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爱睿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爱睿手记(六年级篇:每日的成长)

  [复制链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7:2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睿02 于 2015-3-5 17:37 编辑

无独有偶,刚跟睿同学弄完“W-W计划”,就看到台湾清华大学一个教授的文章,也提到了“人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文章写的很美,分享一下:

题记:人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什么东西能影响人的一生,怎么选择不是问题。问题是每天都要努力 。

许多同学应该都还记得联考前夕的焦虑: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几个志愿,甚至于一生的命运从此改观!到了大四,这种焦虑可能更强烈而复杂:到底要先当兵,就业,还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经常碰到学生充满焦虑的问我这些问题。可是,这些焦虑实在是莫须有的!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 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 人生的重大抉择 ”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 。
  
  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从一进大学就决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学四年的时间多半在念人文科学的东西。毕业后工作了几年,才决定要念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立下决心:从此不再为文凭而念书。谁知道,世事难料,当了五年讲师后,我又被时势所迫,整装出国念博士。
  
  出国时,一位大学同学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国了,你现在才要出去?两年后我从剑桥回来,觉得人生际遇无常,莫此为甚:一个从大一就决定再也不钻营学位的人,竟然连硕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属于我们该得的,哪样曾经少过?而人生中该得与不该得的究竟有多少,我们又何曾知晓?从此我对际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当讲师期间,有些态度较极端的学生会当面表现出他们的不屑;从剑桥回来时,却被学生当作不得了的事看待。这种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实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实的真相。
  
  从表面上看来,两年就拿到剑桥博士,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在这“两年”之前我已经花整整一年,将研究主题有关的论文全部看完,并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时间做控制方面的研究,并且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而从硕士毕业到拿博士,期间七年的时间我从不停止过研究与自修。所以,这个博士其实是累积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学门的时间,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没什么好惊讶的。常人不从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来看待生命因积蓄而有的成果,老爱在表面上以断裂而孤立的事件夸大议论,因此每每在平淡无奇的事件上强作悲喜。可是对我来讲,当讲师期间被学生瞧不起,以及剑桥刚回来时被同学夸大本事,都只是表象。事实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时点点滴滴的累积。拿硕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时刻里这些成果累积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实的累积从不曾因这些事件而终止或加添。常有学生满怀忧虑的问我:“老师,我很想先当完兵,工作一两年再考研究所。这样好吗?”很好,这样子有机会先用实务来印证学理,你念研究所时会比别人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 。
  

点评

看错了,我还以为是睿妈自己呢  发表于 2015-5-5 13:14
赞一个,多从容的人生  发表于 2015-5-5 13:11
我现在依然很焦虑  发表于 2015-3-12 14:54
同感,豆妈,贴上来也是提醒自个在焦虑的时候,读读让自个静下心,面对新学期,新选择,一起努力  发表于 2015-3-6 13:39
同事中午才说过上不了好初中一辈子就完了,当时就觉得她太夸张,看了这文,再想想自己的经历,心里更加坦然.焦虑的时候,多看看这文.谢谢睿妈推荐~  发表于 2015-3-5 18: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7:28:50 | 只看该作者
“可是,我怕当完兵又工作后,会失去斗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会像念大学时一样茫然,因此念的不甘不愿的。”

  “那你还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焦虑,可是却无法压抑住对于这种话的感慨。其实,说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两年研究所加两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识的深广度和获取实务经验。先工作或先升学,表面上大相径庭,其实骨子里的差别根本可以忽略。在“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里,主人原本喂养猴子的橡实是“早上四颗下午三颗”,后来改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兴而坚持改回到“朝四暮三”。其实,先工作或先升学,期间差异就有如“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计较。但是,我们经常看不到这种生命过程中长远而持续的累积,老爱将一时际遇中的小差别夸大到攸关生死的地步。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面对两个可能的方案,而焦虑的不知何所抉择时,通常表示这两个方案可能一样好,或者一样坏,因而实际上选择哪个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只是先后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让我们焦虑得厉害的,其实差别越小,愈不值得焦虑。反而真正有明显的好坏差别时,我们轻易的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可是我们却经常看不到长远的将来,短视的盯着两案短期内的得失:想选甲案,就舍不得乙案的好处;想选乙案,又舍不得甲案的好处。如果看得够远,人生长则八,九十,短则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么关系?甚至当完兵又工作后,再花一整年准备研究所,又有什么了不起?当然,有些人还是会忧虑说:“我当完兵又工作后,会不会因为家累或记忆力衰退而比较难考上研究所?”我只能这样回答:“一个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两个可能:或者他不够聪明,或者他的确够聪明。不够聪明而考不上,那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假如你够聪明,还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说你的决心不够强。假如你是决心不够强,就表示你生命中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并不下于硕士学位,而你舍不得丢下他。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无须感到遗憾。不是吗?”

