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4-11-24 20:02 编辑
“飞黄”腾达
和福建地方官员达成协议后,宋克搭乘热兰遮城号商船,来到大员上岸,开始建立热兰遮城。他也成为荷兰台湾殖民政府的首任长官。李旦把郑芝龙留在了台湾,继续协调明荷的关系。7月田川松于平户岛千里滨产下郑芝龙的长子福松,也就是郑成功。隔年1625年4月5月间,郑芝龙离开荷兰人,投入到了福建海澄人颜思齐的麾下,开始了亦商亦盗海上生涯。颜思齐和李旦背景极为相似,又同是在1625年八九月间去世,所以有学者推测两人实际上是一个人。另有学者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史料判断,颜思齐是李旦在台湾的武装集团负责人。这一说法非常可信。如果颜思齐和李旦毫无关系,加入颜思齐麾下只有四五个月的郑芝龙,怎么可能继承颜思齐的势力?答案只有一个,颜思齐是李旦的部下,而郑芝龙是李旦的义子,这种继承就顺理成章。后来郑成功攻台的借口就是郑芝龙借给荷兰人为由,而荷兰人登台的时候,郑芝龙还在荷兰人手下做翻译,寸土未有,这只能是李旦在调停明荷时,把自己在台湾的一部分据点让与荷兰人,而郑芝龙又继承了李旦在台势力的缘故。李旦死后,日本的产业归了儿子李国助,厦门的产业归了许心素。当然了,不管是继承自李旦还是颜思齐,最终郑芝龙一跃成了台海最有实力的海盗首领,与其他十七名海盗头领结义,每个人名字中间一字都取为“芝”,号称十八芝。从此飞黄真的开始腾达了。
但是郑芝龙和李旦不一样,他不仅仅想当一个称霸一方的盗,他要建立的是称霸东亚海洋的贸易帝国。一般的武装商人集团,他们尽量不去主动招惹朝廷,只是拉拢和贿赂福建地方官员,方便自己的走私贸易。而郑芝龙和他们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不断进攻福建沿海,挑逗福建地方官员的神经。他又和一般的海盗不一样,他的队伍有纪律,攻城略地后,不许烧杀抢掠,不许骚扰普通的百姓,只到富人家逼捐逼粮,还经常接济穷困民众。这一点他儿子郑成功都远不如他,在普通百姓中他比福建地方当局还有威望。每到一处都招兵买马,附近贫困饥民纷纷慕名加入,兵源非常有保障。他对战败的官兵总是手下留情,并不赶尽杀绝,同时不断向官方暗示,可以有条件地接受招抚。
在海上,他帮助荷兰人走私,抢掠截击福建开往吕宋的商船,打击西班牙人的贸易。作为回报,荷兰人可能给郑芝龙提供了武器援助,以下是时人对郑芝龙武装的评价:“其船器皆制自外番,艨艟高大坚致,入水不没,遇礁不破,器械犀利,铳炮一发,数十里当之立碎。” 在一份荷兰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这支有四百只船、七万人的首领名一官,他曾在台湾公司当过译员,后来当了海盗,一瞬间获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中国官府对他束手无策,他长期与我们有良好的友谊,我们对他有莫大的信任。”
1626年3月,郑芝龙率船犯漳浦,进泊金门、厦门。4月,又犯海澄。同年秋,郑芝龙船泊铜山(今东山),新任福建巡抚朱一冯派遣都司洪先春率把总许心素等进剿,双方战于将军澳。洪先春败绩,逃回金门。郑芝龙胜而不追。同年冬,朱一冯又令金门游击卢毓英同洪先春合剿,双方战于陆鹅,卢毓英战败被擒。郑芝龙待之以礼:“某非敢抗拒官军,不得已耳;苟得一爵相加,当为朝廷效死力。”卢毓英允诺予以引荐,获释。卢毓英回厦门后,向都督俞咨皋报告郑芝龙情况,俞咨皋主剿,责令卢毓英回省听候处理。随后遣千户马胜、百户杨世爵率船出港剿捕,二人皆战死;又遣副总兵陈希范进剿,也被击败,陈希范临阵先逃。天启七年(1627年)六月,俞咨皋亲督舟师讨伐,在陆鹅被击败,郑芝龙追至厦门,号令所部不许登岸扰掠,旋即收兵回铜山。
同年十月间,郑芝龙又在铜山击败受俞咨皋勾引前来进攻的荷兰船队,俘其大帆船一艘及其他一些船只。为保证海上商路畅通,郑芝龙很快又同荷兰人妥协,归还所获“西卡佩尔”号快艇。作为报复,郑芝龙攻破厦门,杀许心素(曾与芝龙同为李旦手下,官商一体,垄断当时对台贸易),放走了俞咨皋。
