不可能成功!大家回家试试看。
这种“在本质上对问题的理解”,是孩子建构起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关键年龄的伴听。一旦孩子获得了这种理解能力,那他的“可启发性”就特别好。
期中考试考完了,大申的语文得了77分。完了吧,自己跟申爸说,看拼音写生字错了几个几个,古诗里面,丢了几分;阅读理解,丢了几分。完了吧,很高想,说作文40分,自己得了32分。很高兴。申爸问,那8分是怎么丢的?大申不好意思地说,错了好几个字。写字就扣了4分。
申爸就跟大申说:明天,你仔细看看,你因为字老写错,给扣了多少分。大申张嘴就说:“光写字,就丢了14分。”申爸说:“啊?你咋搞的啊?写字就丢了14分!你想想,这14分要是得到了,你不就91分了么?”大申说:“老写错,老写错。”申爸说:“嗯,那好吧。你说说,你怎么把那些字学会?不就是那几个字么,都摆在那儿,还不容易。”大申就说:“那我把读读写写都复习一遍吧。”
于是,回到家,把以前的八本语文书,都翻出来。申爸让他自己算算,一天得复习几课的生字,到期末考试,才能都复习完。大申算了算,说一天得复习四课。四课就四课吧。大申就开始每天复习。他自己用Nano录音,录完音,自己听写。
申爸老是怀疑,他没有认真复习。原因是:太快了。说好了去复习,没五分钟,就从书房出来,说复习完了。申爸去看,发现,也都写了。写得也差不多对。
昨天,申爸终于发现,大申为什么那么快了。大申坐下来,拿起Nano,照着生词表,就开读。机关枪一样,一口气读下去。不到两分钟,就读完了。
读完了,开始写。这下子,太让人震惊了!
大申怎么写啊?他拿着Nano,一次听上几十秒钟,然后呢,把Nano一扔,提起笔,就写。他读得快啊...听那几十秒钟,估计得有十好几个词汇。关键是,大申写的时候,他还记得是哪些词。
大申在书房自己听写,申爸拿秒表给他记录,是这样的,最后:
前边没有记录.........
写:1分28秒
听:26秒
写:3分16秒
听:19秒
写:7分59秒
听:52秒
写:1分14秒
申爸掐表的时候,大申已经听写了一会儿了,刚开始,写了上次听的,1分28秒。然后,听了26秒,一口气写了3分16秒。最神的是听完那19秒。他不是写了7分59秒吗?
当时的情况是:斯芬克斯(大申猫咪)爬到了大申的写字台上,硬要往大申的本子上趴。大申轰它,它不走。大申只好站起来,抱起斯芬克斯,把它送到卧室,申妈那里去。娘儿两个说了几句话。大申回来,顺路还去卫生家上了趟厕所。上完厕所,自己跑到厨房又喝了口水。回来,坐在写字台前,提起笔,又接着写。
本来,申爸以为,大申会去拿Nano,倒带会去重新听一遍,再写。人家老人家,没有,提起笔就写,就跟刚才没有那四五分钟的中断打扰一模一样。
最后,听了快一分钟了,把剩下的全听完了。52秒。然后,用了1分14秒,把剩下的全写完,出来跟申爸说:“写完啦!我要休息会儿!”
申爸过去,把他写的和语文书核对。中间丢了两个词。剩下的,生词的次序都没错。
吓死申爸了。怪不得每天他四课听写,都那么快就写完了。
申爸要说的,主要倒不在于大申的记忆力本身。主要是想说,你放开他,让他自己学习,有失,当然也有得。失呢,你不管他,他的字确实写错很多。
嗯...申爸也不知道。反正,从四年级一开始,大申每天就再也不用申爸听写了。他自己录音,自己放,自己听写。刚开始的时候,申爸记得很清楚...也有当时的录音作证....大申是读一个词,自己估算着,要是写的话,得多长时间能写完,再读下一个词。反正挺费劲的。有时候,读着读着就越读越快,写的时候跟不上。自己就起急,把录音删了,重新再读。
后来,申爸留意过,他一口气地读,不间断。申爸问他,你不留出时间写了?大申回答说,我暂停。他是听一个词,就暂停,等写完了,再继续放。这暂停,就有进步,读的时候,不用那么小心谨慎了。也省时间。
大申呢?反正就是琢磨,怎么省事儿,怎么快,就怎么来。后来,申爸就没关心大申到底怎么自己听写了。一直到这一次,才发现进步:这小子是一次记住一长串儿的词,然后,集中精力,一口气儿把它们都写出来。
这一次记住一长串的词,估计也是自己摸索摸索,摸索出来的法子。不怪那么痛快就去把“学过的生字都复习一遍”。这个四课的生字,他自己六七分钟就弄完了,也不是什么负担。这个复习生字,连带把记忆力也训练了。挺好。
嗯。记忆力呢,确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VIP-大申爸 话说,前天下午....昨天写的时候,还是说“昨天”呢....爷儿两个去看电影了。是叫《星际旅行》吧?原名好像叫intersatellite...咋搞的,好像没一个名儿是准的。不管了,反正就是它吧。
大申非要去看。申爸说,申妈陪着去;申妈说,申爸陪着去。愿意呢?这个大申看的大片,每一个好看的...也不尽然,那年的那个丁丁历险记不错。真的就那一个不错....电影院里吵得人脑瓜仁都疼。
好,最后,申爸犟不过申妈,只要带大申去看。诶,不过,这次赚到了。这个片子,真的不错。尤其是音乐,超赞。片子本身也不错。
看完电影儿吃晚饭,爷儿两个骑车往家走。申爸问大申,大申说:没怎么懂。你看懂了吗?