  人生的路这么多,为什么要老斤斤计较著一个可能性?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运 :高中考两次,高一念两次,大学又考两次,甚至连机车驾照都考两次。毕业后,他告诉自己:我没有人脉,也没有学历,只能靠加倍的诚恳和努力。现在,他自己拥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数千万。
  
  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不顺利,而在事业上顺利,这是常见的事。有才华的人,不会因为被名校拒绝而连带失去他的才华,只不过要另外找适合他表现的场所而已。反过来,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太顺利,也难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创业,而只能乖乖领薪水过活。福祸如何,谁能全面知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7:29:1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又有什么好得意?又有什么好忧虑?人生的得与失,有时候怎么也说不清楚,有时候却再简单不过了:我们得到平日累积的成果,而失去我们不曾努力累积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功不唐捐,最后该得到的不会少你一分,不该得到的也不会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时候,我在往艺术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学。他在南加大当电机系的副教授,被清华电机聘回来开短期课程。从高中时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愿上台大电机后,四年都拿书卷奖,相信他在专业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学时,我们两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分居全学年第一,第二名。可是从高一我就不曾放弃自己喜欢的文学,音乐,书法,艺术和哲学,而他却始终不曾分心,因此两个人在学上的差距只会愈来愈远。反过来说,这十几二十年我在人文领域所获得的满足,恐怕已远非他所能理解的了。我太太问过我,如果我肯全心专注于一个研究领域,是不是至少会赶上这位同学的成就?我不这样想,两个不同性情的人,注定要走两条不同的路。不该得的东西,我们注定是得不到的,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
  
  有次清华电台访问我:“老师你如何面对你人生中的困境?”我当场愣在那里,怎么都想不出我这一生什么时候有过困境!后来仔细回想,才发现:我不是没有过困境,而是被常人当作“困境”的境遇,我都当作一时的际遇,不曾在意过而已。刚服完兵役时,长子已出生却还找不到工作。我曾焦虑过,却又觉得迟早会有工作,报酬也不至于低的离谱,不曾太放在心上。念硕士期间,家计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俭用,对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来,精神上我过的很充实,二来我知道这一切是为了让自己有机会转行去教书( 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十一岁才要出国,而同学正要回系上任教,我很紧张(不知道剑桥要求的有多严),却不曾丧气。因为,我知道自己过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满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过别人看不到而已。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从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断的和别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内在真实的累积。
  
  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确实了解到: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有剧烈的起伏。同时我也相信: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么人生于你也会是宽广而长远,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困境”,也没有什么好焦虑的了。  

点评

谢谢睿妈,谢谢!  发表于 2015-3-9 13:53
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发表于 2015-3-6 13:39
好文章,谢谢睿妈分享  发表于 2015-3-6 09:13
看过这些文章,重温一次。很喜欢,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5-3-6 0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3月5日
从各项作业签字能看出来,老师们对课内各项的要求比六上要严格一些,像数学“每日4道题”之前没在必签之列,叮嘱小同学一句,以前老师没做要求都能做好的话,现在只需保持之前的状态即可,继续加油!他夹着本子转身回头一乐。
作业之后,练琴一小时,说海顿这首曲子越弹越觉得很好听。听他弹琴,新感触是:随着曲子的篇幅越来越长,钢琴学习也呈现碎片化,1-2个月完成一首大曲子成为常态,乐曲分小节和段落融进了每日的生活,合着每日的琐碎和进步,突然觉得这样的循序渐进挺好的。
开读纳尼亚之《PRINCE CASPIAN》第一章及第二章,看他边读边乐,估计是较之前越发能享受英文同步的快乐了。
另,恢复了之前“每天4句话”的记录,并乐在其中

点评

六下还能练琴一个小时,太不容易了!  发表于 2015-4-6 21:43
我们现在这么简单的曲子,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一首呢!这差距,太大了  发表于 2015-3-7 17:36
我现全明白了,到这时候练琴一小时是多么的不容易!  发表于 2015-3-6 23:11
才说豆这学期不用签字,第二天的短信就提要求了~  发表于 2015-3-6 20:11
睿妈,每天四句话写的是什么啊?  发表于 2015-3-6 16: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18:0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云清,“四句话”是看一个爸爸的文章,学来的。
原文:

有位父亲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
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3月6
一晃到惊蛰。
发现阳台上小同学播种的辣椒种子发芽了,小小的不起眼的两片尖芽儿,却带给人欣喜。。春天的魔力哈。
放学后拎着书包去上琴课,新学期的琴课照旧安排在周五,觉得这样刚好,学完新课回家后,可以不用管其他作业趁热打铁整理听课笔记多练习一会儿,比起平日学业为主,可以任性一下,赫赫。
顺路买了新一期的读者和意林,报亭师傅推荐读者的高考素材版,一并收了。晚上睿同学读过,说其中的小故事挺有启发性。

点评

我也看到高考素材版,也收了,不过儿子还不愿意看,回去诱导儿子一下!  发表于 2015-3-9 08:22
学习了!  发表于 2015-3-9 08:21
钢琴学的真好啊  发表于 2015-3-8 2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发表于 2015-3-7 19:11: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kindle里怎么听啊?

