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Martina-M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扎克伯格、乔布斯和盖茨?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2-5-21 23:12: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5-21 22:35 发表
我是希望能通过对历史的回顾,逐步理清我们可能存在的集体无意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制会在千夫所指下依然如故?为什么我们会对考分如此崇拜?为什么我们会对知识的灌输那么热衷?作为个体有无可能有所超越?
...


一是,文化是长时期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的,惯性很大。
二是,统治者有意为之。如果换了我做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我也一样会选择愚民和欺骗。

每一个认识到的人,多做一点事情,会好起来的。我坚信。春天不会太遥远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5 + 5 归纳得很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5-22 10:35:5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文化、创新、国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1:02:47 | 只看该作者
转一个我很佩服的博克写手,杨恒均先生的文章,他自称为民主小贩,呵呵。想从多方面寻找作为不得不生活在现阶段中国的父母个体,可能拥有的给孩子的发展空间。


西方教育让我儿子失去了中国式的“理想”(2009-04-30 15:12:49) 转载

标签: 教育小儿子大儿子雷锋中国分类: 伴你走过人间路(第二部)

看了我写儿子在西方上学的文章,很多朋友写信给我,希望我就教育问题写一些文章,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一些建议,推动一些改革。我又何尝不想呢?我一直以来都认为教育是头等的大事。如果想一个国家发生变化,最平和又快捷的办法就是对成人加强启蒙教育或者宣传洗脑,可如果想让一个国家彻底发生变化,则非得从孩子的教育开始不可。

对成年人的思想控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控制了现在,就可以改变过去;改变了过去,也就掌握了未来。说的是篡改历史和控制舆论的重要性。可如果在和平年代,则我认为下面的话更加具有普适意义:谁控制了孩子的教育,谁就掌握了未来。

当然,我这里说的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的内容,是我们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而不是多少人读书,多少人失学的问题。

我对一个国家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和我出国之后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那时我很想知道中西文化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以及为什么只要在大陆读过小学和中学的年轻人出国后就永远无法真正融入西方社会,而在西方受到小学和中学教育的移民第二代却再也无法融入中国大陆的社会——你能告诉我有一个海外出生的华人华侨能够从精神上回流到中国大陆的例子吗?

十几年前出国后,我除了老老实实潜伏下来,研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外,有段时间我一度把注意力转向教育,因为我隐约地意识到,无论政治还是军事,甚至是经济,都不能最终决定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国家的未来最终将由我们施于孩子身上的教育来决定。

于是,我先后在美国和澳洲大学(美国的是华盛顿的一所大学,澳洲的是悉尼大学教育学院)里申请了教育学硕士等课程,但都因为看不到显著效果而半途而废。可我却得出了一个结论,教育形式和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因此,我一度悲观地认为,与其任凭学校把那些垃圾和有害的东西灌输给我们的孩子,不如让他们当文盲。当文盲的话,他们总还有靠自己的天性和经历觉醒的一天,可一旦被灌输了那些所谓的“知识”和害人的价值观,他们就沦落为世界上最不可救药的“知识人”了。

没有拿到教育学的硕士、博士学位,可我自认对教育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我从中国农村小学读起,又到多个国家读书,在四十多的高龄才拿到博士学位,没有经验也有教训吧。可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最终认定是教育的内容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而我始终无法掌握外国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内容——因为我不可能再靠我一直自鸣得意的“实践”的方式到西方国家的小学、中学去“潜伏”,去取经。

可是,那句话怎么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没有想到,我对中西教育最大的灵感和收获却来自我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国内读幼儿园,到美国和澳洲读小学,小儿子出生在国外。我对他们的教育一直很重视,那是父亲对儿子的本能关心。可后来,就在我对教育很迷茫的时候,我逐渐发现,两个分别在美国和澳洲从幼儿园一路读到高中和小学的儿子,却给我另外一种启示。虽然我竭力在用自己认为是对的方式方法教育他们,然而,短短两年后,我就发现在教育上(包括世界观上)他们和我渐行渐远。那时我最想知道的是,澳洲人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在短短几年里,把我的儿子从我身边“夺走”?我并不是没有说服力的人,可面对他们学校整天放羊似的教育,我竟然显得无能为力!