申爸就跟大申说:这里面的关键吧,就是库珀为了救那个女的,自己掉进黑洞里面去了之后。他说的一句关键的话是:引力可以折返时间。
他掉黑洞里去了,引力无穷大,他就折回到墨菲小时候去了。墨菲感觉到的ghost,就是从五维空间折返回来的库珀。
大申这下明白了,就问黑洞引力无穷大,为什么那个女的的飞船还能飞出来。
申爸说,不是说了么,弹弓效应...申爸忽然想起来:“你知道黑洞是怎么产生的吗?”
大申说:“知道哇。恒星烧完了,就膨胀,成了红巨星;红巨星再烧,就塌了。完了,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变成白矮星,一条路是变成黑洞。”
申爸就问:“你知道什么原因,决定一个红巨星变成超新星还是白矮星吗?”
大申不知道。 申爸就给他解释:“这个恒星,热核反应,聚变。把里面的氢都变成氦什么的原子核。它在恒星里面发生反应,能量放不出来,就形成一股很大的力,从里面往外憋,撑着恒星,不让它塌了。”
“恒星年龄大了,里面的聚变材料慢慢儿耗尽了,就没那么多能量产生出来。于是,引力就大过从里面往外憋的力,恒星就开始塌陷。”
“恒星的年龄越来越大,能量就越来越少,引力就越来越大。恒星就越缩越小”。
“你知道,原子是原子核和围绕在原子核外面转的电子组成的,对吧?其实呢,原子的质量,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里面的。原子里面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儿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核有多大呢?原子的直径是原子核的万倍。球的体积是4/3πr的三次方。也就是原子的体积是原子核的一万亿倍。原子真是个神奇的东西:空荡荡地巨大地盘,都给没有质量的电子撑着。原子核聚集了全部的质量,可是龟缩在一万亿分之一的空间里。”
“现在,恒星继续收缩。缩啊缩啊,一直缩到恒星上的所有的原子,一个挨着一个,紧紧地排列在一起的程度,要是继续缩,会怎么样?”
“原子就给压碎了。这个时候,恒星上的原子很凄惨。原子里的电子都被压到原子核里面去了。”
“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对吧?电子和质子给紧紧地压在一起,电荷就中和了,变成了同样质量但没有电荷的中子。这就是中子星。”
大申对自己变成中子星,有多小,不怎么感兴趣。可是,一件事情,吸引了大申,大感兴趣地问:“要是你站在中子星上面,你会感觉怎么样?”
申爸说:“你站不到中子星上面。不等你站到中子星上面...你距离很远很远的时候,你就被拉碎了...再近的话,不止是被来碎了,你身体里的原子,都被拉碎了。那就没你了”。 “你想想,中子星该有多重啊!想你这么大的一个人,要是变成中子星的话...缩小到一万亿分之一....你就看不见了...”
大申不管这个,追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被拉碎了。
“潮汐效应啊,”申爸说。快到家了,申爸就跟大申说:“这里面,还有好多好多问题呢!比如说,同样是中子星,为什么有的会暴发,变黑洞,有的不能;你为什么会被拉碎了...这样吧,我找本书,给你看。你看了,自己就都明白了”。
大申大感兴趣,于是,进了家门,申爸就从书架上抽本书,大申一边脱袜子一边看了起来。
都快九点半了,大申还沙发上看呢。申爸问:“你明天还上不上学啦?赶紧睡觉。”
第二天早上,上学路上,申爸问大申:“昨天那本书,你看完了吗?”大申说:“还有几页就看完了。”
申爸说:“那你明白为什么有些会变黑洞,有些不变;明白什么是潮汐效应了吗?”
大申点点头,明白了。
申爸继续试探大申:“你全明白了。星际穿越,彻底看懂了,对吧?这下,你到学校,可以和Tommy他们有的牛吹了吧?”
大申见被猜中了心事,就不自然地调转话题:“老爸,你自行车链子该上点儿油了。嘎吱嘎吱老响....”
这书在立河妈的大礼包里....话说,这大礼包真坑人啊....坑得咱们都无家可归了》。。。好,大礼包暂停发放哈!等咱们找到新家,安顿下来,再发。这周末,也不推荐书。嗯....就这样吧。散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