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爱睿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爱睿手记(2002,boy,五年级)

  [复制链接]
301#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1:22:42 | 只看该作者
有个感触是,孩子找回一首老曲子那一瞬间的开心,也跟着开心啊。他能明白学过的,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不怕失去, 某种程度的放下。。 可能以后这样的得与失会愈来愈多,不仅仅是音乐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发表于 2014-2-25 13:49:06 | 只看该作者
睿妈,我打算给豆开始学钢琴了,感觉你和睿的学琴特别的融洽,能传授点经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6:27:40 | 只看该作者
寺男 发表于 2014-2-25 13:49
睿妈,我打算给豆开始学钢琴了,感觉你和睿的学琴特别的融洽,能传授点经验吗?

一君妈,要让俺谈经验的话,曾有两个小故事对俺有过启发:一个是和小子一起读的安徒生童话《老头子总不会错》,孩子学琴之后,多多给予认可,不要让练琴成为问题的导火索;另一个故事是《不为生气种兰花》,纠结的时候,不妨多提醒自己一句,呵呵。

点评

是哦,豆妈,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每天跟孩子一起进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6 09:47
谢谢睿妈指点,心态放好,慢慢来,对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5 23: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09:46:47 | 只看该作者
爱睿02 发表于 2014-2-25 11:22
有个感触是,孩子找回一首老曲子那一瞬间的开心,也跟着开心啊。他能明白学过的,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不怕失 ...

朋友的一段留言,读来非常有感触:我自己的经验是这样的,以前弹过的曲子很久不弹,当你过一段时间,尤其是不同年龄段 弹的时候会不同感受的。。。刚开始可能你会受技术的困扰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当你又重新弹的时候或许你的技术已经提高了,或许你的阅历丰富了,你的理解会完全不一样。。。我现在弹起我大学里面练过的曲子我时常会发现我自己对音色的把控比以前提高了很多。。。甚至能自己寻找到自己想要的音色。。这或许就是温故而知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发表于 2014-2-26 10:20:57 | 只看该作者
爱睿02 发表于 2014-2-26 09:46
朋友的一段留言,读来非常有感触:我自己的经验是这样的,以前弹过的曲子很久不弹,当你过一段时间,尤其 ...

确实,在新接触一首曲子时,第一步要克服的,肯定是技术障碍。待到技术掌控自如了,才会分出精力在音乐的表现上。所以,我认为不光是温故知新,平时学琴时,技术进阶就不该太快。但如今太多的家长心太急,学琴更多是考量到了什么级别,似乎用越短的时间到达越高的级别就越牛,殊不知多少琴童就是在追求技术突破中散失了音乐热情,或根本就没体会到音乐之美好。

点评

说的好 体会到音乐之美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4 2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11:1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睿02 于 2014-2-26 11:11 编辑
Martina-Mm 发表于 2014-2-26 10:20
确实,在新接触一首曲子时,第一步要克服的,肯定是技术障碍。待到技术掌控自如了,才会分出精力在音乐的 ...


同感啊,MM版。。炫技如飞沙走石,但是功力还需慢炼。 若干年读过陈丹青一段访谈,
问:您认为年轻人为什么需要听古典乐?答:年轻人应该是有热血的、躁动的、好奇的,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被剥夺了天性,变得比较功利,而音乐是对天性最好的保护和引导,音乐的影响更甚于文学、绘画。对年轻人来说,两种音乐最重要:摇滚与古典,摇滚乐是让年轻人学会“将自己交出去”而古典则是“将自己收回来”。老人家说的极是啊,而今天这个时代更喧嚣与嘈杂,感谢孩子的生活还能有古典乐的陪伴,让他们不忘初心,提醒他们珍惜人生中的美好和悲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
发表于 2014-2-27 08:52:09 | 只看该作者
Martina-Mm 发表于 2014-2-26 10:20
确实,在新接触一首曲子时,第一步要克服的,肯定是技术障碍。待到技术掌控自如了,才会分出精力在音乐的 ...