点评

您好,Kindle的型号不同,功能也不一样  发表于 2015-3-9 1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6:24:12 | 只看该作者
3月8日
各项作业在提升书写要求之后,目前的反馈效果比预想的要好,说像语文默写最近学的两篇古文时,字写得顺手之后,再看文言文也有美感了,爱屋及乌?
复习英语笔记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年级不同,老师讲解一个词的定义会有不同,有时候多推敲反而会被扣分,要想得高分就索性按照老师讲的来,而要想系统弄明白一个点,光靠分数高可不行。听小同学一说,发现隔着一个学期,认识大有不同。
周末还和小同学探讨过孩子跟父母之间的诚信,微妙的话题。感触:在孩子的成长中,总会有些事情不在你的预料和控制范围,细想一下是好事,一方面说明孩子在成长,他会较之前更有主见,得接受他的变化,跟他即时沟通,这也正是家长要成长的空间和可能性吧。
弹琴一小时。话说周五的课上完,回头整理学琴笔记,吓了一跳,有20条之多!可见钢琴老师的要求也相应在提高,下课时老师鼓励小同学处理好学习跟学琴之间的平衡,说相信他能在小升初实现软着陆,借老师吉言吧。

其他:周末两天《PRINCE CASPIAN》听读进行到第五章的后半部分。
看《中国好歌曲》羽泉队冠军赛。
《少女卧底》一集。

点评

睿已经很有思想了!  发表于 2015-3-12 14:55
谢谢睿妈的感触分享!  发表于 2015-3-10 0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4:0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睿02 于 2015-3-10 14:17 编辑

3月9日
对比语文和英语的工整,数学每日四道题因书写不规范开始出小错了,说开始是看错数,回头改过了,没有涂干净结果如何。。看来仔细和严谨还是得从心而行,还需要时间巩固。
饭后弹琴一小时,整首曲子进行到三分之二了,总体把控越来越好,小细节开始听出味道。弹收尾的一遍想到了要表现的画面:跟一辆自行车的奇遇有关,车轮飞转,一路风景多变。弹完琴之后记录下这个想法,写了半页,待后面跟着感受完善。
《PRINCE CASPIAN》开始第六章,收获多了一点:第五章的后半部,王子从恩师那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文中出现了对应的一系列生词,发现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还有前一阵通读的历史,就不难猜出字义,比如:usurp。。 意识到这点可喜,明白没有白学的知识,学习都是相通的。
看纪录片,英国科学家朱利安破解「巨石阵」建筑之谜的思路。看志愿者利用搭建A型支架。斜坡与杠杆等物理原理还原巨石搭建的原貌,还是很有启发,是否属实有待考究, 至少学到N种可能性。
9点半左右催着他早点睡觉。躺那儿说:舒服!说最近在学朱自清的《匆匆》,问他读完感想如何,回答有点出乎意料 :一是作者的语言很优美,还可以更押韵一点,这样读起来更上口,更容易一口气背到底;二是觉得朱的性格是不是有点悲观?花大段时间来感叹,其实可以发现和享受生活的好处:像洗过脸,脸更清爽了;吃过饭,就品尝到美味了,一睡觉,就可以美美做梦啦。。羡慕孩子啊,因为年少,满心满眼是欢乐

点评

有自己的思想, 看事物多面性, 真好!  发表于 2015-3-15 20:18
孩子的状态真好!  发表于 2015-3-12 13:37
睿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了,真棒!是不是跟他练琴也有关系?-------能透过表面理解作者的感情  发表于 2015-3-11 09:59
爱睿有自己的思想了, 我还没听见我家的发表过看法.  发表于 2015-3-11 09:05
[发帖际遇]: 爱睿02 在新儿教发帖时心情特好,花了 3 金币请回帖人喝酒,想喝,回帖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11:2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睿02 于 2015-3-12 12:04 编辑