(插一句,说到美国和澳洲“放羊似的教育”,我要控诉:几乎就在儿子要考大学的前一年,他们竟然还是我行我素,根本没有延长教学时间,早上九点才上课,下午三点就放学了,中间竟然还有那么多体育和课外活动。读小学的儿子就更不用说了,读到四年级,竟然没有给我带回一本让老子看看他在学什么的“课本”,到他教室去,竟然发现,他大部分时间是爬在地上一边玩耍一边听老师讲课的,我郁闷啊!想当初老子在神州大地的时候,从小学到高中,早起晚归,忙得连偷看邻家女孩的时间都没有……)

从自己和儿子身上,我深深的感觉到,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教育的内容,而我们长成什么样的人,是在小学和中学就被决定了的。从那以后,我发现自己在研究教育上的“潜伏”毫无疑义,反而是无意中以儿子做实验,让我感受良多,也最终让我明白,人是怎样被教育出来的?我为什么是我?我的儿子又和我有什么不同……以及,你为什么是你那些年轻人又是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大家注意到,我并没有说哪种教育好哪种教育坏的意思,这不是此篇短文里要探讨的。实际上,中国现代的教育体系几乎都是从西方引进的,特别是理工科的设置和内容几乎全盘西化,就连社会科学,各科目的设置也是从欧美以及前苏联引进的。唯一有中国特色的是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课文内容的设置,让我们有了中国特色。

和很多朋友期待的我来攻击一番中国教育相反,今天我要“攻击”的正好是儿子所受的西方的教育。我的大儿子十六岁了,快要高考了。我对大儿子影响比较大,从幼儿园就灌输他要“有所作为”,他的成绩也一直很好。可是正如我所说的,他已经从我对他的中国式的灌输渐渐走开。

我曾经按照我的父亲对待我的方式多次和儿子讨论理想,也就是今后想干啥事、想从事什么职业,一开始,他还能听我忽悠,要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当科学家,要当公务员,要当作家,要当……。可最近一次他的回答让我非常吃惊,他对我说,可以开一个卖东西的小店铺啊……

乖乖隆的冬!你不在中国,我就不怪你不想当雷锋、王杰、黄继光,但你至少也应该有当一名厅长、局长或者师长、团长的志向吧,再不济,你也应该搞个科学家、不拿工资的市长、总经理、作家什么的玩玩吧?没想到他的理想就是去开一个小商店,看到我横眉冷对怒发冲冠血脉膨胀浑身上下气不打一处来的样子,儿子心态平和地说,能养活自己,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就很快乐了。

鉴于万恶的西方教育把我的大儿子搞得一点“理想”都没有了,我就立即把关注焦点转移到刚上四年级的小儿子身上。我要多和他交流,多引导引导他。特别是利用他回国的机会,我得让他从小心中有一些榜样。要知道,在中国的教育下,像小儿子这么大的孩子,早就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但有那么好的主席(主席的睡衣)、那么好的将军(朱德的扁担)、还有让孩子都能流出眼泪的“人民的好总理”恩来同志,而且,九岁的中国孩子谁不知道雷锋叔叔的故事?

可是,我郁闷地发现,我的那一套在小儿子身上完全不起作用,才多少年没有把他抱在怀里啊?竟然这么快就被澳洲的学校“洗脑”了?!

很显然,我已经无法在儿子心中树立一些我认为是楷模的榜样,无论是什么“家”还是那些有权有钱的人,小儿子几乎没有任何概念,说到“当官的”,在他眼中,竟然和工人、农民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当官的”还没有一个拥有几匹马的农民酷。在儿子眼里,当官是不实际的,又不开工厂,又不卖东西,靠什么赚钱呢?靠税收养活的人,总要看纳税人的脸色,腰杆总是站不直的啊。(所以大家也应该注意到,西方最优秀的人才,总是集中在创造财富、钻研科技、从事教育等领域,至于公仆的行列里,大多是碌碌无为的家伙)

在儿子们的学校,好像没有任何政治思想教育课,也没理想培养之类的课程,我曾经和八十岁的老父亲讨论这个问题,他和我一样感觉问题很严重,我们当时一起哀叹,这种(西方)国家,到时培养出来的人怎么会有干劲和理想?我们一致同意,关于理想、道德和中国式的思想教育这一课,就由我这个老爸来完成。

不幸的是,我失败了,更不幸的是,儿子并没有失败——不幸在哪里?不幸在我从中国带出来的那一套是失败的!更不幸在哪里?在于我那失败的一套正在教育全中国的孩子!

