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上幼儿园,日常生活散记(09.11月女宝)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0:3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tryshy 于 2012-9-19 04:05 发表
个人觉得苏斯太难了,而且对喜欢韵律的孩子才比较有用,可别用苏斯吓着孩子,笑笑喜欢分集读物你就多读让她多听,听非常重要。


    我也觉得苏斯挺难的,笑笑倒是喜欢。
    刚买来时,那本《苏斯的ABC》,她自己拿着一页一页地念,当然,只念字母,整本读完嘘口气,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几个月只读了半本《一条鱼,两条鱼,红色的鱼,蓝色的鱼》,也是因为笑笑非常喜欢,总拿着要我读。不过从没有读完全本过。多半是读到20来页,最多读到30来页。
     笑笑的读书方式,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不管是经典还是绘本,都是只“听”和“看”的,翻着页,听我读。听熟了之后或者自己读,或者收起来,就看她兴趣了。

     有时候会反省我是不是太随意了呢?但对笑笑这样有主见且执拗的孩子,这样效果更好吧?我没法想象,每天的时间都由妈妈安排好,什么时候学什么,完成多少任务——就像小区里一个朋友家一样。她家的男孩很听话,很乖,让做什么做什么。我们要是这样,妈妈累死不说,整天不得闹翻天呀!
     笑笑的一句口头禅:“不,我现在不想……,我就想……”  不违犯规则的话,我都由她。
      自主性强,做有兴趣的事效率高,这是优势;坏处就是随意性太强,孩子做事不能“坚持”,这种性子长大了弄不好就是一事无成,和她妈一样。如何折中,还需要探索。

      昨天读了苏斯博士《一条鱼,两条鱼,红色的鱼,蓝色的鱼》前32页;《The giving tree》(《爱心树》)。因为前几个月读了少说也有七八遍了,全本下来,她只提出问了不到五个生词。另《海尼曼K》12本,其中7本A级的笑笑读给我听,5本B级的我读给她听。
      今早起来笑笑自己读了《爱心树》中文全文,读完后说:“我只会读汉语的,英语的要妈妈读给我听。”
      还读了《可爱的鼠小弟》三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2-9-19 11:27: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云008 于 2012-9-18 23:16 发表
可是,每页数总有几个不认识的字,很消磨孩子的读书愉悦感的呀! ...


我觉得恰恰相反... 在现在世界里, 哪有理想的状态呀... 连蒙带猜, 能读出感觉来, 这项能力是个天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0 + 10 心态已经调整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2-9-19 13:17: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云008 于 2012-9-18 23:44 发表
中文绘本,她还是喜欢极其低幼的如《可爱的鼠小弟》系列,以及韵律强的如《乐悠悠宝贝》系列。还有《第一次发现 动物》那一套,韩国的那套4本的《蒲公英科学绘本》。读过这段时间,把《海豚绘本馆》和聪明豆绘本 ...



笑笑妈对笑笑的要求有点高了,个别字不认识就不认识,没什么关系,不影响她整体理解就可以了,不用纠结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一直认为字认一些常用的就可以了,绘本,童书自己可以读就行,关键是认识的字能一直维护下去就好了,认那些生僻,不常用的字意义不大,很容易遗忘,还不理解意思,上学以后有需要的时候自然就认识了。文文两岁以后就没有再认过字了,碰到他不会的,问我告诉他就行了,反倒是经常他读书,会让我惊讶怎么这个词这么难,那个词都没有怎么见过,他怎么也认识?可能我对文文期望过低的缘故,经常觉得文文会给我各种惊喜,我的日记里面会经常记录一些文文让我惊喜的地方,可能人家觉得这不算什么了,可我确实觉得很欣喜,呵呵,是不是有点肤浅啊?所以一直觉得笑笑妈已经把笑笑培养的非常好啦,全面发展,我只有羡慕的份,自己精力,能力不够,做不好!