郑芝龙的舰队实力远远超过了福建水师,福建地方政府剿不赢,对郑芝龙的进攻又防不胜防,束手无策,不得不招抚郑芝龙。1627年,明廷起用泉州巡海道蔡善继,对郑芝龙进行招抚。郑芝龙率众到了泉州,郑芝虎、郑芝豹在会见后,认为朝廷没有诚意,于是鼓动郑芝龙离开泉州,重新过起海上称雄的生活。1628七月新任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郑芝龙。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九月就抚,率部降明,诏授海防守备。自此,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贸易根据地台湾,坐镇闽海。
可是招安最初的日子并不好过,朝廷不信任他,更难办还是 “剿平诸盗”,因为不是所有的海盗头目都愿意和他一起接受招安。郑芝龙7年闽海平盗,对付的都是他曾经的下属、同伙,如:李魁奇、钟斌、刘香等。
首先是李魁奇(结义名李芝奇)、郭芝葵等一些「芝」字辈拜把兄弟,因不愿接受招安率众叛离,重新开始了海盗生涯,到处劫掠。前期郑芝龙损兵折将,不断有船只倒戈,最惨的时候,他和兄弟芝虎仅仅有船数只。然而在李魁奇胜券在握之时,他的手下也曾经是郑芝龙手下的钟斌叛投郑芝龙,又因为失信于荷兰人,荷兰人决定帮助郑芝龙,恰恰朝廷决定给郑芝龙提供50艘战船,实力对比一下子被扭转。1930年初,郑芝龙招降郭芝葵,4月剿灭李魁奇,6月消灭了先于他被招安但是又叛去的杨六、杨七,8月在南日消灭了海盗褚彩老。郑芝龙终于在福建官场上站稳了脚,于是把年近7岁的郑福松从日本接回,正式起了个中国名字郑森。
钟斌帮郑芝龙打败李魁奇后,并未投降官府。在暗中积蓄实力后,他扬帆北上,劫掠江浙。郑芝龙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剿灭了钟斌。因剿灭李魁奇、钟斌有功,郑芝龙升为游击将军。1632年2月,熊文灿由于招抚郑芝龙、剿灭海寇有功,迁升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福建巡抚一职改由邹维琏出任。这位新巡抚对郑芝龙颇为敌视,斥责他和荷兰人的交易和合作,宣布恢复海禁。随后郑芝龙被调往福建、江西、广东交界地带,镇压流寇钟凌秀。闽海守备因此空虚,蛰伏已久的海盗刘香突然发难,一时间闽疆告急。邹维琏只好调郑芝龙回闽对付刘香。12月在福州附近海面郑芝龙击败刘香。
1633年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为迫使邹维琏开放贸易,企图用武力强占大陆沿海,开始与刘香合作。7月,荷兰人不宣而战,在刘香的帮助下突袭厦门,击毁击沉郑芝龙和明军二十几艘战舰。9月,郑芝龙奉命率部反击。10月22日明荷在金门料罗湾大战,荷兰舰队8艘帆船以及海盗50艘大小帆船与明朝水师50艘大型战船100艘火船对抗。结果郑芝龙指挥的明军大获全胜,除了焚毁3船、掳获1船,俘敌84人外,在加上之前接触战中先后击毁的2艘战舰,荷兰人损失了6艘主力战舰,实力大损,无力再战。这次海战史称金门海战或者料罗湾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几次海战大胜利。另外两次是, 1639年郑芝龙打败荷兰朗必即里哥舰队,1661年郑成功攻台海战,都是出自郑家父子之手。
料罗湾海战对郑芝龙和荷兰人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郑芝龙来说,此战后原先对海禁政策采强硬态度的福建巡抚邹维琏遭到撤职,继任者沈犹龙不愿得罪郑芝龙,东亚海权自此落入郑芝龙一人掌控,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郑芝龙于1635年在广东田尾洋海战中消灭刘香,经过7年的努力基本剿灭了海盗的势力。因为剿灭海盗和打败荷兰人,郑芝龙被任命为福州总兵官,都督同知。真正做到了:“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芝龙以此富敌国。”(没有令旗的会碰到“倭寇的”,有段时间荷兰人都伪装成日本船买令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