3月11日
最近常跟睿提到舅舅家的小弟弟,假期跟小不点呆了几天,看他肉肉的像个大熊猫还总没心没肺冲人乐,心都要萌化了。小同学说:小宝宝哪儿哪儿都可爱是因为他是婴儿,人对他要求会不一样,降低了N个标准;像小弟弟会趴在舅舅肩膀上躲猫猫了,姥姥姥爷就觉得非常惊喜,会一遍一遍跟他玩 ,跟他说真棒 。。童言无忌哈,其实他自己到现在不也跟老爸玩捉迷藏不亦乐乎?不过觉得人家看问题的角度有道理,也提醒自个一下,小家伙还是个孩子。
数学:放学路上会提起老师随堂留的某道难题及他的解法,说明重视听课效果,能积极参与课堂交流,鼓励他继续保持这种状态。这两天的英文默写项能得到满分了,各项作业的字也保持了规范度,按照“W-W”的约定,可以得到连续的点数,看得出来,奖励机制在起作用。
好玩的一件:拿出数学练习册来哗哗做完了当日留的一页,合上书才发现手中这本是别的同学的,估计是收作业时落他这儿的。一旁看他的反应:只见嘿嘿一乐,然后找出自个的那本来重做一遍,两本一起收回书包,跟他说:那个男生抽到奖了。
晚饭后:弹琴一小时。

《PRINCE CASPIAN》这两天读到P1018/2150,整本不觉又进行到一半。惊喜是他的跟读能听出几分英音的味道来了,书中的生僻单词渐多拼读虽不免有误,但是没有影响整体读的流畅度,较之前是在不知不觉的进步,大概他自己还没有察觉出来。

点评

睿妈,睿这么乖,你就在生一个,应该也没关系的!在等我们就都老了  发表于 2015-3-12 14:57
睿说得很有道理,小婴儿可爱是因为大人对他除了吃喝拉撒没有其它要求,所以每天的成长呈现在大人面前的都是惊喜。  发表于 2015-3-12 13:58
哈哈,之前有一段时间还真动心过, 思量思量还是放一放, 没有做好准备呐  发表于 2015-3-12 13:47
睿妈你也生个二宝把!  发表于 2015-3-12 13: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13:49:14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帮助加速学习的五个步骤

5 Hacks To Speed Up The Learning Process
1. 注意重复的「次数」,而非「时间的长短」。

当我们说「我花了整整八小时K书」,八小时当中真正专心的时间有多少?关键不在于我们花了多少时间,而在于我们反复练习的次数。重复练习就像重复写字一样,能够加深神经元的连结。所以运动员、音乐家、军队都会经常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专注完成每一次的反复练习;与其说「我要花两小时读整本笔记」,不如说「我要仔细把每一段笔记读完至少三次」。



2. 把大事情拆解成小片段

才能专家DanielCoyle在《TheTalent Code》这本书中提到:「每一个小片段的价值就如同字母之于语言。它们单独没有什么用处,但组合起来就能成为复杂又美丽的句子。」我们大脑的学习方式也是「模组化」,将每一个小块充分理解之后,就能灵活组合。所以,在学习新事物时,要先把大块的知识或工作拆解成小块训练。

3. 把每个小片段练好,再组成一个「片段链」。

把大题目分为小段落后,就能分别一一重复练习;每个小片段让我们能够增加练习次数,也就能加快练熟。每一个段落练熟后,就能把它加入「片段链」中,开始建立片段之间的关系。这么做让我们熟练的速度,会远比每次从头到尾练习要来得快。而当我们建立了片段链,理解了每个片段之间的关系,更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全貌,灵活思考。

4. 把学习过程当成游戏,建立规则和奖励。

大脑喜欢游戏的刺激,所以若要学习新东西,可以先思考如何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游戏,设定目标、关卡、以及奖励。奖励是养成习惯的根基。一旦行为成为了习惯,我们就能更轻易快速执行它。好玩的游戏不能太简单,总应该有一点挑战,但又不会太难,而每个关卡之间不会间隔太多,让你有喘息时间。任何学习过程都一样。
5. 短时间高度专注,加上短时间休息,比较有效率。

大脑需要适当休息才能维持专注。几乎每个学生都曾经借着咖啡因提神深夜恶补过,感觉好像一个晚上能学到很多,但其实那效率不佳,学完就很快忘得一乾二净。如果我们想在短时间内学习,必须选择大脑状态最好的时候,让我们能全神贯注,而一旦发现效率降低,就该立刻休息充电。专注、充电、反复循环,比较能让你快速学习。把自己当成运动员,规划好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学到了该学的,也不会那么累。





点评

学习上复习太重要了. 效率上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分步比较好. 比方弹琴, 半小时比两小时好.  发表于 2015-3-15 20:21
重复的次数比时间长短重要,学习了!  发表于 2015-3-12 15:03
学习有效拆分和重组,谢谢,我搬走啦!  发表于 2015-3-12 14:05
[发帖际遇]: 爱睿02 乐于助人,积极发帖,得到新儿教奖励 2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1 , Processed in 0.273786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