[ 本帖最后由 lihwang 于 2012-9-19 13: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0 + 10 其实文文的强项正是笑笑缺乏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20:37:52 | 只看该作者
  《别以为你会爱孩子:林怡的智慧教养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养孩子就像养花,每一种花都有与众不同的特性。如果他是一株月季,我们就把他养成那株最美的月季,千万不要因为看到牡丹更富贵,就将牡丹富贵的特性赋予他,等他貌似成了牡丹,又嫌他缺少兰花的恬静与高雅,结果,总在纠结中。
  懂孩子,让孩子成为孩子,协助他成长,才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

    这本书的推荐语里有:“帮妈妈们理解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规律,更为她们解除育儿的不安和忧虑。疲倦时读一读,就可以重获信心和力量。”
    确实。隔三差五地读一读这类育儿书,让自己浮躁的心重归平静,是很有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20:4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3 lihwang 的帖子

可能是。或许是因为她原来识字太顺利了吧,一旦出现这样的反复,心里就觉得可惜。
    其实又有什么呢?
    兴趣最重要。

     孩子内化的真正识字量建立起来,只有一个途径,便是处于不断渴求知识状态下的大量阅读,然后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重复记忆。
    我们一年多来的阅读识字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像我上文说的,那些在阅读中自然而然认得的字,从没有复习过,只是在不同的书中不断见到,在不同的句子文章不同的语境中遇到,反而不忘。不像那些用字卡刻意认的字,不复习就会忘记。

    我一直对字卡不太以为然的,那时用了一个月用字卡认字,也是因为孩子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就是现在,昨天看到那些字卡之后,今天她还是不断地要认字卡。只是我懒得进行这些劳而无功的事,总是推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08:51:40 | 只看该作者
爸爸下班回来,笑笑翻爸爸的包,翻出一个大大圆圆的东西。
    笑笑叫:“妈妈,妈妈,这个就是椰子吗?”
    我看看说:“不是。”
    笑笑翻来覆去看了几圈,犹犹豫豫地说:“是个大土豆?”
    “也不是。它里面有小小的甜甜的籽儿。”
    “哦!我知道啦!一定是个石榴!”
    嘿,我都不记得吃过石榴,小妞怎么就能猜对呢?就看过图片就能想到?
    记得看过一个帖子,说什么给孩子看图片多么不好,孩子光看图片甚至见到实物苹果都不认识——是不是把孩子想象得太蠢了?常见的东西自然可以通过实物认识,可大多数平时很少见到或者像猴子、老虎、企鹅那样根本见不到的东西,难道孩子永远不认识才好?

    笑笑问:“妈妈,现在是今天还是明天呀?”
    最近她对时间感兴趣,总是问,可是似乎怎么也理解不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涵义。
    早上、白天、晚上、夜里,倒是能理解,还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解释,说:“早上,小宝醒来了;白天,小宝吃晚饭,读书,读完书,出去玩;晚上,天黑了,要回家睡觉了,我们就上床,读书,然后睡觉。”
    可是现实中还有些分不清的样子,会问:“妈妈,现在是早上还是晚上呀?”我反问她:“你觉得呢?”她也会说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13:45:3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ringringle 于 2012-9-21 18:04 发表


谢谢。可能也是我太着急了。哎~~我觉得rain貌似刚开始启蒙的时候就是会了很多单词,到现在单词量好像比以前大了,但其他方面还和2岁的时候差不多,变化不大。对句子理解的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用英语问他 ...


   笑笑也有这种反应,偶尔我心里也有沮丧。
    其实呢,我想有时候不是孩子对句子不理解,而是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换言之,听力理解力和口语输出之间有个时间差。
    像我用英语问笑笑什么(当然都是给笑笑读过的书上的句子,因为没读过的,我也不会),她有时候用汉语回答,有时候理也不理。不过换一种方式呢,发现她还是理解的。
    比如一个常见的,问天气。
    我问:“Wha't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她呆呆的不理。
    我再问:“is it rainy\sunny\cloudy……?”
    她总是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作出正确的“yes ”或“no"。

    想想汉语,孩子一岁左右,在听我们说话一年之后,生活中大部分的指令她都能听懂并作出正确的回应了,可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至少得到两岁吧?有的孩子三岁还表达不太好呢!当然这个有舌头等生理发展的因素,但我想,口语比听力滞后的原因也是有的。何况外语呢?脑子里没有积累足够的场景和句子,没有重复一定的遍数,听到句子时候反应不过来也正常。