人家的孩子培养出来却能够让这个社会挺和谐的,甚至那些整天放羊似的教育却仍然培养出在科学技术和各方面都引导世界潮流的人才,而我们,一个最注重理想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国家,却培养出——我不说别人,说我自己好不好?——培养出我这种到了四十岁还在迷茫和彷徨的人……

我再强调一句,区别不在教育的方式方法,甚至不在于有多少人不识字,是文盲,更不在于我们的孩子是否从小学就开始加班加点学“知识” ……问题的关键,也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知识”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杨恒均2009/4/3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00fbb0100dush.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1:15:3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恶梦什么时候结束?(2008-10-04 10:25:19) 转载

标签: 教育分类: 体制改革

25年后,我们再相会!


无论你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学识、经济收入或者社会地位,这群人都算是精英。
(新浪无法上传图片,郁闷!)
这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聚会合影(前排右数第一位就是老班长杨恒均,说明一下,25年前,我是全班最高的靓仔之一,25年后,我已经沦落为中高偏低,也不靓仔了,呵呵)。随州市第一中学83届七班。当时我们班高考成绩沛然,轰动一时,绝大多数同学成功考进各大城市的大学和中专。学成毕业后,又各奔东西。

过去25年,就象中国的GDP一直上扬无法停下来一样,我们这班同学也都在天南地北干得热火朝天,一个劲地各奔前程。这几年,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也许留下了长长的无暇后顾的过去,陡然间有些失落,有些怀旧了。于是,在几位热心的同学的筹划下,利用这个国庆节假期,当初劳燕分飞的老朋友们好像候鸟一样,纷纷归巢。全班六十多位同学,除了有事无法离开工作岗位以及无法回国的,还有少数几个“下落不明”无法通知到的,绝大多数都赶回家乡随州参加了这次聚会。

25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很长了,当年的高中生都进入到人生最鼎盛的时期(全班同学的年纪都介入4144岁之间,大家从三位宇航员都是42岁可以看出来,这个年龄段无论从身体和脑力上,都是人生的鼎盛时期)。风尘仆仆远道赶回聚首的同学相见的第一件事就是努力想起对方的名字,音容笑貌依然,只是名字总也想不起来。如果不是被提醒或者提前做了功课的,很多老同学还真叫不出对方的名字,不过,一旦旁边有同学喊出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时,往往是一声惊呼伴随一句恍然大悟:原来是你!还记得当时我们两个……

不同的世界,同一个恶梦!

老同学相见,音容笑貌依然,然而25年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工作岗位以及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滚打磨爬,足可以让我们“貌合神离”了。经过多年的努力,老同学们都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除了对过去共同的记忆和对未来一些相同的憧憬之外,其他的相同之处确实不那么多了。不过,有一点却让我非常讶异,那就是我们还有一点共同之处:我们都做过同一个梦——一个关于高考的恶梦!

关于高考带给我的恶梦,我曾经写过,不过是轻描淡写而已,因为我一直担心那是我自己心理有问题,再说,考上一个大学,竟然做了20年的恶梦,实在不是一件值得大写特写的光荣事。

去年我参加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87届大学同学聚会时,无意中提到高考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经常做和高考有关的恶梦,结果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听到我的话,一下有好几个同学附和我说,他们也常常从类似的梦中惊醒。

在这次迟来的高中同学聚会上,我本不会提起。可是没想到一位当时成绩最好的同学在发言中突然提出了自己一直做高考恶梦的事,并对都已经有了“备战”高考的子女的老同学们告诫道:千万不要让你们的孩子为了一个高考,再做二十多年的恶梦,像我们一样。

话一旦被这位同学说开,真可谓群情激动,于是纷纷说起了自己的高考恶梦。高考的紧张虽然得到了好成绩作为回报,但谁也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二十几年里,那种未成年时的过度紧张造成了经常性的恶梦:有的同学梦中发现到了考场却忘记带准考证;有的则发现手里的录取通知书根本不是自己考上的那个大学;有的一路狂奔,只因起床晚了,错过了高考时间;有的正坐在考场打开试卷,却发现一题都不会做,在梦中奔溃了;有的在梦中看到老师铁青的脸,意识到自己考砸了;有的在高考后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跳农门无望,继续在农田里“锄禾日当午”……

最后老同学们自然不忘记加一句:你的恶梦什么时候结束的?

