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5-5-1 18:26 编辑
4月份总结(笑笑到五一正好5岁半):
这一个月,主题就是“户外随意玩耍”和“伴随聆听”,中间迷上做实验,把那五包20个小实验做完了。
2015年4月伴随聆听:
(一)科学地理类(4-6算是“天书”)
1、《小无知漫游太阳城》全部:1遍 专注聆听,不过说是“不太喜欢,听完一遍就收了吧”
2、《儿童百科全书》90--157集(结束) :3遍
——全部听完了。正是适合五六岁孩子听的带点知识的娱乐性故事书,所以一直是“专注聆听”。
3、《自然科学童话之旅80集》61-80集(结束)——3遍
4、《房龙地理故事》7-47章(结束) :2遍
——前期多半认真听,偶尔还去看地球仪;这个月大量听的时候,变成“似听非听,边玩边听,没有反馈”,莫非这就叫“伴随”了?笑笑说“是因为不太喜欢听了”。
5、《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呈妈朗读)1-26节 :2遍
是最高难度天书。第一次试着放,她没在意,一边玩着一边 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似乎做什么事情不受影响——不像之前听适龄科普故事的时候很专注的状态。我想着先插入试听下,等预定的科普小故事听完,就可以正式伴听这部长篇了(上下册多于1000页,60万字)。
第二天重新放那几节,吃完饭笑笑又跟以前专注聆听时一样,靠在桌子边,一边手里摸索着什么,一边听故事。
听着听着忽然恍然大悟似的说:“怪不得伽利略受苦受难呢!”(估计是想起《受苦受难的科学家》里说的伽利略故事了)
我随口问:“为什么呢?”
笑笑说:“因为伽利略的学说是对的,但旁边有两个不懂什么是科学的人,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对的,就把伽利略烧死了。”
我疑疑惑惑的:似乎记得以前上学时候教科书上是说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都是被烧死的,但又似乎在哪儿看到不是。就百度了一下,又有说法是“布鲁诺被烧死、哥白尼善终、伽利略被软禁至死”。
怎么,又变成“专注聆听”了?
6、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1遍
我之前给她做了很多铺垫,群里讨论说王刚朗读的非常好听,我把看到的评价语都读给她,她也很期待。听了几章之后,笑笑说:“我觉得不太好听,怎么其他人觉得好听呢?” 我说:“也许是朗读者不一样;也许你刚听,没听出滋味来;也许你年龄不够,还不到很喜欢的时候。如果暂时不太喜欢听的话,就听一遍,听完再决定是否喜欢。” (发现是岳峰演播的)
从开头几章认为“一点也不像妈妈说的那么好听”,十几章之后几次说“听着有点害怕”(主要是晚上在被窝里说的),过了18章之后,开始喜欢听、主动听了。当然,出去玩的时候是不拿的,只在家里早起前、晚睡前、三餐前后、在家里玩时、出门在车上时,带着播放器听。
笑笑听《神秘岛》,很多时候是吃饭前后听的,那差不多是伴随状态。睡前睡后在被窝里听的,就专注。而且特别容易联想到相关的内容,或者是听过的,或者是见过体验过的。
周五晚上一边听的时候,问我到底什么叫岛。说“纳维亚半岛到底是怎么回事,谯石扔到水里不是会下沉吗,怎么会漂浮在水面形成半岛?”又探讨了“岛”的定义,比如说四面环水、面积是300万平方公里以下(我记得是200万,笑笑肯定地说是300万,我记错了)。又问“元旦我们在长沙看的橘子洲是岛还是半岛”……我也记不清橘子洲是不是四面环水呢?还问世界上最大的岛知道了,最小的岛是橘子洲吗?我说:“那肯定不是,就是小河里的一片鼓起的土地都可以算岛呢,诗经里不是说……”
关于意识聆听的问题:
上个月好几位妈妈回答过我,但我虽然看到了眼里,似乎没有过到心里一样。这个月初和笑笑说“吃饭慢”的问题,问她是不是因为听故事吃饭才慢的,她想了想说“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我听那些《自然科学童话》还有《儿童百科全书》的时候,听的很认真,吃饭就慢。听那个……的时候,我不太想听,就不影响吃饭。”后面那个,我给她放她也没反对过,一直听着,似乎就是“伴随聆听”的状态。
前两个月听《最软的物理书》,更是完全的“专注聆听状态”,非常认真,听完都会跟我讲,考我“你知不知道……是因为……”,在外面玩见到大转轮啊跷跷板啊之类书里举过例子的,都会随口把工作原理讲一讲。
这是聆听内容难度的不同。不过也不好说,像她一个不到五岁半的孩子,听《经典少年游》和《房龙地理故事》,差不多算是天书了吧,但她有时候也是听的很专心,听后者的时候还经常看着地球仪。
似乎和大申的“静默期”状态完全不同。