    耐心输入,只问耕耘不管收获,像母语一样。量变终归会引起质变。

    按我的想法,接触英语前两年,只管磨耳朵练听力,当然对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是“可理解性输入”,读给她听带图的绘本和分级读物,听看动画片,在生活中激活听过读过的句子。至于是否跟读、是否说出,都不必在意。
    第三年,还是以听读看为主,加入看单词指读,以及“phonics”,试着学习阅读。
    这个过程中,听力理解积累的够了,读的材料也积累得够多,孩子说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这时或可参加个外教口语课。

    阶段性目标呢,到六七岁上小学之前,听故事、看动画片、阅读童书,能达到英美同龄小朋友的水平。口语另说(没有环境的话,不好要求)。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2-9-23 16: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ringringle + 2 + 2 很受用。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3 16:15:41 | 只看该作者
昨晚笑爸公司活动,回来很晚。笑笑午睡得晚,时间又长,晚上都很晚了精神还很好(也可能是爸爸一直没下班,她就觉得还早吧)。11点多了,勉强把她送床上,关灯。
    我去厕所,然后回客厅关电脑,回来听到笑笑抽抽搭搭地哭着。我赶紧上床抱着她:“怎么了小宝?”
    “呜呜呜……”
    “是是不是想妈妈啦?”
    抽搭着:“是。”
    “妈妈这不回来了吗,不哭了啊。”还是低声哭个不住,我又问:“是不是想爸爸呀?”
    还是抽搭着:“是。”
    “爸爸今天公司有事,回来晚,妈妈陪着你睡好吗?你睡着爸爸就回来了。”
    笑笑:“呜呜呜,我想要爸爸和妈妈都陪着,我想三个人一起。呜呜呜……”
    这可没法子了。又哄了一会儿,睡着了。
    其实前些时候笑爸经常出差,小人儿该吃吃该睡睡,爸爸回来也不怎么理。但是不出差时候,就回等着爸爸下班。不然就不想睡觉。
   
    这孩子,最近两个月开始亲爸爸了,不知道是因为爸爸比原来能陪她多玩会儿呢,还是年龄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3 16:5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6 子云008 的帖子

到底什么时候是明天?
    离中秋节还有一周,可我们都吃完两大盒月饼了。跟笑笑约法三章:一天吃能吃一次,一次半个(一个我俩分着吃)。
    昨天晚上她又想吃了,磨了好多嘴皮子,我一直不松口,让她收起来,明天再吃。
    今天一早笑笑就把盒子提过来,问:“现在是不是明天呀?”
    我:“这是今天,过完今天,再过一夜才是明天。”
    看着笑笑非常迷惑的样子,敢情是想着:“怎么每次问都说是今天呀?都过了一夜了怎么还是‘今天’,那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明天呀?”
    我一边打开月饼盒子,一边说:“今天是昨天的明天,明天是今天的明天。”又绕进去了,怕是她更不明白了。

    最近类似的问话很多。到底怎样给孩子解释她才好理解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2-9-23 20:43:38 | 只看该作者
2、3岁宝宝的冬季运动

    轮滑
    适应年龄:两岁以上。
  一般来说,两岁多的宝宝可以开始接触轮滑,但真正学会大约要到三岁或三岁以后。
  注意事项:
  准备一双质量好的轮滑鞋,鞋的大小以稍大一指为好,过大会给宝宝不适的感觉,容易摔跤;通常,一双鞋穿两年即可。
  一定要配上护膝、护肘、护腕,即便是熟练掌握了轮滑技巧的宝宝,也不能忽略这一安全措施。
  滑行的速度要适中,不要在不太熟练的情况下急于体验“飞行的快乐”,否则会连连摔跤,吃尽苦头;也不要过早地玩出花样,还是稳扎稳打,毕竟孩子还小,宜在技艺过硬之后再争取技高一筹。
  选择人少、平坦的地方,坑坑洼洼和光滑的地面都不利于此项运动。