对于其他人,这些梦境看上去也许并不那么可怕,但对于我们经历过残酷有如战场的高考的人来说,则绝对是恶梦,常常让我们在梦中惊醒,有时惊出一身冷汗。

这种恶梦对我们这整整一代所谓精英的心理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也许只有未来的心理学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高考那种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还在“拼搏”的所谓“学习”对我们这些尚在发育阶段的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摧残是不言而喻的。

很多人对高考制度提出过质疑,也有人从孩子们的身体状况提出过问题,但很少有人从孩子的心理健康探讨过这一问题。也许心理学还不够完善,还无法深入研究下去,他们只认为自杀才是心理出来问题,却不知道另外一些心理问题可能更长久的影响一个人,以及他生活的这个社会。

放下心理学理论不提,对于高考的个中滋味,我们是过来人,感觉是从一个战场幸存下来,不堪回首。加上我们对现有的应试制度也无能为力,所以只能漠然地看着一届又一届的高中生遭遇同样的折磨。只到我们自己的孩子长大时,才蓦然回首,后悔却已来不及,看来,我们的孩子也要遭受同样的折磨和罪孽。

就在我们这个班级成绩最好的同学站在讲台上“控诉”高考制度,并殷切希望老同学们在对待自己子女上不要重蹈覆辙的时候,我们班另外一位成绩最好的同学——老班长杨恒均,早在十年前就悄悄把儿子送到了国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他远离我们那个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高考制度,避免缠绕我二十年的恶梦在下一代身上延续。

谁说中国不输出价值?让我们把同一个恶梦带向世界各地吧!

可是,让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恶梦”在考试制度上率先实现了,也成为中国这些年继输出中餐馆和唐人街文化之后最牛的一项价值输出

这些年由于华人大量涌入一些国家例如澳洲,结果当地本来按部就班的考试,也因为各种补习班而变得空前的激烈。现在如果到澳大利亚的一些精英中学去看一下,你会吃惊地发现,最好的精英中学里,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华裔,这和华人华侨在澳洲总人口中的比例是严重失调的。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当初设立这种考试制度的澳洲人的担忧。

华人华侨的孩子能够进精英中学,并不是说我们中国人的智商就比白人高,也不能说明我们中国人更聪明,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因为华人华侨的孩子刻苦,父母肯下本钱,加上牺牲孩子们玩乐和休息的时间(例如放学后的时间和星期六和星期天)送他们去各种补习班,初中就开始学高中的课,高中就开始学大学的课。在补习班里一遍又一遍地做习题,被范文等等。

在澳洲的教育制度特下,特别是小学升中学,严格来说和中国的高考制度一样,但在亚裔人口大量涌入前,从来没有什么补习和加班加点“备战”考试的事情发生。实际上,如果现在去到各个补习点看一下,里面坐的几乎是清一色都是亚裔学生。

澳洲人最近在检讨这种考试制度,因为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可能会出现精英中学里占人口绝对大多数的澳洲白人的学生越来越少。而那些靠补习和所谓“刻苦”进入精英中学和各大重点大学的亚裔会越来越多。

澳洲人担心什么?亚裔拼命学习,牺牲玩乐的时间考上好的学校,难道不是贡献澳洲?难道不符合澳洲等西方国家的“公平竞争”?当然不是。澳洲人担心的是中国人带过去的那种“学习风气”,或者说被中国移民家长们带过去的那种应试方式方法——那种牺牲孩子的玩乐和休息时间的做法,不但破坏了澳洲的教育制度,而且通过这样“竞争”一路考上去的孩子,就算是重点大学毕业出来后,他们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创新和创造能力,往往名不副实。而那些实际上有创造力和天赋的孩子,却在这种中国特色的竞争中连大学也考不上。

澳洲一些有识之士是不是杞人忧天了?也许我们应该去查一下记录,为什么各种国际大考的数学和科学尖子都在中国,可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几乎都是人家设计的?为什么中国人在世界各地考试都遥遥领先,可环顾周围,世界上几乎所有现代文明的科技产品几乎没有一样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就在写此文的时候,又发现一个不那么有趣的现象:大家都知道西方国家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有很多假期,往往弄得父母很被动,因为他们要上班,孩子却放假在家。而就在这个国庆节假期里,我发现中国却正好相反,大人——这些公务员、商人和工人等等都在享受国庆长假,可我们的高中和初中毕业班孩子却已经悄悄返回学校,开始“备战”考试!——这是个什么国家?大人们享受假期的时候,竟然让没有成年的孩子们去“学习”去“拼搏”去“备战”?!