关于上学的孩子伴听时间的疑惑: 我看歪妈的日记里写的“每天早上6-7:30伴听。下午5:15-8:00伴听”,春天外面天气那么好,学校里户外又很难足够,难道孩子都不去户外活动吗?都不和小朋友一起疯跑疯玩吗?放学后这两大块很占时间的呀!所以我们都是冬天最冷那几个月,夏天最热那几个月,是听和读的高峰期。春秋天,玩着玩着就过去了。 从4月22号笑笑上幼儿园后,明显听的少了很多很多。上学的日子平均每天也就能听1小时,还是在其他任何事都不做的情况下。
(二)文学类:
1、《伊索寓言》49个小故事 :2遍
某天申爸讲《伊索寓言》,正好看到我电脑里有,就拷到播放器里了。是周末去黄河边玩来回路上听的,堵车,单程正好一遍。是专注聆听,有的故事还讲一讲,哈哈大笑。我也听,觉得有些故事的寓意真的很深刻,就是三四十岁的人也有收获。
笑笑还想听,正好前几天有妈妈分享了英语版的《伊索寓言》,我看了PDF格式的书,看了两个故事,觉得对笑笑来说也不算太难,或许第一次听有不少生词,但看着书亲子阅读两遍,通通词句的话,再听很多遍,应该就差不多了。
2015年4月英语:
1、青少年探险小说《棚车少年 1》1-6章
—— 在去年夏天“通词句+精听二三十遍”的基础上,重新听,笑笑是“意识聆听”的状态,说“能听懂80%”。后来我又中英对照过一遍,听一段英语,我读那一段汉语,如果笑笑有理解不对的地方就提出来。偶尔会先暂停问笑笑刚才是什么意思,笑笑一般能“直译”出来。在去年听熟的基础上,重听约7-10遍。
2、动画片《little bear》1-9集 ——泛听,也是去年看动画、听音频有几十遍。但没有精力弄自制书。
2015年4月亲子阅读:
《可怕的科学》之《进化之谜》 —— 我边读边录音,听我读一遍,听录音一遍
实在是精力不足,压力大心情不好就容易懈怠。这个月只亲子阅读这一本书。
另下旬,偶尔给他俩读《论语》前5卷,和《关于春天的诗词40首》。
状态:只是听而已,一般是早上叫醒时候读,开始还睁着眼睛听的很认真的样子,过不了15分钟,就会起来和弟弟笑闹、在床上翻滚。我得声音很洪亮,才能保证他们能听到——还不知道是否能入心。
2015年4月运动、出游、兴趣班:
清明节笑爷爷来了,终于结束了我自己带着俩孩子上班的日子。
我每天上班,笑笑和弟弟跟着爷爷在家玩。每天一天三晌地在外面玩、在楼道里和小朋友玩。可真是玩过瘾了! 22号从三姨家回家,开始上幼儿园。每天下午5点20放学,爷爷带弟弟接着,都是玩到七八点我下班到家。晚饭后还要在楼道里和小朋友玩。
只有一次大的出游:
三姨结婚,在广东,姥姥几个姨和老表们都去。七个大人6个小孩(最大快8岁,最小不到岁半),火车13个小时,并转汽车等。
两天在车上,和老表们打闹玩耍,也偶尔有伴随聆听。
一天是结婚正日子,偏偏一阵阵的小雨,没法出来玩,孩子们被关在三姨的新房里,大半天,被吵哭多少次。
另外两天就是爬山、玩了。可过了爬山的瘾头——在河南,一马平川,连个土包都没有,哪见过什么山呢!
兴趣班:只画画2次
迷上做实验
韩国的《玩科学 我的科学实验宝盒》第一阶段(4-5岁),以前做活动时买了5盒,每盒含有科学实验收纳盒+一本科学绘本(含4个科学故事)+实验材料包(4个小实验)+实验指导手册。
妈妈手懒,一直没有给她打开。4月8号,笑笑从电脑桌那里拖出来说:“我实在是好奇,这个大箱子里到底放的什么呀?”
打开开始做。笑笑说:“我都迫不及待的想做啦!”
从4月8号到4月16号,光趁二宝睡午觉的时间,每天自发做一小时,把五盒20个小实验都做完了!真是如痴如醉的状态!(二宝没睡时,笑笑是没法做的,因为二宝看到什么都往嘴里放)。
妈妈的状态:
我上班气氛越来越紧张,天天开会要业绩,公司几次下午6点让开会,开到7点半才走,不开会时6点下班时就没有人走的,我也不好意思马上走。偏偏实用性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完全偏离了我当初选择这公司的初衷“1、时间自由方便照顾孩子;2、深入学习理财投资的各个方面,看好自己和亲朋好友的资金”。
笑笑呢,5点20放学,爷爷带弟弟接着,不管是在外面玩,还是直接回家,就没有自己主动开播放器的。(晚上一上床,早上一睁眼,倒是第一件事是招呼“把我的播放器拿来”。)
这种状态非常不好,前几天我简直要焦虑了。
想了些解决的方法,“解决孩子成长微环境”方面,建了个“郑州共学共玩群”,邀请身边的朋友加入,目前还没看到成效。这两天大申爸正好做了个“群体指导”的活动,我申请通过了,可以借助大家的力量,把身边关注教育的家长集合起来。
工作和时间精力分配的问题,也想了些方法,五一之后,看看实施情况。
看了以上总结,感觉很惭愧。 5月份计划还得想想,主要是解决工作和家庭、孩子时间精力分配的问题。要加强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而不是把孩子扔给播放器。
目前答应她的:赶紧买剩下的“科学实验宝盒”,让她可以尽情地做实验;周日科技馆的科学实验班开始上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