  器械运动
  不少居民小区和机关、学校的宿舍区都安装了一些器械,给人们的健身提供了方便。巧妙地使用这些器械,也能达到宝宝锻炼的目的。比如单杠、双杠、吊环、攀登架、走步机、翘翘板、秋千,能发展宝宝的臂力、攀爬和四肢的协调能力。
  运动要求:
  单杠、双杠、吊环、秋千有类似之处,父母把宝宝抱起来,让他抓紧杠、环或链子,然后身体前后摇摆,也可轻轻地推宝宝助他一臂之力;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手撑住杠一点点移动身体,也可自己用力荡秋千。爬攀登架,手要抓紧、脚要踩稳,一级一级,不可马虎。做走步机、翘翘板运动,要站稳、坐稳、扶好,动作柔和,避免剧烈运动,发生危险。
  适应年龄:三岁左右。
  做器械运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两岁多的宝宝可以荡秋千,不过此时他并不真的会“荡”,要父母的帮忙,到三岁半以后,基本上就能自己玩了;其他的也可从两岁多接触,但真正能自己玩,要到三岁半或四岁以后。
  注意事项:
  宝宝在器械上活动,父母应给予必要的指导,随时在身边陪伴、保护,以免发生意外。
  做杠、环活动时,最好在下面放一块厚厚的垫子,防止突然落地摔伤。
  做吊环、秋千运动时,速度和幅度不宜太快、太大;否则,宝宝失去平衡、难以把握,安全无法保证。

  跳绳
  跳绳是操作简便的冬季运动,除一根绳外,不需要其他的装备,却能使宝宝的四肢、手、脚、腕、肩等部位的协调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对锻炼宝宝感觉的敏锐性也大有好处。
  运动要求:
  找一块不大的地方,让宝宝先学空手跳绳,即暂时不用绳,只练双脚同时跳起、落下,配合两臂摇动、摇动时以肩为轴。待基本掌握后再教宝宝两手握绳柄,让绳垂在身后;双脚随着绳的摇动迅速跳起,绳从脚下滑过。连续重复此动作。初学的宝宝往往甩不起来绳子,或绳到脚边滑不过去,爸爸妈妈尽量让宝宝感觉:在手往前摇的刹那,脚迅速抬起;绳通过脚下,脚立刻落地。多次实践,达到身体配合的默契。
  适应年龄:三岁以上。
  三岁的宝宝可开始摇动绳子,但往往因力量不够绳子难以跃过头顶。父母不妨让孩子多感觉,你会发现,没过多久孩子就掌握了技巧。
  注意事项:
  绳不宜太粗太沉,这会增加宝宝摇动的困难。
  绳的长度要适中,过长会增加宝宝两臂的负担;过短容易绊倒宝宝,都不利于学习。地面一定要平坦,以免宝宝摔跤。
  不宜在松动的土地上练习,否则,绳摩擦地面会扬起很多尘土,污染宝宝的呼吸道,对眼睛也不好。

  放风筝
  放风筝是一项调动全身机能的运动,它需要手、腕、肘、臂、腰、腿等各个部位的相互配合,使全身得到锻炼,对发展宝宝身体各部位的感觉统合大有裨益,还能让宝宝自娱自乐。
    运动要求:
  选一阳光明媚、微风习习的日子,带上宝宝的小风筝,找一片篮球场大小的空旷之地,指导宝宝放飞:何时放线、何时收线,该跑则跑、当停则停。比如,当风筝上升或倾斜时,宝宝就需要奔跑、拉线、左右摆动;而当风筝高高地挂在天空轻飞慢舞时,宝宝可以稍稍缓冲一下,手、脑、眼、腿、脚“通力合作”,既让宝宝紧张,又令宝宝兴奋。
  适应年龄:三岁半以上。
  放风筝是一项花气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运动,太小的宝宝难以掌握。
  注意事项:
  可将风筝做成宝宝喜欢的动物或卡通形状,体积一定要小、重量要轻,以宝宝拿得起为好。
  风筝的颜色最好鲜艳些,便于飞上天后宝宝辨认。
  风筝的线不要太长,放飞的高度也要适可而止。因为太长的线不利于宝宝操作,飞得太高宝宝不好控制,还要花很大的力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1 17:24 , Processed in 0.08128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