不过,各位也有值得感到欣慰的地方,谁说我们中国人不输出价值?这不,我们总有一天要让我们那种折磨孩子的考试方式传遍全世界,让世界胆战心惊,真正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个关于考试的恶梦!

杨恒均 2008-10-2 随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00fbb0100bn9q.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5-22 13:16:15 | 只看该作者
也说一点女儿在幼儿园吧。她刚来美国时就活泼好动,性格外向,愿与其他人接触。又能听懂一些外语,虽然是2岁三个月,校长却说让她上三岁班了。说实话2岁班的孩子确实看起来比她小很多,不是个头,而是眼神举止,不知是否跟孩子多读书有关。

在3岁班不免要守些规矩,孩子经历了一段痛苦期,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喜欢去幼儿园的。3岁孩子教字母,1到10数量对应,颜色,形状,然后有一些组合。比如颜色加形状的涂色,数字加颜色的涂色等等。幼儿园老师说中国人聪明,果然安安半年时间这些都学会了,而且是自己很有兴趣的,看来老师还是有些方法,反正我在家教形状,颜色她是不学的。因此有段时间这些全都用英文表达。那学完了干嘛?玩。老师认为她小,不肯教拼读,不过发现她似乎有时偷偷在学。也有家庭作业的,老师现在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女儿还是把字母写不好,我到觉得没什么,不过老师却一本正经的让她练,不过量不大,也就两页纸,每页也就十几遍,就这儿闺女练不练也还是凭兴趣,我们的作业是时而交,时而不交 。老师还告诉我别勉强。闺女现在自己都说,妈妈,别勉强我。那女儿要玩到何时呢?还得这样纯玩一年多。

到九月份她还得上3岁班,4岁班的老师和校长都认为这样最好。因为他们认为知识不重要,也相信中国人能学会,但纪律却很难遵守,作业却很难完成,想想也是,那就接着玩吧。

不过这样傻玩好处还是不少,天天做手工,回家也时不时要玩颜料之类的。我不知道幼儿园是否有音乐启蒙,反正孩子每天回家自然都是主动要求听音乐的。孩子的天性得到保护,想象力就得到保护。我觉得孩子现在的想象力来自于她的观察和联系,她会把新看到的事物总和自己的所知做对比,于是就有了很多比喻。有次她说我的肚子这么鼓,像bumble bee一样,想想倒是挺贴切。有次看见多米诺骨牌,她说那是书架板,因为爸爸装书架时她在旁边仔细看过。还有个好处是体能又有发展。孩子体能因为我给她从小的锻炼本来就很好的。一次我去幼儿园,发现她和几个4岁多的男孩子从室内滑滑梯顶跳下来,是跳不是滑哦。后来就见她下楼梯时要从最后两阶跳下去了,还往台阶上跳,这样对她膝盖并不好,但我也很难禁止住她。我胆子算大的,看着都觉得有些吓人,老师竟然也不管,说她喜欢自由活动时间就随她玩。再加上家周围有不少公共的儿童娱乐设施,更是让她有充分的锻炼机会。昨天我还陪她玩了攀援架和蜘蛛网,都需要爬很高,我根本够不着也保护不了她的,她的胆量明显比几个刚来中国,5岁多的男孩要大。现在她除了monkey bar不能单臂往前走,其他没啥不行的。我在想我小时体育那么差,是不是就和玩的不够有关。我就看见不少3,4岁的美国孩子,男孩女孩都有,在monkey bar 上可是来去自如。

玩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美国人沟通能力那可比中国人强多了。随便找个人都很喜欢说,也善于说。这其中也学习了如何合作,如何化解冲突,如何教新朋友等。孩子的朋友那可是从2岁到70岁,一点不夸张,她还时常和4,5岁的哥哥姐姐一起玩。人家也不是受父母之命照顾我家小的,还真是能玩在一起。走在路上,她是无论见了谁也要打招呼的。

