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4-12-25 19:39 编辑
如何利用拙劣的课文 作者:孟令军
序
不用我说,可能大家也都知道,中国教育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中最受诟病的科目莫过于语文。语文除了工具性外,她更是一门人文学科,要具备文学性,能够传递真善美。我们国家的语文充满了政治的色彩,更多是为了意识形态服务,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灌输洗脑。语文教材里面充斥着大量低级拙劣的谎言、空洞的道德说教、对事实和真相的夸大歪曲,大量的课文是粗制滥造出来的。林肯有一句名言:你可以欺骗有些人一世,也可以欺骗所有人一时,却不能欺骗所有人永远。现在是信息时代,很难再像过去那样欺骗多数人。真相大白的时候,那些被骗的人世界观会瞬间崩塌。人们不断的上当受骗,整个社会就会变得犬儒化,彼此缺乏信任,麻木不仁。更卑劣的是,有些人丧失良知,明明自己不相信,却忽悠别人相信。以不真、不善、不美传递真善美,以伪道德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得到什么?!中国目前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的现状和中国教育是撇不清关系的。
多数人对中国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是不满的,批判和抱怨的声音不绝于耳。我想说,批评当然很重要,抱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都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建设,是我们能够做点什么,而不是批评和抱怨后,一切照旧。就拿我们的语文教材来说,真的很差,用垃圾来形容都不过分。在我们无法回避使用的情况下,真的就没有办法让孩子们少受害、不受害,甚至变废为宝让孩子们受益吗?不,不是这样的。
孔老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材是死的,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却都是活的啊。我们完全可以引导或者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明辨是非,好的东西我们留下,不好的东西可以讨论、批评、扬弃。我们要保留的东西文字上的活一定要好,表达要优雅,粗鄙的诗歌文章要少读少教少背。这一点对老师很重要。因为如果家长比较懂比较重视的话,个体的孩子可以用大量优良的课外阅读冲散它,而对于老师而言,那么多的孩子,一定会有一些孩子阅读量很小,比较依赖课内的语文教学。那些篡改歪曲事实的,道德说教的,价值观有问题的,危害远远比文字上的低劣更大。但是如果处理或者引导好了,平时鼓励孩子表达观点而且不受指责,那么这些东西会成为非常好的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应该学会做孩子的引路人和点灯人。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你看我们也没有很高的学识和素养,这很难吧。当然了,我承认这事是有一点难度,这也是我写这一系列文章的动机。我跟一些朋友比起来,可能多痴读了一点书,有些不敢说是成熟的想法。我把我的想法理念和一些实践和大家分享,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优雅的掀开假大空的面纱,用更好的一种方式告诉孩子们真实的故事,让假大空变成真善美。文章是写给诸位家长和老师看的,不需要隐瞒些什么,文字会比较直接。文章探讨的就是怎样的方式更好,但是在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接受程度的孩子时,具体如何取舍,火候还得诸位家长和老师自己把握。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集思广益,毕竟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们。
我儿子读的是苏教版语文书,在教课书里面评价算是高的,我的文章就以苏教版为例。读其他版的也没有什么要紧的,天下教材都是互通有无,你抄我,我抄你,大部分文章都是重叠的,个别的文章有需要大家可以提出来,另外单独讨论。
虽然我不太清楚读者中有没有老师,最后还是特别想对老师们说一些发自肺腑的话。其实我对教师期待蛮高的。你不能期望每一个家长都成为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都那么有专业素养。但是作为老师你应该具备这些素质,因为这是这个职业的需求。一个家长再好,一般也就能影响一两个孩子,而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影响成千上万的孩子。
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健康的心理行为模式。老师最好是出自和谐有爱的家庭。如果原生态家庭不够理想,那么成长过程中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或者是自我成长,疗愈儿时心理创伤。我知道仅凭这一点绝大部分老师就很难达标,但是为师者,一定要有这个自我意识,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往这个方向上靠。做为幼师和小学老师,我觉得应该由真正专业的人士,进行心理测评。
作为老师第二重要的是爱孩子和教师这个职业。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老师第三重要的是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解决教学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
最后才是老师所教授学科上的知识和能力。
小学这些学科里面,教语文要求是最高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具有人文情怀和悲悯,知识要丰富,涉猎要广,政治学、经济学、历史、科学、哲学等等都要懂一些,要有美的直觉。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每年没有教学外,千万字以上的阅读量,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好语文老师。
我也很愿意把我觉得非常好的书籍和大家分享。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惊天动地,可能也没有那个能力。改变源自于行动,源自于坚持。只要因为我们的存在,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真一分、善一分、美一分,这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