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阅读理解。前面我说过让孩子复述精读的故事的情况,比如oxford reading tree系列。一开始的时候问女儿what happened in the end? 女儿的回答千篇一律的是: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童话故事看太多的结果…经过慢慢引导,她才能针对读过的每个故事总结一下下。很多分级阅读后面都设有问题,一般是两种,一种是针对故事的理解/归纳/推理,一种是让孩子联系自身经历。比如有次读的故事是Where were you, Bert?(oxford reading tree, songbirds系列, stage 6)内容是一个叫Bert的小男孩上学总是迟到,老师每天早上问他Where were you, Bert? Bert总是会有千奇百怪的理由,帮小狗找水喝啦,帮美人鱼找珍珠啦,帮迷路的xxx回家啦,等等。这本书重点在于er/ir/ur发音的单词,读的时候女儿很开心,她decoding还不错,能够自己通读下来。然后,书后的第一个关于理解的问题就是:What did Bert say why he was late for school? 这是很直接的问题,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第二个问题是:Do you believe him? Why? 女儿居然说yes,然后这个why就答不出来了。总算在我问她这世上有没有美人鱼的时候,她说no,然后明白过来,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三个问题是:(不记得原文了)为什么最后Bert没有迟到?其实这个问题在书里也有答案,但是稍稍地绕了一下。书里最后的对话是:
老师:小子,你又迟到了,干吗去了?
Bert给了个不靠谱的理由。
老师:你要是再迟到,就罚你写功课。
然后第二天Bert到的比老师还早。
结果这个第三题女儿愣是答不上来,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答案是:He has no one to help on the way to school.得,这还是第二题的后遗症。这算是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例子,尽管女儿可以“读”这样级别的书,但是她的理解力还没有达到。如果不能理解故事的含义,读得再多读得再好也没用。(我还想说,这问题设置得太好了,绝对考究真实的理解水平哈。)
再说写作,还是举例说明。女儿学校每周五会发校长签名的certificate(翻译成奖状还是挺夸张的),每次班上只有两三个能拿到,所以显得比较珍贵(虽然累计起来看还是挺多的,哈哈)。奖励原因不一,跟课业、操行都可能有关,这里只说跟写作有关的那一次。女儿那次拿回来的certificate是表扬她写的句子很精彩,我就好奇了,问她写了什么。女儿说她写的是:I like red apples. 我…实在没看出来这个句子好在什么地方,只好问她没有拿到certificate的同学写的句子是什么,女儿答:XX写的是I like oranges. 我还是木有看出门道来,只好再问,别的拿到certificate的同学写了什么,女儿答:XX写的是I like green pears. 哦~~~这下懂了,懂了以后我就笑喷了,笑喷了以后我就想起以前老师确实说过,在说/写的句子里,要尽量多使用描述性的词(descriptive words)。比如,问:What can you see at a farm? 答:(I can see) sheep.(这样不够啊)white, fluffy sheep.(这样好多了,可以拿奖了,hoho)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