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ccpag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升初数学探究型课堂实践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3-5-23 09:45:30 | 只看该作者
太好的贴子了。给小学数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儿子的数学是他的弱项,虽然我和他爸都是学理科的,可是孩子从小就不太喜欢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时候计算是他的软肋,而且数学老师也不怎么样。所以一直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趣。我们也没有给他额外的辅导,因为担心弄不好了反而让孩子产生依赖性。看了这个帖子大受启发。原来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3-5-23 16:17:2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网络课堂,希望能够参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3-5-23 17:13:15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收藏。来学习。

我儿子刚好五年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3-5-24 09:49:59 | 只看该作者
久闻大名啊,占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3-5-28 09:34: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受益匪浅啊!
越发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我家女儿上小六,即将计入初中!而数学,我一直没有过多的插手,因为觉得自己思维很乱!

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也算不错,可是进入小六就发现不少问题!
数学的运算的准确和速度都不好;审题中,对条件和问题的关系不理解(稍微复杂点的),公式一变形就容易出问题;计算过程不规范。

我也在重新反思和努力中。但是,自己的数学水平还是非常有限,不知能做到什么程度!
非常期待数学课堂,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3-5-28 11:25:11 | 只看该作者
真好哇,孩子正要升5,数学需要激发。好好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3-5-28 11:52: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正好用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1:57: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溪流水0 于 2013-5-28 09:34 发表
谢谢各位,受益匪浅啊!
越发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我家女儿上小六,即将计入初中!而数学,我一直没有过多的插手,因为觉得自己思维很乱!

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也算不错,可是进入小六就发现不少问题!
数学 ...

这是从萌芽期数学向古典数学过渡所必须经历的困难。中国人在历史上花了一千多年时间都没有迈过这道坎。

萌芽期的特点是混乱、缺乏逻辑,古典数学的特点是系统性、逻辑性。所以,要在小升初这个阶段,完成从混乱到系统,从缺乏逻辑到建立逻辑的过渡。

您所说的问题,古人都遇到过,而且都解决了。可以看看笛卡尔的《方法》一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Apple02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7:04:47 | 只看该作者

四五年级:数学辩论--直线的定义(一)

辩论的背景
这场辩论发生在下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参加辩论的一共有六位同学,多数是四年级的,少数是五年级的。在上海,小学六年级要进入初中学习,算初中生了。所以,这批同学可以说都是小升初的年级,11-12岁,数学上正处于萌芽期数学到古典数学的过渡期。

据说这是某初中的小升初试题。请画一条直线将下列的多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附加题,10分):


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辩论还是关于数学的,有些新鲜,很兴奋。纷纷拿出纸、笔、尺,开始画了起来。很快,同学们沮丧地发现,此题无解。但是,有一个同学做出来了,像这样:


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解法就唧唧喳喳讨论起来。有的同学赞赏这种解法,有的同学后悔自己没想到,有的同学则直斥其非,说,“耍赖!这不是直线。”

有同学说:直线无粗细,这当然是直线了。
持反对意见的也说:直线无粗细,这当然不是直线了。
老师也纳闷了,都说“直线无粗细”,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奇怪哉?

这种讨论的气氛正是辩论课所需要的。

课后反思:
曾经尝试把这道题放在六年级学过《几何原本》关于直线的定义之后去讨论,同学们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数学概念,争论的焦点也就往往不是数学本身而是一种学术道德的争论,仍然还有意义。毕竟小升初的考试中10分的附加题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我们是坚持对“真理”的追求,还是做出“小”的妥协呢,这是个问题。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5-28 21: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太精彩了,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23:47:49 | 只看该作者

四五年级:数学辩论--直线的定义(二)

辩论纪律
此次辩论不以输赢计分,所以,不以说服对方为目的。辩论结束后将进行专门的讲评,届时以发表的有价值观点数来计分。
1、使用印第安发言棒规则。这时同学们经常在讨论事务时使用的规则,以一支笔为发言棒。拿到发言棒的才有发言权。
2、正反双方轮流发言。一方发言时,推选出一位发言代表,由代表发言。发言最长不超过5分钟。
3、发言完毕后,将发言棒交给主持人。由主持人对发言的关键意见进行总结性表达。(这是事后总结的,很关键。)

辩论过程
先以手心手背的方式选出第一个发言的一方。
正方观点:直线是无粗细的,所以这是直线的。
反方观点:直线是无粗细的,所以这 不 是直线的。
主持人糊涂了,问:为什么一模一样的理由,结论却不同呢?
正方解释:我们说的无粗细,是不管粗细的,粗线是直线,细线也是直线。
反方解释:我们说的无粗细,是没有粗细,直线是没有宽度的。

于是,辩论就这么展开了 ....... 直到出现了意外。
反方观点:正方定义的粗直线里包括了许多的细线,需要要涂抹,而且涂抹以后,颜色不均匀。
正方同学立即去想办法,包括把铅笔磨出斜面来画粗直线,用粉笔画线,把铅笔粉粘在手指上用手指画线,以此证明正方定义的直线不用涂抹。
但反方对正方的实验均有质疑,不予接受。
正方急了,抛出新的观点:你们反方也没有能力画出没有宽度的线。

于是,数学定义之争,逐渐地演变成能力之争,最后导致了人身攻击。
辩论中断,等问题解决以后,继续 ......

反方通过画图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请问,如何正方区分出长方形和直线?

.......

整个辩论进行了一个小时。辩论结束后,正反双方都还沉浸在一定的情绪中。于是留下一周的时间让同学们回味思考。

(未完待续、、、总结更精彩,请不要走开哦!)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5-29 16:0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32 金币 +32 收起 理由
mary_xing + 10 + 10 期待,期待。。。
Apple02 + 2 + 2 我要让姑娘看看,真好!
榴琏 + 10 + 10 等不及了, 请继续
Martina-Mm + 10 + 10 这样的辩论真好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3:56 , Processed in 0.122397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