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宝宝读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可和顺顺的读经历程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20:03:45 | 只看该作者
8月9日(周四):
1、大宝自己跟读《论语》通本一遍(第411遍);
2、大宝自己跟读《弟子规》通篇一遍(第78遍)。
3、大宝自己跟读《仲夏夜之梦》朗读CD,Section 100-105:20遍。
4、大宝自己跟读《莎翁十四行诗》领读跟读CD,Sonnet 12:20遍。

[ 本帖最后由 宝宝读经 于 2012-8-15 22: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23:00:52 | 只看该作者
8月14日(周二):
1、大宝自己跟读《论语》通本一遍(第412遍);
2、大宝自己跟读《弟子规》通篇一遍(第79遍)。
3、大宝自己跟读《仲夏夜之梦》朗读CD,Section 106-111:20遍,须连读3天。
4、大宝自己跟读《莎翁十四行诗》领读跟读CD,Sonnet 13:20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23:37:28 | 只看该作者
8月16日(周四):
1、大宝自己跟读《论语》通本一遍(第413遍);
2、大宝自己跟读《弟子规》通篇一遍(第80遍)。
3、大宝自己跟读《仲夏夜之梦》朗读CD,Section 106-111:20遍。
4、大宝自己跟读《莎翁十四行诗》领读跟读CD,Sonnet 14:20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2:02:46 | 只看该作者
8月20日:

大宝这几年的中文读经历程6月份就已经集中整理完毕了,而小宝的读经历程只有半年而已,可就是难于抽出空来顺带整理出来,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且不论日常的家务活儿,单单只是大宝期末复习、搬家整理,外加暑假特长班接送、辅导、记录等就已经让我忙碌不堪了。对于孩子上学后家长有多忙早有耳闻,但是实际经历后还是感觉有些超出预期,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吧。

乖巧的小宝啊,MM我的心里对你真是有着诸多的歉意啊!总说你还小可以再等等,就让你一等再等,其实你的小也就是相对于姐姐而言的!MM真的不应该这么“偏心”的,对不起,我的宝贝,可MM真的是分身乏术,只能尽力而为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就让MM先从回顾整理你的读经历程开始,为秋季恢复读经做准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00:01:56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小宝的读经历程的回顾和总结:

如之前大宝的读经历程介绍中所说,大宝是3岁多点开始从《弟三千》读起的。按时间推算,小宝从胎儿时期起就开始受蒙书“熏陶”了,应该是名正言顺的读经宝宝了。即使忽略不计胎教之说,只是从她出生后的“听书”开始计算,听了那么多MM和姐姐念的经书的小宝起点应该比大宝要高,教她读经应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由于MM需要同时照顾两个孩子,精力有限,而且那点有限的精力还要向长小宝4岁的大宝身上倾斜(越大就意味着离13岁的关键期越近),小宝的读经的计划只能是一推再推,依旧是通过听我们或者CD读被动地“熏陶着”。

怀着对小宝的歉疚的心情,直到她快满2岁时,我才尝试过陪她“试读”过很短一段时间的《论语》学而篇头4章:
① 2010年8月1-9日,每天3次,跟着我口头念《论语》学而篇的第1章。
② 2010年8月10-13日,每天3次,跟着我口头念《论语》学而篇的第1-2章。(8月10日,当小宝第1章的大部分内容已经会接龙后,我们才开始加入第2章。)
③ 2010年8月15日-9月5日,每天3次,跟着我口头念《论语》学而篇的第1-4章。(8月15日,当小宝第1章的内容全部会接龙,第2章会接龙部分内容后,开始又加入了第3-4章。)
小宝当时很乖巧,小小年纪配合得不错。可惜的是,由于我当时正在忙于和大宝一起摸索突破《论语》整体复习连背的瓶颈,没有趁热打铁陪她坚持下来。不过,通过这次短暂的试读还是让我有了这样一种感觉:小宝以后很容易静定下来读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00:04:37 | 只看该作者
时间就这样在一天拖一天里飞逝,一转眼又过了一年,小宝已经到了3岁,这个读经里说的可以坐下来指读的关键年龄,而我还是没有正式教她读经。2011年11月,非常凑巧,在和当年大宝上幼儿园小班一样的年龄,小宝也迎来了她人生的一次特别的机缘。已经陪大宝读经4年的MM在看其他读经MM博客的时候,看到了转自读经网的春花大姐的帖子,居然如同久旱逢甘霖一样热切,因为MM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读经方法(春花大姐的读经法和我的一点感想详见#29-31楼)。

看完读经网的帖子后,触动之余,仍觉得有些不够过瘾,我又去了爬了春花大姐的儿教读经楼。如春雨润物的春花大姐和她楼里各位热力十足的MM们让我感动之余又心生惭愧,的确,作为一个已经成功启蒙过一个孩子的妈妈,不用自己的经历去为读经呼喊奔走就算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在自己的第二个孩子身上接着去做,甚至做得更好呢?!