写了这么多实在显得太爱显摆了。孩子没上过中国幼儿园,所以我并不知道中国幼儿园的情况,只能把孩子在这边的情况一一描述起来共大家做个参考。今天我们和父母视频,他们就问孩子会背几首唐诗啊,会加减法了吗?识字了吗?我们啥也不会。我就能对比出这样一个开心受欢迎的孩子放到中国应该就会被冠上笨的称号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0 + 10 我很赞同。
Martina-Mm + 5 + 5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13: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tryshy 于 2012-5-22 13:16 发表
玩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美国人沟通能力那可比中国人强多了。随便找个人都很喜欢说,也善于说。这其中也学习了如何合作,如何化解冲突,如何教新朋友等。孩子的朋友那可是从2岁到70岁,一点不夸张,她还时常和4,5岁的哥哥姐姐一起玩。人家也不是受父母之命照顾我家小的,还真是能玩在一起。走在路上,她是无论见了谁也要打招呼的。


与人沟通能力,在工商社会非常重要。其实这几年随着我们社会的逐步转型,实际工作中沟通、协调能力也日趋重要了,我们经常看到,差不多业务能力,或就算业务能力差些,但是沟通能力强者更能获得更好发展机会。只是我们的教育体系跟实际脱轨厉害,还未将其作为重要指标来培养。学生干部可算一点,但其中又夹杂了太多意识形态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shwyyan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5:55: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21 23:12 发表


一是,文化是长时期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的,惯性很大。
二是,统治者有意为之。如果换了我做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我也一样会选择愚民和欺骗。

每一个认识到的人,多做一点事情,会好起来的。我坚信。春天不会太遥远了。


您总结的这两点,与下面杨先生的两篇博文正好呼应。

杨先生的前一篇文章里指出:“正是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课文内容的设置,让我们有了中国特色.....一个最注重理想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国家,却培养出——四十岁还在迷茫和彷徨的人……”

第二篇博文更让我们看到文化传承所拥有的力量。我们华人照样把考试的恶梦带到了澳洲,逼得人家检讨和担心如此下去那些实际上有创造力和天赋的孩子,会在这种中国特色的竞争中连大学也考不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shwyyan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5-22 19:36:51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我觉得杨恒钧的那篇文章说得稍微有点过了。

澳洲学校的门槛会因此抬高吗?我不认为是这样的。
中国学生的确成了整个西方社会讨论的话题,很多文章说的是中国学生刻苦努力但是缺乏后劲,并指出其原因所在。
所以过去我们很多人可以简单的凭甚至是伪造的成绩申请到国外的大学offer,现在已经不太可能啦。
也许凭成绩过去的人是有的,但恐怕竞争会局限于中国人这个特定人种的小圈子里。

想想看,哈佛这样的大学要的是什么样的人?
从我听到的面试人(哈佛和MIT的负责中国区的面试校友)的消息来说,就是聪明、有激情、有创造力、有未来发展的潜力、并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
那么你怎么证明自己是那样的人呢?
是不是学习好、体育好、艺术好、做够了义工时数,就证明了呢?
我相信帮忙面试的那些校友,他们的人生阅历不是假的。

我感觉吧,中国输出考试噩梦的消息,对白人孩子来说并不是很紧迫的坏事,但对同样想出国留学的中国孩子,可能会造成一些紧张空气,那简直是一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shwyyan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20:13: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5-22 19:36 发表
实际上我觉得杨恒钧的那篇文章说得稍微有点过了。

澳洲学校的门槛会因此抬高吗?我不认为是这样的。
中国学生的确成了整个西方社会讨论的话题,很多文章说的是中国学生刻苦努力但是缺乏后劲,并指出其原因所 ...


澳洲会有什么政策我不清楚,但美国是确有针对不同种裔的录用标准的。

关键还不在这里,这些行为更多是透露出每个民族对教育的理解和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5-22 22:5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Martina-Mm 的帖子

问题是,一个坏的东西,当它弊端初显的时候,大众往往是不知道的。只有这个东西走过了头了,绝大多数的人才会醒悟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1:07 , Processed in 0.177797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