想起去年和老师的一段对话。
我:我们每天花的时间太少了,导致进度很慢,弹不熟练。
老师:每天花40分钟左右是可行的。
我:有的孩子每天花一两个小时,他们确实弹得很熟练,进度可以快不少。
老师:时间花进去了,可能会弹得更熟练,但是进度快不了很多。
我比较疑惑。
老师:每一步技术都需要时间沉淀,不能跑得过快。
以上谈话针对孩子业余学琴,是不是和两位观点相似?

点评

这个学习了  发表于 2015-4-8 16:36
是啊,颜妈妈,熟练与否和曲子表现力的精准还是有层次上的差别,前者看手上功夫,后者要求提升的更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7 10:54
是啊,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沉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7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6:58:11 | 只看该作者
2月27日
晚饭后,开读《Hugo》,依旧是一手捧着“砖头”书,一手对照着KINDLE上的音频,听听读读交替着.在旁边顺一耳朵,发音OK,语速能跟上音频,比起之前,明显多了语气和表情,说明读进去了。这么一看,“不求甚解”的方法还是奏效的。
小子读书的时候,俺一边试做“全麦面包”。一会儿机器开工和面,他支棱着耳朵听了听说:水少了,问他咋知道的?于是去翻出面包机的说明来,“这种故障声音,提醒该适当加点水啦”,哈哈,美食家的第六感,不服不行。

点评

谢啦,谢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8 17:14
我的都是ACA型, 到超市买的, 因为发的是超市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8 12:11
茶妈,刚京东对照了一下型号,美的 AHS15AC-PRSY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8 11:56
给我个面包机或烤箱的型号,有哪个给哪个,我研究研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8 11:30
茶妈去做吧, 姑娘也喜欢掺和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8 1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9#
 楼主| 发表于 2014-2-28 10:5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睿02 于 2014-2-28 10:59 编辑

2月28
《Hugo》第6章读到后半部分 , 睿同学说:书中描述的这些画面,就是电影里表现的!俺凑过去,看他对照原文连猜带蒙描述Hugo的感触:The coffee was hot ,and Hugo let it cool--这是背景,然后he looked around the cavernous station at all the people rushing by with a thousand differennt places to go---是电影里人潮涌动奔向四面八方的场景,还有这句:he always thought the travelers looked like cogs in an intricate,swirling machine描绘的太形象了,因为Hugo站在高出!霍,看样子好像他自己经常居高临下看这个城市似得。。“然后你看最后这句”小子继续:当一切拉近,everything just seemed noisy and disconnected. 呵呵,电影把语感和想象带动起来了。估计amid the bustle and the stampede,这几个词是因为不认识Pass过去了,等有一天再读这本,体会到它们的意思,更会有置身其中恍然梦境的感觉吧。
另外,和小家伙聊天总是有意想不到的启发,再听他拼凑表达心理的感觉时,发现自己的思维不知不觉被牵着前进,做速度的运转。于是娘俩聊到了英文学习中的一个有趣的节点:他发现很多他不认识的形容词副词啥的基本都是中文“改句子”中可以删掉的,嘿嘿,说的极是。有点开窍了,然后又跳到了今天的钢琴课,感慨了一句:就像现在弹琴,老师指导的基本上都是怎么能弹得有对比,弹出感情,弹出强弱,怎么找准气口啦这样的小细节,而练好这些需要比背谱子和弹熟练更花时间。。是啊是啊冲他点点头,刚想补充几句,这边老爸下最后通牒了:明儿才周末呢,你们俩明儿不想早起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
发表于 2014-2-28 11:05:50 | 只看该作者
爱睿02 发表于 2014-2-27 16:58
2月27日
晚饭后,开读《Hugo》,依旧是一手捧着“砖头”书,一手对照着KINDLE上的音频,听听读读交替着. ...

HUGO的书是挺像砖的。我们很久没读英文书了。
你俩互动的真好,你听他的心声,他听你的领悟。

这帮小家伙的耳朵特别好, 有点声音就听出来了。
还有鼻子, 你吃点什么都能嗅出来。HUGO的书是挺像砖的

点评

俺寻思着大厨这个潜质还真得培养着,将来外出求学工作啥的最起码可以给自个弄饱,不用总挂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8 12:02
给我个面包机或烤箱的型号,有哪个给哪个,我研究研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8 1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0:03 , Processed in 0.082371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