就这样,除了在大宝身上坚持贯彻春花大姐的读经法外,小宝的读经也开始正式启动了,甚至这个读经法还惠及了我姐姐家的儿子帅帅。(大宝当时是继续深耕《论语》,帅帅是从《弟三》转而学《论语》,小宝则是为了方便和大宝学过的内容互补,选择从《易经》开始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01:19:36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小宝这半年多以来的中文读经(英文读经尚未开始)具体情况:

在“教”小宝读《易经》之前,我从来未曾接触过这本万经之首,仅仅耳闻而已。现在为了“教”孩子读,只好硬着头皮先翻看了一下,以方便做具体安排。有趣的是,和其他的《论语》、《老子》等经书不太一样的是,《易经》居然一开始就是“附录一”(邵南版读经教材)而不是正文,让我有点纠结是否该按顺序先读“附录一”。好在,买书的同时也买了配套CD,我们就按CD的安排从“附录一”读起,随后进入正文。

考虑到这是小宝第一次正式读经,尽管(“附录一”)《周易本义卦歌》(小4页)通篇不算太长,为了便于操作,我还是将全文大致等分为4节。同时,为了既保护孩子的兴趣,又尽量读经最大化,我决定每次读经都要尽可能多读,尽量不间断地一直读,但是如果小宝出现很不耐烦的情况,并且反复安抚仍无效就要尽快停下来,帮孩子调整好后再继续读。目前,读经次数先暂定为每天2次。

1、20111129-125,周易本义卦歌(小4页),先分节读了10遍,后通篇读了20遍:
1129-30日,12次,分4节读了10遍:
A. 1129,第1次读经:
       1节“八卦取象歌”,读了第1-10遍;
       2节“分宫卦象次序歌”的“乾为天”到“震为雷”,读了第1-2遍。
B. 1129,第2次读经:
       2节“分宫卦象次序歌” 的“乾为天”到“震为雷”,读了第3-10遍。
C. 1130,第3次读经:
       3节“分宫卦象次序歌”的“巽为风”到“兑为泽”,读了第1-10遍;
       4节“上下经卦名次序歌”,读了第1-5遍。
D. 1130,第4次读经:
       3节“上下经卦名次序歌”,读了第6-10遍。
121-5日,12次,通篇读了20遍:
A. 121,通篇读了第1-34-5遍;
B. 122,通篇读了第6-89-10遍;
C. 123,通篇读了第11-1314-15遍;
D. 125,通篇读了第16-1819-20遍。

[ 本帖最后由 宝宝读经 于 2012-8-21 11: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5:58:23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可以读正文了,我大致翻了翻有详细目录的《周易上经》和《周易下经》,发现上下经共有64卦,除了《乾卦第一》为8页,《坤卦第二》为4页,剩下的62卦都是2页左右,也就是说一开始就要读最长的一卦了。既然那么长,一次读完不太可能,分节是必须的。可是到底怎么分这些看起来结构有些奇特的内容才好呢?与其浪费时间去查资料,还不如怎么方便就怎么分好了,毕竟,先分的目的是为了后合,怎么分并不影响最终的连读。同时,也许读得熟悉了慢慢也就搞清楚怎么分更好了。于是,我决定在借鉴《周易本义卦歌》读经量的同时,随感觉去划分,并且将等分法改为递进法,以进一步测试小宝的最大读经量。

P.S.
后来,在读田妈“《易经》究竟怎么读?”的博文有幸大致弄明白了《易经》这本书的结构,摘记在下边以备忘:

“《易经》中包括几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卦象,就是六爻,然后是卦名,然后是卦辞,然后是爻辞。这是卦本身。然后就是后人的解释,包括彖、象,乾坤二卦还有文言。所有这些都是解释和引申。”(田妈的部分补充解释摘录)

“現行的整部易經,是由兩部份組成。第一部份是經,大概是孔子以前的原文,第二部份是傳,大概是孔門對易學的解釋,所謂古經今傳……所以歷來讀易的人,都是經傳合參,甚至以傳解經。而經的部份,只有六十四個卦象,六十四條卦辭和三百八十六條爻辭(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計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乾坤兩用爻);傳的部份,除了文言、繫辭、說卦、雜卦、序卦等概論外,很形式化的內容,是對各個卦象、卦辭、爻辭一一作解,而有所謂大象、彖傳、小象(六十四條大象、彖傳、和三百八十六條小象)。”(王教授的部分解答摘录)

根据田妈以及王教授的解释解答,我试着对照理顺一下最长的乾坤两卦的结构(不一定对,只是方便自己参照而已,欢迎前辈们指正):
1)        《乾卦第一》,其中
A.        经的部分包括:
a)        1个卦象(两对三条并列的实线);
b)        1个卦名(乾下 乾上);
c)        1条卦辞(乾,元亨利贞。);
d)        7条爻辞,一般每卦6爻,外加乾坤兩用爻之一: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B.        传的部分包括:
a)        1条彖传(《彖》曰:大哉乾元!……);
b)        1条大象(《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        7条小象;
d)        1个文言及其他(《文言》曰……)。

2)        《坤卦第二》,其中:
A.        经的部分包括:
a)        1个卦象(两对三条并列的虚线);
b)        1个卦名(坤下 坤上);
c)        1条卦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d)        7条爻辞,一般每卦六爻,外加乾坤兩用爻之二: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B.        传的部分包括:
a)        1条彖传(《彖》曰:至哉坤元!……);
b)        1条大象(《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c)        7条小象;
d)        1个文言及其他(《文言》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7:27:58 | 只看该作者
有了以上的一些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地查看我有了以下新的发现:

《乾卦第一》的编排是先经后传,介绍了卦象、卦名、卦辞和7条爻辞等所有的经文之后,才开始介绍所有传的部分,即1个彖传、1条大象、7条小象、文言及其他。

而其他的63卦不同,传是附在各自的经文下边的,即介绍了相关的卦象、卦名之后,采用配对的原则,卦辞后附着彖传、大象,爻辞后附着小象、文言及其他,方便参照和分节。

比较而言,《乾卦第一》是这64卦中最长的,而且由于是经传分开编配的,也是最难分节的一篇。就让我们迎难而上,如王教授所说,先难后易,越读越轻松吧。

2、        2011年12月6-16日,乾卦第一(8页),先分节读了10遍,后通篇读了20遍:
①        12月6-10日,1天2次,分6节读了10遍:
A.        12月6日,第1次读经:
        第1节(从“乾卦第一”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包括篇名和所有经文),读了第1-8遍。
B.        12月6日,第2次读经:
        第1节(从“乾卦第一”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包括篇名和所有经文),读了第9-10遍;
        第2节(传文之彖传,“《彖》曰:大哉乾元!”整一段),读了第1-10遍。
C.        12月7日,第3-4次读经:
        第3节(传文之大象和文言,包括“《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和“《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整三段)读了第1-5、6-10遍。
D.        12月8日,第5-6次读经:
        第4节(传文之小象1,包括“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和“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何谓也?”整三段)读了第1-5、6-10遍。
E.        12月9日,第7-8次读经:
        第5节(传文之小象2及其他,包括“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潜龙勿用,下也;”和“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整五段)读了第1-5、6-10遍。
F.        12月10日,第9-10次读经:
        第6节(传文之其他,包括“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整七段)读了第1-5、6-10遍。

②        12月12-16日,通篇读了20遍:
A.        12月12日,1天3次:读了第1、2-3和4遍;
B.        12月13日,1天2次:读了第5-6、7-8遍;
C.        12月14日,1天2次:读了第9-10、11-12遍;
D.        12月15日,1天2次:读了第13-14、15-16遍;
E.        12月16日,1天2次:读了第17-18、19-20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23:07:11 | 只看该作者
经过了《周易本义卦歌》的尝试,即从刚开始的每天小10页(小1页x 10遍)的分节读到每天小20页(小4页x 5遍)通篇读;又经过了《乾卦第一》的锻炼,即从刚开始的每天10页多(1页多x 10遍)的分节读到每天32页(8页x 4遍)通篇读,只是历经了短短的半个多月,我们小宝每天的读经量明显就有了较大的飞跃。从读经量来考量的话,不分节直接通篇读《坤卦第二》应该不存在任何问题。那就趁热打铁,怎么方便就怎么读吧。

3、        2011年12月18-22日,坤卦第二(4.5页),直接通篇读了30遍:
①        12月18日,1天3次,读了第1-2、3-4、5-6遍。
②        12月19日,1天2次,读了第7-10、11-13遍。
③        12月20日,1天2次,读了第14-17、18-20遍。
④        12月21日,1天2次,读了第21-24、25-27遍。
⑤        12月22日,1天1次,读了第28-30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16 , Processed in 0.129898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